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名叫李孟,是李傕的表侄,司隶西部都尉,上洛守将。
城门洞开,城中烈焰熊熊,不时有哭喊声传来……
薰俷站在上城头,静静的眺望一望无际的渭南大地,细目微闭,若同一座石雕。
第十三座城镇了!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董俷洗掠了十三座城镇,并且在每一座城镇都留下了鲜明的标记。
一个类似于后世基督教的耶神像。
当日火烧谷城,退守函谷关以后,董俷原本打算借函谷关之险,狙杀李傕郭。
可不成想,噩耗频传。
先是有马腾攻占安定,而后又传来了牛辅被刺的消息。
二姐董照在临洮城破之后,点燃了熊熊大火,自焚于临洮老宅之中。
薰俷当时就懵了!
虽然说他和二姐并不算是很对付,可毕竟是一家人,又能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恨?
更何况,牛辅一直很支持他,董俷心里一直存着感激。
“姐夫好端端的,怎么会被刺杀了呢?”
薰俷很不解,按道理说,牛辅的本事不差,为人也非常小心。居然在军中被刺。
这可就不一般了,董俷疑惑的询问李儒。
李儒摇摇头,“细作也不清楚,是说当晚有人潜入军中,刺杀了大方后,又连杀十三个将领,从容离去。至于是什么人做地事情,我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既然是刺杀。当然就不会有人站出来承认。
当着千军万马。连杀十三名将领。又能从容离去……
能有这种本事的人可不会很多!
“那人用的是什么兵器?”
“好像是一把形状很奇怪的剑!”
刺杀,剑客,形状奇怪的宝剑……
当这些名词一一浮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董俷脑海中立刻就闪出了刺客的容貌。
难道是他?
薰俷印象中,能有这种与千军万马中刺杀主帅,又具有相同特征地人。只有一个。
史阿!
剑师王越地那个大弟子,被董铁称之为天生地刺客,能用任何兵器施展同一种剑法。
王越如今不知所踪,天晓得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薰铁自然不可能去刺杀牛辅,那么唯一的人选,就只有史阿。
自从史阿当年刺杀了董卓之后,就音讯全无。董卓李儒遍发海捕文书,也未能找到此人的踪迹。这个人……董俷不禁心中一紧。的确是一个麻烦而且危险的对手。
可关键是。史阿为什么要刺杀牛辅?
刺杀了牛辅,对史阿有什么好处?凭着董俷在阳和史阿结识四五年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功利的家伙。当初士人请他刺杀董卓。还能找到一些说得过去地理由。
可这一次刺杀牛辅,未免就有些古怪了……
唯一的解释,史阿投靠了什么人?他是奉命刺杀牛辅,那么主使者也就呼之欲出。
郑泰!
但董俷不相信这个结论!
郑泰搞阴谋诡计也许的确是一把好手,可若是说论起实力,以史阿的眼光怎么可能看得上郑泰?而且,史阿是个心高气傲的人,郑泰作为士人,未必能看得上他。
“姐夫,要小心这个人!”
薰俷轻声提醒,“可惜我的技击营成立的太晚,半年时间,根本不足以担当重任。”
在心里,董俷已经下定了决心,若这次能活下来,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投注于技击营上。情报啊……薰俷觉得自己的情报实在太薄弱了,以至于这一次处处被动。
不过,眼下不是考虑这些事情地时候。
薰俷首先要面临地抉择,就是该坚守函谷关,还是撤离?
紧跟着,曹操攻占了阳,李郭没有追击,回师阳,将郑泰擒拿后腰斩菜市口。
似乎是一件很爽利的事情,可董俷却感觉不到有任何的开心。
李儒说:“曹操做了一件非常明智地事情,如果这时候他进阳,会马上变成众矢之的。这家伙不简单,野心也不小,只怕是李傕郭二人,难以抵挡住曹操。”
薰俷却没有说话,心里面沉甸甸。
因为从这件事上面,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曹操的大局观很不错,但是与细节上,却无法做的如此周详,这是有高人点拨啊!
曹操身边的高人有几个?
薰俷也很清楚。程,狠辣有余,机变不足;荀彧精于内政,不善诡道;伊籍……不是很熟悉,但也不足为虑。其余诸人,虽各有专精之处,但与大局观上略差。
唯一能够和曹操的大局观相互配合的人,只有一个。
郭嘉!
薰俷攥紧了拳头。这个他当初一心想要得到,却未能得到的人,如今已经成为大敌。
郭嘉在这世上留一日,就会是一个威胁!
李儒说:“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死守函谷关,把李傕郭阻于函谷关外,而后与曹操两下夹击,则李傕郭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薰俷却摇摇头,“姐夫,你不了解那曹阿瞒……那家伙精明的很。夹击李郭,必然会令李郭狗急跳墙,说不定会杀死那汉家子。若汉家子死了,则他和我们定然就成了天下公敌。你我无所谓,可曹阿瞒却承受不起这么一个局面……以我看。他十有八九会在阳止步……至于他后面的打算,我说不准,但绝对不会与我们合作。”
汉家子,指地是汉帝刘协。
当初听评书,看演义的时候,董俷对刘协挺同情的。
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居然承受了那么多的灾难,这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但同情并不代表认可!
虽然刘协是董卓立起来的皇帝。可董俷总觉得这小孩子的心机太过于深沉了。特别是当初企图杀死他的兄长刘辨。更让薰俷觉得不可思议,小小年纪,竟如此毒辣?
也正是这原因,董俷心里对刘协非常地反感。
当老爹在地时候,董俷看着董卓地面子上,还称呼一声皇上。
可老爹不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给什么面子。再说了。郑泰布这么大的局,若刘协没有在后面点头,恐怕以郑泰的能力,也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小孩子,自寻死路!
对于曹操的了解,李儒自然比不得董俷。
没错,若曹操和董俷夹击李郭二人,最终得益的人是董俷。
李郭一死。司隶必然大乱。薰俷就能够借此机会在司隶站稳交感。据守关中一地。
有河水阻隔河东,又有函谷关天谴,可说是稳如泰山。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
背负一个弑君的罪名。他就算得了京兆,占据了兖州,依旧要面临诸侯的讨伐。
换做是李儒,怕也不会做这种损己利人地事情。
李郭兵马,不足为惧。
但是这身边还带着百十口家眷,却不能不让人仔细的考校。
薰俷这时候,做出了一个也许会让他背负一世骂名的决定:放李傕郭二人入关。
李儒闻听之后,不由得脸色大变。
“主公,你可要想清楚啊。若李郭挟持天子入关中,则汉室的脸面可就彻底被扒光了。到时候,李郭二贼固然是为千夫所指,可是你我,只怕也要背负万载骂名。”
薰俷笑了,“姐夫,我们背负的骂名,难道还少吗?”
一句话,把李儒说的哑口无言。
汉室,也许由此而大乱,从今往后,将再也难找到当年的安宁了!
******
“主公,主公……”
何仪的呼唤声,将董俷从沉思中唤醒。
“啊,什么事?”
“林乡亭侯和华雄将军有事求见!”
薰俷扭头看去,只见在马道口前,李儒和华雄正恭敬地肃手站立。
“姐夫,文开,是不是有敌情出现?”
这个时候二人出现,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两个月地奔波,董俷早已经习惯了。
从函谷关撤退,占领了弘农。
薰俷命人洗掠了弘农库府。将金银散发给了随军将士,把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能分发给弘农百姓就给弘农百姓,不能分发地,就一把火全部都销毁。
而后一路洗掠。
先后袭击了务乡、湖县、溪乡,最后攻占华阴。
华阴杨氏族人,被董俷杀了一个干干净净,鸡犬不留。老爹曾想用温和的手段来拉拢世族,可现在看来,什么温和的手段,狗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杀戮。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薰俷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手段越发的凶残,把个司隶搅得天翻地覆。
在攻陷华阴之后,董俷突然发现,自己的兵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如果是在往常,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可现在……这些兵马不足以相信,也不足以依持。别看现在跟的这么紧,一旦发生了危险,肯定会不战自溃。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以成就大事。在薰俷的观念中,兵多不如兵精,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依旧保持着这种观念,不曾改变分毫。
能留下的精壮,全部留下。
不能留下的老弱残兵,则分发金银。然后交给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袭击三辅重镇,临晋。而薰俷则带着主力人马,继续沿途洗劫。在攻陷了郑县之后,修整三日,突然转道进入冢领山。等李郭的兵马反应过来之后,董俷的人马早就不知所踪。
那冢领山,是秦岭支脉。
几千个人进去,就如同石沉大海。
而董俷就是借此机会,在山中有修整了近十天的时间,而后突然杀入渭南,攻陷上。
此时,董俷手中加上虎女,共有五千强勇。
典佑典弗、典满牛刚、孟坦郭援,六人各领五百兵马,董俷自领巨魔背嵬,余者由徐荣和华雄组成近卫军,负责保护老夫人等一行家眷。
李儒淡定一笑,“探马来报,渭南校尉宋果率领八千骑军,已经从商县开拔,正在朝上逼近。”
“宋果?”
薰俷笑了起来。
这是李傕郭的老部下了,早年也曾在华雄麾下效力,董俷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
据说很精明,是个见风使舵的货色。
细目半眯,董俷轻声道:“这个人,我要活的。”
李儒一怔,马上明白了董俷的意思,“既然主公要他活着,索性就让他多活一些时日。”
“听说郭又多的女儿女婿在商县?”
“正是!”
“我想那郭又多知道,痛失亲人的感觉,是什么滋味。”
薰俷用非常平静的语气说话,可是听在李儒华雄的耳中,却是那么的冷酷和残忍。
主公,终于学会不择手段的来打击敌人了!
李儒和华雄相视一眼,轻轻点头。这两个月来,董俷看上去越来越像是一个主公了。以前,他心中总还是存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可现在,薰俷已经学会了冷酷。
“上库府,可曾搬空?”
“已经按照主公的吩咐,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也全部分发给了百姓。”
薰俷点点头,“我曾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为社稷之根本,不可怠慢。今日我们施以仁义,他日我等马踏关中,这些百姓就会夹道相迎。呵呵,我今日予以一,他日他们会还予我百倍,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划算。”
是啊,反正又不是自己的物品?
“对了,张掖方面可有情报传递过来?”
整支人马,除了华雄李儒之外,还其余将领并不知道董俷的真正目的。
“张掖陈到业已出兵,攻占了姑臧。马腾如今占据汉阳郡,正处于两难之中。”
李儒突然笑道:“不过,腾子驹果然出兵了,看起来那贾先生,对主公非常了解。”
薰俷点点头,“好吧,宋果就交给姐夫你来对付……活捉宋果之后,文开你立刻和典满孟坦二人,带着宋果前往户县,诈开城门之后,将其占领,等候我到达。”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