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hapter 71
502寝室的新学期是从一次深夜广播拉开序幕的。
高中读了刚刚好一半,所有人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不管轻松也罢辛苦也罢,这三年确实是一场漫长却连贯的打怪升级之路。这条路的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考那个大boss。为了能在最后一刻手撕boss,他们不得不日日夜夜地勤加练习基本功,兢兢业业地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之中挑选自己最适合的职业,同时及时拾取掉落道具,让全身的装备保持在最佳状态。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老师解锁了“计算器”这个辅助道具,第二学期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收音机”也进入了同学们的装备栏。上海高考英语听力是不放大喇叭的,一人一台收音机,自己调频自己带耳机听。为了给大家充分的演练机会,这学期开始大大小小的英语考试统一迈入了收音机调频时代。
在淡出鸟来的学生生涯里,每一支笔每一本教材都能被穷凶极恶地玩出花来,更别提如计算器收音机这种高科技产品了。上学期高二(11)班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计算机运动。
最开始比拼的内容是手速,毕竟数学考试的时间摆在那里,手速是刚需。接着大家发现教材上对于计算器的掌握要求着实浅显得让人来气,一个卡西欧的中高档产品居然被暴殄天物地和街边归零归零归归零的小物件相提并论,于是又苦心钻研起了“论如何更有效更鸡贼更敲骨榨髓地利用计算器的一百零八招”。
最后连童谣都学会了考试前事先用记忆功能暗戳戳地记上个自然底数,或者依次揿几个按键来一场计算器表白的时候,班里几个不安分的男生更进一步地摸索起了计算器改装功能。据说李一帆和林开云联手成功调/教过一台,改装后的“超级机”不仅能画图,还能算微积分。陈见月午休时候瞥见过一次,可惜没等传阅到她手里,东窗事发的李一帆就被范老师揪进了办公室,那台只存于传说中的机器也被没收了。
秉承着如此灿烂辉煌的优良传统,收音机到手之后还没收听过一次高考听力,反而先被拿来普及性的教育了——502寝室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打算集体聆听下李佳佳强势安利的万峰老师,和“电波怒汉”一起相约到黎明。
收音机被放在了离寝室门最远的王骏床上,第一轮查房的宿管阿姨过去之后,她马上调好了频道——
“万峰老师……”
“不要叫我老师!你有什么问题,直接说!”
“好的,万峰老师,我……”
“说了不要叫我老师!抓紧时间说!别磨磨蹭蹭的!还有很多听众等着接电话呢!”
“……好……我那个……手银……”
“你们这些年轻人,整天没有别的事情干,就想着这些了!你不能看看书吗!你不能看看电视吗!出去跑步不行吗!”
“不是,我……”
“什么不是的!你没手银吗?手银的是不是你!”
“是,我……”
“那不就得了!行了,别浪费时间!赶紧说!”
童遥听着笑出了声:“明明是他自己在浪费时间……”
李佳佳离收音机很远,只竖着耳朵也听不太分明:“他又在怼听众了?”
收音机里沙沙作响,万峰老师和听众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手银的时候,发现自己勃启的不是很直,我想问问是不是有问题?”
“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是不是有问题!”
“不是,他们都说是直的……”
“他们说?!他们是谁!他们说直的你让他们勃启给你看啊!你们比一比,到底谁的直!”
“…………”
余一平又觉得害羞又觉得荒谬:“这个万峰老师的逻辑……”
李佳佳听了一个寒假的“相伴到黎明”,这种关键时刻完美展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素质,脸不红心不跳地评判道:“听说他们男生有时候会一起打手/枪呢,顺便比一比什么的,不要太方便……”
片刻冷场之后,王骏给她吹了个口哨:“李佳佳,咱们寝室除了陈见月我就服你一个。”
寝室里讨论得热闹,收音机里,情绪高涨的来电听众和满满不耐烦的万峰老师也吵得澎湃——
“这位朋友,你不要嫌我说话不好听。首先你勃启要这么直干嘛,能拿来当尺子用吗!其次你就不要整天老想着手银不手银的事情,是不是!你要不是手银多了,闲的慌,你能产生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嘛!啊?!俗话说的好,狗改不了吃屎……”
“不是,你怎么能骂人呢……”
“我怎么不能骂人了!电话是你打进来的,手银是你要讨论的!我不骂你骂谁!……”
“你tm&*¥%#……”
电话被掐断了。
孙雪琪百思不得其解:“他讲话这么冲,还有人打电话进去?”
李佳佳表示:“打电话的不要太多哦!火爆得很!”
童遥也想不通:“他打电话完全没解决自己……呃……直不直的问题……反而挨了一顿骂……这不是……”
王骏帮她补充完毕:“傻逼!找骂!”
“相伴到黎明”是一档内容很黄暴标题很直白的广播节目,因为它确实是要相伴到黎明的。开始几个人讨论得异常火热,随着时间流逝,不知道谁打了第一个呵欠,睡意伴随着夜色越来越浓,寝室终于彻底安静下来了。
还尽职尽责举着手电筒的陈见月:“……”
王骏大约把收音机踢翻在被子里了,万峰老师振聋发聩的咆哮声闷闷地传出来。陈见月喊了几遍王骏的名字,又喊了几遍童遥的名字,没有一个人回应。她只好无奈地从床上下去,打着手电筒慢慢地爬到王骏床上,摸索出收音机关掉,再哆哆嗦嗦地钻回自己的被窝。
窗外午夜已过,崭新的一天以一种啼笑皆非的方式悄然翻开了扉页。
总的来说,高二第二学期开学方式和前三个学期大同小异。然而说不清为什么,也说不清从哪件事情开始,一眼望到底的生活里渐渐多了些突兀的音符,无声无息地将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推向了风声鹤唳。
第一周的班会上,范老师宣布了一项新鲜出炉的政策:“这学期开始同学们也可以申请走读了。想要申请的,下课后来我这里拿表格。原则上学校只允许高三生走读,所以现在要求需要给出必须走读的原因,比如医院开具的证明等……”
博宇这是头一次对高二生开放走读,因此手续办理起来颇为繁琐,批准的条件也十分苛刻。即便如此,等到两个礼拜走读的申请一结束,晚自习教室至少空了三分之一。陈见月甚至产生了一种回到高一的错觉,那时候纪律太差,范老师不得不强制分了两个教室进行晚自习。
大家走读的原因各不相同。孙雪琪坦率地表示,她不上晚自习正好可以去外面上物理补习班,一周三次,剩下两天拼命写作业。王昊走读的理由因为太过于奇葩,所以沸沸扬扬地传开了。他给范老师的申请表后面附上了一张医院证明,上面赫然写着“左心室高电压”。后来教他们生物的老师都听说了,借着这个天赐良机又给高二(11)班巩固了一遍心脏构造。
除了这些,还有几个人是为了准备出国而申请走读的,比如曹杰君和方瑜。他们需要在网上填表格,用电脑写论文,熬夜突击英语。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在寝室里都没办法完成。
林开云也走读了。他房间的课桌上,有一个列满了计划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又丧心病狂地精确到了每一天。书包里常年备着的数学竞赛试卷,也换成了英语高考词汇和理综的高考模拟卷。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他准备放手一搏了。
林爸爸和林妈妈虽然不太赞同他的抉择,仍然对儿子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和支持。林妈妈手把手地带着他梳理了一遍自己地成绩单,亲自拍板定下了保英语弃语文的策略。高中英语逻辑性比较强,对文学素养的要求远远低于高中语文,无疑是他突出重围的最优选项。
林开云觉得自己单纯的生活被硬生生地撕裂了。
说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这盘根错节的一切都因陈见月而起,他却偏偏不想让她知道。他不得不在学校里对高考的方方面面守口如瓶,装出一副同往日别无二致的懵懂。另一方面,高考已经自作主张地肆意将他改造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必须清醒而勤奋,敏锐而沉稳,高瞻远瞩而富有忍耐力。
他像是腰上绑着一圈□□的孩童,混在嬉闹孩子堆里。别人看他是天真烂漫,唯有他彻夜难眠,心惊胆战。
在这重重压力之下,林开云找到了一种颇具变态倾向的解压方式——他越来越多地把隐秘的目光停驻在了陈见月的身上。啃英语单词啃到大脑空白的时候,按捺不住想要写数学竞赛题的时候,被理综大题题干绕得心烦意乱的时候,他就抬头不露痕迹地看一会儿前座的人。
陈见月在看杂书呢。陈见月在看着窗外发呆呢。陈见月在写英语竞赛卷子呢。陈见月在喝水呢。陈见月在趴着睡觉呢。陈见月在给谁写信呢。陈见月……
林开云越看心情越平和,越看也越疑惑,已经是高二下学期了,就算不是人人都像他这样任重道远,但陈见月她……未免也太过悠闲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明后两天休息,周一继续
文章中有些错别字,大家将就看,因为用/隔开就过不了审了……
☆、Chapter 72
陈见月的悠闲生活很快被打乱了。
正式的选科申请是在开学后一个月进行的,统计的结果很不好,至少在李佳佳看来,很不好。班级里有十几个人选了化学,加上零星几个选了小主科的,强势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江山。
分班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高二(11)班不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还是称得上的。要不要分班,怎么分班,什么时候分班,每天都有不同的说法流传出来。范老师的态度也十分暧昧,她闭紧了嘴巴,一句关于分班的话题也没说。
就在这样鸡犬不宁的时候,早就不给他们班上课的宋姜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拦在了陈见月去晚自习的必经之路上,招招手把她喊进了办公室。
宋老师亲自给短暂当了自己一个多月的学生倒了杯茶,陈见月诚惶诚恐地接过来,握在手里直烫手,心里打着小鼓:“宋老师,您找我……”
宋老师笑眯眯地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
陈见月一愣,那居然是她前天交上去的选科申请表,上面用十分不美观的字体写着“物理”两个大字,挨下去是同样丑陋的签名和日期。
宋老师直接把表格推到她面前,又从笔筒里拎出一支笔轻轻放在纸上,这才气定神闲地开口:“我今天找你来,没别的事,就想让你改一改志愿。”
陈见月瞠目结舌:“宋老师,这……我……”
想她堂堂“荆棘女侠”,或高调或低调地纵横高中近两年,结果被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师给吓得结巴了,当真是世事无常。
宋老师脸上的笑意更浓,他见陈见月一径捧着茶杯,迟迟不肯撒手去拿笔,心里明白今天不动真格恐怕是不行了:“陈见月,我去档案室调了你的档案。”
陈见月一愣。
宋老师的办公室是个开放性的大办公室,看面积是把两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