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汤张会盟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汤张会盟(求月票)
张青云好喝茶,汤运国便让人准备了上好的西湖龙井
龙井属于绿茶的范畴,喝龙井茶没有乌龙茶那么多讲究,只需一只玻璃杯就行了,明晃晃的玻璃杯,杯中茶叶碧绿,浓郁的茶香中和着淡淡的栗香,让整个房间都香气弥漫。
张青云手中把玩着一只颇为精巧的玻璃杯,茶香便是从杯中散发出来的,汤运国就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不过他不喝茶,只喝白开水。
看着张青云手捧茶杯的那副好整以暇的模样,汤运国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弯起了一个颇具玩味的弧度。
和陈诚相比,汤运国肯定高处不止一筹。陈诚分析得很有道理,在内心深处,汤运国并不喜欢张青云这一类型的干部,张青云年纪轻,名气大,国内媒体对张青云的炒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青云头上有“最年轻的部长级干部”、“最年轻的省长”等等许多耀眼的光环,基本上只要谈到张青云,都是一片赞誉,鲜少有人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在汤运国看来,是祸不是福,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人物,汤运国对政治这玩意儿自然有他独特的理解。他能够做到政坛“不倒翁”,自然更是有他一些独门的手腕。
汤运国不太喜欢像张青云这样“张扬”的干部,政治上越低调越好,试想这么多年来,共和国的众多领导人中,又有多少是一路高调过来的?谁不是先当孙子再称霸王?
政坛上是枪打出头鸟,尾巴翘得太高,容易遭嫉,最终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像张青云这样,不仅是名声很显,而且行事又喜欢剑走偏锋的人,在汤运国眼中更是危险得很,所以,江南的事情,汤运国是不可能让张青云为所欲为的。
汤运国有汤运国的执着,江南的局面出现问题,并不是汤运国出问题,只是江南恰好在他任上变得越来越糟了,他背了一个黑锅而已。
所以,汤运国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并不好,甚至有很多领导看汤运国的眼神都颇为异样,认为是他的无能导致了江南的迅速颓败,可是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汤运国如此四平八稳的人,怎么可能他上任,江南就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滑坡?世界上终究是明白人多,而懂江南局面的人也并不在少数,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江南的问题是日积月累所致,错不在汤运国。
相反,如果不是汤运国,江南的局面绝对要比现在更加糟糕。汤运国这几年能够在江南苦撑危局,而且任劳任怨,不仅是没有错误,而且还颇有功劳。
无疑,包括汤运国自己都是这样看事情的。汤运国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在意自己在老百姓嘴中的虚名,相比这些,他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人,也必定是能够看得懂江南局势的人,至于那些整天狗屁不懂,只知道嚷嚷让他滚蛋的所谓民众,离他汤运国所处的层面太远,根本对他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汤运国的性子中,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因子作祟,现在江南的局面如此,他不仅不感到压力大,相反,他常常都会比较适应这样的感觉。
在他看来,他面临的局面比张青云面临的局面要好很多,张青云是一片赞誉,上至中央下至普通民众对其都是抱了很大的希望,这么多希望集中到他一人的身上,可以想象他身上肩负了多大的压力。
张青云纵是天纵奇才,其毕竟也就是一个40岁还不到的年轻人,能有多少经历?能有多少城府?能有多少本事?江南的局面并不是靠兵行险招就行的,也并不是靠张青云所谓的“威望”或者说是“凶名”就能改变局面的。
江南的局面至此,是各种利益纠葛盘根错节,大家在斗争中越来越守不住底线,最后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的局面,要解这个局谈何容易?汤运国殚精竭虑这些年都没有找到破局的办法,张青云就能够比他强?
当然,这些想法都是汤运国早些时候的内心世界,张青云来江南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汤运国的内心也在慢慢的修正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
“盛名之下无虚士”,张青云算是那种负有“盛名”的干部,而他在江南这一个多月的表现,的确也让汤运国眼前一亮。
别的不说,单是张青云不和陈晓硬碰这一条,汤运国就是很认同的。显然,张青云对江南的了解比汤运国认为的要深很多。而且,张青云也并没有像汤运国所想象的那般剑走偏锋,针对陈晓布下的“天罗地网”,他硬是走出了一手重剑无锋的古朴的好棋,现在只需汤运国稍微点头,他便可以将陈晓的一切的努力化为虚无。
从这一点来说,张青云是了解汤运国的,他知道汤运国需要的是什么,而他张青云能带来什么,这两点如果能够契合,那自然是一切都好说。
“张省长,我们工作的难做,相信你经过了这一月的工作也对此有感触了。我昨天上网看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是讲江南局势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写,说江南每十个房地产商人,至少有八个是高干子弟。而江南的工程承包商百分之一百都是高干子弟。另外,整个江南的国有企业改革,受益和收获最大的是高干子弟……”汤运国摆摆手,摇头道:“后面的我就不说了,虽然这位仁兄有很多话并不符实,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这篇文章的警示作用,我们得要重视了,省长你的意见呢?”
张青云抿了一口茶,将茶杯放在茶几上,道:“江南今日局面的形成是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的,我们不可能马上有妥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十个房产商人,有九个是高干子弟,难不成我们还能像文革一样打倒他们,然后散其财产给民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改变江南的局面,我们不能进入这个死胡同中去。”
“哦?那说说你的高见?”汤运国道,显得饶有兴致,这倒不是虚伪,汤运国在做人方面虚伪的东西很少,他是真对张青云的这番话敢兴趣,想听听他下面的话。
张青云笑笑,道:“书记啊,高见不敢当,我这里只是有一个笨办法。”他神情渐渐变得严肃,一改刚才的随意,略微沉吟了一下,继续道:“自今年以来,江南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频频出事,江南的稳定堪忧。在这样的时候,什么最重要?我认为稳住阵脚最重要。
所以,我看我们可以把稳定当做首要来抓,从乡镇到县区最后到市自治州,我们要层层建立维稳问责机制,要彻底的把这块工作抓落实。”他顿了一顿,语气变得严厉:“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让他们明白干群关系的重要性,甭管他们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化解社会矛盾,正确的处理干群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应该要对其重点嘉奖。而对那些行事不力的典型,我们必须要严厉问责……”
张青云认真仔细的将他的意见娓娓道来,汤运国听得很仔细,表情也很精彩,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又眉头舒展,面部神色丰富极了,听张青云把话讲完,他一双眼睛如电般在张青云身上扫过,道:
“省长这个提议抓住了要点,怎么说是‘笨办法’呢?”
张青云呵呵一笑,道:“这自然是笨办法,现在我们有很多问题难解决了,就想像刚才说的,十个房产商有九个是高官子弟,这怎么解决?
还有,我江南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投资环境恶劣,我们又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件事?还有,我们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到处都是,官商勾结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找不到很好、很妥善,同时又不动摇江南根基的办法来。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张青云摊摊手,“我们就只能用一些‘笨办法’,在中央开会的时候,我就讲过,江南的问题要依托江南人自己解决,而现在,我们作为江南的领导,不能够只盯着具体的问题,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情是做不好的,也是难出成效的。
而我说的这些“笨办法”就是摆脱这些具体问题的束缚,我们来个辩证论证。南巡首长讲,甭管黑猫白猫,能逮着老鼠的就是老猫。
我们也可以借鉴嘛,现阶段,我们来一个甭管黑猫白猫,能够维护一方稳定,能够妥善协调好一方百姓的猫就是好猫,而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不能够手软,该淘汰、该处理的,我们要处理一批。
这便是我的意见,我们政府最近开了一个会,做了一个《草案》出来,今天我也带过来了,请您过目指点……”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暂时的和谐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暂时的和谐(求月票)
“来,张省,喝茶,喝茶我是不喝茶的,知道你好这一口,我专门让小凡秘书特意为你准备的龙井。我们都是门外汉,就不知道这茶是否合你的口味。”汤运国道,此时的汤书记满面笑容,神色之间尽是热情。
和张青云交换了意见,汤运国对张青云的态度明显要好了一些,至少,在他的内心,不再认为张青云是一无是处了,张青云的意见给了他不小的触动。
其实,汤运国并没有完全弄懂张青云的意图,而张青云显然也没有想过把自己的意图全部和盘托出。他来找汤运国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他希望汤运国能够支持他的工作。
汤运国这条老狐狸自然能够洞察到张青云的意图,本来,他对和张青云的这次碰头内心是很有戒心的,因为他担心张青云会提出过分的要求,但现在事实证明,张青云没有那样做,他甚至没有伸手向汤运国要任何的东西,只希望汤运国能够支持他的那个《办法(草案)》。
汤运国惊讶的同时,也是暗松了一口气,张青云提出的“笨办法”是好事,这样的好事恰好迎合了汤运国四平八稳的性格。其实在汤运国的眼中,他最在意的恰恰就是江南的稳定,相比江南在经济发展上的丰功伟绩,汤运国更希望看到一个稳定和和谐的江南。
奈何前几任省长,无论是赵文风还是严颂骏两人都理解不了他的意图,或者说,这两人都不愿意按照汤运国的意图办事,他们太过心急,太过热心政绩,明知江南根基不稳,他们还是打着江南不能落后于兄弟省市的口号,变着法儿想搞经济建设。
而且他们错误的认为,江南矛盾的根源是经济发展还没到位,是因为经济衰退所致。诚然,江南的问题集中爆发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江南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好了,就会一俊遮百丑,江南就会好起来。
张青云看得很清楚,江南出现问题,是因为日积月累,这么多年太子系不断的向江南渗透,最后逐渐的偏离了底线所致。经济问题只是这些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而不是根源。
正因为经济出现了问题,太子系势力变本加厉的来行使他们拥有所谓的“特权”,而这种行为让本来就遭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普通民众处境更加艰难,这两方面用力,终于破了平衡点,导致了江南的难局。
所以说,张青云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责办法(草案)》是非常及时,也是汤运国不得不支持的。
有时候人就是很奇怪,汤运国在和张青云碰头之前本有了充分的准备,而这种准备自然就是所谓的底线,也就是他能给张青云最大限度的支持到哪里的设定。
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份心思白费了,张青云根本就没有找他伸手要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