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桥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巨大的洪水冲击力,把南侧的桥基冲得七零八落,整个坍塌下来,导致整座石桥从中间断裂,散碎的石块铺满河床,偃伏在浑浊的河水里。再往河道的两岸看,只见大片的河堤被冲刷到河里,淤积在河道之中,再加上原来河道里种的庄稼,无形中抬高了河床,使得河水冲出了河槽,四处泛滥。
说话间,西房身村的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光领着两个人赶了过来。
钱似海与王光握了握手,指着河水问道:“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水?”
“谁知道今年这是抽什么疯?”王光的语气中隐忍着怒火,“平时连丁点儿水星都看不见,基本上就是太阳晒河底。谁知道说来,哗啦一下就来了。”
“这座桥也太面了吧?你看这家伙被冲的?”俞任指着桥说道。
王光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俞书记,不瞒你说,这桥早就是危桥了。”
“那怎么不早修一修?”钱似海转头问道。
王光双手一摊,不无怨气地说:“修?谁修?”
“怎么回事儿?”钱似海正色问道。
王光无所顾忌地亮出了事情的原委。
王光说,这座桥原来是县里修建的,属于通省公路的一部分,维修养护都归县交通局管。后来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把这座桥划归了村里负责。可是村里哪有能力负责呢?
“这是体制的问题。”
久未说话的沈宝昌,在这儿来一句。
“就是嘛。”王光说,“村里接手后,由于没有资金,只能小打小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说,这座桥在设计上就先天不足,存在很大的问题。”
“你具体说说。”钱似海很认真地想了解一下情况。
“你看,”王光指着由西向东的河道说“山水下来后,在前面那儿出来一个胳膊肘子湾,这就迫使山水直接冲向桥基。如果当时把桥往北再挪五米的话,让桥直接对着河道,那么,水就可以从桥下流过去了,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冲毁桥基的事情。”
“嗯!”钱似海点点头,表示赞同。
“你别看这座桥不起眼,可却联系着这周围的的十几个村,老百姓都走这座桥。这下好了,它一断,就得多绕出去十几里地,生产、生活都别扭死了。”
钱似海一转身,叫过韩精忠,对韩精忠说:“你马上给县交通局打电话,就说是我说的,叫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座桥修好。”
韩精忠答应一声,马上就拨打手机。
王光一步跨到钱似海的跟前,双手紧紧地握住钱似海的手,动情地说:“钱书记,我太谢谢你了,我代表这周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谢谢你了。你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就这座桥,都快把我急死了。”
钱似海面沉似水,表情庄严地说:“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何况涉及国计民生。我们进村看看吧。”
“车过不去了。”王光说。
“我们步行。”
钱似海说着,已经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钱似海一行从村东进村,穿过大半个村子后,出村拐向北侧。
穿过一片杨树林子,下了一道新修的堤坝,眼前的景象使所有人惊叹。
从堤坝往北是一片泽国,几百亩的水田全部泡在水里,只露出一点点尖头。
钱似海一看,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
“这水要不及时排出去,就废了。”孙大壮心焦地说。
“往哪儿排?”俞任前后左右看了看,“再排,水就进村子了。”
钱似海的眉头皱了起来,拉过王光询问道:“损失大吗?”
“村北的这一片肯定是全完了。”王光指着眼前的泽国,痛心地说。
“这里能有多大面积?”钱似海问。
“四十多晌吧。”王光回答。
“六百亩地。”钱似海估算着。
“这是谁家的地?”孙大壮问道。
“谢军的。”王光回答道。
“谢军是谁?”钱似海问道。
“我们村的种粮大户。就是那个人。”王光边说,便指点着前面。
钱似海放眼望去,只见一个健壮的年轻人,正踏着池梗子,稳步地朝这边走来。
王光简要介绍说,谢军是个转业兵,中员。是村里种植水稻的带头人。
说话间,谢军就已经走到了跟前。
王光给钱似海等人和谢军做了介绍。
谢军与钱似海等握了手,打过招呼。
王光继续说:“昨天晚上,要不是谢军,水就进村子了。如果那样的话,村子里的损失就大了。”
钱似海扭头望着王光,催促道:“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王光就讲起了发生在昨天晚上的事情。
山洪下来的时候,首先就淹了谢军的地。但是,如果谢军及时分洪,根本就不会受到损失。可问题是,谢军要放水分洪,就势必会淹掉周围其他人家的地,尤其是会导致山洪进村。
就在大家都把目光投到谢军身上的时候,谢军果断地告诉大家,他绝不分洪,并要求大家赶快在他的水田南侧筑坝,防止山洪进村。
就这样,谢军以牺牲自己几百亩水田的代价,保住了周围其他人家的地,同时也保证了村子的安全。
王光说完,钱似海等人都为谢军的高风亮节而动容。
钱似海握住谢军的手,动情地说:“谢军同志,我谢谢。。你,同时也向你表示敬意。”
谢军腼腆地笑了笑,说:“钱书记,这我可不敢当,其实真的没什么,没什么。”
“不,这要是在从前,可能不算什么。可是现在,在人们把目光都只盯着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你能为了大家的利益,为了全村的安全而毅然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精神和品格就显得尤为可贵,尤为崇高。”
钱似海的一番话,似乎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心情也不由神圣起来。
“谢军同志,你说一说,你当时是咋想的?”沈宝昌插嘴问道。
谢军沉吟了一下,缓慢而真挚地说道:“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是觉得,我不光是村里的水稻大户,我还是一名党员。”(本章完)
第七十八章 人前人后(1)
导读:
孙大壮一梗脖子,斜着眼睛盯着沈宝昌,大声道:“你这话不对呀,我没说上级的要求不落实呀。我是说请你给大家讲讲什么政治什么抗洪,我这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啊,你怎么还倒打一耙啊?你这叫,叫什么——”
下面不知谁跟了一句:“这叫偷梁换柱。”
顿时,引起会场一片哄堂大笑。
正文:
窦文章细长的身体,像弓一样弯曲着,脸上似有似无的表情,随着牙床的上下磨动而不断地发生着扭曲与变形,整个人就像一个活动的驴皮影,显得卑俗而又尖利。
似乎是对徐才讲的东西发生了兴趣,在窦文章刀条子脸上,竟然少有地出现了一些笑意。
徐才幸灾乐祸地讲完话后,点起一支烟,惬意地喷云吐雾起来。
柏晓晓端上最后一道炖汤,放到饭桌中间。
“菜齐了。”柏晓晓边说边摘下围裙,坐到桌旁。
徐才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赞叹道:“香,不错。”
说着,抻了个懒腰,歪坐在椅子里。
“你能不能有个正型?坐没个坐样,站没个站样,像个二流子似的。”柏晓晓不满地说。
“我在你眼睛里算是没个好了。”徐才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收回支棱八翘的两条长腿。
窦文章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徐才,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看不到黑眼珠,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死死地盯着他,好像非常陌生的样子。
柏晓晓不由心里纳闷,不明白舅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异样反应。
徐才也发现了窦文章的变化,他那双阴阴的目光,好像要从自己的脸上剜下一块肉似的。
徐才心里没有底,下意识地咽了口吐沫,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刚才有什么话说错了?
窦文章慢慢收回犀利的目光,嘴角溢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来,接着喝。”窦文章向徐才示意了一下,自己先喝了一口酒。
说实话,徐才还真就对窦文章的那种仿佛能钻到别人骨子里的目光不适应,当年在一起共事的时候就很不习惯,觉得那目光太阴。
“你看出点什么没有?”窦文章夹起一块豆腐放到嘴里,用没有几颗牙齿的牙床慢慢地磨着,目光显得高深莫测。
“您说。”徐才恭敬地给窦文章添酒,柏晓晓则又给窦文章的碗里夹了一块豆腐。
在县纪委当常务副书记的时候,窦文章就以镇静沉稳,拥有一双能穿透别人内心的眼睛而闻名。
在县纪委,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传说。
当年一个镇的副书记被举报受贿,窦文章负责找他谈话。其实就是谈话,无非是想敲山震虎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从那位副书记进了窦文章的门,窦文章除说了一句“请坐”以外,在半个小时内,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就是两眼死死地盯视着对方。
据那位副书记自己说,当时自己被窦文章盯得是汗流浃背,几近虚脱。根本就没用窦文章再问什么,就自己坦白了受贿的过程。
事后,那位副书记说,窦文章长的不是人眼,而是长了一双阎王爷的眼睛,自己要是不说就得被憋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一想起窦文章那双眼睛,就不可避免地做噩梦。
现在的窦文章虽然退居二线,赋闲在家,但一贯的作风并没有改变,尤其是那双眼睛依旧令人难以揣度,摸不着端底。
“我是这样看的。”窦文章咽下磨碎的豆腐,慢条斯理地开了口。
县委书记钱似海,在全县防汛抗洪动员大会上提出了“政治抗洪和抗洪政治”的口号。
在临江乡抗洪动员大会上,沈宝昌照本宣科,复述了钱似海的讲话内容。最后,沈宝昌对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钱书记的要求,坚决贯彻‘政治抗洪和抗洪政治’的指示精神,把我乡的抗洪工作抓实抓好。”
没等沈宝昌讲完,坐在沈宝昌身边的孙大壮讪笑一声,接着插话问道:“我说,你能不能把这个什么‘政治抗洪和抗洪政治’给我们大家讲讲,究竟是怎么个意思?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不懂。”
孙大壮不屑的神态和口吻,激起沈宝昌的愤怒。但沈宝昌并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孙大壮发生什么正面冲突和不愉快。
沈宝昌沉了沉气,就强压着不满说:“孙乡长,不管懂不懂,这都是上级部署的要求的,我们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
孙大壮一梗脖子,斜着眼睛盯着沈宝昌,大声道:“你这话不对呀,我没说上级的要求不落实呀。我是说请你给大家讲讲什么政治什么抗洪,我这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啊,你怎么还倒打一耙啊?你这叫,叫什么——”
下面不知谁跟了一句:“这叫偷梁换柱。”
顿时,引起会场一片哄堂大笑。
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闹哄哄的,有些乱套。
沈宝昌的小脸被气得渐渐发白,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赵未平不想让局面失控,就打圆场说:“好了好了,下面请沈书记宣读分工名单吧。”
不料,赵未平的话音未落,孙大壮又朝他来了。
孙大壮一副颇为不屑的样子说:“小赵,不是我批评你,我顶看不上你这一点,怎么那么没原则,老和什么稀泥?你年纪轻轻的,不能学得跟个二滑屁似的。”
动员会上发生的这一幕,徐才是事后听别人讲的。他刚才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徐才本人是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