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等了很长时间,真夏也不恼,只是自打光华进来就不曾正眼看他。
其实这事说起来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一个心中另有打算,因为自己的隐瞒而愧疚;另一个又太过敏感,没有安全感。于是小事变成了大事,此时更是说不清楚了。
光华想了半天,觉得有些话实在是说不出口,便直接拉起真夏便往外走。
真夏一开始就想好了,无论今天与光华谈成什么样,他都不会在六条府上留宿,因此牛车一直在侧门等着,此时倒是方便了光华。光华拉着真夏上车之后便让车夫将车赶到二条府邸。
虽然对光华的要求感到疑惑,但真夏的别扭又犯了,自从上了车他就没给过光华正脸。因为他也不乐意留在六条,因此在车夫询问他意见时,真夏也就默许了光华的要求,向车夫点了点头。
由于光华的要求,车夫不得不加快速度。车内的两人一直沉默着,即使这让这次短暂的旅途变得漫长无趣,也没有人开口说话。
总算,二条到了,不待车夫将牛车停好,真夏就率先跳下了车。平时看起来极为潇洒的动作在这个时候反而太过危险,毕竟牛车也只是刚刚停稳而已。
光华虽然知道真夏在跟他闹脾气,但还是在为真夏的举动感到气愤。他怎么这么不重视自己?
光华在侍从的搀扶下下了车,因为喝了些酒又一路颠簸着回到这边府上,光华也有些难受,虽然下了车,也没有挥退搀扶着自己的人,借力走到了真夏身边。
真夏迷茫的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有些迷惑。虽然旁边的景色极为熟悉,但是二条府邸的大门却不见了。难道车夫带错了地方?真夏回头看了车夫一眼,却发现对方与他一样迷惑。
光华走到真夏身边,伸出手牵着真夏,然后将身上的重量从一旁扶着自己的侍从上转移到真夏这边来。
真夏闻着光华身上传来的酒味皱了皱眉,却也没有说什么,只因为光华伸到他袖中的手正与自己紧紧相扣着。
这个时候真夏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容易满足,但或许正是因此,两人才能在一起这么多年。
光华伸出手,指了指一旁的小道,示意真夏往那边走。
因为通宵的宴会,光华将客人全部送走时已经过了丑时,此时更是接近破晓,远处的天空已经开始变色,想来不久天就要亮了。
真夏一边支撑着光华,一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前走,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了小道的尽头,眼前是一片竹林。
老实说竹子长得都是一样的,林子也很普通,但不知为什么真夏却觉得眼前的景色极为熟悉,直到看到竹林深处的那扇若隐若现的木门,真夏才发现光华是在带他往二条的侧门走,而此处就是两人初遇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醉了,有些平时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话光华也敢说出来了,“以后二条就只有这一个大门,只有你能从这个门进入。以后只有你和我住在这里,不会再有任何人进入我们的世界。”
真夏被光华话中描绘的场景吸引了,虽然这话并不能称作甜言蜜语,但却是这么多年以来,真夏听到的最动听的话。但他还是故作诧异的看了一眼光华,忍不住打击道:“难道你打算让我来打扫这么大的一所宅子?”
显然光华并没有想到真夏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也许真夏不会因为感动而亲吻或者拥抱自己,但这样打击人的话他居然就这样说了出来!光华不由得哀怨的看了真夏一眼。
这幅表情逗乐了真夏,他决定大发慈悲满足光华获得赞扬的愿望,他转过身将原本靠在自己身上的光华环到怀中,“即使你的设想不够周全,但我仍旧很开心,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光华这才恍然,原来真夏的生日快要到了!但就让这个巧合作为一个美丽的误会继续存在吧!
自那之后,真夏便随光华住进了二条,原先紫姬、花散里等人在留在二条的痕迹都已经被消除,虽然因为多次返修,二条府邸已经和真夏出至此处时的所见不大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夕雾也已经迁至六条府邸,有花散里的照看,光华很放心。明石姬也从郊外搬到了那处宅子,而作为主人的光华却甚少到那边府上居住。事实上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光华就没有在六条府邸为自己留什么位置。
光华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便不打算后悔,于是便之间将退路砍断,绝不回头。
作者有话要说:原著从六条新居建成,乔迁之后,下一章就已经是“十七年”之后了。
我觉得圆满了,接下来源氏就是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子了,还那么色。
我们光华老了还是一个帅大叔。
☆、子孙
柏木与紫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四月,当时六条府邸还没有建好,紫姬是回二条府邸养的胎,虽说成亲已有几年,直到现在才怀上孩子,在一般人家看来有些晚了,但有总比没有的好!
会二条府邸养胎是紫姬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柏木如今有着自己的府邸,从四女公子常住的别院搬了出来。红梅常在宫中当值,四女公子一个人在那处府邸,到底是有些寂寞。而柏木因为早已看出了父母的貌合神离,对母亲的同情使得他对四女公子的许多行为都有些纵容。因此在四女公子要求到柏木的府邸小住时,柏木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虽说真夏与光华之间的事在京中已经不是秘密了,但四女公子心中的怨恨却是与日俱增。她如今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内宅女子,哪里斗得过源氏。就连自己的儿子娶妻,她都无法反对!
可是老天开眼,紫姬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四女公子觉得这至少是个安慰。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表示她有多么的开心,而是她近十年的怨恨终于有地方可以发泄了。四女公子既然能在真夏这样的人眼前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情这么多年,自然能在整治完紫姬后使他人完全看不出来。
紫姬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无依无靠的可怜女孩了,虽然她不喜其父的薄凉,但并不妨碍她拿父亲的权势来压人。况且,她是从源氏的二条府邸出嫁的。只凭这一点,京中就没有人敢小瞧她。
四女公子在紫姬提到式部亲王时还多少有些忌惮,但一听她说起源氏就怒火中烧,哪里还管得了其他。
两个女人的战争最终波及到了柏木。
说起来柏木在四女公子身边生活的时间还是比真夏要长一些,他很快就看出了两人争执的源头,但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刚娶进门的娇妻,无论哪一个他都不愿伤害。柏木本打算息事宁人,但却不知道自己的不闻不问在两个女人看来却是对四女公子的包庇。
四女公子越发的肆无忌惮了,紫姬既然已经嫁进这个府邸,就不愿老是拿自己的这些事去打扰其他人,于是也只能把所有苦水咽进肚子里。
最终竟是在婚后的第四个月小产了,柏木得知消息的时候是又急又气,但也顾不得其他了,急冲冲的便回了府上。
四女公子当时是一时气急,因为这个府邸上的侍从大多都是新人,他们很清楚紫姬身后站着的那位对他们而言比起这个只会在宅子里咆哮的老妇人可怕得多。平时在伺候四女公子和紫姬的时候自然是差别对待的。
本来这也只是一个小事,毕竟在许多府上都有这样的事,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太在意。但四女公子却不愿息事宁人!
刚巧这日午后,四女公子想要吃些点心,但这点心平时就做得少,今日的已经被送到了紫姬那边。四女公子得知后,心情很是不好,得知这几日紫姬觉得身体不大舒服,便一直呆在自己的院子里。于是带着一群女侍浩浩荡荡的闯进了紫姬的院子。
紫姬身体不适,口味也差,她的乳母见此情状便让人取了些点心,紫姬难得吃了一点,就见四女公子闯了进来。
当即乳母便和四女公子争执了起来,四女公子听乳母说自己鸠占鹊巢,也不知是因为刺到了她的哪根神经,四女公子恼羞成怒便开始动手,竟越过乳母将紫姬推到在地。
紫姬怀孕不过月余,一直以来因为与四女公子之间的矛盾,心情不佳,胎位不稳,孩子便这样流掉了。
四女公子自知理亏,在见到紫姬流血之后也不敢多问,忙带着人回了自己的院子。
柏木回到府上时四女公子早已带着自己的进侍回了别院。
柏木此事也没有心情去管其他,忙去紫姬的院子探望娇妻。
紫姬此时是一边自责一边怨恨着四女公子,见到柏木就开始迁怒了。竟将柏木赶出了了房间!
这个时候柏木也不知如何是好了,罪魁祸首逃了,他是难辞其咎,无论是去找父亲还是源氏都不是一个好办法,最终他便求到了乳母那。
乳母却是不愿见柏木的。因为觉得紫姬的小产是因为自己与四女公子争执才引起的,乳母很是自责,打算求去。但又想到如果此时自己走了,可怜的紫姬又该怎么在这个危险的地方生活。
于是柏木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乳母迁怒的对象,在紫姬将他赶出房间时,乳母是唯一站在她这边没有劝阻的人。
见到这样的情况,柏木也是无可奈何,还好紫姬到底是心疼他的,在柏木求了几日之后便让他进了屋,也答应不会将此事告知源氏。
另一方面紫姬也要求柏木不要再将四女公子接回府上。柏木也知道这次自己的母亲却是做得过了些,虽然觉得紫姬太过绝情却也在情理之中。他表面上答应了紫姬的要求,但心里却想着过些日子等紫姬心情好些了,便去将母亲接回来。
四女公子虽然知道自己闯了祸,但在柏木前来探望时,却强词夺理的胡乱说了一通。柏木到底还是希望自己的母亲好的,便觉得也许事实正如四女公子所言。在不久之后便又将四女公子接回了府上。
见到柏木如此行径,紫姬觉得很是失望,但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缩在自己的院子里生活。乳母却不愿让她这么委屈,直接告到了源氏哪里。当然之前小产之事并未提及,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光华只以为柏木对紫姬不好,便偶尔在下朝后对柏木说上几句。因为光华的身份权势,柏木只得乖乖听着,但事后回到家中却是对这个美貌的妻子越发的不满起来。这大概是光华没有想到的。
再说四女公子,是她将柏木养大,哪里看不出柏木的真实想法!知道柏木与紫姬之间有矛盾了,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她便在几次聚会上特意观察了几家府上的年轻女子,又在柏木前来探望时与女侍们提起那些人。
柏木本就不是一个长情的人,在他的观念里,娶几个妻子正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魅力。于是在不久之后便接了几位夫人回府。紫姬对这事的态度说不上太上心,因为之前柏木将四女公子接回府上已经令她失望,如今只是府上进了几个女人而已,更加不是什么大事了。
也许这几位新夫人的样貌不及紫姬,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柏木并未冷落这个正妻。不久之后紫姬便又怀孕了。
这次紫姬却是上了心了,一觉得身体不适,便请了御医恰来珍视,得知自己有孕了,忙让乳母安排一番之后,便带着人回了二条府上。而当柏木得知自己即将做父亲,喜不自禁回到府上时,他们早已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