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华夏也一直承受着这方面的代价。
这个问题,赵无极看到了,而且看得极其深刻,但此时的赵无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么庞大的人口,如果突然涌入城市,城市就根本养不活他们。农民进城,根本上取决于城市经济以及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容纳规模。
不过,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但局部和部分的问题,赵无极的建议也得到了采纳。
由于华夏比历史同期的工程建设更多,赵无极建议在农村实行“以工代赈”制度。以工代赈,华夏也是有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福利,反而带来的是负担。
赈,基本含义是救济。以工代赈,也即没有钱上交时,可以出劳动力来抵应该上交的钱。这是以工代赈的本义,在旧的时代这样做,确实没有错。
但是,新社会的“以工代赈”,理当有另外的意义:即,你们家实在是穷,穷得揭不开锅了,政府直接给你拿钱似乎不好,现在政府给你一个活路,如果你愿意去干,干好活后可以领取相应的薪水,这薪水,等于是赈济你的。
而赵无极以为,这个新的意义,在新社会下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否则,如果按旧时代的意义实行,新社会的新又在哪里呢?或者,在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中,这种新的以工代赈也曾实行过,譬如官府让流民修建水利,每天给几碗米之类的。
赵无极的“以工代赈”理念,在系统“方案优化”功能后,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华夏遍布全国的水利工程,遍布城乡的路桥整治,遍布全国的城镇的环境卫生等,都需要由政府主导来推进,而政府在主导之时,专业的问题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打理,但一些非专业的工作,却可以交给就近的农民来打理。
虽然后来的农民工其实也是做的这些事,但那是市场的手段、自发的情形,如果有政府力主推动,既不失为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又为华夏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路径。
赵无极也不是没有想过凤山的经验。凤山经验的推广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市场要激活起来,譬如凤山豆干合作社,完全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提前在市场形成了效应与口碑。事实上,在凤山之后,也有很多乡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可是,他们搞的类似机构其效果并不明显,或者小打小闹也行,但要想发大财却难。
此外,像凤山的山珍,其道理也一样。后世的人工木耳产量很大,而且在华夏形成了一项重要的产业,但那同样得依赖于市场的培育。而且种木耳的农民,也只有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所谓的种养殖业大户,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效益,否则,还不如出去打工。
有一个建议,赵无极认为自己提得非常好,那就是土地问题。赵无极的建议是农民的土地作为承包地,或者作为集体土地,一旦成为商业用地之后,其溢价部分,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分红”比例,而不是以几千块钱一亩从农民手中强行收购。
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赵无极才明白,此时农民卖一亩地收了几千元,好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农民由于不善于经营,这几千块钱要么拿去喝酒,要么拿去打牌,很快,这群人就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失地农民”,生活无依无靠。
事实上,在任何一座城市新建商品房或相关的城市设施时,都会有大量的零散的附属的商业设施,而这一部分商业设施,建设成本很低,但这部分设施的“分红”,却足够养活失地农民及其家人了。

第504章委托培养

如果有人统计过华夏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数据,人们就会明白,在华夏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里,农民做出的牺牲最多。
当然,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农民都会面临一个背井离乡的问题。不过,有些国家和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却尽可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譬如海峡对面的那座小岛,无论是现在还是农民的农民,或者已经进城了的上一代农民和二代农民,他们的利益都是得到了充分保证的。
华夏的农民是绝对的弱势群体,而且还抱着“民不与官斗”的传统思想,可谓是温良恭俭让的典型,非常有利于统治与管理。但这绝不是牺牲农民利益的理由。
此外,赵无极关于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还有一些建议。譬如矿山,华夏的国法规定矿山属于国有,这本没有错。但是,国有并不等于身居矿山之处的农民得不到一点利益吧?
因此,赵无极建议道:大型矿山由国家主持开发非常有必要,但在利益分配时,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利益,大型和超大型矿山的利益分配,适宜以市或县境内的农民为受益范围;中型矿山的开发,适宜以县或乡境内的农民为受益范围;而小型矿山,赵无极则直接建议,其受益对象为乡范围的全体农民,至于开发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运作,国家只是对其产业、安全等进行政策或法规上的管理最好。
至于微型矿山,则以村为受益对象为最好,因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其实是以村为单位的。
大中型矿山的农民受益问题,是指国家在收取资源税时,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要一次性直接将收益分给农民,而不是给当地政府。
至于政府如何从大型矿山中获得收益,华夏并不缺少这方面的政策,各类税费。向来是中央与地方分成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从中受益。
这样的建议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实际上拥有极强的操作性。农民一次性的收益,也并不是指的现金,它可以是某项产业的“股份”,可以定期和长期分红。
对于如何让农民介入市场化运作,赵无极也提了一些建议。那就是农民的固定资产。譬如公路边的一幢砖瓦房,只要其还另有房屋,可以允许其作为固定资产向银行贷款,以获得商业上的启动资金。
虽然这样做比较麻烦,但政策上应该有这样的考虑。至于其中的风险,肯定是有的。不过是操作层面的风险罢了。而且,农民也只有经历过商业风险,才会成为新的商业时代的人才。
再说,作为政府,怎么能怕麻烦呢。
此前的那些建议,多是关于民生的,而且也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即便今天不解决,明天也会解决,只要不解决,其问题就会存在。后世直到赵无极重生前,有些问题也没解决,但并不表示那些问题就不存在,事实上,国家化大力气去解决也解决不好了。
赵无极最为看重的。或者赵无极最想借重的,是华夏的教育计划。
华夏的教育,后世的诟病很多,问题很多,但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能够普及到如此程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再说,华夏的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或教育部门的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家庭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加剧了教育问题的烈度。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在内,是学生正常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可变量”,因为华夏的学校教育,与其他任何国家的教育一样,都是一种制式教育,主张规模化培养。当然,华夏的模式化更强一些罢了。
因此,学生在学校有“变坏”的可能,但其可能性远小于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制”的老师,父母不能忘记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一味地“宠溺”孩子,结果造成其性格变异,根本不适应学校的社会的要求,一进入学校,由于其表现怪异,自然受到批评,而一受到批评,则产生逆反;这时,如不及时校正,极有可能走向反面。
有的家庭,由于贫穷或其他原因,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这同样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育所面临的这些问题,赵无极并无特别的办法,它有赖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赵无极所介入的,主要表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已经提出,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本却得由家长承担,这是相当不合宜的。平行时空,要到2006年以后,国家才明确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再收取学费杂费,一改“人民教育人民办”为“人民教育政府办”。
赵无极此次提出的,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问题,虽然小学和初中收费并不多,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赵无极建议华夏最好逐年减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收费问题,并在5年后停止不收。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国家要尽快保证初中毕业后的学生能够分流到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事实上,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太小,并不太适合进入社会,如果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接受高中教育,不但是学生之福,学生家庭之福,更是国家之福。
为了说服华夏高层,赵无极准备了世界各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材料,特别是普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
为了配合这一新政,赵无极指示理想国际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集团,从1990年起,企业所招员工必须具有高中毕业和中职毕业文明,同时,在三年后,将只招收具有中职毕业的学生。
与此同时,从1990年起,鸢岛自治领将不再接受普通家庭成员移民的要求,而必须是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具有规定学历,愿意到鸢岛工作取得鸢岛“就业证”满一年,才可将其家人移民到鸢岛自治领。
高等教育扩招问题。平行时空,华夏在1998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并明确提出其扩招后的毕业生国家将不再分配工作。
这一改革势所必然,但是,华夏的扩招步伐一是来得太陡,民众根本来不及消化其后果;二是突然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让教育质量大幅度下滑,直到赵无极重生前,其质量下滑的趋势也没止住。
赵无极提议,以1990年国家计划的60。5万为标准,当年增加5万大学本专科学生,此后每年增加5万本科学生,至于专科学校,条件具备可升入本科,条件不具备,可改为职业技术学院。
华夏的高等教育,有一个怪现象,明明本科生的质量都不能胜任工作了,但还有一半的专科生也叫“大学生”,其实,专科及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完全可以称之为“职大生”或“职校生”,以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这样说,并不是歧视专科生。事实上,在后世的就业中,中职校的就业面最好,大专次之,本科学生就业表现最差。原因就在于专科、中职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低,虽然理论知识可能不如本科生,但其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却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同。
为了说服华夏高层特别是教育系统的领导,赵无极不得不与华夏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即《鸢岛自治领与华夏共和国关于委托培养人才的协议》。
这个协议最核心的内容有三条:第一条,鸢岛自治领每年在华夏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得低于5万人,鸢岛自治领将以大学毕业生每生5万华夏币或以培养成本的200%向华夏支付培养费用。
第二条,鸢岛自治领每年在华夏招收的专科及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不得低于不得低于10万人。鸢岛自治领将将以专科及职校毕业生每生不低于3万华夏币,或以培养成本的200%向华夏支付培养费用。
第三条,鸢岛自治领每年在华夏招收的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其总数不得高于华夏当年毕业数的10%;鸢岛自治领每招收一名硕士毕业生,将以硕士毕业生每生10万华夏币博士毕业生每生20万华夏币或以两类毕业生培养成本的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