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兵-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提高关税后,乾隆帝又下令关闭闽、浙、江(苏)三海关,独留广州之“粤海关”与外国通商。⑧

一关一口通商的局面,历嘉庆、道光两朝而不变。着眼于短期安全考虑的闭关,引发了中国的长期不安全。闭关的结果,是窒息了中国,戕害了中国。

有一句话,流行了几十年,叫“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口号似是而非。“落后”不挨打的实例极多。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大抵是:“错误就要挨打”、“违规就要受罚”。“错误”有相对性,“违规”甚至有强加性,但世界潮流已定,则国家意志、帝王意志再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终极裁决。

“鸦片战争”的发生,有许多导火线因素。如果从近代工业革命、政治文明以及资本扩张的世界大势分析,清皇朝的闭关锁国恰恰是逆流而动的。不再是商业纠纷,不再是军事碰撞,不再是历史上惯有的边界、领土诉求,不再是一国与另一国的双边矛盾,始发于珠江口外的那场中英之战,其实是“世界”与“一国”的较量,极而言之,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对“一国”的惩诫性打击。

这“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或“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世界”。“一国”,则是自认为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中国。

阵线已明,胜负已判,不再有任何悬念。

或曰:英国不能代表世界。

我们承认,英国只是英国。但它的目标,它的方向,它的响应,早已是世界性的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合伙,再后则有“八国联军”的群狼搏龙,这都显示了“世界潮”的涌动与奔劲。

道光皇帝至死也不明白:“人在家中坐”,何以“祸从天上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关门有罪。因为强盗已在门外,门外公行的原则是:谁家也不准装门。

以上是就世界潮流的大势而言。

体认大势,顺乎潮流,不论从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角度衡量,最后这都归属于治国者、当权者的文化智能。文化智能低,是国家悲剧。中国历史上,每每弄到众叛亲离,怨声载道,四分五裂、国破身亡,多数情况都有“昏君”背景。“昏”不“昏”,不看小聪明,要看大势。

从为国家、为子孙、为百姓深长谋划来看,清朝的皇帝从乾隆帝起,即开始发“昏”。

在西方耶稣会教士的启蒙下,康熙皇帝自康熙七年(1668)重任南怀仁起,即接受了西方的天文历算及地圆之说,⑨ 这就等于承认了世界地理观念及世界观念。但到了乾隆时代,一切官修的典籍(如《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四库全书》等)仍然宣扬“中国即天下”的天朝上国意识,以排斥西方的地理观和世界观。最缺乏常识、最没有预见的是乾隆皇帝竟然麻木而愚蠢地拒绝建立送上门来的中英外交关系。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爱尔兰人马嘎尔尼伯爵为特使,率英国使团从英国的朴茨茅斯港起航,直驶中国天津。而此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培林爵士已给两广总督郭世勋写信,通知英使访华事。⑩ 郭世勋得信,即火速上奏朝廷,乾隆帝应允,且命于天津上岸。

英国使团除特使、副手、翻译、秘书、医生之外,还有一批天文学、力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科学家,于外交使命外,尚有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意图。特使乘坐配有六十四门大炮的“狮子号”军舰,这是当时英国第一流的战舰。使团成员约百人,加上“印度斯坦”号运输舰及另外八艘海船的水手、后勤人员,共八百多人。从使团规模之大,可以推知英国国王的重视。⑾

如果这次来访仅仅是一次特例,乾隆帝不予回应,或许情有可原。实情恰非如此。

在中国的皇帝一再关门自闭的二百多年间,英国国王却在矢志不移地寻找中国,并期望与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建立正常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忽略了这一历史事实,总是以“侵略”与“被侵略”来简化英中关系,是当代史学家不忍割舍的爱国主义情结。

在此,不妨插叙英国国王的中国梦:

——1497年和1498年,受都铎王朝之命,约翰·卡伯特(John Cabot)两次西航,以寻找黄金并探索去中国与印度的海路,未果而返。⑿

——亨利八世时代(1509…1547),又组织多次西航,均无结果。

——1553年威洛比(Willoughby)和钱塞勒(Chancellor)从英国向东北方航行,寻找中国与印度。威洛比死于途,钱塞勒则抵达俄国莫斯科。

——在从北美出发、沿海路寻找中国失败后,1583年,即明万历十一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派商人约翰·纽伯莱(John Newberry)携带她致中国皇帝的信,从陆路远赴中国。中途被葡萄牙人发现并逮捕,英王信未至中国。⒀

——1583年,与陆路去中国的同时,英国女王又从南面组织了一次通向中国的航行,船队在巴西海岸遭西班牙舰队拦截,被迫折回。

——1586年,即明万历十四年,伊丽莎白女王派汤姆森·甘文蒂斯(Thomas Cavendish)率舰队再一次进行寻找中国的环球航行。船队绕南美洲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曾经至菲律宾。两年后船队回到英国,带去了详细的中国地图,及沿途了解到的中国情况。

——1596年,即明万历二十四年,伊丽莎白女王派本杰明·伍德(Benjamin Wood)为自己的使臣,与另外两位准备去中国的北美商人一道,前往中国。使臣携英王致中国皇帝信。信中申明,通商利于两国臣民,请允许英国人自由出入中国贸易,并给予与他国同等的权利。可惜由于海战与海难,人亡船沉,英王致中国皇帝信未达中国。⒁

——1610年至1613年,即明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两次托英国商人尼古拉·道通(Nicolas Downton)东航时带去致中国皇帝信,表示发展两国关系的意愿。因为中国发生了天主教案,无人敢翻译和传递这些信件,至使英国联系中国的愿望再次落空。⒂

由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他原因,英国国王暂停了联系中国的努力,但中英两国间的贸易基本做到了“互市不绝”。

——到了1787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卡思卡为全权大使,率团访华。因卡思卡中途病故,使团返回。

这一次次遥远的探访,都表明了英国国家统治者开放、开明的世界意识。待马嘎尔尼率领的庞大使团经过整整一年海上颠簸抵达中国时,乾隆皇帝仅仅将他们视为祝寿的“贡使”。对英国使者提出的八项要求,乾隆帝逐一以“断不可行”、“皆不可行”、“更断不可行”、“尤不便准行”、“尤属不可”等驳回。⒃

英国人无功而返,他们高攀不上中国这个“天朝大国”。

中国人失去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由于今天不愿意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明天,中国等到了外国强加给她的不平等。

马嘎尔尼带了六百箱礼品,送给中国皇帝和官吏,回程时,两手空空。一路上,他和他手下的科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观察着中国,并写下了有针对性的感受:·輥·輵·訛

——其中的地质学家考察了黄河的水土流失,预言道:“在八百七十五万天内,也就是说在二万四千年内,黄河的泥土就要填满了黄海。”

——其中的思想家说:“中国老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操在官吏们的手中,对于这种命运,他们是不甘心的。”

——马嘎尔尼则预言:“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那个“没有才干的人”终于走上甲板,担当了“船长”的重任。他便是俭朴而厚道的道光皇帝旻宁。

不是得之于血缘遗传的智商问题,其实是得之于后天实践的认识缺失。

不是个人的、偶发的局限,其实是民族的、国家的时代落伍太为遥远。

可以这么为道光皇帝的“无能”开脱:在那个时代,中国境内,上自帝王,下至臣民,亿万众生中,还没有一个人因为具备着地理大发现背景下的世界意识,而锻炼出在国与国的抗衡中制胜大英帝国的才干!

二、“爱国主义”何以不能“救国”

回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秋七月的清空下,从耆英辈手中取过《江宁条约》浏览一下,十三条“和约”内容,八款“善后”事宜,无一条一款不镂刻着中国国家的“失败”。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民族,经历过“失败”,而且能够承受住“失败”。失败留下教训,接受教训而争取胜利,有何不可?

但时至今日,中国的主流史书对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仍然缺乏最中肯的表述。语言要绕行在思想的立交桥上,右行而达左,上行而趋下,一段“失败史”,常常会被人左讲右讲、变成了一出“英雄戏”。让听众、观众悲凉的是:英雄的将领与英雄的人民总是不能制胜,因而英雄们的“爱国主义”总是不能有效地“救国”。

这是中国历史学的悖论?还是中国历史的悖论?〃奇…_…書……*……网…QISuu。cOm〃

“爱莫能助”的无奈,让人反思“爱国”这种“精神”对于“物质”即“国家”的反作用毕竟有限,因而无限度地颂扬“精神”如果不是阿Q式的自欺,大抵是心不由己的误导。误导者希望绕过“人民存在”而呵护“权力存在”——不能美满的是,人民维护了权力,权力却只维护自己。

在鸦片战争的历史断面上,中国并不缺乏爱国者:

大声疾呼禁烟的鸿胪寺卿黄爵滋;

大刀阔斧禁烟的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

竭诚辅助禁烟的两广总督邓廷桢;

血战定海、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正二品衔总兵张朝发;

血战沙角炮台而英勇献身的从二品衔副将陈连升及其子陈长鹏(土家族);

血战虎门炮台而壮烈牺牲的从一品衔提督关天培、正二品衔总兵福祥(满族)及从三品衔游击麦廷章;

血战定海而中创阵亡的正二品衔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血战镇海而落水捐躯的正二品衔总兵谢朝恩;

血战镇海而投水殉节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

血战吴淞而孤守阵殁的从一品衔江南提督陈化成;

血战镇江而慷慨殉国的正二品衔副都统海龄(满族);

等等。

不乏爱国英雄,不乏奋斗牺牲,但抛头颅洒热血之后,爱国的英雄们却没有任何利国利民的建树。奇 …書∧ 網百年之后,我们仍不免要为那个时代的爱国英雄们的无效牺牲而长歌当哭。

爱国主义遭逢无奈。

爱国英雄杀身成仁。

国家却陷入灾难。

对此,历史无所解释。后来,当“爱国主义”被宣说成公民道德的最高准则时,屡经磨难的百姓却彷徨于报国无门,卫国无术。

是“爱国主义”或“爱国主义的人”出了毛病?还是“国”出了毛病呢?“国”板着面孔,“国”不言,“民”何敢言?

就以关天培为例来说吧。六十二岁,那该是一个退休的年龄了,可他还拼搏在两军厮杀的火线上。身为“广东水师提督”,职位不谓不高,俸禄不谓不厚,'奇。com书'而在生死存亡关头,当机立断,舍弃一切,倘无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