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分别将木剑与剑鞘放置妥当,便分头站到外圈的两侧,相视一点头,突然同时跃起,稳稳当当地落到了竹桩上。
现在二人的目标,便是第一把剑鞘。她们站立的梅花桩,都离挂剑鞘的竹桩相隔三个竹桩,谁能抢得先手,便大占便宜,因为纵使第二把剑鞘抢不到,也可以将之踢飞出圈外,让对手无鞘可用。
这番比试,真的是斗智斗勇,别开生面。
双方在梅花桩上都是一沾即走,不做半步停留,脚下奔行极稳,每人点出三步,便抢到了挂剑鞘的竹桩前。
剑鞘就在眼前,可是谁也不先出手,均知道一旦自己去抢剑鞘,那么会露出空门来,给对方可趁之机。就算要夺剑鞘,也要使个两全的法子。
到底是龙谢兰心思转得快,她单脚站在一根竹桩上,翘起另一只脚尖,去勾剑鞘。如此动作,既可勾到剑鞘,也做为先行探敌之作,只是一只脚伸前,也算不得破绽。
果然她这只脚一出,沈柔也动了,同样也是出脚,二人身材相差无几,腿长自然也差不多,龙谢兰先发,自然先至,眼看就要勾到剑鞘,但沈柔的脚也到了,她并不是去勾剑鞘,而是足尖如点穴杵一般,直点龙谢兰膝盖。
这一下如果点实,龙谢兰轻的要掉下梅花桩,重则腿上筋脉要受伤,她自然不能不理,于是不再去勾剑鞘,小腿一弯,足尖一摆,疾点对方腿弯。
她变招奇速,沈柔也不敢大意,足尖一回,二人在空中交了一腿。
只听卟卟连声,两条腿你来我往,斗得极是热闹,群雄只见梅花桩上如同蝴蝶乱舞,快得连招式也看不清楚了。
二人对过数腿,均想这不是办法,再斗下去,谁也夺不到剑鞘,只有另想主意,她们心思一般,突然同时撤腿,变了招数。
只见沈柔突然整个人弯了下来,如同一座铁板桥一般,双足牢牢地踏住梅花桩,两只手连上半身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角度向下一折,用手去抢剑鞘。
龙谢兰哪里肯放,也亮出绝技,竟然将身子一横,以腰部担在梅花桩上,空出两手,与沈柔对拆,四只手打得密不透风,眨眼间已斗过数十招。
群雄看得眼花缭乱,正不知所以,突然只听一声娇叱,半空人影一闪,那把剑鞘飞了起来,已被一人抓在手里。
抓到剑鞘的人,正是沈柔。
看来这第一招先手,是她抢到了。
方才打斗之时,沈柔突然一招双飞燕,直切龙谢兰双耳,龙谢兰双掌向外一封,却不料这正是沈柔的计策,二人四掌相交,本来谁也奈何不得谁,但与此同时,龙谢兰知道不妙,她突地想起,沈柔有一套独门功夫,便是绕指柔劲。
想到时已经晚了,沈柔的手掌突然向后一弯,指甲几乎与手背相触,诡异之极。就是这一下,她的指甲已经将剑鞘的挂绳划断,剑鞘向地上落去。
沈柔在出招时已经想到这一点,单脚一起,已将剑鞘踢飞半空,随后一跃而起,将剑鞘牢牢抄住。
她是双脚站立,自然跃起时要比以腰部压在梅花桩上的龙谢兰快得多。
这一番交手真如同密雨打新荷,虽然繁密,却仍旧有声可赏,有迹可寻。确是近年来江湖中少见的精彩场面。
沈柔率先抢到一把剑鞘,已占得先机,龙谢兰也没有丝毫怠慢,这一刹那之间,她也已跃起身来,却没有向沈柔攻击,而是跳到了中间的梅花桩圈子。
她的目标,自然是第二把剑鞘。
沈柔如何不明白!眼见龙谢兰已踏上中间的梅花桩,也一个纵身跃了过来,双足不等站定桩子,手中剑鞘已经一招仙人指路,点向龙谢兰后心。
龙谢兰本已抢到第二把剑鞘前,还未伸手去抢,身后风声飒然,便知不妙,脚下并未停步,已由桩上踏了过去,沈柔得势不饶人,紧跟着在后面追击,由于这圈梅花桩只有七根,圈子小了很多,龙谢兰只要稍稍得到空隙,伏身一把,便可以抢到剑鞘,但沈柔在后面追得太紧,始终不给她伏身的机会。
二人围着这一圈梅花桩转了数圈儿,如同走马灯一般飞快。沈柔看似只要向前一抢步,便可以刺到龙谢兰,却始终差着半尺的距离,而龙谢兰要摆脱沈柔的追击,也颇为不易。
两位女子的身形越转越快,踩踏竹桩时犹如蜻蜓点水,一触即走,又如仙女凌波,不沾半点水迹。
龙谢兰心中暗想,如此被动,岂是长久之计,必须行险,以抢得先机。想到此她赫然一停步,身子陡地转了过来。
如此疾奔中伫足,又是在梅花桩上,能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又不踏歪桩子的,江湖中绝超不过五个人。而龙谢兰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回身,正对上刺来的剑鞘,沈柔显然没有料到她会如此行险,加之离得太近,不及变招,况且也不必变招,剑鞘仍旧直直点出,只是由龙谢兰的后心,变做了前心。
二人离得太近了,几乎就在龙谢兰停步转身的同时,剑鞘已然刺到。
龙谢兰在未停步时,便已想到了应对之策,身子刚转过来,便将双手一合,啪的一声响,已将剑鞘夹在双掌之间。
这一招看似简单,但内中的眼力,手力无一不是上乘功夫,只要稍有偏差,便夹不稳剑鞘,胸口定会挨上一记,掉下梅花桩去。
沈柔知道龙谢兰双掌的功夫不差,二人这一较力,自己占不到多少便宜,于是用力回夺,龙谢兰并不松劲,双掌夹得紧紧的。沈柔夺不回剑鞘,心头灵光一闪,突然用力向前刺了两下,虽然刺不动,但感觉龙谢兰手中的力量又在增长,便猛地一撤手,放开了剑鞘,随后一伏身,扯下了中间圈子挂着的第二把剑鞘。
这把剑鞘在手,沈柔便不再停顿,纵身跳到内圈,用剑鞘向当中那根长竹上敲去。
此招授人以柄之计用得极是巧妙,她虽然将自己的剑鞘塞给了龙谢兰,但龙谢兰一直在用力握住!'剑鞘顶端,急切间无法!'自如使用,又落于自!'己身后,只要自己!'将木剑震落,用剑鞘一接,就算胜了。
无论怎么说,先机已在自己手中。
这阵一胜,四大世家便会退出此次夺宝会,那么失落多年的镇教之宝,就将重回红莲教。
沈柔当然没有太多的欣喜,因为毕竟这一阵还没有完全落幕,虽然只剩下最后一步,但这一步,绝不会容易,背后的龙谢兰,定然会全力反击。
她猜得不错,龙谢兰眼见对方放松剑鞘,便知道她要干什么。心头冷笑,暗想哪有这般容易,当我是木头人么!
龙谢兰反应极快,剑鞘夹在掌中,连姿势也没变,一步便抢过来,以掌夹鞘,直刺沈柔后心。
这下子二人身份互换,成了龙谢兰追刺沈柔。
沈柔也可以像先前龙谢兰那样,围着圈子飞转,但她并未这样做,她早铁了心肠,定要胜下这一阵。于是一手执鞘向竹桩上敲去,另一只手反过来,以绕指柔劲接对方的剑鞘。
因为只是剑鞘,并无剑刃,沈柔有足够把握,将剑鞘缠上一缠,阻上一阻,单只这一刹那,自己便有功夫震落木剑,将之收入鞘内。
龙谢兰刺得凌利,沈柔的绕指柔劲也颇为诡异,五指如同五条灵蛇一般,甫一接触剑鞘,便化做至柔,已将剑鞘绕住。
同时只听“梆”的一声,沈柔的剑鞘已敲在中间那插有木剑的竹桩上。
一股阴柔的内力撞击之下,竹桩居然没有晃动半分,但上面的木剑却弹了出来,滴溜溜地向下落去。
底下,便是沈柔空空的剑鞘。
看情形,沈柔已经胜定了,一方面她缠住了背后龙谢兰的攻击,只要将落下的木剑一收,便万事大吉。
但龙谢兰到底不愧女诸葛之称,应变奇速。内力一催,喀的一声轻响,手中剑鞘已分为两片,沈柔的绕指柔劲可以缠住整把剑鞘,却没料到她会将之一分为二,因此来不及变招,被龙谢兰将抽回了一半剑鞘。
这片剑鞘甫一抽出,龙谢兰双指一弹,嗖的一声,剑鞘向上飞出,正撞在跌落的木剑上,将之又撞起一丈多高。
沈柔接了个空,已无暇恼怒,身形向上跃起,半空中去接那木剑,这边龙谢兰也连同跃上,她手中的剑鞘已毁,绝不能让沈柔接到这一剑,因此她双手施为,较为有利。
二人半空中连对三掌,木剑落了下来,沈柔以鞘去接,又被龙谢兰一掌击歪剑鞘,眼看木剑落下,沈柔只得足尖一踢,又将之踢了起来。
此时二人一同落回梅花桩上,而木剑仍在空中。
90
这一来形势又变,龙谢兰虽然空手,却占了老大便宜,沈柔纵有剑鞘,却还得防着龙谢兰捣乱,但空中的木剑不会给他们多少功夫应变,眨眼间又落了下来。
这已是木剑第三次落下,沈柔铁了心,这次定要接到木剑。纵使自己受伤,也不理了。
她又一次跃起,而龙谢兰也仍旧跃在半空,阻止她抢到木剑,这一次龙谢兰双掌齐出,拍向沈柔双肩。沈柔一手执定剑鞘,只能空出一只手招架,因此想要顺顺当当地将木剑接到,难如登天,可这次沈柔横了心,单手一伸,还是用绕指柔劲去缠龙谢兰拍向自己右肩的手掌,因为自己右手握着剑鞘,被击中的话,便无法接住木剑,她放任龙谢兰的右掌击向自己左肩,准备拼着挨她一掌,也要赢下这一阵。
二人出手均快得惊人,只眨眼功夫,沈柔的左手已经缠住了龙谢兰的左掌,而龙谢兰的右掌,也几乎拍上了沈柔的左肩头。
但此时沈柔突然感觉到,龙谢兰的双掌几乎没有用上一丝气力。
这一招可是大出沈柔意外。
她的绕指柔劲是江湖中一门绝学,古诗有云: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沈柔的绕指柔劲虽不是由百炼钢变化成来,却也是有法门的。那就是敌方越强硬,越刚猛,她的绕指柔劲威力便越大,沈柔几次少有的出手,其中一次是与“大力神”伍员对阵,那伍员身高过丈,拳大如锤,曾经一拳打碎过一块一尺余厚的石碑,但那次对决,伍员的双拳硬生生被沈柔的一对春葱般的嫩手缠住,直缠了三个时辰,伍员就是挣脱不开,最终力竭,双手骨节寸断,被活生生累到吐血,大损内力。
地王秦唐关曾经形容过沈柔的这双手,说它一旦缠上人,但如同陷入流沙泥沼之中,越是挣扎越陷得深,越是刚硬越陷得快。他宁愿被一条巨蟒缠住,也不愿意被这样一双手缠住。足可见得沈柔双手的可怕。
但此时龙谢兰击来的这一掌,居然没有用半分力气,真如春风飘絮一般,究竟意欲何为?难道她已经如那位大力神伍员一般力竭气尽?
绝不可能。
若是平时对阵拼杀,这样一掌打出来,那是会要了自己命的,敌人一感觉到手掌无力,立时会将这只手掌制住,或是拗断,但此时龙谢兰的对手是沈柔,而沈柔施展出来的,又偏偏是极为诡异的绕指柔劲,这样一来,情形便大为不同。
沈柔的绕指柔劲,只为缠住对手,并不夹杂着刚劲,无法震断对方手骨,有的人一被缠住,则自己运力猛挣,沈柔将外力转化,才可以伤及骨头,可以说,被制住的人,是被自己的猛力震断骨头的,那位伍员便是如此,并非是沈柔所致。
可眼下龙谢兰的手掌,没有半分气力,沈柔的五指甫一缠住对方手掌,居然浑不着力,如同缠住了一条死泥鳅,你越是缠,它越从你指缝间滑脱。此时的情形一模一样,只不过龙谢兰的手掌不是向下滑,而是向上滑出去。
沈柔大吃一惊,心知不妙,可其时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