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近近的连着试探了十几个矿工后,方才确定了这个全息伪装功能确实有效,孟享这才放下心来。
分基地也顺利展开,孟享的功勋一下子又升了1万点。分基地的伪装功能也同时被打开,看上去也不过是一处小山村,并不惹外人怀疑。这里看上去也就那些穿着军装的克隆兵们比较显眼,其他的和普通的小山村没什么两样。
分基地顺利展开,孟享最先建造的还是兵营,一下子造了四座兵营。
不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体会到,人多力量大的含义。面对和鬼子都是十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的战役,孟享带着的一千来人就显得微不足道,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种无力感。
想一想两次世界大战中,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绝对是让人恐怖的。对比一下以后的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就知道了。
对比鬼子全民皆兵的疯狂,二战后期数百万人,甚至近千万的军队数量,没有危机感是假的。
孟享正是有这种危机感,才大量的来造兵。
或许,从民众中招兵也可以。但此时籍籍无名的孟享身上也不带王八之气,没有多少人来投奔。
即使招揽的人多了,一个半宅男能够笼络住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反而不如忠诚的克隆士兵。克隆士兵服从命令,个人技战术优秀,可以算是最好的士兵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克隆士兵的需求很低,不需要发军饷的。若是招揽人,现在孟享根本没钱可发饷,基地这个吞金大户还供应不过来。
所以,孟享坚决的选择了发展克隆兵。
连续的好消息,让孟享有了种预感,他的好日子要来了。
但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感也不准确。
没多久,主基地智脑就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分基地也出现了能源危机。
“什么?分基地电不够?怎么会这样?”孟享又一次对着智脑大吼道。
“怎么会没电呢?不是基地自带30万千瓦吗?分基地才建造了四个兵营。四个兵营啊!四个兵营能用多少电?”孟享愤愤然喊道,这基地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主基地来自于其他时空,带有部分该时空的特征功能,加上时间机器剩余能源的改造,产生不可知变异。普通的基地车自带电力能源只有10万千瓦,分基地日常消耗虽然只有5万千瓦,但全功率运转需要10万千瓦。所以,必须先要有其他能源提供。”主基地智脑依旧是平静的回答。不过,孟享没有注意到的是,智脑的回答已经有些人类的措辞了。
“我明白了。说到底,你是特殊的,别的基地要发展,就要先建电站!”孟享沮丧地低下头自言自语道,旁边的大屏幕上的图像闪了一闪,但智脑却没有吭声。
建设电站,需要煤炭和石油提供电力,幸好当初孟享选择招远时,想到了不远的龙口有煤矿,可以为以后发展提供便利。
只是此时,采运能力很差。那里的煤矿利用不起来,而且临近海边,到时候,鬼子一封锁,就什么也没有了。
是偃旗息鼓,还是大力发展?
这个选择又摆在了孟享的面前。
分基地一开始就是被当做后路来留置的,看似偃旗息鼓最合适。但他升级后出现的伪装功能却给了他另一个机会。
日本人即使来了,偏远地区也占不了。伪装成山村的分基地是不受太大重视的。
而即使主基地被毁掉,分基地发展还是要考虑能源的问题,没有能源,就只能被晾在那里,被动挨打。日本人占领这里以后,偷着发展会更困难。还不如此时抢先多发展一些,多一些自保能力。
他鲜有的吸起了这个时代的劣质烟,红红的烟头亮了一整夜。
第二天,孟享心中的不甘心最终让他做出了决定。尽一切力量先发展壮大。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希望。
拿定了主意,孟享又在分基地那里建起了一个电站,从主基地调了两辆武装采矿车过去。加上十几辆一战时期的卡车先供应着。
幸好此时龙口的煤矿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趁着鬼子来了地价便宜,又兼着靠海,所以孟享在洼里地区顺利买了一大块地,封锁了起来,用于煤田开采。条件有限,多了供应不上,也只能够兵营顺利出兵。
此时,主基地的电力也出现了紧张,幸亏又生产了十几辆一战卡车配合着十来辆采矿车,把电力补充了回来。
采矿场也被限电使用了,孟享也不指望它出多少钱,还是买卖军火和药品来钱最快。
现在,基地的伪装得到了解决,就只剩下了基地升级让孟享操心了。
只要一升级,就是巨大的变化。只可惜,智脑告诉他的,科技中心需要科学家的事情,却是把他挡住了。
怎样才能把工程师快速培养成科学家呢?
孟享又造了两个工程师,但他们的升级速度很慢很慢的,慢的都有些让孟享失望了。
第二十四章 国家需要你们
运气这个东西很难琢磨,孟享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就经常多了些不如意。不过,这一次好像有点转运了。
当孟享正头疼科技中心升级问题时,远在南京的特遣队却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一次,孟享例行的每天与特遣队通话。
每天汇报的不是鼠一就是赵书行。
今天,汇报的是赵书行。
此时的南京已经开始动荡,许多机构都在搬迁。不少大学也都在向后转移,但其中有些不是中央直属的,却因为缺乏资金和人力物力,搬迁困难。
此时的国民政府机关自己都顾不过来,那还管得了别的。
赵书行汇报的时候,顺便还举例说起了浙江大学,提到了一个人――竺可桢。
这使得孟享心头一亮。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文章,他不正是一个科学家吗?
孟享突然发觉自己走上了岔道,老是从基地方面考虑,还是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总想着自己从基地培养科学家,却不想现实中有很多怀才不遇的科学大拿。
孟享越想越觉得自己犯了个大错误,立即命令鼠一和赵书行去和竺可桢联系,浙江大学不是没能力搬迁吗?可以提供方便,来基地这里。即使不全来,也要暂时拖来几个主持科技中心,先升级。
赵书行在南京有些同学关系,相知相熟,办事效率很高,没多久就联系上了竺可桢。
可人家一听要到山东,那个地方可是鬼子必经之路,把师生领到那个地方,纯粹的找死。任鼠一怎么保证安全,都是一律摇头。不能拿全体师生的前途开玩笑。
最后赵书行没辙了,请示孟享。孟享才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自己身处险地,还怎么能够十足的保证别人的安全呢?
不过,为了升级,也没办法,不得已只得出绝招了。
这一次是板着面孔的鼠一出面,一身军服带着两名护卫出现在竺可桢的面前。直接就出示了一张政府公文,进行征调。
“什么事?”竺可桢板着面孔会见了他们。后边还跟着一帮长袍西服各式打扮的教授们,见到军人,唯恐他们的校长有什么不测。在很多人眼中,校园是神圣的,传播知识的摇篮。这里不欢迎军人的脚步声。
在那个以军阀治世的时代,当学生的热血激情燃烧起来时,学生的鲜血总是和军人的暴力联系在一起的。
看着自己的学生前赴后继的倒下,教授们对此时的军人心底里有些抗拒。
鼠一也同样的板着面孔,不需要表演,即使是稍灵活一点的鼠一,面目上也是常年不见其他表情。他煞有其事的掏出了一张红色封皮的证件,递给了竺可桢。
竺可桢冷着脸接过了证件,上面标注着的是军事情报安全局,鼠一的身份是上校参谋。
鼠一又掏出了一张老蒋亲自签署的授功嘉奖令,直接展开以证明自己在抗日战场上获得的功劳。并间接的证实了自己的冒牌的上校身份。
上校的身份是唬不住看到军人进入校园脸上有些不耐的众人,这年头将军多如狗,这些教授都是知名人士,谁没有点关系,还怕你一个上校?再说文人的清高还怕你一个上校的威胁?但在抗日战场上获得的功劳却是让这些教授们肃然起敬。
其他的都是假的,这个嘉奖令却是真的。
根据孟享提供的一点作弊情报,鼠一通过金钱关系找到了白崇禧,告知获得了日本人的绝密情报。白崇禧将信将疑的接见了他,给了他三分钟的时间。鼠一也没有犹豫,一上来就直接告诉了他,日军将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
这还是孟享查了半天地图,根据脑海中模糊记得的“杭州”“金山”四个字分析出来的,他自己也些拿不准,但为了淞沪几十万大军的安危,他还是特意排鼠一来汇报军事机密。
直接找老蒋根本不现实,相对精通战略的白崇禧就好找多了。
白崇禧对这个情报也深感认同,他早就判断到日本人可能会从别处登陆,打破僵局,但具体地点却没有确定。
他急匆匆的去告知老蒋时,老蒋却没有怎么当回事。后来在白崇禧的一再劝说下,还是做了一定的安排,不再是原来历史上的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而是扩大到了不满编的一个师,但人数却刚刚凑齐两个团,还是从上海那边撤下来休整的。
结果刚刚安排好,布置好阵地,鬼子真的就在金山卫附近登陆了。幸好有了些提防,没有手忙脚乱。这才给后方的撤退提供了长一点的时间。
于是,就有了鼠一手中的这张老蒋亲自签署的授功嘉奖,这让竺可桢多少信了一点。
鼠一打算让围着的众人散开,单独与竺可桢谈话,但众人却不同意,虽然对眼前这个军人有些敬重,但他找竺可桢的意图不明,谁知道有什么事情?
鼠一也没在意,本来这一次的对象就不止竺可桢一个人,至于保密,到时候追查鼠一,只能被告知查无此人,他还怕泄密?
有了和平对话的前提,鼠一才委婉的打出了为国贡献的牌子:
“日寇猖獗,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中央此前正在组织一项针对日本人的秘密实验,可以阻止日寇的继续肆虐。初步试验很有效果,但后期试行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相关的专家人手。”
听到此处,众人已经有些动容。牵扯到国家秘密,那么多人在场,人多嘴杂,万一让日本人知道了可不好。他们看向了鼠一,犹豫着是不是自己要退场。
但鼠一死板着表情却没有停顿,还是直接说道:“此去是为抗战服务,时间是一年。”
这个一年是孟享确定的。一年后,自己要么被铲倒,要么能站稳脚跟,到时候,这些科学家自然会有重新的选择。
在科技中心连孟享都觉得眼花缭乱的设备齐全的地方,相信那些专家会做出自己喜欢的选择。
鼠一继续冷淡的声调说道:“该试验需要诸位的支持。但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可以拒绝,但一旦同意参加,就必须保守秘密。条件或许很刻苦,也很危险,但国家只能给你们荣誉。”
“国家需要你们!”这是孟享教给鼠一,最后加上去的话。
第二十五 科学家的选择
听了鼠一的话,竺可桢半信半疑,这样的事情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一个热血青年,凭着几句话就能轻易打动。
但最后那句话,让他禁不住说服自己相信了一点。其实不是相信,而是那句话让他有点热血沸腾。
当看到日本人在国内肆虐,而国人无力反抗时,作为一个华夏人,心中的痛能不深?只恨自己无束鸡之力,恨不能提刀携枪去战场杀敌。前方持续了三个月的战役怕是已经进入尾声了吧?从国民政府往后撤退的机构越来越多,就知道前景很不明朗。
当听到国家有一项为抗战服务的秘密实验,需要有人牺牲一下的时候,他倒是很希望是真的,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