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票或汇票。对借款的商人来说,由于银行家已建立的信誉,这些小面额的期票和黄金同样值钱。银行家对向其借款的人是信得过的,在整个借款期间,借款人的票据都将有效;但是由于银行家的普遍信誉,还由于银行家的期票是见票即付,而基于尚未投放市场的商品而开出的大面额的。。。。
期票总要在规定的一段长时间后才能兑现,因而银行家的期票要比商人的期票更能为其他一切人所接受。由此可见,钞票是由汇票和期票演变而来,它和其它种类的商业纸币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它是由享有普遍信誉的、特殊的一类商人发行的期票,并且通常具有见票即付的巨大优点。这些渐进的步骤使得导致发明钞票的条件是如此清晰可见,并且钞票显然又是如此有用(它在没有立法机关的干预下而被采用,并且通常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得富足而被采用)
,以致我认为我们
…… 201
091第八章
可以毫不犹豫地推定,钞票乃是庞大的自然的协作生产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我看不出有什么合乎科学的理由,为什么银行家的发行期票应在任何方面或任何程度上受立法机关的管理、控制或影响。
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无需利用货币以结算帐目和进行支付的做法已达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伦敦有一个叫票据交换所的场所,不同银行的职员每天定时在该处碰头,以结算这些银行之间的一切帐目;由于几乎所有种类的一切商人和证券交易人都采用某个银行的应付票据或向某个银行开出的支票进行所有他们的支付;由于他们都有要向他们银行帐户支付的款项,并且由于全国发生的很大一部分生意都是在城市交易或结算,因而不仅全伦敦市场发生的各种交易的绝大部分支付,而且全国很大一部分市场发生的交易的支付都是经由伦敦的银行进行的;其结果是:他们每天都有需要彼此支付的巨额款项。根据在金锭委员会上提出的资料,1810年,伦敦票据交换所内不同银行在普通日的结算总金额至少500万英镑;而证券交易所在结算日的结算总金额竟高达1400万英镑。
然而,通过不同银行的职员在票据交换所的碰头,他们仅仅支付各自帐目的余额,总共只需22万英镑的货币或钞票就能支付每天高达500万英镑的总金额。伦敦的银行家是支付大部分流通中票据的代理人;因而实际上全英国的主要货币交割是用刚才提到的少量货币进行结算的。人们有充分的根据假定,即便这一少量的货币也可以并将被省掉。
这就是自然的和庞大的协作生产系统的一个抽样,这个系统——我们对它既无所知,也不曾留意——正在不断
…… 202
货 币191
地扩大和不断地简化。议会已就银行家和钞票发表了一大堆废话,一些作家也就此写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因而有必要补充指出,这种有益的简化乃是银行业的发展和使用商业纸币的结果。
我们且来扼要地列举银行纸币的优点。看来它是这样一种有用的工具——它有助于满足那些其产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者的日常需要,以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就如同度量衡一样而不能或缺。它比铸币便宜;银行家首先经由以一种廉价的工具替代一种昂贵的工具而获得利润。但是,只有当摆脱铸币的过程继续进行,上述利润才会可观,而这种过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永远是极为渐进的。在一个已习惯于以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民族中,是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用纸币来替代贵金属的。而在一个一旦已习惯了纸币但又再被强迫采用金属货币的民族中,倘若条件许可的话,则可以用纸币一下子替代黄金。我们的政府几乎在周期性地重复这一取消铸币和恢复纸币的过程;它在一个时刻使银行家遭受破产,而在另一时刻,又以巨额利润的前景诱发起弄得银行家心神不宁的贪婪;1822年,允许发行了少量地方银行的钞票,1826年又下令禁止;很可能到1836年以前又将再度允许发行钞票。至于就发行钞票而通过或推荐的法令,则很难从中找到任何独特的合乎科学的原理。这些法令是与文明的和有规律的进步以及稳定的发展直接和完全相抵触的。
我已论述过,社会中任何时候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营业额。营业额必然随季节变化。为了尽量使货币保持其价值的稳定,货币数量应随完成的营业额而变化。银行家照例
…… 203
291第八章
仅仅经由对可靠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而发行其钞票,而可靠。。。
的商业票据乃是判断营业额的最佳资料。使钞票的发行额随贴现的可靠的商业票据金额而变化(在一切情况下,倘若银行家将过多的钞票投入流通,它们将会回到银行家手中)
,这也许是人们能设想或设计的、使社会中货币数量随营业额而变化的最佳方法。因此,当钞票被允许自由发行,当没有任何银行被立法机关赋予独享的特权,当每个银行家的发行钞票都被竞争的银行家的高度警觉所注意和监督,钞票就将不断地有助于制止价格中的波动,这种波动乃是由于完成的营业额与流通中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变动而引起的。
倘若只采用了很少的铸币或不采用铸币,则铸币就成了一不易因磨损而贬值的、名义上的标准。
纸币代替了铸币,并且由于发行者负责不断更新旧币而使其不致破损。在这样的情况下,铸币与纸币的关系就如同置于英国下议院议长监管下的英国法定加仑与王国内一切容量衡器的关系,法定加仑(或铸币)
是一种几乎没有变化的标准,它不会发生由于每天使用而造成的碰损和用坏,王国内的一切容量衡器可以根据它(而纸币则根据铸币)而在任何和一切时间进行校正和重制。具备了这样一种名义上的标准后,只要纸币的流通保持完全自由,纸币似乎就成了一不易贬值和波动的价值的衡量标准。
纸币的特征是容易辨认的,并且每一个识字的人都能说出它的价值;但是要辨认一枚铸币是好还是不好,则需要试金者的技能。钞票在这一点上也优于铸币。钞票之所以也经常被人伪造,我看几乎在一切情况下都是由于英格兰银行垄
…… 204
货 币391
断的结果。由私人银行家——他们互相监督和注意——发行的钞票则很少或从不被人伪造。这些钞票流通的范围极为有限,它们在自然的营业过程中会经常流回发行者,以致想通过伪造它们而获利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地方银行家只在当地享有信用,他发行的钞票只是在他自己的紧邻地区代替货币,几乎将要过手钞票的每一个人都能判断其真伪;所以作出如下假设并不为过,即:倘若听任银行的全部营业完全自由(就像听任制作帽子和服装的营业完全自由一样)
,倘若没有政府的和国家的银行,则钞票将既不致被伪造,也不致被发行过量。
①
我请读者记住,我只是在力求探明商业纸币的自然起源,我的意思就是说,上面的观察所得仅仅适用于在社会的生产阶级中间从劳动分工而发展起来的那类纸币。
在我们的时代,政府的和商业的纸币都已造成无法估量的灾难,否认这一点将是愚蠢的行为。我们看到名义价格在短短的几年中上涨和
①如果我在正文中关于纸币的起源和纸币效用的来源的陈述是正确的,则我们就不能不极为强烈地谴责政府的每一种纸币(此处原文为:则我们就不能极为强烈地谴责政府的每一种纸币;从上下文看,恐有笔误。——译注)
;政府不是生产者,它没有正在发往市场的在途商品,因而不能具有发行纸币的任何权力。
即便是英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库券也是不法的,它代表一项今后才能收到的收入,但是基于一批将要构成收入的商品而能正当地得到的信用,是另一类汇票和期票所享有和利用的(在此期间,商人和制造商正在制造该批商品或正在将其发往市场)。对国家的发行纸币来说,连下述要求——即:一切纸币由那些虽不生产商品但今后有权利接受一定数额的款项者仅仅基于收入而加以发行和流通——也做不到,它总是在发行者可能从别人的产品中得到一部分、但对该部分产品具有任何合法权利以前被发行的。
…… 205
491第八章
下跌了20%,这种波动是由不恰当的发行纸币所引起的。一些不幸的可怜人在法律的祭坛上遭到了杀戮,他们由于仿效那些滥用公众信任远比他们更甚者的行为而使自己因为罪恶的贪婪受到死刑,他们成了后者的牺牲品。债务被加重了或减轻了,一切货币契约都受到了极大的侵犯。一个阶级受到了欺诈,另一个阶级则因以致富;商业的全部进程偏离了其通常渠道。因此,没有人能肯定他在连续两年中的收入将有多少;在这个国家中,由于纸币数量和价值的变动,年复一年地引起了混乱、惊慌和恐惧,这种混乱、惊慌和恐惧也许是任何一个未被胜利的敌国所占领或被某种巨大的自然灾害所毁灭的国家中从来不曾见到过的。如果这些灾祸是与纸币的发明分不开的,则不论纸币有什么自然的优点,它们都被其社会缺点远远地超过了,人们将不可能不极为强烈地谴责纸币①。但是读者可从《国富论》、从《不列颠百科全书补编》中麦克库洛赫先生撰写的“货币”条目以及从斯托契先生的著作中找到许多事例,它们说明政府通过对金属铸币的掺假已经引起了——用斯密博士有关这一主题的话来说——。。
“比一场巨大的国家灾难在私人财产中所能引起的、更大和更普遍的剧烈变动。”但是,由于纸币在目前的广泛使用,各国政府近来(并且自从斯密博士的书出版以来)总是通过在纸币上做手脚以实现同样的罪恶目的;现在的一代人只看到现在的灾祸,他们显然不考虑或不知道欧洲的经济史,他们把
①原文为:人们将不可能极为强烈地谴责纸币。从上下文看,似有笔误。——译注
…… 206
货 币591
那些波动归咎于纸币这一工具本身,实际上那些波动是由欧洲各国受人尊敬的政府滥用这一工具的方式所引起的。当欧。。。。。
洲只有铸币在流通时,各国政府的类似行为也在经常引起同样的波动。
倘若由于纸币的被滥用,我们就谴责纸币的使用,则任何东西都将逃脱不了我们的责难。有什么比宗教更令人感到亲切和善和令人慰藉,但与此同时,又有什么比宗教更被误用于令人憎恶的意图?卑鄙的伪善、亵渎神灵的不公正和不顾羞耻的掠夺都在宗教的名义下不断进行。对于这一巧妙的自然的发明的被误用,对于无知者和狡猾者的顽固投机,对于诡诈的发起人的冒险和欺诈,对于君主和政治家们无知的贪婪,政治经济学这门国民财富的自然科学的唯一任务就是:指出上述各种人们的行为是以何种方式而与这门科学的原理相抵触;尽管我们必然都对人类的糊涂感到惋惜,这种糊涂使人类在多次受骗上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