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圆兵法-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被脚边的凳子绊住,后脑勺正好撞在桌子角上,立时气绝。见势不妙,我便跑了。今番前来自首,将事情有说个明白,任凭郭大侠处置。郭侠士您看着办吧!”

郭解听完沉思不语,皱着眉头,眼睛打量着这个男子,半晌役有说话。随后,又站起身在那男子眼前踱来踱去。

好大一会儿,郭解才说:“这么说来,我外甥不是你亲手杀死。只是事情凑巧,误伤了他的性命。责任主要不要你,我不会难为你的。”

那男子听此,当场呆在那里,大瞪着两眼望着郭解,似乎没有听到郭解说的话。郭解又说道:“你现在可以走啦!

那人回过神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忽地又扑通一声跪在郭解面前,道:“郭大侠胸怀大义,襟怀宽广,实在令我五体投地。令甥之死。虽属误伤,但我也绝非没有干系,大侠能够不计嫌仇,饶我不死,我真不知该怎样感恩才是。”

郭解笑了,伸手扶起那男子说:“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恶甥自食其果,唉,也是他在劫难逃,怨不得别人,我怎能为了一己私情而抛弃‘义’字呢。你不必感激我。”

那男子对郭解真不知如何说才好,心中崇敬异常,他说:“郭大侠,我虽不才,但这条命既然是侠士相赠,就应为侠士效劳,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我愿为大侠肝脑涂地。”

这便是郭解收买人心之高明处。

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

博采众长另外一个做法便是要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为职者听取部下的意见不仅仅是可以广纳雅言,使自己思想畅通。更主要的是这种虚心听取下属意见的态度会使部下觉得你平易近人。开明纳谏,很容易使他们心眼于你,甘心情愿地为你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帮助你走向成功。

下属的意见多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计划或方案策略的计谋意见。对这类意见,为职者既要虚心听取,又不可偏听偏信。因众说纷坛,有是有非,有好有坏,为职者就善于区分,不可盲从。另一类则是指正为职者自身的工作得失、正误的批评性意见。俗话说:“忠言逆耳。”对于这类意见,态度尤应谨慎。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愿让人指责缺点,为职者更是如此。但是,部下的批评无论对与错,恰当与否,都应欣然接受,做到虚怀若谷,坦荡无抵。因为,部下如此直言不讳正说明了他对你的赤诚,比那些表面吹捧,背地施毒的人要强得多,能得到这种人的支持,事业才会成功。为职者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应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忌暴跳如雷,不肯接受。那样,就很容易被小人塞耳目,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察纳雅言”。

汉初,刘邦、项羽争霸,楚汉战争中项羽被逼得乌江畔横剑自刎。究其败因和刘邦取胜之道,不能不承认,刘邦用人之术高于项羽一筹,刘邦善于听取部下意见,能够做到虚心接受,正确采纳。当时,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佑。刘邦善于用人,广泛听取手下谋臣武将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帮自己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而项羽则不会用人。其手下也绝非没有良才,其亚父范增老谋深算,精干老练,项羽却不能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终至四面楚歌,功亏篑。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君,他善纳雅言,广听谗谏。晚年时,他曾问魏征:“近来,朝中大臣很少有像原来那样直言不讳地进谏之人,不知是何原因?”

魏征忙答:“陛下不知,直言者是知道陛下开明,敢于冒天威而直讳;那些沉默者则是各有原因。依微臣看来,有的是生性怯懦,心中有话却又不敢当面直说,有的对陛下接触不深,不知陛下的开明,惟恐多言有失,也不敢言;有的则眷恋现有荣华,担心一语不镇丢了富贵,便也不可能积极发言。凡此种种,各怀他念,故而很少有人直谏。”

魏的分析极有道理,也给为职者提了指醒,出了为职者手下各种心理。对于为职者而言,也往往会忽略这些事。

所以说,为职者应善作伯乐,发现千里马,以图后用。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方圆兵法(兵法四)

藏头掖尾作好人

一把钥匙一把锁

人处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普通人如此。为职者更是如此,为职者的社会交往通常要比一般人广泛得多,频繁得多,复杂得多,尤应注意顺应社会。

所谓顺应社会,实际上就是如何调整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再进一层讲,本质上还是指调节与周围人群间的关系。顺应社会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围的人群中为自己争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致于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坏的印象。为职者则更须注意这一点。左右人群的关系处理不好成为众矢之的,显然会惨遭淘汰。

为职者善于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处理人际关系不像做一本的练习题,也不像制造一仓库的录像带,这里面极其复杂,百人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须得不同的方法才行。这就自然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有时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卷起浪花,也带起了沙砾,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很难说,别人是怎样一个想法,现代人更加封闭,更加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前些日,据某电台广播,说有一人抽烟时,香烟突然爆炸,造成面部烫伤,手指开放性骨折,这可谓是奇事。人际关系莫不如这会爆炸的香烟,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呢。

如此一说,倒是人心险恶,步步艰难了似的。当然也并非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是锁就有钥匙能打开它,有锋得的矛也就必然有坚硬的盾。同样,人际关系处理虽非易事,却也可以处理好。只是法无定法,而这“法无定法”本身便是一种绝妙的“法”,为职者正应遵循着“法无定法”的有“法”之路,以不变应万变,巧妙施法,游跃于人群之中。

俗语说:“到哪山砍哪山的柴”,“人乡陋俗”,正是说明顺应社会,适应环境的道理,客观外在的环境是不容易改变的,而我们自身却是相对容易改变的。

为职者要顺应社会,适应环境就必须注意调整自身,真正做到遵言慎行。

为职者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需谨言慎行,注意自我形象。为职者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代表着某个组织或某个集体,同时又具有榜样示范的性质。举手投足,言谈话语,无不向周围的人群透露着某种不确定的信息,而其他人也往往会注意这些细节,以便察颜观色c所以,为职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古时候,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后,到鲁国去作国王,周公告诫他说:“我官居宰相之位,若是有人前来访问,哪怕我正在用饭,也必须赶紧放下碗筷,去迎陪客人,免得失礼,引客人不悦。即便如此,我仍然担心自己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有可能忽略埋没了不少的贤才。如今你要到鲁国去,虽说贵为一国之君主,但也绝不能骄傲横纵而有任何失礼之处,切记要谨言慎行,谦恭下士,恰当处理君臣关系。”

周公的话揭示出,为职者平时应格外注重言行,职位越高,越应注意。古语说:“论言如汗”,为职者说的话,做的事很少有回旋的余地,恰似身体内流出的汗水一样,一旦流出来,就不可能再收回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惟其如是,为职者才更应谨言慎行。

唐太宗是个好皇帝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很善于笼络人心,招揽人才,他谨言慎行,能够很好地协调与众臣的关系。

有一次,唐太宗告诉众臣说:“众卿,都说身为皇帝,万民之上,受命于天,没有什么可畏惧的。而朕自登皇位以来,却念见优惧,时怀畏惧之心。惟恐自己言行不慎,没有认真倾听卿等的批评和好的建议,做出不恰切的决定。倘若真的因朕的言行不慎,而致偏差则会令众卿心灰,失望于朕,以为朕自高自傲。一旦朕出现大偏差,恐怕众卿也不愿为朕指出失误之处。

“朕深知,‘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观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众卿皆为肤之宝鉴。古云:‘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朕谨言慎行,却仍是惴惴不安。每欲有言,必先思此言是否顺应天意;每欲行事,必先想其是否下顺民心,是否有违众卿之意向。朕高居在上,对下情不能全然知晓,椎仰仗众卿帮助朕,察漏补缺,指正得失。惟有此,朕借众卿之智,安天下,定邦国,方能顺天意,以民心,我大唐江山方可永固啊。”

一席话,说得众臣心中热热乎乎,齐赞太宗英明,旁边魏征道:“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好的开始,还要有好的结束。要善始善终,愿陛下能常以平易之心,亲贤臣,远小人,广纳雅言,善听善谏,礼贤下士,上顺天意,下得民心,则万岁江山,社稷永保,江山水困,必无倾覆之虞。”

唐太宗点头,接口说:“魏卿所言极是,与人交谈往来实非易事,纵然是普通百姓,相互往来交谈时稍有言语不周,得罪了对方,也有可能使对方牢记在心日后报复。朕乃万乘之君,一国之主,与众卿谈话更觉不易,稍有失言,便可能惹出大错。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极有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这比庶民百姓的失言不知要差多少倍,这一点我深记不忘。

“昔日,隋炀帝第一次进入甘泉宫,宫中庭园皆十分中意,他却以为,官中少了萤火虫之趣,看不到萤火虫。便下旨去捉萤火虫。结果,负责的官吏劳师动众,四处捕捉,捉到了五百车萤火虫。劳民伤财,百姓怨声弥天,事情虽小影响却大,终致亡国。为人君王受命于天,又岂能视同儿戏,任意戏言呢?”

唐太宗的话极有道理,为职者确应谨言慎行。

自律自制

为职者谨言慎行,便须学会自律自制。为职者,尤应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感,把握好自己的心境心态,约束好自己的言语行动。在遇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时,都能够始终保持冷静、沉着、平和的心态,而不至于因为冲动而丧失理智,做出不该做的事情,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正是这个道理,做大事者必须有高度的忍耐力、纪律性、组织性,善于节制自己,时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盲目冲动误事。

我们敬爱而伟大的周总理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风范。

有一次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当时,建国之初,我国各方面还不很完善。接见外宾时的服务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急训出来的,还不曾真正碰到过这么严肃的场合,所以服务班的工作人员都很紧张。

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因为一次端几个茶盘茶杯的技术不熟练,再加上心情紧张过度,在送茶盘的途中失手,一盘茶杯都摔在地上,在当时无异于一声炸雷,在场数干名记者、访华外宾都听到了。

当时,周总理正与外宾谈话,别人惊愕地回头看时,周总理却眼睛都没眨一下,依旧泰然自若,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