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可取得人生态度和行为的依据。这是由下向上的外在的联结。
但到了庄子,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内收,而主要成为人生一种内在精神境界的意蕴。
第二,老子的目的是要从社会变局中找出一个“常道”来,作人生安
①《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328页。
…… 411
新儒学批判983
顿的立足点,对于“变”
,常常是采取保持距离,以策安全的办法。而庄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变革更加剧烈。他感到老子与“变”保持距离的办法既不彻底,也不可能,所以主张纵身于万变之流,与变相冥合,以求得身心的大自由,大自在,并由此提出了老子所未能达到的人生境界。
然而,徐复观虽然给了老子庄子很高的思想地位,但在他的思想海洋里,中国人性论的主流却是儒家,其思想价值也在道家之上。此种偏爱,首先是基于他对中国人文精神特征的认识。
他认为,中国的人文主义起源很早,且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思想文化界占着主导地位。
所谓仁性文化,心的文化,实则就是人文主义。
“人文”一词首见于《周易》。徐复观认为,事实上,人文思想早在周代初年就有了。周文王之“文”与周公旦谥为文公之“文”
,就是人文之“文”
,故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①但是在孔子之前,虽有礼乐教化,虽有人文思想,但却没有出现以人性论为主调的人文主义。当时,“虽然许多贤士大夫有从传统中洗涤得很纯净地道德地合理性,但他们只能说有人文的教养,而不能说有从内向外,从下向上的自觉的工夫;所以尽管道德法则化了以后的天命之性,……
但这里由合理性的推论而来,而不是由个人工夫的实证而来。
只算是为以后的人性论,开辟了一段更深更长的路程;其本
①《中国思想史论集》,第235页。
…… 412
093新儒学批判
身尚不能算是真正人性论的自觉“。
①只是到了孔子这里,他不是仅依着合理性的原则,而是强调人的内在自觉,强调人的实践工夫,将人文主义引到人性的深层。
对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徐复观评价甚高。按照他的归纳,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孔子打破了社会上政治上的阶级限制,把传统的阶级上的君子小人之分,转化为品德上的君子小人之分,因而使君子小人,可由每一个人自己的努力加以决定,使君子成为每一个努力向上者的标志,而不复是阶级上的压制者。”
“第二,由孔子开辟了内在地人格世界,以开启人类无限融合及向上之机。”
“第三,由孔子而开始有学的方法之自觉,因而奠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础。”
“第四,教育价值之积极肯定,及对教育方法之伟大启发。”
“第五,总结整理了古代文献,而赋与以新的意义,从文献上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第六,人格世界的完成。”
②
对孔子这六个方面的贡献,徐复观最重视的是第一、二、六三个方面的贡献。因为这三个方面直接关乎着中国人性论的正式确立。
徐复观认为,孔子之前,已经有了许多道德观念,但均
①《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60页。
②《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64—76页。
…… 413
新儒学批判193
为外在的规约,尚未深入人内在的人格世界。
“所谓内在的人格世界,即人在生命中所开辟出来的世界”。这一世界,不能以客观世界中的标准去加以衡断,加以限制。因为客观世界是量的世界,平面的世界。而人格世界却是质的世界,是人的生命精神层层向上提撕的主体世界。
孔子提出一个“仁”
字作为衡量这一世界的标准,直透它的内在深处,同时又使这一世界更为完美,更为充实。因为违仁与否,是属于人自身内部的事情,或曰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与人格世界的事情。人只有发现自身有此一人格世界,然后才可能自己塑造自己,把自己从一般动物中,不断地向上提撕,使自己的生命作无限的扩张和延展,并使之成为一切行为价值的无限源泉。
也就是说,人不仅仅只能具备知能上的成就,也不仅仅是一道德条规的受动物,人性的根本点是人性的完善。
否则,“生命除了向外的知性活动以外,依然只是一团血肉,一团幽暗的欲望”。对此,徐复观写道:“由孔子所开辟的内在地人格世界,是从血肉、欲望中沉浸下去,发现生命的根源,本是无限深、无限广的一片道德理性,这在孔子,即是仁;由此而将客观世界乃至客观世界中的各种成就,涵融于此一仁的内在世界之中,而赋予以意味、价值;此时人不要求对客观世界的主宰性、自由性,而自有其主宰性与自由性。这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同时即是客观世界的融和。这才是人类所追求的大目的。”
①
徐复观认为,孔子此种人性论的伟大,还可从中外思想
①《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70页。
…… 414
293新儒学批判
的比较中看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只是思辨、概念的产物,基督教的天堂,也是信仰中的产物,都与内在的人格世界无关。因为人格世界的开启,须要有高度的反省与自觉。但这种反省与自觉,又不像禅宗所说的“顿悟”
,仅凭一念之间的机缘,而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实践工夫,才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开发出来。而这,“正是孔子对我国文化,也即是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
①
照徐复观的理解,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在关于人性论这一问题上,可谓是层层深入下来的。
孟子的主要贡献,是“正式明白地”将“性善”二字标显出来,作为人类道德修为的基石。性善即心善,这是孟子学说的精义。
“心”字很早就出现了,但在孟子之前所说的“心”
,都是指的情感、认识、意识的“心”
,只有到了孟子这里,才把“心”同人们的道德自觉联系在一起,并将其从耳目口鼻的欲望为主的活动中摆脱开,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道德的“心”
,即“本心”。而“心”一旦归于“本心”
,便会感到自身乃“天之所与”
,亦即是“人之所受以生”的性。这一过程,也就是孟子由“心善”言性善的实际内容。
在徐复观看来,“孟子性善之说,是人对于自身惊天动地的伟大发现”。
因为“有了这一伟大发现后,每一个人的自身,即是一个宇宙,即是一个普遍,即是一个永恒。可以诱过一个人的性,一个人的心,以看出人类的命运,掌握人类的命运,解决人类的命运。
每一个人即在他的性、心的自觉中,得
①《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70页。
…… 415
新儒学批判393
到无待于外的、圆满自足的安顿,更用不上夸父追日似的在物质生活中,在精神陶醉中去求安顿“。
①
以上可见,徐复观花大力气研究中国人性论史,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即通过人性的分析,以强调“心”的价值和贬抑“物”的价值,强调“仁性”的价值和贬抑“知性”的价值。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心的文化,仁性文化,而西方文化则为物的文化,知性文化。
正因为对人性论的研究,所以徐复观不尽同意熊十力等人对中国心性之学的看法。我们知道,将儒家心性之学看作一种形而上的学问,是现代新儒家较为普遍的一种思想路数。
梁漱溟讲“宇宙大生命”
,认为“生命通乎宇宙万物而为一体”
;熊十力讲体用不二,天人不二;唐君毅、牟宗三亦大讲天人合德,天人不二。而徐复观则认为,中国文化之特点为“形而中学”
,而非“形而上学”。
因为中国文化实则心的文化,而“心”是一自足的价值源泉,心的安顿是人类自身可以解决好的事情。人们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人的生命中本来就具有的一种心灵活动,“这与信仰或由思辨所建立的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完全属于不同的性格”。
②由此,他批评他的师友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毕竟是隔了一层。
③
(四)儒家德治与中国民主政治
①《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70页。
②《中国思想史论集》,第243页。
③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第432—433页,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版。
…… 416
493新儒学批判
1964年,徐复观曾在《旧梦。明天》一文里,希望死后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这里埋的,是曾经尝试过政治,却又万分痛恨政治的一个农村的儿子——徐复观。”
①多年的政治生涯,目睹国民党内部为权力明争暗斗的丑恶现象,徐复观后半生对政治产生出极厌恶的心理,认为“政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应以一部分而掩盖了整个人生;并且政治在人生中,是紧连着权力欲支配欲的;这是人生中最坏的一部分,是与禽兽一鼻孔出气的一部分”。
②然而,徐复观尽管想远离政治,想彻底地从政治的漩涡里抽身出来,作一名布衣教授,但是他的思想和他手中的那支笔却很难离开政治。虽然不再做官,但对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始终有一种关切之情。他的论著,很大一部分谈的都是政治问题。相反,对于外王的另一内容即知性问题,却谈的不多。
如此现象,表面看来似乎令人费解,既然“万分痛恨”
政治,为何从政界退身之后还要大谈政治问题呢?其实,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正好反映了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特点。他在《政治与人生》一文中,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解释。
“没有这种民主政治的空间,人生一定受到抑压,人文一定受到阻滞。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在敞开人生的大门,铺平人生的道路。在已经得到民主政治的地方,我们可以任意的不谈政治而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人生,在未得到民主政治的地方,我们为了要使每人都能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人生,便必须
①《徐复观文录选粹》,第292页。
②《学术与政治之间》,第98页。
…… 417
新儒学批判593
首先共同争取这种敞开人生之门的政治。“
①
也就是说,在徐复观看来,民主政治是“人生之门”
,要建立起真正的人文世界,就必须首先建立起民主政治。尤其在中国,历来缺乏的就是民主。民主的外王不开出,人文世界亦无从开出,中国文化也难以显出它的价值与魅力。所以他又说:“中国文化,本是人文主义的文化,本是显发人生的文化。
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