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最好的管理者-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倍),最大竞争者就是英特尔,但张忠谋决定,要做就做4K才能竞争得过,“他不但有策略,而且策略要超越今天。”他在德州仪器的部属罗夫说。 

  在威势逼人的国际大企业里,经理人一旦出手,就必须能席卷全球,张忠谋拟订策略后,更要快速行动、主动出击,他总是push、push、push,丝毫不留情,直到达到他要的为止。 

  在60、70年代,正值电子业战国风云四起,旦夕之间,新产品会取代旧产品、新制程取代旧制程、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此时,要席卷全球,就必须大力投资研究发展,推出新产品,让顾客选择增加。 

  他不但快速推出新产品,而且定时降价,夺取市场。今天看来这并不稀奇,而在当时这是“撼动产业界,改写游戏规则,”一位半导体从业人士说。例如,德州仪器开发出新产品后,张忠谋就和客户协定,每季降价10%,而且他说到做到,即使成本一时无法降低,他也信守承诺,顾客纷纷转向德州仪器。竞争对手如摩托罗拉,不但疲于应付,更无招架之力。 

  定期降价策略,后来被电子业广泛采用,但10年前,当张忠谋与英特尔总裁格鲁夫(他比张忠谋晚进半导体行业甚久)会晤时,英特尔仍坚持微处理器不降价,张忠谋就断言,如果不降价,英特尔就不可能夺取高市场占有率。几年前,英特尔果然开始调降微处理器的价格。“要吓退竞争者,这是唯一的办法,”他说。 

  今天,半导体战国风云依旧,只是规模更大、更狠,一出手就是你死我活。往日,一个厂只要几千万美元,现在动辄上10亿美元,执台湾半导体牛耳的张忠谋,责任更重大,“当初如肉搏战,现在则如核大战。”他说:“打了40年,我还要打下去。”不管是肉搏战、游击战、核大战,在场场战争中,张忠谋总是身在其中,也身先士卒。最重要的,是在那1/4世纪中,他身在世界级企业,往来世界级企业中,打的是世界级的仗,培养出世界级企业人的胸襟,不服输的他,不但要做世界级,还要做世界第一。 

  因为与当时德州仪器新任总裁菲柏意见不合,张忠谋决定离职,虽然董事长再三挽留,他还是决定另辟事业第二春。“没有舍,就没有得。”他说。

  ◇创造一个产业

  1987年,张忠谋以在美华人最高企业主管回到台湾,多年往来于国际,张忠谋看出台湾的制造优势。从作业员到研发人员,都具有一定水准。“台湾重教育,人又肯学,”张忠谋说。在脑子里迅速整合资料及平日思考所得,他下了个大赌注,成立世界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他的决定成为半导体历史的分水岭。”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成立之时,台湾半导体业仍是一片荒原,公司成立之后,带动了台湾半导体业投资热潮。“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是催化剂,将半导体业一片荒原点化成绿洲,”台湾宏基电脑总裁施振荣说。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把台湾的制造业名声推至顶峰,美国第一家芯片设计公司Altera,委托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制造,拿到日本做,要12个星期,拿到新加坡做,要6个星期,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4个星期就好了。 

  在波士顿268号公路上,沿途布满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Analougue Device把低层次产品留在美国做,高层次却运往台湾给集成电路公司做,打破台湾只能做低价位、中等价位产品的刻板印象。“他们十年如一日,产品有一贯的品质,”总裁捷瑞如此评价张忠谋的公司。 

  1997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已经连续风光三年,营业额每年倍增,获利率从35%到40%,到50%,1997年盈利5.35亿美元。10年后,张忠谋要求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营业额要做到美元100亿,那时,这家从台湾起家的高科技公司,在半导体业的影响力,将与位于美国硅谷的英特尔不相上下。 

  今天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停车场上一字排开奔驰轿车,客户争相从欧美及台湾各地前来拜访。一位客户估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只要帮他们多生产1000片晶园,他们就可赚30万美元。“台湾集成电路的业务人员,只要负责说'不'就行了,”一位半导体业人士半开玩笑说。 

  风光的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让人很难想象1987年到1990年的艰难历程,总经理难产,销路打不开。当时厂长曾繁城还记得,1990年,董事长张忠谋在圣诞节带着两位部属,在冷清清的办公室里,做下年度经营计划,三人相对苦着脸,不知道下年度的客户从何而来。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美国办事处更是捉襟见肘。今天在硅谷,拥有40人的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美国办事处,当时只有一位业务代表。他家住东岸佛罗里达州,星期一从佛罗里达坐6个钟头飞机到西岸硅谷,周末回家,拜访客户,介绍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年多,没有带进什么客户,只有每次来台湾,向我举起大拇指说,我的方向正确。”张忠谋说。 

  张忠谋认为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既然是国际公司,希望能找外籍人士,担任总经理。他找了几位前任部属,包括英特尔副总裁,和现任总经理布鲁克,但这些人都不愿来台湾,张忠谋说:“加上我这个代工的馊主意。” 

  寻寻觅觅,终于找到原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半导体部门总裁的戴克,张忠谋与他促膝长谈后,终于说动他,认为专业代工有前途,值得加入。但不到一年,戴克也因家人不能适应台湾而离职。 

  意志虽然坚强,现实依然残酷,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挂牌营业后,原来3家设计公司,或是生意欠佳,或是已找到韩国、日本厂商代工,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只能靠着少量订单苟延残喘。通常客户都等需要时再订,货源很不稳定,“吃饱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那里”,一位工作人员说。 

  对于41岁就领导世界第一大半导体部门的张忠谋来说,现在却必须从头做起,真的能如此释然吗? 

  “有挫折、有失望。”他说。 

  遇到此刻,他会把过去的成就,拿出来重新评估,“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 

  他更认为有挫折,才能自我更新,每个人都应该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我达到。 

  这家新诞生的公司,好转契机来自英特尔。“那时没有ISO 9000,英特尔的认证等于国际通行证,”一位半导体业界人士指出。英特尔积极寻找海外代工,加上与台湾集成电路高层人士的交情,安迪·格鲁夫最后同意,分给它们部分代工,但是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必须先通过英特尔的品管测试。接着的一年多,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上上下下,领会到英特尔的仔细、挑剔,但也学会了品质观念。 

  半导体200多道制程,他们一站一站检查,检查通过后,才到下一站。如果将来要换机器、换制程,都得先经过他们准许。英特尔挑出200多个问题,要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改进,“我们看来都是小问题,他们却决不妥协,”一位资深主管说。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咬着牙齿,赔本做英特尔生意,“他们心狠杀价,但买来英特尔的认证,还是很划算,”张忠谋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拿着这张通行证,畅行无阻。 

  1997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销售额13亿美元,盈利5.35亿美元,在半导体专业代工领域里,是龙头,而且是遥遥领先的龙头,但张忠谋仍不满意,“领导企业要把距离拉大,后面的人永远追不上来,”他用力敲着桌面,强调着“永远”两字。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不但掀起奇迹式的成功,台湾、新加坡、以色列、乃至泰国,处处有人争相仿效,要做专业代工厂。美国《商业周刊》指出:“它创造出一个产业。” 

  ◇神话王国的启示

  为何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能在10年之间,创造13亿美元营业额,首创台湾最高速成长的企业,更超越明星科技公司——英特尔、康柏的成长率? 

  对于这样的疑团,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似乎都有无穷的兴趣。究竟答案在哪儿呢? 

  最主要的成功因素,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开始,就要超越本土,做世界第一。甚至在孕育期就立此远景。 

  张忠谋注重分工授权,团队合作。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有详细的策略规划,评估竞争者优劣势,拟定出制胜策略。“他们打起仗来,确有章法可循,”一位业界观察者指出。 

  因此尽管在创办时的困难时期,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面招揽生意,却不忘打基础,广建规章制度,打下国际大企业架构。业务飞速起飞时,就少有成长阵痛,反而经常支出降低,利润因而升高。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不断建立竞争优势,技术要领先、机器运转要全时,要挑有成长潜力的客户。即使获利率达50%时,张忠谋仍然出各种题目,设各种指标,逼公司向英特尔看齐。“财务数字只是结果,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竞争力。”他在会议中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是景气好、景气不好,赚钱、不赚钱时,主管的责任,就是建立竞争优势,让竞争者永远赶不上来。” 

  我们永远都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在研究张忠谋的成功,有多少人在探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辉煌。综观张忠谋的企业统御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找寻成功的答案—— 

  1.注重策略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能克敌制胜,赢得世界第一,靠的是正确的策略。在张忠谋20余年领导生涯中,他非常注重策略,他认为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 

  大策略通常要靠领导人的洞见,是由多年来读书、观察、谈话、思考而来。 

  拟订策略更是要着眼未来。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未来、规划未来,董事长应该花75%的时间想未来,总经理应该花50%的时间想,副总经理应该花25%的时间想。领导人应该不断给经理人出问题,逼他们想公司的未来。 

  大策略,通常是市场和技术的交会点。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当时要专业代工,是一个大冒险,但这是经过仔细衡量做出的决定。 

  专业代工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半导体设计公司。当时美国只有几家设计公司,但可看出会越来越多,有设计师脱离大公司,出来自己开设计公司,但他们没有资金来建厂,因此希望有人帮他们制造产品。 

  台湾有很好的制造技术,制造业人才不只是工程师而已,而是从作业员到研究开发人员一层层的人才素质都比美国和欧洲高,技术因此不成问题。 

  有市场和技术的交会点,做专业代工这个大策略就可定下来。 

  大策略下,还要有一连串小策略。 

  小策略则要看竞争对手,要充分打击竞争者的弱点。当时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竞争者,是日本企业,如东芝、日立,这些日本企业的合格率和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差不多。要找到他们的其他弱点,加以打击。日本企业以代工为副业,可有可无,只有在工厂闲置时他们才愿意帮别人代工,而且还要求客户技术授权,到时,还在市场上跟客户竞争。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