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十一日(11月16日),曾国荃自建昌动身返湘募勇。
十二月初二日(1859年1月5日),张运兰自建昌府出发,奉命往攻景德镇。
十二月十一日(1859年1月14日),李鸿章至建昌府,遂入曾国藩募府,充任幕僚。
第十章:咸丰九年:为书桌而奋斗
(1)两桩悬疑之案
正月二十七日,寻得温弟忠骸为不幸中一幸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三次,南城生员胡梓带其子来见,献诗四章,极颂扬之辞,年七十三,对之有愧。未刻,吴子序同年来,与之论文颇畅,谈至亥正二更后。接胡润之中丞告温甫弟忠骨已寻得,内附灵山王大令自辂复余信一件,杨名声、杨镇南等三人禀一件,刘步瀛寄王令信一件。刘步瀛者,督标马兵,前迪庵小石之忠骸,是其所寻得。此次,又寻得温弟忠骸及吴浣溪立蓉尸也。闻温弟遗蜕得还,为不幸中之一幸。而先轸丧元,又为幸中之一大不幸。与子序复谈,将至三更,夜彻晓不眠。
曾国藩仍然沉浸于弟弟曾国华战死的悲痛之中,从日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湘军始终是致力于寻找战死者的遗骸,扶柩还乡,务须不让战死者沦为异乡孤魂。这与前段时间太平天国内部之残杀,杀数万人而后将尸体往江里一丢相比,湘军这边的管理风格,体现出更多人性化特色。
但太平军从疯狂中清醒过来,也开始在战争中慢慢学习,至少他们已经学会了更加灵活的调用战争资源,这将成为曾国藩最上火的心事。
二月初八日,接信言温甫弟丧元,灵枢归乡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三次,与子序围棋一局,中饭后再围一局。接杨名声专人来信,言温甫弟丧元,杨镇南、张吟再去寻觅,渠一人先送灵枢回湖南,读之悲不自胜,因批令一人先归。夜与子序叙,言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先不能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这篇日记是史家照例要提到的:曾国华无头尸体之迷。
如前所述,消息回报说曾国华的尸首寻到了,但却没有头。那么曾国华的头,哪里去了呢?若说是被太平军割了首级报功去了,可是主将李续宾的头却没有割。所以史家猜测,曾国藩根本不相信那具尸体是弟弟的,所以日记中记载,他又派了两个人,去重新寻找。
另一个不可解之事,是从上篇日记,正月二十七日而后,曾国藩又开始下围棋了。十二年前在京师,他曾发毒誓,如再下棋,永绝书香。言犹在耳,单只是今天这篇日记里,曾国藩就下了两盘棋,这又是个什么原因呢?
当然,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需要以下棋的方式以缓释,这是必然的事儿。但除此之外呢?会不会曾国华而死,是永绝书香的毒誓已经应验了呢?所以曾国藩破罐子破碎,横竖是曾家书香已绝,那就接着下棋吧……
不管原因是什么,但此后,围棋将构成曾国藩战事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全世界都不能再阻止他下围棋。
此外,此次还出了朝廷乌大恩典事件。因为曾国华已经过继给了叔叔曾骥云,所以曾国华战死而后,朝廷册封曾骥云为从二品,以示恩典。
可是早在道光三十年,和咸丰二年,因为曾国藩表现给力,朝廷曾两次册封曾骥云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及正一品光禄大夫。此后曾国举族报国,曾国华战死之后,再来回封,居然把曾骥云降了一级。
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曾氏研究专家唐浩明分析,这并不是朝廷故意戏弄曾国藩,而是办事人员不认真,不上心,只考虑到曾国华是个花钱买来的四品道员,战死而后父亲封二品,这已经是很荣誉的事儿了,却没有查一下档案,不知道曾国华的父亲曾骥云都一品封了两次,这次反倒给降级了。
由此可见,办事马马虎虎,硬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已经根深蒂固了。
(2)曾国藩开银行
二月二十一日,因闻营勇与钱店纷争,饬粮台自开钱店。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二次。写手卷约千字。传见吉字哨官张光明、胡松江二人。中饭,请雷西垣、张伴山、谢希迁、邓弥之、何敬海来赴席,酉正散。登后园高楼眺览。夜,与许仙屏谈诗。写信复彭雪琴。因闻营中勇丁与钱店争辨不休,饬粮台自开一钱店,以平市价,而息争端。
又出了点小事,湘勇去钱店,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兑换铜板或是存取款,与钱店发生了争辨,虽然没有动手,但这种冲突多了,迟早得出事。
于是曾国藩决定,自己开办银行,尽量减少军营士兵与民间百姓的业务往来,往来少了,冲突自然也就少了。
这表明,曾国藩知道战争已经不可能速胜,还得打持久战。
(3)曾氏相人心法
三月初八日,夜思相人之法。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二次。至后楼看戈什哈射箭,赏二人。旋见哨官三次。午正,接奉朱批谕旨,系三月十五在大路游所发之二摺一片。温弟之子纪寿奉旨于及岁时带领引见。未初,写家信,叔父一件,三弟一件,专人送恩旨回家。申刻起行,跟十六到家。见客四次。写胡润翁信一件,习字二纸,温《韩信传》。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豚。
曾国藩闲极无聊,不说忙乎战场上的正事,天天瞎琢磨,终于推出了曾氏独门的相人心法。
这个相人心法,与坊间流传的假托曾氏所作《冰鉴》之风格完全不同。他将相人理论作出两个分类,一个是美,一个是恶。美者有六种,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豚。
目前,对于曾国藩这个理论体系,尚未看到哪位史学家敢吭气。概因大家都搞不懂曾国藩的理论体系之形成缘由,更不明白美恶及相关分类指标是如何界定的。最要命的是,曾国藩没有交待这个相人理论的应用范畴,这就让大家狗咬刺猬,无从下手了。
无从下手也得下手,凡事总得有个开始,不妨按我们对于曾国藩本人的理解,分析一下这个理论体系的价值。
先说这套理论的应用范畴。曾国藩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了,除了他没人能摆平太平天国,所以他最是知道,战争打的就是相互的消耗,看谁耗得过谁。不存在一个比他更强的救世主,能够一战而平天下。
所以,双方比较的是具体工作中的细微末节,谁的准备工作更精密,谁的存活率就略高一些——只是略高而已,这种略高的层次面越广泛,就形成了总体上的战争优势。所以曾国藩需要在湘军内部营造一种规范严谨的企业文化,要寻找办事最妥当的人,形成易于将庸才的潜能激发出来,易于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的氛围。这就意味着,这个理论体系是适用于行政领域犯畴,而非别的地方。
行政范畴的工作具有着规范刻板,按部就班,需要创新但又不能脱离团队的特色。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美和恶的标准:
美:就是适合于团队中多数人的。
恶:就是让团队中多数人感觉到痛苦的。
美者六德:长黄昂紧稳称。
长是指办事有长远的考虑,与远期的工作构成体系化,不是指个子高。
黄是堂皇之意,是指名正言顺,堂堂正正,不是说脸皮蜡黄。
昂就是激昂,是能够调动团队中人的情绪,让每个人都进入兴奋状态之中。
紧是指工作细节组合紧密,不会出现中梗阻,无终端现象。
稳就是稳重,细节要做扎实。
称是匀称,对称,不至让工作重点失衡,出现顾头不顾腚的麻烦。
美者六德,说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而恶者六患,说的则是员工的精神状态。
恶者六患:村昏屯动忿豚:
村是指村气,土气,人在职场,心在无边的旷野撒欢,这个可不行。
昏是指糊涂,脑壳进水。当然糊涂人也有糊涂的权力,但最好让他换个地方去糊涂。
屯是卦名,水雷为屯。屯者积累也,积累是没错的,但只进不出,只学习不实践,不索取不奉献,这谁也受不了你。
动是指儿童多动症,特指有些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神思恍忽,公司里跑马,这种员工人格尚不成熟,需要的是幼稚园姨耐心护理。
忿就是心里怨气冲天,使性任气,老觉得全世界都欠了他。拜托,等你跟他解释明白你不是他亲爹,真的不欠他的时候,公司也该关门了。
豚就是猪,特指一类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人生理想,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的人。这类人因为大脑锈蚀,即不会思考也不会做事,但你惹毛了他,发起飙来真的很吓人。
总结以上内容,相人之法,说的就是要寻找那些思虑长远、心理阳光、积极向上,善于合作,历练稳当,思维全面的人来帮你。要远离那些我行我素,脑子错乱,自私自利,乱说乱动,满腹怨气及没有人生目标及理想的人。
(4)渴望红颜知已
三月十一日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三次,传见哨官三次,写朱尧阶、张廉卿信,习字二纸。中饭后温《傅靳传》、《郦生陆贾传》、《刘敬叔孙通传》。吴子序来谈。夜洗澡一次。
十二年前,曾国藩曾经在北京严肃的洗过一次脚。
十二年而后,自打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我们欣慰的看到,曾国藩的日记中开始出现洗澡的记录。从二月二十七后隔了两个星期,曾国藩再次正式洗澡。
之所以把曾国藩洗澡这事,大惊小怪的提出来,有两个原因。
一者,曾国藩很快又要饱受皮癣之折磨,痒得他老人家疯了一样的,搔啊搔,搔啊搔,后来洗了几次澡,终于不痒了。原来这个皮癣跟勤洗澡讲卫生,有着此长彼消的关系。
二者,曾国藩不太勤洗澡,固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身边没个女生照顾。这可怜的老家伙活到62岁,硬是没碰到一个红颜知已。他老人家也不是没努力过,但历史证明:男人,甭管你智慧有多高,在美女面前,智商都会陡降为零。
后面的日记会告诉我们,曾国藩老人家的相人之术,多少有点靠不住。至少他本人的失败案例,比较的悲摧。
(5)毛泽东与曾国藩
五月初八日,论为人之道有四知,天道有三恶
早,出城,至九弟营中早饭。饭后至朱唐两营,岳字两营、振字营、护卫军送行,午正归。见客两次。中饭后见客二次。与星房前辈久谈,作谭服文一首,定谭服礼仪注。沅弟来,明早共设祭,行释服礼也。夜与沅弟论为人之道有四知,天道有三恶。三恶之目曰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贰者,多猜忌也,不忠诚也,无恒心也。四知之目,即《论语》末章之知命、知礼、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仁者恕也,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诗》云:自西而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礼》云:推而放诸四海而准,达之谓也。我欲足以自立,则不可使人无以自立,我欲四达不悖,则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达人之义也。孔子所云:已所不欲,忽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愿与沅弟共勉之。沅弟,亦深领此言。谓欲培植家运,须从此七者致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