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故乡毕竟是故乡。一踏上这片土地,张宁仍是感觉亲切的,不由的想起幼年的往事。
那时,奶奶还健在,张宁喜欢缠着奶奶撒娇:“奶奶,我长大了一定要写写我爷爷的事儿。”话语里还带着奶声奶气。
奶奶慈爱的摸着小张宁的头,无限怀念的说:“你爷爷当年牺牲后,有人在傅家村给你爷爷他们立了个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张志强永垂不朽几个字。”
张宁问奶奶:“奶奶,我爷爷他是怎么牺牲的?”
奶奶咬牙切齿的说:“是让叛徒给出卖的!”小张宁听着,捏紧了小拳头。
奶奶接着说:“但你爷爷很坚强,他是个英雄!就连日本鬼子都佩服他,他牺牲的时候鬼子给留了全尸,可另外几个都被鬼子砍了头,就连十几岁的女娃娃都没放过。”
小张宁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又问:“那我爷爷埋在什么地方了?
奶奶回答道:“当时到处都是日本鬼子,你爷爷牺牲后,被好心人草草埋了,后来奶奶摸黑找到了你爷爷的尸体,我记得离城墙的小红庙不远,我还在那里放了砖头。”
张宁两手托腮,瞪着乌溜溜的黑眼珠,看奶奶停下来,又紧撵着问:“那后来呢?”
奶奶用衰老的声音慢慢诉说着往事:“后来啊,日本鬼子把城里头都给封锁了,是为了阻止正太铁路沿线的□游击队。那个红庙最后在战斗中被炸毁了。正定解放后,奶奶去过一次,但你爷爷牺牲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城墙也在战斗中被日本鬼子给炸掉了。”
往事历历在目,奶奶当年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慈爱的奶奶也过世了,她看到了新社会的繁荣,总算瞑目了,可以到地下跟老伴说道说道。
乘务员报站的声音响起,已经到正定县城了。
张宁拿着自己的包,下了车。
正定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街道。下了车走不多远,就是县城的主要街道。街道上没有北京那么多拥挤的人群,但行人也是熙来攘往,车辆鸣叫着喇叭穿梭来去。
张宁直接走进县政府大院。县文史馆也设在大院里。来之前张宁已经通了电话,联系过。
文史馆的汤馆长从窗户里看到张宁走进来,立刻迎将出来,握着张宁的手,热情的说:“你就是北京来的张宁同志吧?”
张宁也紧紧握住了这位家乡负责同志的手,说:“你好,我是张宁,是文联的张部长介绍我来找你的。”
馆长把张宁请进屋去,一边让座倒茶,一边说:“我已经找出了一些资料,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此时,中国蓝祥国际航空公司的乘务培训中心里,日本学员的培训课程已经进行到演习阶段。
一架逼真的模拟波音767飞机机舱正停放在空场上。机舱内,八名日本学员在进行“陆上紧急脱离”的模拟训练。
高桥惠子面带微笑,正在提醒乘客们系好安全带。
突然,飞机开始剧烈地晃动,全身颤抖不已,站在过道里的空乘人员也立不住脚步,一个个东倒西歪。灯光时隐时现,好像瞬息就要熄灭。旅客们惊慌失措,客舱里哭喊声、惊叫声乱成一片。
高桥惠子、金谷仓等空姐大声呼叫着让大家安静下来,保持镇定,引导乘客从紧急舱门脱险。几位空姐一边疏导乘客,一边做好防范措施。
慌乱中,田村加代把手里的灭火器拿反了,还丝毫不觉。在一边审视的教官看在眼中,也没点破。
乘客疏散完毕,高桥惠子、田村加代最后再一次迅速检查一遍整个客舱,确信没有乘客后,她俩手提急救箱快速滑出机舱。整个演练到此结束。
教官喊一声:“归队!”大家迅速集合,整齐的排成一条横队。
教官来到大家面前,看了一下手中的秒表,进行点评:“速度还是太慢。另外田村加代小姐的灭火器刚才拿反了。”
几个气喘嘘嘘的学员不由得笑起来。
教官不等大家笑完,又命令道:“好,我们再来一次。”
田村加代还没喘匀气,有点儿不满:“啊?还来啊!”
第10章
正定县城文史馆,汤馆长把张宁带到了资料室。资料室不大,放满了一堆堆发褐发黄的档案卷宗,散发着隐隐的霉味。
汤馆长领着张宁直接来到一个玻璃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取出一沓资料,说:“我找到了一份国民党时期的材料,是当时国统时期门侦科的资料。”
张宁接过资料,随手翻了翻问:“门侦科?”
汤馆长解释道:“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吧。你看这里。”他翻开一份记录,用手指点着。
上面一行字赫然闯入张宁的眼帘:
烈士张志强,□人,□河北地委第一书记,1940年6月18日就义于城北小北门……
张宁的手都激动的有些颤抖起来,爷爷真的是就义在正定,照片里老城门上那两个模糊不清的字迹显然就是“正定”。
张宁再也无法平静下来,要求立即去实地亲眼看一下。汤馆长很理解张宁此刻的心情,已经做好了安排。
正定县城城北,原先是没有多少人烟的地方,现在林立着几栋高楼。照片上一丝当年历史的影子都没有了,时间的洪水是最无情的,可以让人忘记一切。
公路边,一辆草绿色的军用吉普车停了下来。车门开处,汤馆长和张宁一前一后跳下车来。
站在车边,汤馆长指着楼群前方的一片田野,说:“就是那边,原来那里有座废城墙,□期间学大寨的时候给平了,后来盖了房,因为影响了国道建设,最终还了田。”
张宁顺着汤馆长指点的方向看去,一条宽阔的马路延伸到远处,马路边上错落有致的散布着一些居民小区。
张宁不禁又低头看看捏在手中的老照片,试图寻找出老城的旧貌,但对比了半天只能徒然的叹口气。
汤馆长接着介绍说:“在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原来是有一座小红庙。当年收复正定的时候,国民党军与日军作战,日军躲进庙里顽固抵抗,最后,为了消灭疯狂抵抗的日军,国民党军将红庙用迫击炮轰平了。我估计就在那个位置。”他再次指向那片居民楼。
张宁无限感慨:“世过境迁,现在的人又怎能知道当年的一幕啊。”
汤馆长点点头,深有同感的说:“当然不会知道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安居之处曾经是革命烈士的献身之地,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张宁沉默着,没再说话。
汤馆长接过张宁的照片,仔细看了看,问:“你怎么会觉得这个照片上的事,就是发生在正定的呢?”
张宁的眼神有些忧郁,说:“给我这张照片的日本人高桥四郎的父亲,就在这里。”他用手指了指照片上拿军刀的日本大佐,接着说:“他叫高桥一郎,是当时日本军的大尉,高桥四郎说他的父亲当年就驻扎在‘三国演义’小说里赵云的故乡,常山赵子龙,正定府三国时期又称常山郡,不是这里又是哪里?”
汤馆长点点头。
张宁看着远方,有些像自言自语的说:“小的时候,奶奶常带我来这里,就曾经指着这片地方告诉我,哪里是城墙的位置,哪里是小红庙的位置。”
馆长忽然想起了什么,两手一拍,说:“对了,省摄影协会的王秘书,他的父亲就是当年八路军的随军记者,他拍摄的不少老照片曾刊登在中国的摄影家年签。国共合作的时候,他曾来过正定,还专门拍了一些日军在正定城投降的照片呢,我们不妨去找找他。”
在北京,中国蓝祥航空培训中心的授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在,教官正带领日本学员参观乘务训练中心。
经过水陆综合训练厅来到客舱服务训练厅。室内,灯火通明,白炽灯冷色的白光把屋内物体照的亮堂堂的,一些课上用具已经摆放齐整。
教官开始讲课:“客舱服务训练是乘务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乘务员知识、技能、形象的综合培养。我们培训主要的科目是客舱灯光广播设备的正确使用,旅客物品、舱内清洁用品等管理的综合培训。”
石家庄,河北的省会城市。汤馆长和张宁驱车经过人民路,来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宿舍区。在一栋住宅楼的单元门洞前,停下车。
汤馆长在头前带路,领着张宁上了楼。汤馆长按响了王秘书家的电铃。不一会儿,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打开房门,探出头来问:“你们找谁?”
汤馆长:“王秘书在家吗?”
女孩:“他去广西出差了。”
张宁插嘴问:“那,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女孩想了一下:“得一个月左右吧。”
汤馆长回头看了一眼张宁,张宁无可奈何的说:“那只能等一个月以后再说吧。”
汤馆长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女孩,说:“我是王秘书的朋友。麻烦你等他回来以后,让他给我打电话,我有要紧的事找他。”
女孩接过名片说了一声:“好。”
两人走出单元楼。把车停在街道上,一边闲闲的散着步,一边聊着天。
汤馆长有些遗憾的说:“那你下次去日本的时间岂不要推迟了?”
张宁平静的说:“没办法,我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进修一下日语。”
汤馆长:“等王秘书回来我马上跟你联系。”
张宁很感激:“谢谢。”
汤馆长看着张宁,真心的说:“你做事这么认真让人钦佩。”
张宁:“小的时候,奶奶带着我玩,不去别的地方,总到我爷爷牺牲的地方去看一看,她的诉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汤馆长:“是你奶奶给了你动力。”
张宁点点头:“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得为历史留一点什么,连和奶奶谈话的记录都没留下来。我长大了渐渐有了压力,觉得要还历史一个真面目,尤其是日本人,同时也警醒我们自己的后人,中华民族曾经跪地偷生,那是怎样悲惨和令人愤怒的年代。千百万英烈曾经为了民族的自尊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忘怀的。”张宁有点激动。
汤馆长也很激动,做为文史馆的馆长,他比张宁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但他只说了一句:“你一个人做这么大的事情我还能帮你什么吗?”
张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从照片上的这段历史开始整理,逐渐扩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战争的22个战场。独木不成林呀,抗战是一个全民族的战场。”
汤馆长坚定的说:“我一定会支持你,同时我把你的意思也转达给王秘书。”
张宁点点头:“王秘书从事摄影和美术的工作,以后我们也可以合作。”
汤馆长感慨的说:“你很不容易,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理解你就好了。”
张宁深深的望了汤馆长一眼,说:“我去日本本来只是为了写小说。但偶然得到的这帧照片又给了我新的启发,我们国内有关中日战争的图像资料还是太少,这就需要有人整理和搜集。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搜集地,一批二战的日本老兵及其家属手里拥有很多在中国战场的照片,涉及暴行的占绝大多数。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给中国人民造成了14年的屈辱和苦难,对于今天乃至以后的人们,记忆里有很多的空白,倘若今天我们不做这件事,空白将是中华民族的空白,遗憾将是中华民族的遗憾,这样,我愧对先烈。”他望着远方爷爷的牺牲之地长叹。
汤馆长被张宁的激情感染了。
张宁接着说:“我搜集像我爷爷一样的抗战烈士们的资料和图片,这只是我事业的开始,这将是我终身的职责,同时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做的就是拾遗补缺的工作,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抗战史,一张图片就是一段血泪史。如果我们没有完整系统的抗日书籍和图片,那我们就会面对历史的真相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