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灵犀终于获得了自由,蹒跚两步来到萧南身边,一个腚墩坐在地上,两只胖胖的小手抓住萧南的胳膊,嘴里撒娇的喊着,“抱~~”
玉竹将隐囊塞到萧南的腰后,扶着她勉强坐起来,萧南侧了侧身子,避开肚子,用双手将女儿拢在身边,笑眯眯的对她说:“好好好,阿娘抱。灵犀,今天睡得香不香,有没有乖乖的听奶娘的话喝牛乳?”
小灵犀当前的词汇量有限,哪里能回答这么有难度的问题,她小身子靠在萧南的大腿上,咿唔着玩弄自己的小肉爪爪。
负责回答的则是方氏,她躬身行了个礼,回道:“回娘子的话,小娘子今儿睡得极好,睡醒后,喝了一大碗的牛乳,奴见娘子胃口好,又喂了她一些苹果泥。”
小灵犀已经长了几颗小牙,萧南也开始试着给她吃一些流质的米汤、肉羹,当然还有桃源盛产的各种水果泥。
其中,小家伙最喜欢吃苹果泥,每次都能吃小半个苹果。
有这些辅助食材,再加上奶娘的乳汁和各种乳品,只把小家伙喂得小猪仔一样圆胖健壮,刚满周岁的身量,看起来竟像个两三岁的孩童。
“嗯,小娘子最近活动量加大,食量也会增大,你要多留心,当然也不要让她吃多了,尤其是晚上,积了食不好消化,夜里她也睡不安稳。”
萧南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胖脸,忽然觉得小家伙貌似有点儿太胖了,虽然说小婴儿胖些更可爱,也更健康,可孩子太胖了,也不太好吧?尤其是女孩儿,太胖的孩子容易自卑呀。
一不留神,萧南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第一世时看到听到的校园新闻,各种因肥胖而被歧视的消息瞬间充斥了她的大脑……唔,她要不要给女儿减少点儿饭量。
正胡思乱想间,外头有人回禀——
“娘子,大夫人身边的赵妈妈求见。”
萧南一愣,揉搓女儿的手也停了下来,好一会儿,她才扭身对玉竹说:“你去看看,问问她有什么事。若是问我在做什么,就说我身子越来越沉,不耐烦挪动,还请她体谅。”
玉竹忙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不多会儿,玉竹又回来了,脸色有些难看,她跪坐在萧南身边,看萧南跟灵犀正拿着萧南亲手绘制的识字卡片认字儿,母女两个玩得很是开心,她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萧南眼光一闪,发现玉竹的脸色很是阴郁。便随意的问道:“怎么,那位又有什么‘吩咐’?”
玉竹舔了舔下唇,语气中难掩愤懑,她低声将赵妈妈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道:“……她拉拉杂杂的说了一大车,婢子也听出来了,无非是说。郡主既然能留卢家母女住下,也应当请杨家小娘子来荣寿堂小住。她还说,大夫人最近精神不太好,不能时时来给老夫人请安,所以杨家小娘子的事儿,就烦请郡主您回禀老夫人一声……”
“嘭!”
萧南手里的识字卡片掉在地上,她脸上的笑意也瞬间变成了怒气——大夫人欺人太甚!真当她萧南是软柿子!?
儿子被过继给他人。大夫人作为生母,想维系母子关系,最常见的办法便是把娘家侄女嫁给儿子做妾。所以,大夫人想把妹妹的女儿弄到荣寿堂,与崔大凑做一对儿。萧南可以理解。
但理解并不等于纵容,更不等于愿意相帮。
她又不是NC,为了跟有实无名的前任婆母拉近关系,主动给自己招来情敌。
杨家小娘子不是金枝、阿槿之类的侍妾,而是出身世家的千金小姐,更是崔大年少时的玩伴。可以说,杨表妹有身份有感情筹码,一旦出现在荣寿堂的内院,对萧南的地位绝对是个不小的冲击。
如今崔大官至六品。按照规定,可以聘一良家女子为妾,这样的妾,是要写婚书、受宗法承认的,也就是所谓的‘贵妾’。
萧南重生而来,她很清楚历史的进程。她知道用不了多久,朝廷便会放宽对侍妾、庶子的限制,也会允许在无嫡子的情况下,庶子可以承袭家业。而且庶子也可以为生母请封,嫡妻亡故,贵妾还可以被扶正,只要没人告发,纳婢为妻的事儿也能被世人默许。
那位十几年后风光无限的许中书令不就娶了个婢女做继室嘛,若不是儿子与继室私通,他一怒之下将儿子告了忤逆,这件丑事也不会曝光。即便曝了光,许中书令也没有因为纳婢为妻遭到贬斥,依然做着他的相公。
从这件事就足以看出,随着朝廷以及宗法对庶子、侍妾的逐步解放,嫡庶的悬殊也在慢慢拉近,魏晋南北朝时那种视庶子如奴的情况也很少出现了。
作为正室嫡妻,萧南不得不防着他日侍妾、庶子爬到她的头上来。
所以,在她的家里,绝对不能出现所谓的‘贵妾’。
更让萧南不能容忍的是,大夫人不但要塞‘表妹’进她的家门,而且为了避免老夫人责怪,还想让她出面安抚老夫人。
说句难听的话,她这真是既想当**,还想要贞节牌坊。
“郡主,您千万别动怒呀,为了不相关的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呀!”
秦妈妈忙轻抚萧南的胸口,帮她顺着气。
“呼~~”不气不气,我不生气。
萧南长长的吐了口气,缓声道:“妈妈别担心,我没事儿。”
生气有什么用,那边既然出了招,她接着便是。
想了想,萧南沉声吩咐道:“玉竹,你去趟荣寿堂,告诉老夫人,我身子有些不适,要请太医。”
玉竹答应一声,跑了出去。
“玉簪,你去趟栖梧院找四娘子,到了之后,你告诉她……”
萧南又把玉簪叫来,附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嗯嗯,婢子明白。”
玉簪起初不明白萧南为何让她去找崔蘅,但听到后面时,她眼睛一亮,忍不住连连点头,“郡主放心,婢子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的。”
“妈妈,你去告诉秦振,命他准备牛车,记着,套车的时候声音一定要大,定要隔壁荣康居的老相公听到动静……”
萧南喝了口雪耳汤,继续吩咐着,她心说话:亲爱的前任婆婆,您不是想给我惹麻烦嘛,那我就给你回敬个更大的麻烦!
第066章 真柔弱?(二更)
却说崔幼伯,被赵妈妈一通煽情,一时冲动便跑出了荣寿堂。
可一走出大门,接过小厮递过来的缰绳,他又停住脚步——唔,这般跑去杨家,是不是有些不妥?
崔大当了几个月的官,好歹知道了些人情世故,也明白了男女大防。
当年,他与小表妹年纪尚幼,两人玩儿在一起倒也没什么。
可现在,他已经是个当爹的人了,表妹也已及笄,两家虽是亲戚,可也断不允许他一个成年郎君大喇喇的跑去借未婚小表妹呀。
不过崔大这几个月的官还真不是白当的,站在门口想了一会儿,他就有了主意——他是男子不好出面接表妹,但若身边有个阿娘的侍女或者年长妈妈,那就说得过去了吧?
“郎君,郎君!”
正想着,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随着脚步声的渐进,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黑胖妇人呼哧呼哧跑了过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夫人身边的葛妈妈,她虽不及赵妈妈是大夫人的铁杆儿心腹,但也是主人得用之人。
她这般气喘吁吁的跑来是为了何事呢?
不得不说,大夫人和崔大不愧是亲母子,真所谓母子连心呀,这脑电波也时常在一个波段上。
这不,崔大刚想到去荣康堂问大夫人借个得力的妈妈来,大夫人这边就巴巴的派了个帮手来。
就在方才,大夫人前脚刚打发赵妈妈来荣寿堂‘堵’崔大,随后便想起此事有些不妥。她也想到了崔大为难的那些问题。
是呀,让八郎一个成年男子单枪匹马的去接表妹,这话还真是好说不好听呢。传出去,不但有损阿婥的名声。还会影响八郎的声誉。
本来嘛,像这种接亲戚家来住的事儿,一般都是当家主母或者家中长辈出面。老夫人那里她不敢搀和,但至少也要由萧南出面才算名正言顺。
稍一沉思,大夫人便有了应对的法子。
连忙叫来葛妈妈,命她赶忙去荣寿堂找崔大,大夫人知道崔大下衙的时间,扣去路上以及同赵妈妈说话花去的时间,这会儿让葛妈妈赶过去。正好能追得上。
待葛妈妈同崔大一起去了杨家把小娘子接回来的时候,赵妈妈已经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萧南了。
大夫人都计算好了,崔大和他的杨表妹刚进家门,萧南得到命令也会派人把杨婥接进内宅,一切就完美了。
当然。如果萧南不肯,大夫人也不怕,哼哼,正好让八郎看清萧南妒妇的真面目,省得她的乖小八被萧南的把戏糊弄了。
如果萧南知道了大夫人的这番盘算,她肯定气到无语凝噎——大夫人也太想当然了吧,还是她至今都没认清现实?
亦或是萧南的演技太好了,一年多的贤妻扮演下来,她的新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夫人忘了萧南曾经是怎样嚣张跋扈的贵女?
但不管如何,葛妈妈的出现让崔大不再为难,两人简单说了几句话,便一起前往杨家接人。
杨家。
杨同与郑氏正着急呢,杨同的新差事下来了,是梁州别驾。正五品,比起他之前的官职,算是升迁。
升官是好事,但问题也来了。
杨同的嫡幼女杨婥天生体弱多病,还不会吃饭呢就已经开始吃药了,别说一年中的季节交替了,就是偶尔变个天,她也能病上一大场。身边的丫鬟平常连大声说话都不敢,唯恐音量大了,吓着这位娇小姐。
杨同升任梁州别驾,家里人都要跟去赴任,但梁州地处西南,从京城到梁州路途遥远,以杨婥的身子,绝对承受不了这长途的行程。再加上在京城人的眼中,西南是极荒蛮的地方,气候潮湿、毒瘴虫蛇,普通人去前都要思索再三,更不用说杨婥这种吹口气儿都能飘走的病秧子了。
为此,郑氏愁得不行,跟夫君再三商量后,决定把小女儿留在京中。
可全家人都走了,只留下这么个病弱小娘子,也不行呀。
郑氏便想到了她的姐姐崔家大夫人郑氏,想把女儿托付给长姐。
一来都是自家姐妹,她把女儿放在崔家,她也放心;二来嘛,女儿年纪一天天大了,可因为身体的问题,十六七岁了还无人上门提亲,这让小郑氏很是着急,如果把女儿放在崔家,由大郑氏出面帮忙,没准儿还能找门好亲事呢。
小郑氏也知道,以自家女儿的身体,想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并不容易——杨婥每活一天都是赚的,以她的情况,根本承受不了生育之痛。不能生育、且随时都会挂掉的媳妇儿,娶来做什么?
杨家也不是鼎甲士族,不过是三流小世家而已,而且凭杨家父子现在的官职,极有可能下次世家评级的时候,杨家会跌出世家圈儿,成为普通官宦人家呢。
种种情况表明,杨婥不好嫁,即使有个崔家姨母也白搭。
对此,小郑氏也想到了,实在不行就嫁给崔家外甥吧。
反正杨婥的情况,京中世家圈的人都知道,她给自家表哥当妾,别人也只当是为了照顾她病弱,让她有个依靠,不至未来无人照拂。并不会觉得杨家衰落了,好端端的女儿嫁给人家当妾。
再说了,崔幼伯过继给了荣寿堂,名下的财产比其它几个兄长都要多,有这么丰厚的家产做依仗,杨婥嫁过来也能保证她的汤药补品——唉,常年卧病的人,很能花钱呀。
小郑氏想了又想,最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夫君。
杨同也觉得此法可行。
杨同很疼爱女儿,但他也必须承认,女儿十几年来问医吃药、每日的滋补养品。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饶是杨氏富足,这些年积攒下来,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就这样。两口子商量好了,小郑氏便亲自写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