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半个月前,崔幼伯以老夫人的名义开设的慈安草堂在安平乡正式投入使用,崔允伯以及许多或高傲、或对崔老夫人有敌意的人,才开始主动亲近崔幼伯这一家子。

这些情况,崔幼伯也清楚,听了娘子的话,他淡然一笑,道:“说起来,这还是娘子的功劳呢,若不是娘子想出这个办法,那些族人未必会这么快改变看法。”

几十年前,老夫人姐弟受到族人的威迫,为了保住家业,老夫人与族人决裂。

随后,老夫人姐弟三个有了出息后,他们也曾好好‘回敬,了那些族人,间接使得他们这一支四分五裂,其中不少人甚至被迫离乡,落魄的死在异地。

虽然去年崔鸿一直努力寻找迁徙族人、收养鳏寡独孤,出钱出力的兴建祠堂、家学,也挽回了大多数族人的心,将分散的崔氏重新团结起来。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或许原谅了双相崔家,却始终无法遗忘当年是谁害他们失去家产、被迫离乡谋生。

如今那个女人虽然死了,但他们心中对她的怨恨却没有消失。

有些人甚至背地里悄悄庆贺,心里更是不停笑骂:崔守贞,崔三娘,你能干又怎样,你聪明又如何,还不是一样逃不开死亡?

而且,更让人解恨的是,这个女人一辈子没嫁人,死了连个血脉都没留下!

报应,真是报应呀。

因对老夫人有恨意,这些人看崔幼伯一家子都不怎么顺眼,虽不敢明着找茬,背后还是说了不少冷言冷语,看向崔幼伯的目光也多是冷然、不屑。

慈安草堂的出现,却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

正月初一那天,萧南忽然想起了第一世的亲人,进而想到了要帮亲人积德做善事。

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便有了这个慈安草堂。

慈安草堂不是学堂,也不是医馆,更不是善堂。而是由崔鸿出面在崔氏宗祠旁兴建的一处院落,院子里有房舍若干,大部分的房间收藏了许多医书和农书,以及许多名贵的药材。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用来卖的。

草堂规定,其间收藏的医书可以供所有的郎中翻阅甚至誊抄,誊抄的书籍也可以带走,但每誊抄一本,该名郎中就要在草堂免费义诊十天至几十天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医书的珍稀程度而定。

不止是医书,那些名贵的药材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需要,可以申请取用,但每取走一样药材,此人就要免费照料崔氏收养的鳏寡孤独十天至一年不等,具体天数,根据药材的具体价值而定。

还有农书,草堂里有专门的士子解读,凡是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草堂询问。

有想要农书的,也可以誊抄……不管是咨询问题也好,还是誊抄书籍也罢,全都不收钱,只需记得这些东西是崔氏老夫人崔守贞临终馈赠的即可。

慈安草堂收藏的医书和农书都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其它抄本绝大多数都在战乱中失传,世上除了慈安草堂,估计也没有地方能寻到了。

于是,草堂刚一开业,便有许多洛阳的名医、郎中闻讯赶来,亲眼看到那么多珍贵书籍后,抢着翻阅、誊抄,留在草堂里义诊的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附近有名的郎中,医术什么的也极有保障。

安平乡崔氏草堂有名医免费问诊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四里八乡,连洛阳周遭的百姓也都听说了,呼朋唤友的赶来瞧病。

要知道,彼时医药不发达,山村里更是缺医少药,平日生了病都是死扛,实在扛不过去才会去找大夫。

至于看病抓药的钱,普通农户更是承担不起,许多人家,生一场大病就要卖田卖地。

如今有了免费的大夫,而且还都是名医,抓药也不要钱,只出点儿力干些活就成······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放过,哪个不抢命一样往崔氏祠堂赶?!

一时间,慈安草堂的名声便传了出来,随后便又传出了崔家老夫人崔守贞宅心仁厚、慈心善德,临终前将几十年的珍藏全都献了出来,为的就是惠及族人与乡邻……

那些原本对老夫人心怀怨恨的人,听了这个传闻更是愧疚不已—当年他们那般对崔家三姐弟,事隔几十年,人家却又如此回报。唉,他们不知道感恩,还偷偷骂崔三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PS:二更,继续码字去!



、第137章 守孝的日子(五)

京城,公主府。

“公主,雪娘子回来了,还带了郡主的书信。”

身着宫装的侍婢拿着一封书信,匆匆来到正堂,躬身向大公主回禀道。

“哦?乔木来信了?快拿给我瞧瞧!”

大公主正随意的倚在隐囊上喝茶,忽听到这个消息,忙坐正了身子,伸手索要书信。

宫婢忙将书信奉给大公主,然后恭敬的退到一旁。

大公主展开信件,仔细的阅读着。

此时,萧驸马从外面进来,见大公主在看信,便随口问道:“谁来的信呀?”

大公主已经读完了,听到夫君的声音,抬手将信纸交给他,回道:“是乔木写来的,驸马也看看吧。”

萧驸马随意的盘腿坐在大公主身侧,接过信纸,细细了读了起来。

萧南的信并不长,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萧驸马就看完了,然后笑着说道:“呵呵,乔木这日子过得还挺忙碌呀。”

自乌离寻到了来自东海神秘岛屿的粮源,且一次又一次的运来大批的粮食,萧驸马便不再蹲在江南诸郡收粮,而是留了得力的人在运河守着,以方便运粮,自己则轻轻松松的回了京城。

因为乌离是女儿找来的帮手,这让萧驸马对女儿更加满意,回京后不止一次的跟大公主炫耀,‘还是乔木孝顺,‘还是咱们家的女儿贴心,之类的话,大公主虽也喜欢听女儿被人称赞,可似萧驸马这般复读机一样的反复说、一直说,再好的话她也听腻了。

就像今天,大公主实在受不了丈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便将两个儿子打包塞给了萧驸马,让他与其浪费口水,还不如好好教导儿子。

虽然两个小豆丁还不满两周岁。

萧驸马喜欢女儿,也更看重嫡子所以对于大公主的要求,他也没有推辞,一手抱着一个,将双胞胎拎到书房悉心调教去了。

萧镜是名士口才更是一等一的好,只把两只小包子‘训,得口水直流,随后更是直接昏昏入睡,萧驸马才怏怏的回来跟娘子继续聊天。

幸好他回来了,这才没有错过女儿的信。

看到女儿在乡下守孝还能过的如此充实,萧驸马安心的同时,也不免骄傲起来:啧啧他家女儿就是聪明,竟然想到这么个惠及士子,又交好太子的善举。

大公主看到自家驸马高兴得有些失控,嘴角忍不住抽搐,无奈的说道:“是呀,开始我还担心她没吃过苦,可能会受不得乡间的清冷、苦寒,没想到她却过得这般悠闲。”

居然还有心思搀和京中的事儿。

大公主心里也倾向太子弟弟可乔木这丫头表现得也太明显了吧,毕竟现在京里不稳,他们两口子好容易躲出去就该安心守在乡下,而不是主动往是非窝里钻呀。

好吧,说真心话,大公主也觉得萧南这个点子极好,可、可太扎眼了些,经过她这么一弄,他们小夫妻头上就钉死了‘太子党,的标签,朝廷一旦有什么异动,他们两口子就极有可能卷进去,这又是何苦?

在大公主看来她有三个嫡亲弟弟,不管是太子上位,还是魏王做圣人,她和她的子女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偏萧南忽然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太子一边,这、这让其它诸王看了,岂不是要记恨上他们小夫妻从而也让大公主中立的立场变得很微-。

萧驸马却微微一笑,道:“圣人对太子唯一不满的地方,不就是觉得他重武轻文嘛,如今乔木给太子送了份大礼,待圣人班师回朝,知道了此事,定会称赞太子。”而太子的最大不足,也将被抹平。

萧镜虽没有实缺,但对政治的敏感度却不低,而他原就是见识不俗的名士,相看人的本事更是一流。

没错,现在朝中诸臣确实分作了三方;一部分支持正统,站在了太子身后;一部分支持贤王,选择了魏王;还有一小部分,讲什么‘子承父业,,站在了最像圣人的吴王一方……随着圣人老迈,三方势力的小动作频频,抢人才、争地盘,圣人亲征辽东后,朝中的气氛更是紧张。

表面上,支持魏王的势力很强,隐隐有超过太子的势头,连带着宗室里也开始有种说法:什么左右都是皇后嫡子,太子只会舞刀弄枪,重武轻文,根本无法承继这繁荣盛世;反观魏王,敏思好学,重视人才,编书着作,这才是盛世所需的后继之君。

但萧镜却敏锐的发现,所有支持魏王的老臣中,很多人是因为圣人喜欢魏王才选择支持他,并不是真心被魏王的才能折服而投靠。

这样一股势力,看着很庞大,其实很不牢靠。

一旦圣人不喜魏王了,或者有了更喜欢的皇子,那么这批人将会最先抛弃魏王。

而且,萧镜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朝中的气氛这般紧张,他的皇后岳母却没有丝毫表示。

这,很不正常。

长孙氏不是普通的后宫女子,她是圣人的伴侣,她陪着圣人一步步走进京城、住进太极宫,最说着不参政,但朝廷上下都有她的影子。

毫不夸张的说,圣人的龙椅有长孙氏的一部分。

这锦绣盛世,是他们夫妻共同的事业,为了朝廷安稳,长孙氏甚至打压了自己的亲弟弟,她没道理看着几个皇子争夺太子的储位。

萧镜推测,长孙氏之所以动声色,很有可能是故意等京城的水被搅浑,然后将企图浑水摸鱼的人揪出来,一举拿下,帮太子扫平障碍。并不是对太子不满,坐等看热阄。

此时自家女儿出面帮太子,长孙氏可能不表态,但心里绝对会记得女儿的功劳。

至于太子那儿,就更不用说了,女婿丁忧完,太子定会给他安排一个极好的位置,这样一来,女婿的前途就有了十足的保障。

更巧妙-的是,这些都是崔幼伯自己的功劳,并不是有岳家提拔,或者受祖荫庇护,而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因为,出面给太子写信的人是崔幼伯,如今他只是借大公主的手,把信交给太子罢了。

想到这里,萧镜不由得无声的喟叹:曾几何时,他的宁馨儿也这般有心计了?既让夫君知道她的好,还不会让夫君觉得她强势。经过此事,想必那崔大郎会更加信任、敬爱乔木吧?!

正想着,耳边忽然传来大公主的声音:“罢了,既然郎君都觉得乔木做得对,那我就再帮她一把吧。明儿我就进宫,问高明‘借,人。”

萧镜笑了笑,他知道娘子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比他还要宠爱女儿呢

不过女儿既然想做正事,他这个做阿耶的也不能坐视不管。

想了想,萧镜补了一句:“公主借了人,不妨再‘借,几个字,最好是太子的亲笔。”

大公主微微一怔,随即就明白了夫君的意思,忍不住也笑了出来,道:“好,就听驸马的。”

半个月后,四个弘文馆的馆生,在十几个东宫甲卫的护送下,一路朝洛阳奔去。

第三天,一行二十人来到化清坊崔里,还没寻人问崔家的具体位置,便看到一条巷子里蜿蜒排着两大队的人,这些人年纪有大有小,全都是男子,衣着或华丽或简朴,但瞧模样都不是普通百姓,应是读过书的人。

四位馆生中年纪最大的苏茂跳下马背,几步走到队列旁,冲着一个身着月白细麻衣的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