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也好,皇后和三皇子占着嫡,在宗法上就有先天的优势,若是能扶持她们母子上位,萧家、崔家在未来几十年里还能保持富贵。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长公主和萧驸马去了,萧南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而且靠着她与皇后、储君的关系,还能照拂弟弟和萧家呢。
这次,长公主是真的放心了,当年那个莽撞、直率的女儿终于成熟起来,也懂得不着痕迹的寻靠山、经营人脉了。
甚好甚好,女儿如此努力,她这个做母亲的也要帮帮忙才是。
不过,这些事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皇帝刚刚登基,三皇子也才几个月大,待他平安的长大,长公主才会适时的出手。
而在此期间,她还是扮演不偏不倚的公正长公主就好。
母女两个一番密谈,两人心中的疙瘩都解开了。见天色不早了,长公主还惦记家里的两个儿子,便起身离去。
萧南亲自将母亲送到中庭,又扶着她上了马车,目送马车缓缓离去,直至不见,萧南这才转身回到堂屋。
次日一早,萧南起来后与四胞胎一起用了朝食,又陪着他们玩闹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去了学院。
到了学院里,萧南先唤来那日负责救援的侍卫长,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以及京兆府最新的消息。
唔,当时的情况基本上与玉簪回禀的差不多,而最新的消息也与长公主推测的一般无二——京兆府没有再深挖闲人揭的某些事儿,而是直接就本案进行了裁决。
唯一活着的壮老大因拐卖幼童、杀人未遂等罪名被判处绞刑,待刑部核实,秋后执行。
而被吓晕过去的余大郎则直接关进了京兆府的大牢,经过审讯,京兆府判定余大郎与歹人勾结,意图谋害堂弟,依法判处流放三千里,役三年,这个刑罚不可谓不重,基本上是仅次于死刑的判决。
其实,严格按照律法,原不应该判得这么重,韦季这么宣判,也是在顾虑齐国夫人的感受:阿史那嫣的案子不能再深查了,那就只能在别的地方补偿齐国夫人以及崔家。
余小郎是齐国夫人的学生,又是在校门口被骗走的,学院的名誉多少受到了影响,所以,韦季干脆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余大郎身上——谁让你丫的图财害命,谁让你丫的勾结闲人……如果你乖乖的做你的纨绔,哪里会扯出这么多的麻烦。
所以,不判处余大郎死刑,已经很厚道的。
韦季很生气,在自己的辖区弄出这么大的案子,不但影响自己的政绩,还给他弄了极大的麻烦,为了平复心中的郁结,韦季还加了一条:不许赎买。
听到这个消息,余小郎暗自解气,余县子却直接病倒了。
萧南听罢,沉吟片刻,打了侍卫长,起身去看了看儿子女儿。
灵犀和长生都在学院里寄宿,两只小的很适应这里的生活,在各自的小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
当然,这不是说两只小的不想念亲娘。是以,见萧南来了,热情的飞扑上去,阿娘阿娘的唤个不停。
萧南紧紧的抱着一双儿女,一想到有人想害他们,她的心就不住的抽疼,精神更是高度紧张,不自觉的手上的力道就有些重。
“阿娘~”
灵犀费力的从怀里探出个头来,故意拖长声调的抗议着。
萧南猛地回过神儿来,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松开双臂,把一双儿女推到身前,挨个从头到脚的摩挲着。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咱们不是昨儿才见嘛,您怎么这般——”
长生已经快七岁了,自认为是个男子汉了,如今被母亲如此揉搓,只觉得不好意思,可他又不敢挣扎,因为以往的教训告诉他,若是他敢挣扎了,接下来将会有更加猛烈的‘揉搓’。
挺着个小胸脯,长生稚嫩的脸上写满无奈,嘟着小嘴儿抱怨道。
萧南却不以为意,这小子从小就一副小学究的模样,而崔幼伯离京后,他更是以崔家长男的身份自居,行事愈加老成、言行愈加稳重,在学院里除了好好学习就是盯着姐姐,休沐回家的时候就一派小家长的样子照看弟妹,有时还会很夸张的唤来管家询问家中庶务。
萧南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回,只见四头身大的小豆丁笔直的跪坐在廊庑下,而已经年逾四旬的大管家则垂弓腰的站在庭院里。小豆丁有模有样的询问着家中琐事,大管家则顶着一张严肃脸恭敬回答。
萧南耳朵好使,隔着老远还能隐约听到长生用稚嫩的嗓音吩咐:“……家中事务,就有劳崔翁(小家伙对服侍过曾祖母的大管家的尊称),阿娘既要看顾学院,又要操劳家事,甚是辛苦,还请崔翁多帮扶一二,待阿耶回来,定会好好奖赏崔翁……”
那场景,怎么看怎么有‘笑’果,最后萧南都笑出了眼泪——呜呜,她的儿子终于长大了,开始知道关心家里事儿、懂得心疼母亲了!
ps:谢谢肥田小贝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pps:推荐个好文,虽然瘦了点儿,亲们可以先圈养着,书名:废材修二代,一句话简介:炼炼丹,养养娃,且看废材如何逆袭。
、第260章 被‘科普’
“是呀,阿娘,我知道您想我们,可也不用这么夸张呀?!”
灵犀刚过完八周岁的生日,小萝莉发育很好,身条开始抽高,原本肥嘟嘟的小下巴渐渐尖了起来,逐渐从一个圆滚滚的可爱团子成长为亭亭小少女。
小家伙年纪长大了,身材也变得苗条了,可是一张甜甜的小嘴儿却是不改本色。虽不是故意撒娇,但说出来的话糖分很高,只听得萧南心里软软的。
萧南不管两只的抗议,继续揉搓着,只把一儿一女的发髻揉毛了,两只小包子险些暴走,这才恋恋不舍的住了手。
母子三人亲热完毕,萧南一手拉着一个坐在榻上,细细的询问着两只的学习、生活情况。
其实吧,正如长生小盆友所言,昨天是休沐,两个孩子刚回家见过母亲的,他们是个什么情况,萧南一清二楚。
对此,萧南也明白,可她见了儿女还是忍不住要问。
灵犀和长生无奈,只得又把自己上了什么课、课上夫子讲了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及与同窗相处的情况,全都仔细的说了一遍。
听闻两个孩子都在认真学习,努力和同学们打好关系,萧南也就放心了。
稍稍停顿片刻,萧南犹豫了一下,才含糊的问道:“你、你们可听说了余小郎的事?”
如果不是发现阿史那嫣意图绑架她的孩子,而她必须提醒孩子们注意,萧南并不想跟孩子们谈及此事,让他们过早的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
不过,萧南却忘了,若是放在过去,没有她的鹞子,或许学生们还未必能这么快就知道昨天发生的事。
偏偏有萧南贡献的鹞子,学生们组建了最原始的‘鹞子群’。京中有什么新鲜事儿,他们能第一时间得知。
是以,余小郎那边刚被侍卫长和京兆府的差役护送回家,休沐回家的学生们便知道了这件事。饶是有事耽搁了接收信息,今日上了学,课余闲暇十分大家凑在一起闲聊,不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而灵犀和长生在彼此的小圈子里混得极好,两人出身名门。待人却谦和有礼,在学校里颇有几分人缘。再加上他们的亲娘乃学院的校长,又是三名士的亲传弟子,其它学生更会高看一眼。
所以。两只小的昨天就收到了同学的鹞子传书,知道了同窗的传奇经历,更因为没有亲自参与而扼腕不已。
这会儿听到阿娘提及此事,灵犀先略带遗憾的说道:“知道了,唉,余小郎也真是,有这等好事居然也不叫我,幸亏我上马球课的时候,还曾经给他递过球呢。”
纳尼?好事儿?余小郎被堂哥算计、险些被歹人害了是好事?
萧南吓了一跳。差点儿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但紧接着儿子的话让她确定,她确实没有听错。
就听长生小盆友也一脸抱憾的说道:“可不是,我年纪虽小些,但也同是初年级的同窗呀,我跟余小郎还是前后座呢,他去打架,竟然也不通知我。”
难道他不知道。大家跟着几位演武师傅学了那么久,早就想寻个机会实践一番呐。
偏阿娘说不许生事,演武师傅也说不许仗着自己会几手拳脚功夫就去跟人打架,他们这群学生们空有一身武功却无处施展。
唉,好容易有个打坏人的机会,余小郎居然不叫上自己,真是太不够朋友了!
其实,不止灵犀姐弟如此抱怨。许多认识余小郎的同学们都说过类似的话。
事情有些不对劲呀!
萧南终于发现问题了,她艰难的张了张嘴,问道:“你觉得余小郎、杨九郎他们做的事儿是好事儿?灵犀,你也这么想?”
灵犀并没有看出母亲有什么异样,非常理所当然的回道:“是呀,阿娘。不止我,其它的同学也这么想呢。哼,这个余小郎,等他回来后,看大家怎么收拾他。”有好事居然不叫上大家,真是讨打!
长生接话道:“呵呵,阿姊放心,我们那边的同学已经说好了,等余小郎回来,大家轮番跟他‘切磋’武艺。”看不把他大成猪头才怪。
灵犀闻言,双眼亮晶晶的说:“咦,这个法子好。你们什么时候切磋,我们德音堂的小娘子也要去!”语气里充满跃跃欲试。
萧南扶额,这、这到底是怎么了?还是她老了,开始弄不懂孩子们了?
这一个两个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不知道底细还好说,怎么她家的一双儿女也这般、呃、这般暴力?!
心里吐着槽,萧南低声说道:“余小郎他们可是杀了人呀!”不管为了什么,杀人这种行为都不值得提倡。
灵犀、长生却异口同声的回答:“阿娘,他们杀的可是坏人呀!”说是坏人都夸奖他们了,唔,应该叫人间败类才是。
而似这样的败类,人人得而诛之!
萧南哑然,是呀,壮老大他们确实是坏人,也确实该死。
可是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有坏人你们可以叫警察,哦不,是叫差役或是叫校警呀,而不是挽袖子自己上呀。
萧南固执的认为,杀人总是不对的呀。
其实,从这一点上看,萧南的大脑里还充斥着许多后世的观念。在现代,哪怕是有人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你也不能亲自动手杀了对方,因为法律不允许。
但在民风彪悍的大唐,却是可以的。
崔幼伯在大理寺的时候就曾经断过一个案子,说是有个恶人害了一个小地主,小地主的儿子收集了证据,确定是恶人动的手,也没有告知官府,直接抄上家里的菜刀冲进恶人家,亲手斩杀了那恶人。
杀完人,小地主的儿子拎着仇人的人头和证据,直接跑去京兆府报案。
因是杀人的恶性事件,京兆府不敢迟疑,一边派差役去核实,一边向大理寺汇报。
大理寺这边也不敢耽搁,毕竟在贞观朝,政治清明,杀人这样的事件少之又少,最少的时候,全国一年也仅有几例。
如今在京畿附近出了杀人案,大理寺也需重视,于是便派当时还是大理寺司直的崔幼伯、王子谦一起去辅助京兆府审查,确保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崔幼伯和王子谦便去了案发地,与执京兆汇合后,共同审理案子。
经审查,那恶人确实杀了小地主,而小地主的儿子为父报仇手刃恶人,虽于法不合,但其情可悯——孝顺呀!
于是,经过一番商讨,大理寺和京兆府一致裁判小地主的儿子无罪,这位猛人亲手杀了人,不但没有任何惩罚,还得了‘孝子’的美名。这种事儿若是放在后世,想都不要想。
但在大唐,却是世人都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