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兵多步兵,公孙军皆为骑兵,若袁兵能够防御住赵云,将其困在阵列之中还好,那样将公孙军的机动力限制住,还有与公孙军一较长短的可能。而如今阵列被赵云轻易凿穿,还怎么可能是公孙军的对手。于是,公孙军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在袁军阵列之中仿佛冲杀着,砍菜切瓜一般的疯狂收割着袁兵的生命。
袁兵之中多杂兵和新兵,此时又没有一个能够拉起军心的将领主持大局,所以不过一个时辰之后,一直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袁兵心理便开始崩溃了。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整个战斗就像是在和死神在战斗一样,完全没有获胜的希望,终于有袁兵开始崩溃了。
“我投降!啊啊,我投降!投降!”,就在公孙兵的长刀两万落在身上的时候,一名袁兵有着崩溃的将手中兵刃扔在地上,不断地大喊着,声音都有些走音。可惜的是,他喊得太晚了,又或者是攻击他的那名公孙军根本就没有停手的意思,刀光闪过,人头落地。
不过,这一声呼喊,似乎掀起了袁兵投降的浪潮,接二连三的有袁兵扔掉手中的兵器,高喊着想要投降。
赵云见此,心中大喜,立即停下战马,高声喊着。
“投降不杀!”
第298章 击杀袁震,再遇桥蕤()
“投降不杀!”
赵云喊过之后,一众亲兵也跟着高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在整个战场之上。
这一句话,就像是突然抛进平静湖面之中的一块小石子,瞬间便引起了浪潮一般的连锁反应,袁军之中投降的士兵不计其数,咋一看去,就好像所有袁兵都投降了一般,一片一片的扔下兵器,蹲在地上,放弃了抵抗。
“将军……”,袁军阵列中央,袁震的亲兵有些落寞的看着袁震,虽然话没有说尽,但是袁震已经知道亲兵话中的意思。无奈,如今局势,已成定局,不可逆转,他们必须要撤退了,否则怕是不久就要陷入到包围圈中,那时候,就真的只有投降或者被杀两条路了。
“撤兵!”,袁震也没有多少犹豫,直接下令撤兵,并率先在阵列之中便调转马头,拍马便窜了出去,在袁震之后一众亲兵立即跟上,众人便舍弃麾下袁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但是赵云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让袁震离开,放虎归山的事情赵云可不会做,即使放回去的仅仅是一条狗也不行,毕竟有时候,狗也会咬人的。于是赵云再次提起亮银枪,一勒战马,便率兵追了上去,“子净,你先收拢残兵,我去追击那敌兵将领!”
袁震回头看去,见赵云竟然纵马追了上来,心中顿时变得焦急起来,之前赵云神勇的样子可依旧历历在目,如今若被赵云追上,以他那上不了台面的武力,如何会是赵云的对手,必死无疑了。于是袁震一挥手,对右侧的亲兵道,“你们去拦住那白袍武将!”
亲兵们虽然也心中畏惧赵云,但身为亲兵,保护将军的生命安全是他们的使命,所以即使心中畏惧,但是被袁震所指到的亲兵还是脱离了大部队,调转马头迎向了赵云,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抱着必死的心态,朝赵云冲了过来。
面对冲来的士兵,赵云面不改色心不跳,扬起亮银枪便正面迎上,东挑西刺接连挑落数名挡在自己去路上的袁震亲兵,杀出一道空间之后,便再次狠狠地一夹马腹,继续朝袁震冲去。而那些被遗漏的袁震亲兵,则自有赵云身后的亲兵和一众公孙兵接着,仅仅一个照面之后便被尽数击杀。
照夜玉狮子的速度岂是袁兵那些普通战马所能够比拟的,片刻之后就拉近了与袁震之间的距离,见赵云这么迅速便追了上来,袁震顿时大惊失色,一面派出手下剩余的亲兵去拦截赵云,一面抽出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在胯下战马的屁股上刺了一剑,战马吃痛,撒开蹄子便飞一般的冲了出去。
当赵云又挑落几名挡在自己前面的袁震亲兵之后,袁震已经和赵云之间拉开了二百多步的距离,赵云咬咬牙,用亮银枪狠狠地在照夜玉狮子的屁股上狠狠地拍打了一下。照夜玉狮子也感受到了赵云的急切,唏律律的嘶鸣一声,撒开蹄子便飞一般的朝袁震追去。
袁震心中焦急,死亡的阴云一直笼罩在心头无法散去,于是他不断地催促着胯下的战马,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眼赵云的位置,恨不得此刻自己也能够有千里马的速度,远远的甩开赵云。但是这只能是奢望,在照夜玉狮子的帮助下,赵云与袁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将军,进树林!”
此时,袁震的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亲兵了,眼看着赵云再靠近一些,袁震就又要派出一些亲兵去送死了,一名亲兵看向道路两旁的树林,急中生智的想出了一个可能逃出生天的办法,那就是混入山林之中,依靠林木的阻挡,拦住赵云。袁震也知道这是当前逃生希望最大的办法,于是点了点头,扭转战马向道路旁边的树林冲去。
后方,赵云见袁震竟然往山林之中冲去,也知道一旦让袁震冲进山林之中后,可能就会让袁震逃出生天,于是一边继续催促着照夜玉狮子赶紧追赶袁震,一边在马上挂住亮银枪,从背后取下狼头大弓,又从箭囊中取出一支羽箭之后,弯弓搭箭,瞄向了袁震。
袁震距离山林并不远,但是进入山林的道路却比较坎坷,一下子便将袁震胯下战马速度降了下来。照夜玉狮子趁机追上,迅速拉进了与袁震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袁震仅有百八十步的时候。赵云见时机成熟了,于是不再犹豫,双臂用力,瞬间拉满弓,微微瞄准之后,望袁震便射。
箭去流星,在狼头大弓的加持下,羽箭瞬间便划破了空气,带着轻微的呼啸声,仅带着十分微小的弧度朝袁震的背后飞速。
不过一两个呼吸过后,箭矢便追击上了袁震,袁震心中刚刚浮现出一丝悸动,死亡的感觉笼罩心头,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还附着着巨大力道的羽箭便直接撞击在了他的后背,并瞬间穿透了铠甲,没入了袁震的身体之中。巨大的冲击力,将袁震的身体都轻轻的向前推动了一下,袁震仰头闷哼了一声,留恋的看了一眼湛蓝的天空,然后一头栽下马。战马唏律律的悲叫了一声,但是却没有停下,径直的冲入了山林之中,没了踪影,而一众亲兵则也做群鸟散,都没了踪影。
赵云靠上前,在马上用亮银枪轻轻拨弄了一下袁震的尸体,确认袁震已经死亡之后,便在看了一眼已经在林中失去踪影的袁兵之后,勒马回程。
“将他埋了吧!”
赵云回军之后,夏侯兰已经将袁兵降兵收拢完了,正在对他们进行编队。两万袁兵,夏侯兰收拢了一万五千多的降兵,又一次增添了公孙军的实力。
“大兄,我现在倒有些希望袁术继续派兵来攻击我们!”,夏侯兰看着被公孙兵一队一队的集中到一起的袁兵降兵,笑着对赵云开口,“这样我们的兵力就会越来越充足了,说不准到了南阳,直接用袁兵的降兵攻打南阳就可以了!”
“哈哈!”,赵云想了想,的确是这种情况,从他们攻破了谷城开始,袁军似乎就成了公孙军的兵力补给站,这前前后后,已经给公孙军松开七八万的兵力了,总人数都超过公孙军了。
另说桥蕤,从洛阳逃出之后,便直奔南阳而去,他不是没有想过要就近去虎牢关,但是他担心自己带着残兵败将进入虎牢关会影响虎牢关的士气,本来张勋在虎牢关守城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若因为自己影响了士气而导致虎牢关被攻破,那他就真的成了罪人了,怕即使他不叛变袁术,以袁术的性格也会迁怒他的家人,将他的家人全部杀掉。所以桥蕤选择直接回南阳,这样就算自己不能争取到戴罪立功的机会而被袁术斩杀,最起码也能够将自己的家人保住。
但是令桥蕤没有想到的是,赵云在巩县之外阻击了袁术从虎牢关抽调出的援兵,并且在大胜之后,选择了回军洛阳,因为赵云军中的粮草不足了,他们必须要回大军中补给粮草,否则,刚投降的袁兵可能就要炸营了。这些都是有生力量,最起码也能够在攻城的做炮灰,赵云和夏侯兰可不想就这么损失掉这些袁兵降兵。
于是,好不容易逃出洛阳之后,心思重重的桥蕤还没有将心虚稳定下来,便直接与赵云夏侯兰撞上了。
第299章 桥蕤潜逃,西门大开()
“将军,前方二十里,发现大量敌军,数量不明!”
桥蕤,赵云军中几乎同时收到来自己方探马的消息。
“可探明敌兵主将是何人,军容如何?”,二人也对探马问出了同样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以此来判断敌军的动态和可能出现在此地的原因,然后才能够决定是绕开敌兵还是迎头痛击。
“回将军!”,赵云军中的探马对赵云恭敬回道,“看旗帜敌人主将应该是桥蕤,敌军军容略显混乱,军中旗帜也不是很整齐,似乎是在匆促行军!”
“桥蕤?”,赵云和夏侯兰相识一笑,赵云道,“看来二师兄和奉孝等人得手了,不然作为主将,桥蕤是不会这么轻易就离开洛阳的。”
夏侯兰也心情愉悦的点点头,同时对赵云分析道,“桥蕤新败,士气必定低落,而我军连番大胜,士气高涨,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最佳时机!”
夏侯兰又看了看身后的袁军降兵,“并且如今我军中有过万降兵,所以不能等到桥蕤与我军遇上,否则一旦这些降兵响应桥蕤,对我们来说太过被动。”
赵云和夏侯兰十分默契,不用夏侯兰将话说的太明白,赵云就已经明白了夏侯兰的意思,于是赵云收起面上的笑容,对夏侯兰点了点头,“我明白,行,既然如此,子净你率五千士兵在此看押降兵,我亲率五千骑兵去迎击桥蕤,将他一举击溃!”
“五千?”,夏侯兰微微皱了皱眉头,即使知道赵云统领骑兵作战能力非凡,但是那他也不愿意赵云冒险,于是夏侯兰微微寻思了一会之后,转头对那探马问道,“可能粗略估计出,敌兵有多少人马?”。
那探马也稍微寻思了一会,仔细回忆了一下,心中默算着敌兵的兵马数量,过了一会,肯定的对夏侯兰道,“回将军,以小人估计,敌兵应该在万人左右,绝对不会超过万五!”
“子净莫要担心,想那洛阳城中一共才有多少兵马,就算桥蕤能够全部带出来,平地之上,我又何惧?何况他桥蕤根本就不可能将所有兵马都带出来!”,赵云也知道夏侯兰的担心,颇有些豪气的对夏侯兰道,“五千士兵,足够我彻底击溃桥蕤了!”
夏侯兰再没有阻拦,然后赵云便点齐五千兵马,先行往前而去,准备痛击桥蕤。
“看旗号,应该是赵云和夏侯兰二人的兵马,军容肃整,气势不凡!”,桥蕤军中的探马也回着桥蕤的话。
“赵云和夏侯兰?”,桥蕤眼中露出一丝凝重和并不是很明显的畏惧,自己轻声嘀咕着,“是他二人!”
虽然和赵云夏侯兰打的交道并不多,但是桥蕤也听闻过赵云和夏侯兰二人的大名,因为他二人的名声,仅次于公孙续,尤其是赵云,那可是武艺超群,统兵作战能力也十分出众的超一流武将。桥蕤有自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