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能够压制住坦克,让他按照美军的要求行动,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包围圈布置重兵,不但要有完整工事体系,也需要有足够的重炮和后勤物资,这个调动的物资不是一般的多。
本身就因为日本突然的袭击,而郁闷的美军将军,此时此刻的,更是烦恼透顶,别管坦克其他的数据,就是这个速度,让日本拥有了在美国腹地大闹天宫的能力,一不小心,美国说不定会吃大亏了。接下来,坏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在第一个小站遭遇袭击之后,美国就把日本坦克的动作给发了下去的,电波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速度,通知了接下来的一个个的车站和小城的,告知他们日本攻击的可能性,在没有在足够的兵力的前提下,必须第一时间撤军,而只留下一小部分人通报消息就好了。
事实上,因为这些城市的美国人都撤了,日本的装甲部队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11点,150公里,12点1刻接近200公里,1点钟,最终来到了这一次任务的最终目的地维尔斯,维尔斯距离盐湖城差不多有250多公里的,距离奥格登差不多有210多公里,同样是一个因为铁路而发展起来的小城市,比起奥格登而言,人口更少一点,还不足一万人,并且,因为得到了通知,他们借助着两列火车,离开了维尔斯,当日本抵达的时候,维尔斯已经变成了近乎空城。
日本根本就不在意,在破坏太平洋铁路的时候,消灭对少美国人,美国人可是有上亿人啊,真的让5000辆坦克来打,也杀不完,相对于民众,他们其实更关注军队,虽然说动员能力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可是把训练有素的军队都给干掉了之后,接下来战争也不用去打了,少了最关键的精壮和士兵预备役,哪怕是强如美国这样的,也别想在继续下去。
已经是凌晨2点钟了,在维尔斯之中转了一圈,确认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之后,川崎美景停留了下来,在维尔斯周围寻找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安营扎寨,昨天和今天,都是不得已的前提下,傍晚才开始行动,到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现在需要调整一下,明天白天再行动,只要一切顺利的话,接下来一个白天,他们能够破坏到目标地位,当然了,会随时监控美军的行动,一旦美军军队大规模的调动,现有的200多公里,也足够迂回的纵深了。
今天,没有扎下牢固的营地,破坏者还在继续,基本上是机器不停人轮流,到现在,最少有3台机器在持续不断行动了,按照刚刚接收的消息,第一个破坏者已经快要完成任务了,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现在掘进了56公里,最多还有三四个小时,就会抵达第二个破坏者的起点了,到时候,这个破坏者就只能够破坏了,工程师会拆卸最重要部件,然后炸掉它,20多吨的铁家伙,带着太累赘了,这种东西,只是一个创意,其实美国如果知道太平洋铁路破坏的样子,也肯定能够分析出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连比利时都能够做出来,更别说工业强大的美国了,只是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日军装甲车队睡觉了,可是对于华盛顿而言,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美国提前布置,让这些城市和小站,在遭到日军装甲部队攻击的时候,第一时间吧消息传过来,这些只是代表了的简单的数据,却让那些将军们,对于坦克的速度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因为中间要耽误一点,也没有准确的时间,可是在7个小时之内,走了200公里,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在速度这一方面上面,日本已经超越了美国。
之前派遣30万军队,携带足够重武器的做法,似乎没办法实行了,本身他们是准备在太平洋铁路和被太平洋铁路之间,形成一个稳固防线,逐步的向内压缩,压缩装甲部队的生存空间,不给他们迂回的机会,可是那是建立在坦克的速度不超过25公里的时候,现在估计最高的时速已经超过了35公里,这个速度会让他们的很多布置起不到作用,在四面合围之下,可能对方会抓住两个部队之间的缝隙桃川,这对于步兵而言,是噩梦。
命令再一次下达,本来已经开始准备出发的军队再一次的停下来了,对于美国人而言,这不是贻误战机,而是更加认真的布置。
美国人自以为不是贻误战机,却事实上贻误了战机,最开始的3天,是他们组织日军,派遣兵力的黄金时间,甚至在樱花计划的推演之中,也抱着美军如果做出调整之后,应该的反应,甚至破坏铁路的计划就会停下来,跟美军在大平原里面捉迷藏。
在日本攻占盐湖城之后的3天的时间,美军做了更加稳妥的布置,在最初的四天,没有任何的军队前往美国中部,新一军凭借着这个时间差,不但毁掉了全部的太平洋铁路,还反身进入到大平原的中心,拥有了一个较大的战略纵深,而3天的时间,也让中国方面的陈仓计划顺利的铺开,美国中部山脉的两个出口,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的,太平洋铁路断绝的可不是500公里,而是1000公里,不但美国在阿拉斯加的部队,再也没办法顺畅的回来,西海岸的优势兵力,也无法投入到大平原,直接让新一军所面临的力量减少了4成以上,直接支援了新一军在大平原的活动,让他们在美国本土肆虐的更久,歼灭的美军也更多。
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矛盾和行动()
夜慢慢的深了,大平原之上,一个庞大的马车队伍,正在一路向北,前往北方一点的洛根,那个在奥格登的北部,虽然洛根是小城,没有电报的存在,却有马匹,他们必须要把看到的情况向美国政府汇报,日本人居然有专门破坏铁路的东西,对于铁路的破坏能力非常强悍。
几千人都是青壮,日本人居然也把马车留下来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的,装甲军团,对于速度要求较高,马车根本赶不上,日本也没有多余的人员,来驾驭马车,就把马车留在了原地了,既然没有把这部分青壮给干掉,他们当然也考虑到他们报讯的问题,美国太大了,他们的破坏已经开始了,美国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对这边进行攻击的话,也根本就抓不到他们,更别说他们已经耽误了一天的时间。
这部分青壮也是脑子僵硬了,他们一直向前两三个小时,才想起来,马车的速度毕竟是慢的,他们要报讯不用都去,找十几个熟悉道路的,马术娴熟的,从马车之中挤出来了三十几匹马,一人双马,然后前往洛根,剩下的慢慢走。
这部分报讯的,大概是在晚上10点钟到达洛根,然后更换马匹,分了三个方向,分别前往博耶西,比灵斯和卡斯帕,这三个地方都是洛根更大的城市,最关键的是有有线电报。
一番折腾之下,派出了更多的骑士,最终在晚上4点钟左右的,把情报通过有线电报传到了华盛顿,华盛顿本身就在为日本坦克军团而头疼的,又接到了这么一个报告。
日本攻击太平洋铁路,这一点,从最开始,就被美国人清楚,看到奥格登和盐湖城,就知道日本人的目标不是什么工业化大城市,而是这么一个太平洋铁路,可是他们之前以为的是,日本最多把铁路的一些关键性节点给破坏掉,炸掉一些车站和桥梁,这样破话的是点,实质上,这些对于铁路的破坏并不强的,只要接下来,美国人耗费一些人力和财力,就可以把这个铁路给修复的,最多浪费两三个月的时间,可是按照铁路工程师的描述,一个专门在铁路上面行动,可以快速的把铁轨和路基都给破坏掉的工具,对铁路进行破坏的话,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的,重新修建跟修补,这是两回事。
“真的有这样机器么?”一个将军略带疑惑的问道,说实话,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今天的时间之中,他们不知道问出了多少,日本突然袭击美国腹地,给他们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惊,虽然不怀疑前线的消息,可是总是难以置信。
“应该是有的!”一个年轻的将军,突然插口说道,他去过欧洲的,参加过欧洲大战,似乎听人说过,比利时似乎有一款专门针对铁路的工具,为的就是防止被德国利用铁路,只不过德国人的速度太快,连列日要塞都没办法阻挡德国人多久,虽然比利时破坏了部分的铁路,却没有影响大局。
电波很快的跨过了大西洋,直接询问驻欧洲的美军司令,两个地方差了差不多10个小时的时区,这边的凌晨,在另外一边是白天,很快的,美军司令就找到了熟悉比利时的,终于询问出了,比利时确实有一款专门破坏铁路的,是用火车头改装,专门破坏铁路,跟前线汇报的相当的相似。
联席会议主席,用力的抓着头发,发际线向上移动的他,头上的头发,本身就不算太多了,可是他还是忍不住,这太让人郁闷了,就在接到日本攻击美国腹地报告的这几个小时,光是改变作战计划就进行了4次,已经开始准备的部队,被命令重新整备,就这一点,最终出发的时间,就会向后拖上一天,现在又出现了新问题了。
开了一天的会,整个会议室是乌烟瘴气的,说实话,在昏昏沉沉之下,不知不觉的,会议跑题了,一个在铁路上行动破坏机器,到底是怎么跟着坦克一起来的,火车头根本没有可能改装成的汽车,在蒸汽机车最发达的时代,在汽车诞生的前期,有人设计过蒸汽汽车,只不过这样的汽车,实现的难度太大,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按照欧洲那边得到的数据,破坏铁路机器,甚至在重量上,还比一般的火车头高许多,这样东西,真的离开了铁路的话,连移动都很成问题,更别说追的上快速的装甲部队了。
可是如果不是跟着装甲部队来的话,这个机器到底是怎么来的,难不成真的是从天上飞过来的么?
还真别说,美国人打开脑洞的想法,还真的猜对了,这些破坏者们,真的是飞过来。
这位将军也只是抱怨,他说出了这句话之后,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相信,飞过来,是在其他的解释都解释不通的前提下的,有些的胡乱的说法,事情还是要回到日本的破坏上面,是现在就派出大军,阻止日本人的破坏,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把装甲部队和大军都给派出去的,这一点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哪怕这个会议已经进行了超过20个小时,还需要继续的争吵下去。
远在数千里之外新一军,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就是按照樱花计划来就是了,最多侦查出美国的反应,然后按照这个反应来应对,反倒是美国,一个个的计划被做出来,一个个的计划又被推翻,一时间,就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日本的装甲部队,确实打到了他们的软肋之上,似乎一时间,做任何的事情都是错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装甲部队了,而是太平洋铁路了,太平洋铁路是几十年前修通的,可是作用巨大,是沟通美国东西方的桥梁,一旦受到了破坏,美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就会被破坏,翻过6000米的落基山脉,这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不是当时有华人,依靠华工的血肉,否则的话,根本无法贯通这个难以想象的世纪工程。
其中有一段,是在超过300米的峭壁上面,通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