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武曌回首对东方虬道,“锦袍得换换主人啦!”

    东方虬甚是尴尬:“陛下您……”

    “虽说君无戏言,但诗赋总有高下之别,不能以快慢而论,考进士时交卷再快还不是要比才学?你的诗词句虽好,终不及人家精妙。锦袍算什么?朕要多少有多少,可今日只能赐予真正夺魁之人,你以后多下功夫吧。”

    东方虬满面羞赧,再不情愿也只能把刚披上的锦袍脱了,拱手让与人家。宋之问再拜谢恩,正在这时沈佺期起身道:“陛下,宋之问夺魁已非一次,封禅时他写过《登封告成颂》,满朝文武无不赞誉,如此高才屈居参军未免可惜。”沈佺期与宋之问同为上元二年进士,两人私交莫逆,如今他已是六品员外郎,宋之问却还在八品的位置上苦熬,故而有心帮衬。

    武曌看穿他心思,笑道:“你以为朕不知你们相厚?已赐锦袍,你们可别得寸进尺。”

    沈佺期入侍控鹤监数月,已不甚拘禁,憨皮赖脸道:“臣并非得寸进尺,实是为国荐贤。以臣微末之才已参编大典,何况之问才华更在我之上。”说着抱拳拱手,作揖之间又朝张昌宗挤眉弄眼。

    入职控鹤监以来,沈佺期没少恭维二张,整日如奴仆伺候主子般恭敬这对男宠。此时张昌宗见他恳求自己,不禁掩口窃笑,对女皇道:“以我说您就应了吧。别的不提,单是沈学士提携友人的心意便甚是难得,您若不依未免无情。”

    那旁张易之也说:“是啊!我们哥俩也求您,宋参军就算我们推荐的吧。”

    武曌白了他一眼:“你们邀买人心,却要朕赏官,哪有这道理?”

    张氏兄弟闻听此言双双跪倒,却抱着她的腿嬉皮笑脸道:“我们哪敢妄做好人?乃是蒙受君恩,无时无刻不思答报,又没有缚虎擒敌之能,唯有帮陛下多举荐几位贤才。”

    “哈哈哈……你们这两张嘴,比蜜还甜。”武曌在张易之脸颊上捏了一把,笑道,“也罢!晋宋之问为司礼寺主簿,并授控鹤监内供奉,参编《三教珠英》。”

    司礼主簿是七品,更重要的是今后也可在皇帝身边逢迎了,前途大有可为,宋之问连连叩首感谢天恩。武三思和在场洛州官员瞧得分明,虽不敢公然议论,心下自有思忖——三言两语就能使人升官,这对男宠威力不小啊!

    三、不愈之险

    圣驾离开伊阙,巡幸的第二处是缑氏县,这自然是冲着那位控鹤升仙的王子晋去的。

    缑氏县距洛阳八十余里,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因西周之时周公之子受封缑侯,以此地为封邑,故而得此名。王朝更迭州郡沿革,天下大多数地方的地名屡有变更,唯独缑氏之名从未改变,延用上千年之久(至今尚用,即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境内有山,名曰缑山,山上有座升仙太子庙,相传就是王子晋飞升之处。但这座庙宇规模不大,也不知建于何朝何代,除本地居民外罕有探访者。这么一座小庙自不能供皇帝驻跸,故而大驾驻于兴善寺。

    这座兴善寺位于缑氏县北,虽与享誉天下的长安大兴善寺同名,却没有半点儿关系。不过该寺也非籍籍无名,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玄奘法师便是缑氏人,年少之时常到灵岩寺聆听佛法,由此立志出家;后来法师取经归来,多次回乡看望故旧,每次都住在灵岩寺。李世民听说后大开皇恩,赐地四十顷,敕令扩建,自此改名兴善寺。

    武曌以教立国,慷慨不能输与李世民,又赐良田百顷以为香资,阖寺僧众无不感恩拜谢,地方官也赶来侍驾。君臣在寺中休息一晚,次日清晨登山游览。

    缑山虽被道家誉为福地,其实并不高,山势平缓草木稀疏,据说东汉名士蔡邕曾提写《王子乔碑》,遗迹早已不存,山上只剩那座孤零零的小庙,虽谈不上破败,却也无甚出奇之处。但众人的热忱弥补了景致缺憾,尤其沈佺期、宋之问等辈,一心逢迎女皇、结好二张,张氏兄弟既为当世控鹤之尊,能说此地不好吗?大家搜肠刮肚作了许多诗文,满脸虔诚地向王子晋的塑像膜拜上香。武曌的兴致也被勾起来,亲笔题写碑文:朕闻天地权舆,混元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徵造化于洪炉。升仙太子者,字子乔,周灵王之太子也。仙冠岌岌,表嘉称于芙蓉;右弼巍巍,效灵官于桐柏……洋洋洒洒两千余字,命武三思督造石碑立于庙前(《升仙太子碑》至今尚存,是武则天存世不多的书法作品之一),又题诗一首,名曰《游仙篇》:

    绛宫珠阙敞仙家,霓裳羽旌自凌霞。

    碧落晨飘紫芝盖,黄庭夕转彩云车。

    周旋宇宙殊非远,写望蓬壶停翠幰。

    千龄一日未言赊,亿岁婴孩谁谓晚。

    逶迤凤舞时相向,变啭莺歌引清唱。

    金浆既取玉杯斟,玉酒还用金膏酿。

    仙储本性谅难求,圣迹奇术秘玄猷。

    愿允丹诚赐灵药,方期久视御隆周。

    此诗不仅写景抒情,也寄托武曌对千龄亿岁、成仙得道的渴望。二张见女皇心情大好,又提议驾幸神岳,虽说嵩山已经去过许多次,但可观的景致极多,功德寺、少林寺、十潭峡、石淙洞,而且可在奉天宫避暑,几个月也玩不腻。武曌此时畅然,张昌宗说什么便依什么,遂决定继续南行,然而事与愿违,刚入登封县她就忽然染病!

    圣驾出行岂会不带御医?韦慈藏日日服侍在侧,诊过御脉说是偶然风寒,立刻开出药方。原以为歇两天便好,岂料武曌的病却越来越重,连日发热不退,周身无力甚是慵懒。眼瞅着女皇一连五日卧床,随驾之人都心惊胆战——女皇年近八旬,一旦病倒凶多吉少!是他们这帮人架弄皇帝出来玩的,有个三长两短谁担待得起?怎么跟朝廷百官解释?

    张昌宗、张易之昼夜伺候在病榻旁,一向沉稳的武三思也慌了,忙派人回京向其他宰相告知情况。控鹤府的那帮文士更是乱作一团,却也帮不上忙,商量一番决定到嵩山献祭,并延请功德寺、少林寺、兴善寺的高僧诵经,求神佛保佑女皇痊愈。奏请很快被驳回,一旦惊动僧众,皇帝卧病的消息必会闹得天下尽知,于国家安定不利;献祭倒是获准,也不能所有人皆去,只派阎朝隐一人前往。

    阎朝隐,赵州栾城人,高宗年间进士。此人仪表堂堂性情豪爽,还十分喜欢戏谑,有东方朔之遗风,因诗文优异受到赏识,如今官居鸾台舍人,是随驾众文士中官职最高者。他接到圣旨当即口占一绝:“疵贱出山东,忠贞任土风。因敷河朔藻,得奉洛阳宫。一顾侍御史,再顾给事中。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登上嵩岳之巅,他既不宰牛也不烹羊,沐浴更衣后趴到了祭坛上——把自己当做祭礼,恳请苍天降福女皇!

    此举固然有献媚之嫌,却也是出于忠心。诚如他诗中所言,自己虽有文才,却是寒门出身,此等门第在唐时很难高升,是女皇不拘一格的眷顾成就了他的仕途。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能为女皇献身他心甘情愿,只要女皇一日不愈,他就一日不吃不喝趴在祭坛上。阎朝隐的忠诚有没有感动上苍?不得而知,但他祈福这件事却惊动一人——洞玄先生胡惠超。

    胡惠超此时恰在嵩山隐修,得知阎朝隐献祭忙前往探问,在弄清楚女皇病情后立刻下山觐见。武曌此时兀自卧床,既因发烧头痛,更因身体乏力不愿动弹,忧郁烦闷不思茶饭,忽听胡惠超到来,不禁双眼放光——愿允丹诚赐灵药!洞玄先生三年之约已逾,莫非仙丹已炼成?她顿时来了精神,梳洗更衣传令召见。

    胡惠超见到女皇立刻跪倒,双手捧上一颗丹药:“贫道来迟,罪过罪过!此乃三年所炼之丹,可消陛下之疾。”

    武曌甚是兴奋,一旁的韦慈藏却已满头冷汗——他虽然也是道士出身,却对炼丹那一套从不相信。昔日太宗皇帝何等英武?只因迷信仙丹一世英名尽毁,年方五十撒手人寰!雌黄、辰砂皆是热毒之物,女皇快八十岁了,受不住啊!

    胡惠超早知他所虑,笑道:“韦奉御但放宽心,贫道之丹与奉御之药乃异曲同工,况陛下敬天崇神、诚心祈禳,昊天太一岂会不降福泽?服用此丹必能痊愈,如不灵验贫道献头赎罪。”

    武曌恭恭敬敬诵了一篇道经,这才服用丹药。胡惠超又言服此丹药当稍加运动,使药力行于周身血脉,遂命内侍给女皇披上厚衣衫,亲自搀她在行辕周遭散步,直至额头涔涔出汗。说来甚是神奇,次日清晨武曌果觉轻快许多,一连吃下两碗米粥,又服韦慈藏的药,午后再按昨日之法调息散步,至第三日已起居如常,俨然病体康复。

    韦慈藏啧啧称奇,私下询问其理,胡惠超道:“实不相瞒,我所献者便是韦兄之药啊!”

    “同样的药,为何我施治数日未见其效,道兄一来药到病除?”

    “此非医疾,乃在医心。”胡惠超笑了,“主上年迈,巡幸数日一路劳乏,感染风寒并不奇怪。韦兄乃岐黄妙手,若论用药天下无出其右,却因她身体一向甚好,今初感不适心中疑惧,加之扈从惶遽,时时刻刻簇拥床前,不敢让她行动,小病大养反而不利医治。故而我下山前先向阎朝隐问明情况,以韦兄方剂制成蜜丸,假称是丹药,先去其心疾,再强行让她下地活动,如此药力运行、胃口大开,这病自然能好。”

    “佩服佩服!”韦慈藏连连拱手,“道理虽简单,却非先生不可。只是这样一来圣上越发笃信先生能炼仙丹,必不肯再放你回山,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谢韦兄关怀,贫道自有脱身之法。”胡惠超手捻长须,仰望嵩山慨叹,“生死不过是一股精气神,人只要心志不堕、精气不散就可以活下去。至于成仙飞升,乃不可强求之事,但只要放下烦恼不逐名利,顺天随心逍遥自在,人与神仙又有何不同?惜乎言之易,行之难……”

    龙体转危为安,随驾之人无不庆幸,武曌重赏胡惠超,果然强留他在宫中继续炼丹,又派人召回阎朝隐——他已在祭坛上趴了六天,食水未进孱弱至极,被羽林兵抬下山。武曌一见甚是动容,当即晋升其为从四品麟台少监。洛阳尚不知情,接到武三思的消息朝廷上下不安,姚崇、李峤二相以及相王武轮、定王武攸暨等人立刻启程,匆忙赶来嵩山。

    见母亲已康复,武轮松了口气,却道:“听闻圣体违和,太子亦甚挂念,命儿臣代为问安。”山不转水转,现在轮到武显在东宫提心吊胆了。太子岂是容易当的?既要谨言慎行,又不敢与朝臣交往,明知母皇病倒在外却不敢来探望,唯恐落个擅自离京图谋不轨之嫌,只能叫弟弟代为问候。

    武曌表示理解,屏退子侄众人,单留二相询问朝廷之事。姚崇满脸喜色:“陛下受天庇佑洪福无边,臣等离京之际又得一重大喜讯,正欲禀报。”

    “哦?何喜之有?”

    “噶尔钦陵已死……”

    前番论钦陵谈判未果收兵而去,不料在这关键时刻国内生变。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不忿噶尔氏已久,久欲除之,论钦陵又在边庭逡巡一年有余,周朝使者往来不断,器弩悉弄岂能不起疑心?早怀疑他与武周另有勾结,却不敢贸然行动,唯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