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晶莹剔透是我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
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
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
因为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皮棉5000斤、全县粮食亩产2000斤等高产“卫星”。毛主席主席在1958年8月4日到徐水县视察时,县委书记张国忠亲自向毛主席汇报的,毛主席听后大加赞许。从此,徐水县这个名字响遍全国,一时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来到此处学习取经。
新立村的“试验田”,毛主席主席亲自视察过,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
新立村地处天津市的东郊区,各地纷纷组织人员前去学习。到了田间,看到在一亩地中,稻子一棵挨着一棵,不见空隙,如同一个大稻子垛。看后便问带领参观的人员(非农民),这些稻子是如何种植的?怎样管理的?经介绍是采用密植的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边通风,晚上要有灯光照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后来,听有人说,天津市新立村的人是把几十亩的稻秧苗,快成熟的时候都移植到一亩地中,这样明显的造假行为,不但不加以批评,反而各大媒体却争先恐后的报道,岂不是怪哉!其结果是浮夸风四起,各地报喜不报忧的事情,甚嚣尘上。
“浮夸风”其影响甚远,大跃进之后的几十年甚至直至现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
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就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大量农民的饿死。
而且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农民也不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使全国的大饥饿更是雪上加霜
62年大饥饿,村子里都没的吃,一人每顿饭连个半饱也吃不到。母亲看着正在长身子的三个孩子饿得面黄饥瘦,心中不忍,自己的那份饭舍不得吃,偷偷带出来分给三个孩子。还被食堂里的人查出来没收过几次,最后落得不仅孩子们没吃到,自己也吃不上。因为队里不让把饭带出来,就算你自己的那份也不成,你要不吃就放下,想带出去?没门。
可是看到孩子们饥得半死不活的,老母亲还是心下难忍,只好人前吃一小半,余下的再偷偷带出来分给孩子们。虽然东西不多,可是看着孩子们吃的那样的香,心中还是高兴。
到了后来,再后来,大炼钢铁流产了,大队办的食堂也垮了。集体食堂没有粮食了,大家只好散伙,老百姓手里没有粮食,就只能自己动手,想办法,要饭、挖野菜、剥树皮,只要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全都拿来吃。
到了寒冷的冬天,即使是最能节俭的家庭,也没有一粒粮食吃了,只能眼睁着发绿的饿眼,期盼着来年了。
这时,就是从树上扒掉的树皮和草根,在一起煮的混合东西,经常是还没有等到煮熟呢,就已经被饿急眼的孩子们疯抢一空了!
有很多地方没办法的人就吃玉米芯,吃观音土,还是饿死了不少人。
刚开始时,要饭还能多少要到一点。可是看着要来的那可怜的一点吃的,做为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来说,自己又怎么舍得吃呢?连一个孩子都吃不饱的饭,自然被三个孩子一抢而空。看着没有吃饱的孩子们一副饥饿的样子,母亲的心都碎了,可是也只能给孩子们煮点树皮草根什么的填填肚子。自己也只能有一顿没一顿地支撑着。
可是随着饥饿的进一步加剧,要饭也难要了。经常几天也要不到一点饭。这时不要说母亲,就是孩子们也没的吃了。剥点树皮,挖点草根什么的,还不够孩子们吃的。
时间一长,母亲怎么能受得了?终于有一天,母亲晚上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好在饥荒终于过去了。田大山偷偷地到母亲坟哭着告诉母亲,自己和两个弟弟终于活下来了。
作为老大的田大山,自然要早早地出工干活,挣工分养活自己和两个弟弟。所以自然没有机会上学。可是他还是努力地让两个弟弟去上学,好在这时上学还有补助费。
让田大山欣慰的是,两个弟弟学习都不错。所以虽然家中一贫如洗,自己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也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自己。可是田大山一想到两个弟弟,田大山心里还是很高兴,觉得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爹娘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老压在田大山心头,三弟还小,既懂事,学习也好。不用多操心。可是二弟过几年就要中学毕业了。因为地主成分问题,上大学和进工厂当工人都是不可能的了。看来也只能回家跟自己一样种田了。家里一贫如洗,只怕二弟也要像自己一样,到时候只怕想找个媳妇也难。一想到这里,田大山心里就像堵了一座山一样。


第7章、以身相许
更新时间201223 18:25:44  字数:3278

 田大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加上自己的身子又被他看了,被他摸了。所以对于人们的说合,郁秀英心里也有了几分愿意。
其实田大山长得倒也还不错。可一是因为出身问题,再者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穷二白的,没个家的样子。在几次回家跟母亲商量过之后,母亲也同意了,所以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这个乱遭遭的年代,两家人也没什么讲究,在农村也没什么好浪漫的。所以过了不久,田大山和郁秀英两个人就这样结婚了。
可是因为没有关系,无论郁秀英怎样的日思夜盼,招工、推荐上大学等,一直都没有她的份。而且因为已经结婚,陆续的知青返城也都没有她的份了。
两人结婚后,花花公子刘民还不死心,经常借田大山不在的机会来找郁秀英。被郁秀英连骂几次后,终于恼羞成怒,想要强行非礼郁秀英,被郁秀英用剪刀扎伤胳膊。田大山知道后,气极之下还把刘民狠狠打了一顿,扬言刘民再来就把他的皮给剥了。虽然只是气话,可是田大山五大三粗的一个人,加上长年劳作,一身的力气倒也让刘民有些害怕。
这一来虽然保住了身子,却把刘家彻底给得罪了。更是把郁秀英想上大学的路子给堵死了。
虽然结婚了,可是郁秀英还是希望能够上大学,希望能够回城。所以虽然一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份,可她依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复习教材。
有一部分已经结婚的知青,为了返城,就托关系弄手段离了婚。郁秀英也几次动过这种想法,可是看着老实得只知道下地干活的田大山,却总不好意思开口跟他说。
其实她也不想为了回城,去欺昧自己的良心。可是看着别的知青都一个个地陆续回城了,而自己却可能要在农村里种一辈子的地,心里多少也有些不平衡。
可是后来郁秀英却怀孕了。这让她心里有些绝望了,本来已经结婚就让她举步维艰了,现在又怀孕了,以后回城更是没有可能了。所以,郁秀英没有表现出田大山那样的高兴劲儿。因为她不甘心在农村里待一辈子。怀孕对她的打击很大,让她的情绪一直都不好,一点也没有那种将为人母的喜悦。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招生的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邓老亲自拟定的原则:第一是本人表现,第二是择优录取。还说这次不再需要领导批准,说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
中央今年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再搞群众推荐。而且这回也不限年龄、不限出身、不限婚否。
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关闭十年的大门被一只巨人的手又重新推开了!
听到消息的郁秀英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心想这下有希望了!这个消息,就像是行走在漆黑的夜路上,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忽然间看到前方有了一丝的亮光,这亮光,就是夜行人的希望,照亮了行人的前方的路。这恢复高考的消息,对于郁秀英来说,就是她前方的亮光,就是她的未来和希望。
这对于郁秀英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自己的命运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所以,郁秀英一扫以往的郁郁寡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书时也忍不住地口中哼着小曲。
在紧张的复习中,郁秀英的儿子出生了,田振东就这样来到了世上。
就是在坐月子的时候,郁秀英也没有放下手中的书。
又加紧复习了一个多月后,终于等来了足以改变大多数人命运的日子。因为,这时的大学生是国家包分配,毕业后就是国家工人,就是国家干部。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十日,郁秀英和无数的知青、工人和农民一起走进了考场。
这可能是新中国最有意思的一次考试了吧,有十几岁的年青人,也有年近三十的中年人,其中就有一些跟郁秀英一样已婚的,都走在了一起,想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过两天的考试,郁秀英心里忍不住地高兴。这次她发挥得很好,自己一直成绩不错,这几年来她又一直都在努力学习,等待机会。这次机会来了,可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比起那些好多年不看书,等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才看书的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们来说,郁秀英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郁秀英心里对于自己上大学的事很有把握。
果然,不久郁秀英就得到了自己被录取的消息了。
后来,听说以后工厂招工和上大学不再限制出身成分,那意思就是,地主、富农什么的后人也有了上大学和工作的资格。这对于田大山来说,真是双喜临门。因为这就意味着老二和老三都能上大学了。
可是没想到的是,二弟田青山却坚决不上大学了,说什么自己也不小了,非要下地干活,等机会去工厂。
田大山知道二弟这是怕自己供两个弟弟上学太累,心疼自己。加上自己已经结婚,又有了孩子,而且媳妇也在上大学。可是想进工厂当工人虽好,却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自己又没有关系,就是有工厂招工,也未必会有二弟的份啊。到时候不行的话,也只有找自己那个二舅哥看看能不能有办法了。听人说二舅哥现在调到了本县来工作了。
不过好在媳妇上大学有他二舅哥供着,而且因为郁秀英上学,所以田振东也就由外婆给抚养着,倒也不用田大山费心劳神的。
田大山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