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微微笑着,略带出一点点惊讶来:“那孩子……我只知道他画山水花鸟有些造诣,没想到人物画也这般细腻呢!”
齐哥儿在那边摆弄自己的礼物,听到这话,插嘴道:“姐姐难道不知,小妹最擅工笔人物么?”
江夏转眼看向囡囡,就见囡囡脸色又是一红,微微垂了头道:“我,我只是略略帮着大哥着了点儿颜色,主要还是大哥画的。”
江夏的目光在一片娇羞的囡囡身上转了转,落到匣子里的团扇上,心却微微地提了起来。
这个话题好像就这么揭了过去,等礼物分发完毕,江夏笑着挽了囡囡的手,走进里屋里去,低声道:“你回来我还一直没给你把把脉,来,让我看看,这么瘦,是不是有所亏损,若是需要调补,过完年制丸子,也好一起给你配制出来。”
囡囡不疑有他,只微笑着点头应道:“姐姐不必为我挂怀,妹妹只是略瘦,并不觉得亏损,好着呢!”
江夏不管,只拉着囡囡给她诊了脉,这才暗暗放下一点担心。
“嗯,略有些血虚,倒是不用丸药,从今儿起,你每天的燕窝汤里加一味桂圆,一味枸杞,慢慢调补着也就够了。”
“嗯,多谢姐姐。”囡囡满心温暖地道了谢,目光落在江夏的小腹上,“姐姐,这几日可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
江夏笑着摇摇头,目光也自然而然地带了些母性的柔和:“这个挺乖,没怎么折腾人……”
说起来,江夏怀了这两胎,都算是怀相好的,朗哥儿那会儿也没有太折腾,这个更好,从怀了,就是偶尔有点儿馋嘴、嗜睡,至于恶心呕吐什么的,却是一点儿没有的。
经过一番言语试探,江夏初步判断,囡囡与越哥儿应该还不至于有什么私情,看情形,倒像是囡囡少女豆蔻,情窦初开,对越哥儿生出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
由此,她也想起越哥儿写来的信里提到的,对裴家姑娘一事,只说任由姐姐做主就好。说的很爽快,倒似乎对囡囡的小小心思并不知情!
唉,若不是肚子里的这个绊住了脚,她也能去见一见越哥儿,与他商议商议婚事。如今,少不得,要尽快再给越哥儿写封信沟通沟通了。
☆、993。第993章 相看
新年元日,五品以上官员进宫朝拜。江夏既然位列三少之一,自然也在进宫朝拜之数。
嗜睡的她前一晚因为守岁没有睡好,故而,一大早进宫的车子上,靠着徐襄的肩头仍旧昏昏欲睡的。徐襄紧了紧揽着妻子的手臂,轻轻叹了口气,尽管不阻止妻子从医入仕,但看着她这样子,他还是会心疼……看来,以后不能再要孩子了。
临到宫门前,江夏才被徐襄唤醒,连忙拿了镜子略略整理了一下冠带衣襟,然后随着徐襄一起下车,往宫门前,等候宫门开启了。
临近午时,朝拜完毕,回到家,江夏几乎没怎么吃东西,就回屋歇下了,一觉睡到傍晚才醒。
初二,邢氏早早地打发了人来叫她过去。
江夏也习惯了把王太医和邢氏做自己的长辈,略作收拾,带着大大小小一家人去王家做客,只有齐哥儿,与同窗好友邀约了,去逛天坛寺庙会。
至于徐家的姑娘徐慧娘,之前已经透过消息了,初二要去宫里见太后和小皇上,今年不回门了。
朗哥儿一脸热切地看着小舅舅,很想跟着小舅舅去,齐哥儿也看见了,却只能装作没看见——之前,江夏可是给他打过预防针了,年节人多最容易出事儿了,每一年都有孩子在街上被拍花子的拐走,他可不敢带着朗哥儿,关键是小东西太小了,他完全照应不来。
为此,朗哥儿一路都噘着嘴不高兴。江夏看着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倒是囡囡抱着他过去,透过车窗指着外头的街景给朗哥儿看。
等江夏她们到了,王瑗娘和任川南已经到了,连带着王瑗娘的儿子聪哥儿。朗哥儿看见刚开始学着走路的聪哥儿,这才提起精神来。
在王家过了欢乐温馨的一天,临近傍晚一家人才转回来。
初三,徐慧娘夫妻带着孩子们回了徐家,小鱼儿和王瑗娘也被请了过来,大家热热闹闹过了一天。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元宵过完了。书院里都要开课了,江夏也要重新开始给小皇帝上课了。
她算计着日子又陆续地教了一个多月,二月底的时候,她的身子笨重起来,再不宜出入了,这才告了假,在家待产。
三月三,女儿节。
江夏憋了一冬天,好不容易能够踏青了,她也带着孩子们出城,往城西铁槛寺而去。铁槛寺的桃花久负盛名,乃是京城踏青首选之地。
而之所以让江夏挺着大肚子也来凑热闹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林郦娘送了信儿过来,裴家三房的姑娘裴芳卿进了京,三月三这天,林郦娘会带了她一起去铁槛寺。
用林郦娘的话说:“届时,三婶也会同行,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见一见,若是满意,就做亲。若是不满意,彼此之间也不必尴尬,反正没透出消息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江夏出门比较早,到了铁槛寺,她让齐哥儿带着囡囡一起去赏桃花,她则只带着朗哥儿进了寺。
每年三月三,都是铁槛寺香客盈门的日子,江夏没去礼佛,却让人早早在后边定了一个静斋,就是寺院里用来给贵客休息的小院子。
江夏定的早,订了最好的两个院落之一,院子里本身就带着一片碧桃林,还有一池泉水。一片碧桃花开的正艳,如染了胭脂一般,衬着泉水清清,沉静与浓艳的完美结合,煞是好看。
早过来的红菱姑姑已经在桃花树下布置了几个席子,摆了瓜果点心,供人赏景。
江夏就选了一个席子坐了,安静地赏着美景,等着裴家到来。
约摸巳时中,门上来了两个婆子,江夏一眼看过去,其中一个是林郦娘身边的婆子,穿着一袭秋香色的团寿褙子,头上插着一支金簪。另一位却穿着靛青色的无袖褙子,梳着圆髻,却只攒了一根银簪,面容沉静,却进退有礼,行止得当,江夏暗暗猜测,这位大概就是裴家三房的人了。看这仆妇的穿着打扮,倒是分外‘清雅’,若是裴家的芳卿姑娘也是这般作态,怕是难以与她们家和谐共处,毕竟,江夏和越哥儿几个都不是那种拘礼,人前不失礼也就够了,人后向来信奉怎么自在怎么来的。
另外,这个仆妇装扮太过俭朴,近似一种寒酸状态了。江夏不主张炫富,却也不觉得刻意装穷更高尚。若是那种目下无尘、格局太‘高雅’的女子,更适合做正室夫人,却不符合江夏心目中的‘妻子’概念。
江夏客气地问了几句话,让人拿了两个二两金锞子赏了两个人。林郦娘的婆子满脸欢喜,大大方方接了。另一个婆子却露出一抹惊讶之色,随即虽然接了,却明显带了些迟疑之色。
江夏也不多言,起身随了两个婆子往裴家那边去。
弯弯绕绕走了好一会儿,两个婆子才引着江夏来到一个小院子门口。门上早有几个婆子丫头候着了,一见江夏过来,立刻笑着将她让了进去。
这个院子大概是最小的那种院子了,只有一间半屋子,院子里种着一株粉色的桃花,还有一丛翠竹,却已经几乎占了大半个庭院去,让小院显得格外曲径通幽。
“还是裴夫人会挑地方,这院子可清雅的多了!”江夏一边走,一边微笑道。
林郦娘身边的婆子瞥了旁边那位一眼,笑着道:“江大人有所不知,这院子却不是我们夫人挑的,是三夫人打发人来定的。”
“哦?原来是三夫人!这样雅致的人儿,倒是让我更期待了呢!”江夏一边笑道,一边看着另一个婆子,就见那个婆子嘴角果然露出一抹不太明显的得意之色来。
“江大人见笑了,我们夫人乃是谢家女,这些东西打小儿玩惯了的……倒不是刻意的。”
这话就有些过了。特别是还当着江夏这么一个典型的‘暴发户’来说,就更是有讥讽之嫌了!
不过,江夏却并不想与一个下人计较,她只是想着试探试探对方,对方越这么放得开,才正合了她的意呢!
只不过,她不计较,不代表别人都不计较。林郦娘身边那个婆子脸色一变,先看了江夏一眼,然后轻声一笑道:“这位姐姐说的,世人谁不知谢家乃是百年大族,尽管前朝去了江南后已不比往时,却毕竟是百年世家,怎么的都不是咱们小门小户可比的呢!”
☆、994。第994章 神仙般的人物
之前,林郦娘见过三婶和堂妹一次,只觉得气度俨然,举止得体,待晚辈们也不乏亲切的,这才在得了婆婆的话之后,很积极地帮着去江夏那边联络,想着撮合堂妹与江越的婚事。
谁成想,这一次三婶带着堂妹进京,每每谈起徐家、江家,堂妹未出阁的小姑娘,不肯多言也还能说个羞涩矜持,但三婶这是个什么态度?话语之间,竟隐隐透出对江家家世的轻蔑来……
林郦娘在惊讶之后,就有些了然了,出身大族的三婶,大概是嫌弃江家的庄户出身吧?或者……还看不惯,江夏以女子之身,却出入朝堂,位列朝班?
察觉到三婶的态度有异,林郦娘就有些冷了心,这也才有了之前那个婆子毫不客气的说话。
江夏对两个婆子只是微微一下,继续往裴家夫人陈氏屋里走过去。
知识分子自恃清高,也不是一时一世的,哪怕到了现代,情况也差不离。
在江夏心中,清高自傲并不算大毛病,但前提是,懂得尊重别人,而不是莫名其妙地充满着自身优越感,瞧不起天下人!那样的日子没发过!
一路进了陈氏的院子,林郦娘已经迎到了院门口,看了一眼自己的婆子,心里已经有了数。
她暗暗叹了口气,伸手挽了江夏,低声道:“好几年没见三婶和妹妹了……这回一见,气度更是不凡。哈哈,都到门口了,我也不多说了,你进去见见就知道了。”
江夏瞥她一眼,安抚地笑笑。随着林郦娘进了屋门。
她与林郦娘交往几年了,对林郦娘的性子还是了解的,这人是有些小心机,但待她还算诚恳,这件事,大概起意是好的,只不过,正如她说的‘几年没见’,人家有所变化,或者她本来就不太了解,都是平常。
两个人携手进了正堂,江夏抬头看见上面端坐着两位中年妇人,一位衣着华丽却不失清贵的是陈氏,另一位衣着素净的,应该就是谢氏了。
尽管,自家儿媳与江夏交好,陈氏却不敢托大,毕竟江夏夫妻的品阶地位在那里,即便两家私交不错,却也不好怠慢的。
“许久未去给夫人请安了,夫人可别嫌弃我懒啊!”江夏笑着拱手见礼。
熟悉她的都知道,她平日出入着男装的时候多,行男子礼仪也习惯了,并不觉得别扭。陈氏也连忙起身迎着,笑着扶了江夏,引着她往里走,一边道:“你与我还客气什么?这看着也快到日子了,可还好吧?”
江夏伸手扶了扶自己的肚子,含笑道:“劳夫人惦记着,您让郦娘带的点心真正好吃,清甜不腻的……嘿嘿,您可别笑话我。”
陈氏失笑着摇头,道:“笑话什么,跟我就该这样,虚着假着的,那就生分了。”
说完话,陈氏一回头,就见谢氏仍旧端坐在哪里呢,眼底不由一冷,随即笑着给江夏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