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身穿一套玫红罩纱襦裙,上面用银线绣了一些牡丹花,跟她头顶发髻中央的绢制牡丹花相照应,显得格外雍容华贵。皓白的腕子上带着一对墨绿的镯子,格外显眼,连十二娘也不禁多看了两眼。
喝了两口茶,元娘又开口,说:“你大外甥现在正在午睡,等他醒了,我让乳娘抱来给你看。我娘正跟前来做客的夫人们在后院听曲,姐妹们去了曲荷园玩耍,待会儿我带你过去看看,也多认识几个人。”
十二娘客随主便,听着元娘的安排,又听元娘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正吃饭的时间让人去把妹妹接过来,也不知妹妹吃了午饭没有?”
这个时间,王家的宴席早就结束了,元娘正是趁着饭后哄儿子睡觉的时间,才回到院子里接十二娘,待会儿还要去前来做客的夫人们面前服侍。
十二娘着实有些饿,加之怕下午会遇到很多事,不能体力不支,就红着脸说:“秋棠姐姐来接我的时候,正准备吃饭呢……”
元娘听了,立即让身旁的一个叫秋瑾的丫鬟去给十二娘准备饭菜。
王家今日客多,饭菜都是现成的,不多时就传来了,于是元娘在隔间给十二娘支了一张小桌子,让她先吃饭,她则带着秋棠去了里屋说话。
“你去接她时,是什么情况?”元娘开门见山的问秋棠。
元娘坐在房里的梳妆台边,秋棠立在她身侧,低声说:“十二娘住在一座特别偏的草庐里,进了高府还走了两柱香的路才到,而且院子破烂的实在无法入眼,许是正在清理荷塘,荷塘的淤泥堆的小山似的,臭气熏天,草庐也破破烂烂,院子里一株像样的花草都没有,十二娘身边就一个小丫鬟服侍,奴见到十二娘的时候,小丫鬟正在布菜,只两样青菜,奴看着就觉得心酸。”
元娘听的握了握拳头,她一向知道自己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只是没想到做的这般过分。
又问:“你觉得十二娘如何?”
毕竟是自己夫人的堂妹,秋棠不敢乱说,元娘又说:“你只管明说,我也好知道该怎么办,别耽误了大事。”
秋棠就鼓起了勇气,说:“十二娘遇事不惊,年纪虽小,可奴看着却不比上午见到的六娘和七娘差。她待下人客气,对奴一口一个姐姐的喊,让奴都不好意思了。因院子里没地方让奴们歇脚,就让我们去书楼前面的廊子里休息,奴还透过书房的窗子看到了十二娘的笔墨,奴虽不懂这些,可是看了也觉得字美画美,实在难得!”
元娘满意的点了点头,听秋棠这么说,十二娘是个性子好且荣辱不惊的孩子。
秋棠虽是个丫鬟,却是婆婆那边赏下来的得力之人。王家的丫鬟因受书香门第熏陶,多是懂些字画,甚至还有颇有才学的。
秋棠即说十二娘的字画很不错,元娘就觉得当初奶奶给她写信时所说之言不假,心中多了几分底气。
念及此,元娘吩咐道:“我知道了,你先去服侍十二娘用饭吧。”
秋棠躬身退了出去。
元娘坐在梳妆台前独思,高老夫人尚在人世之时,曾写信于她,信中对十二娘的评价颇高,让她这个做长姐的多照顾她一些。
高老夫人虽未明说,但元娘心中十分清楚奶奶的用意。当初元娘之所以能加入王家这户享有盛名的书香门第,全靠奶奶与她京中老姐妹的交情往来,并给元娘的才气造势。
高家女儿这般多,高老夫人偏偏看中了十二娘,元娘觉得奶奶必定不仅仅是可怜十二娘无父无母,更是看中了这个孩子的本质。
想着这些,元娘就叹了口气。
自从她嫁入王家之后,她就多次听说母亲在高家越发的趾高气昂,对其他房的姐妹多有不容,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几个孩子,决不让其他姐妹盖了长房的光彩。
元娘不由的埋怨母亲目光太过短浅。
她自嫁入王家之后,心中也有诸多不顺,虽然夫君王勤乃君子之风,对她很好,也不在外面做那些腌臜事,可是婆媳、妯娌之间的小较量,她却总是败在下风,只因她娘家不可靠,兄弟不如人!
每每念及此,她就十分热切的希望身周有人能够帮衬她一把,家里的兄弟她管不着,姐妹的事,她却能够说的上话。倘若妹妹们能嫁得好人家,有了姻亲做辅助,婆婆和大嫂也会更看重她一些……
想到这些,元娘就在自己的妆奁里挑出一幅流彩耳钉和一根珍珠项链走了出去。
第一卷 第十四节 误会(2/3)
十二娘这一餐吃的是她来到唐朝之后最美味的一餐,八叠菜外加一盅老鸭笋干汤,还有丫鬟不停的在旁边布菜服侍,并轻轻的给她打着扇子,真正惬意。
她吃的胃饱肚圆,秋棠又服侍她喝了两口茶漱了漱口,元娘恰这时就过来了。
十二娘见到姐姐,匆忙站起来道谢,说:“多谢大姐姐款待。”
元娘就扶着她的肩头,说:“这有什么好谢的,妹妹来做客,自然要在我这里吃好。来,我们先歇片刻,待会儿我就带你出去看看。”
十二娘顺从的跟着她重新走到厅堂的罗汉床边坐下,元娘拿出耳钉而项链让秋棠给她戴上,十二娘看那流彩耳钉上似是有彩钻,项链上的珍珠也是有大又圆,连忙推辞不要。
元娘压下她推辞的手,恳切的说:“妹妹别推让了,你不知道这京中的风气,大家都自允风雅之人,特别是内院的夫人小姐们,平时在家里跟着男人们学了些东西,便喜欢拿出来附庸风雅,可是说话做事,却最是以貌取人。”
十二娘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她出门时特地换过衣服,梳妆打扮过,可是压箱底的那些好首饰都没取出来,她只当第一次出门用不上这些,却让元娘破费了。
为了自家脸面,十二娘只好受了礼,心中却记着,下次要找机会还个同等价值的礼。
仅是一对耳钉和项链,便有画龙点睛之功用,十二娘看着娇贵了几分,虽体态很瘦,却也别有风味。
元娘细细打量了一番,就说:“妹妹的眉眼长的极好,就是瘦了些,等你在京中把病养好了,要快些长点肉才好。”
她心中却想的是,她这般瘦,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小,只怕众位夫人看了她,都不会往亲事上面去想。
坐了片刻,十二娘也消了消食,两人就由婆子撑着遮阳伞,往寿安堂走去。
待她们进了后花园子里的回廊,忽然有人大声喊道:“二嫂!二嫂!”
元娘和十二娘都驻足回望,只见两个少年结伴走来。
走在前面的青衫少年尖脸圆眼,有几分可爱,脸上的笑容也亲切可人,正是他挥着手大声喊着元娘。而跟在他后面的白衣少年则一脸慵懒的样子,似是眼睛都没有睁开,晃着手中的扇子,慢慢的走过来。
“四郎、五郎,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元娘有些诧异的问道。
蓝衫少年回答说:“二嫂,我跟五郎听说后面的歌姬中,有一个叫什么黛俪的胡姬,唱的极好,长的有趣。我们平时没机会看到她,正准备去寿安堂瞧瞧的!”
今天王家摆酒席,前院后院分开了,前面自有给爷们儿消遣的杂耍班,多是演一些面具歌舞或者杂耍,后院给女眷安排的则是歌舞表演。
四郎五郎都是半大的孩子,唐朝没那么多忌讳,元娘就说:“我也正是往寿安堂去,我带你们过去吧。”
四郎手上捧着扇子做了个揖说:“谢谢二嫂。”
眼睛又一转,落到元娘身后,问道:“二嫂,这位妹妹是谁?”
元娘就把十二娘牵到前面来,笑着说:“这是我娘家妹妹,十二娘。”
又对十二娘说:“这是二叔家的四郎和五郎,王励、王勃。他们二人的才学得了二叔的真传,学问非常好,妹妹若有机会要跟着他们学学才是。”
十二娘这边裣衽拜道:“十二娘见过两位兄长。”
十二娘心中对这个王家五郎好奇极了,他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啊!写了中学生必背的《滕王阁序》的大才子呀!
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眼光不去看王勃,仔细的盯着斜前方的地面。
王勃打量了她一眼,就转过头去不理,从始至终未发一言,倒是四郎王励十分感兴趣的问道:“十二娘是从蓨县专程赶来的吗?什么时候到长安的?可去哪里玩了没有?”
十二娘就回道:“来长安有三日了,只是因为我大病初愈,一直在家歇息,今天是第一次出门。”
四郎不免关心道:“妹妹要多将养着,你若在长安久住,我以后带你出去玩,让你好好瞧瞧京城的样子,别跟我那几个楞头楞脑的妹子似的,成天只知道在家里绣花。”
十二娘不敢随便答应,倒是元娘十分大方的说:“十二娘是小地方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以后就劳烦四郎多照顾一些了。”
四郎听着十分高兴。
一旁的五郎却轻声咳了咳,终于说了第一句话:“我们再不快些,黛俪恐怕就要唱完了,四哥我们快些去吧。”
元娘和四郎不再多说,一行人穿过回廊往寿安堂走去。
在寿安堂中与众位夫人一起听曲的大夫人自然知道十二娘被接来的事情,她心中虽然不高兴,却碍于情面,一直隐忍不发,还要与元娘的婆婆齐氏笑着交谈。
对面舞台上正唱的热闹,就见丫鬟挑了帘子,一行人走了进来。
元娘带着十二娘到婆婆齐氏和高夫人面前,对齐氏说:“娘,这是我十二妹妹。”
十二娘给齐氏行礼,齐氏就拉着十二娘的手让她到跟前说话。
“你就是十二娘,一看就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难怪总听你大姐说起你。听说你在上京的路上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十二娘镇定的回答说:“谢谢王夫人关爱,先前因为暑气逼人,加之路途颠簸,所以身子一直不太康健,最近歇了两日,已经气顺多了。”
齐氏点头道:“那就好。有空多出来走走,常来我们家玩。”
四郎和五郎走进来,直接在旁边一桌挨着另一个妇人坐了,想必是他们的母亲,王家的二夫人吴氏。
那夫人低着声音问他们怎么来了,听说是来瞧胡姬的,沉着脸训了几句不学好之类的话,可也没有深究,还让丫鬟给他们倒茶,眼神中有克制不住的宠溺。
十二娘又去给高夫人行礼,喊了声“大伯母”。
高夫人就说:“你姐妹们都去曲荷园玩了,你也去吧。”
元娘却抢在十二娘前面说:“母亲,十二娘身子不好,哪能跟那些皮猴儿一起吃酒胡闹,就留在这里听曲好了。”
第一卷 第十五节 误会(3/3)
高夫人神色不由得一黯,当时听曲之时,她就想把六娘和十一娘留下来让各位夫人好好瞧瞧,偏六娘跟刘家的一位小姐斗上了法,说是要去曲荷园比赛投壶,十一娘是个天真烂漫的性子,也不愿跟着夫人们听曲,看姐姐们的热闹去了。
如今见元娘再三的抬举十二娘,脸上就有些搁不住。
还好坐在第二排的一位年轻的圆脸夫人插话,说:“元娘,瞧你这么宝贝这位妹妹,莫非她就是先高老夫人养在跟前的那位姑娘?”
元娘笑着说:“是呀,周夫人,这就是我奶奶亲自教养的那位妹妹。”
周夫人就啧叹了两句,说:“当年高老夫人可是有名的大才女,你这妹妹只怕也不俗吧!”
元娘朝周夫人投去感激的眼神,说:“不瞒周姐姐,我曾听奶奶说,我这个妹妹瞧着闷头闷脑,却写得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呢。”
周围的夫人们听见了,纷纷投来打量的眼神。
大家都是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