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甜甜又拿出一笔钱来,去百货商店买了一台锁边机。
徐永泰派人把做好的长条案板送了过来。还指挥着工人把案板棚在两条高高的
板凳上,三下两下就搭好了工作台。
这时候,几款夹克衫的样版已经打好了。
成衣样品也出来了。
这几件成衣,都是甜甜比着抒文的身材做的。一上身,效果非常好。就连抒文
自己都笑着说,等到开春后,要穿着这身衣服去上班,这样看着也像个“改革派”。
徐甜甜也颇有成就感。
本来还想拿抒文当模特,可抒文死活不肯。他可是个副局长哦,被人认出来了
咋办?
她哄着他说,“等拍照时,只拍衣裳不拍脸。”
可抒文说,“不拍脸,能起到宣传效果吗?”
最后,还是冬娃和程彦勇敢地挑起了重任。
说到了春天,就来大宅里拍照片。
一切收拾停当后。
徐甜甜带着启康和蔡红英去了布店。
她就早看好了一种咔叽面料,色彩鲜亮不说,还不起皱不打折,看起来崭崭的。
就是价格不大便宜。
可她还是咬了咬牙,一下子批了几大卷。
启康和红英骑着三轮车把布匹给运了回来,一卷一卷地摆在了布案上。
徐甜甜摸着面料。
心说,幸亏现在买布不用布票了。
否则想开作坊加工成衣?
怕是比登天还难哪。
第117章
*
十二月中旬; 作坊准备开工了。
徐甜甜想趁着星期天,把人都召集起来。
这天吃了早饭,凤芝、红英、俊霞、俊兰他们都来到了大宅,一脸兴奋的样子。
叶茂才和陈黛娴见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也感到很新鲜。
还让翠翠准备了茶水点心; 款待各位。
大家客气了几句; 就进了作坊; 关起门来。
徐甜甜先讲了讲要点; 接着又找了几块废布; 让大家练练手。见大伙儿都非常
熟练; 就把裁剪好的布料发给了大家。
说开工了,从今儿起咱们就开始做衣服了。
她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先备上一批存货。
等到门店开业时; 就可以上架销售了。
一时间; 缝纫机蹬了起来。
嗡嗡声透过门窗,隐隐传了出来。
到了半晌午; 徐永泰也溜达过来了。
说是来帮忙的; 还能和亲家说说话儿。
反正; 他退休了闲着也没事干。
叶茂才正想找人说话; 见了徐永泰自然非常高兴。
俩人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去菜地里瞅了瞅。
最后; 就在客厅里下起象棋来。
阳光; 透过窗户投射进来。
晒在身上暖暖的,感觉特别舒服。
叶茂才眯缝着眼; 心说翠翠真给爹找了个事做啊?
以后,亲家可得常来呀。
转眼到了中午。
叶抒文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从食堂里买了一馍筐菜包子,说是刚出笼的,
正热乎着呢,大家快趁热吃吧?
这时候,徐甜甜也熬好了一大锅米茶,一口气端进了客厅里。
她麻利地盛着饭,招呼着大家赶紧吃。
一群人围着桌子,吃着包子,喝着米茶。
别提有多开心了。
午休时,陈黛娴回到屋里。
她关起门来,跟老伴悄悄说道:“老叶,翠翠这开工厂,怕是要赔吧?”
这干着零活,还管饭吃,上哪儿赚钱去?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之中过去了。
转眼到了“元旦”。
这时候,库房里已经攒下了一批成衣和布料。徐永泰也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
注册地址就是街上的铺面。
等到三月里,时装店就要开业了。
徐甜甜打算先卖一批夹克衫,然后再进一批夏装。
就在这时,有一部电影意外火了起来。
影片是讲一位海外华侨与一位高干子弟在南方某个风景区偶遇,相知相恋、分
离又重逢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除了情节感人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
那就是男女主角都是俊男靓女,充满了青春朝气。而影片中的女主角一共换了
二十多套衣裳,男主角也换了七八套。
这些时装,立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报纸批评说,铺张浪费,充满了小资阶级情调。
还有报纸赞赏说,赏心悦目,充满了时代气息。
一时间,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创造了票房奇迹。
这部影片在省城上映时,也是火爆连连。
徐甜甜和叶抒文特地去影院观赏了一番。
片子的确很好看,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气息。
当然,她的关注点不仅仅在剧情和表演上,还在男女主角的衣着打扮上。
尤其是那位男主角,那身白色和天蓝色的尖领短袖衬衣一上身,就显得非常帅气。
还有女主角的那几套裙子,也非常靓丽。
她预计,这将会成为今年夏天小青年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得赶紧设计出来,摆在柜台上才行。
对她来说,有多年来做衣服的功底,这些不算啥难事。
于是,就去邮局买了一份电影画报,对着上面的剧照细细揣摩起来。
她打算在春节前,就把样板做出来。
*
到了元月中旬,学校里放寒假了。
秋娃回来了,发现家里又有了变化。
西间的衣服架子上,挂着几件夏天穿的短袖衬衣。有白色的和天蓝色的,都是
尖领子,看着非常时髦。
他连声夸着,这衣服太洋气了。
如果不是天气冷,真想立马脱下棉衣试一试。
徐甜甜一见,备受鼓舞。
还跟儿子喜滋滋地说道:“秋娃,这是娘设计的新款,准备春天就摆上柜台售
卖呢,到时候给你先留两件……”
秋娃听了,乐颠颠的。
娘的手艺就是好,这都要开店卖衣服了。
星期天,冬娃和程彦也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见到那几件时髦的夏装,也是啧啧称奇。说这个只能留给秋娃穿了,部队上讲
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是干部,这衣服可穿不出去。
抒文在一旁听了,咧着嘴直笑。
甜甜说,按照他的尺码,再给他专门定做两件。
一件是白色的,一件是银灰色的。
让他也好好时髦一下。
晚上,他附在甜甜的耳边,悄悄说道:“甜甜,那个领子……可别做那么尖啊?”
可甜甜说:“抒文,这时装讲究的就是细节,那个时髦点全在那领子上呢!”
他想,身为局长,哪能赶那个时髦?
于是,好说歹说,甜甜才答应给他做衣服时,把那尖领子的弧度稍微改改。
看着别那么显眼就成。
*
转眼到了大寒。
这天上午,叶大哥打来了电话。
说手续已经办好了,小年前后,就带着家人回来过年了。
到时候,先飞到京城。
再从京城搭乘火车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热切地盼望着。
就等着团圆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一位不速之客也抵达了省城。
他就是章启铭。
趁着寒假,他独自一人从香江那边过来,搭乘火车一路北上。
第二日清晨,到了春城火车站。
他拎着两只皮箱刚从出站口出来,就看到了接站的人群。他们手里举着牌子或
纸片,上面写着名字,一脸热切地盯着过往的旅客。
他顿下了脚步,透过镜片扫视着。
临上车前,他往家里打了长途电话。
启康说要来接站,可这黑压压的人群里,哪个才是启康?
当年,他离开村子时,启康不过十二岁。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
启康也四十二了,变成中年人了。
这中间的变化有多大?
怕是一点也认不出来了吧?
他按了按胸口,那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
是爹给他寄来的,说那个站在第三排,个子高高的就是冬娃。
还跟他说,冬娃出息了,不但考上了大学,还参了军提了干,现在已经是团级
干部了。
可他呢?
对这个娃娃,除了愧疚之外,就是羡慕了。
这一阵儿,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的。
这趟回来,冬娃会认他吗?
启康站在人群里,一眼就认出了三哥。
只见他穿着一身黑色毛呢大衣,脖子里围着灰色方格围巾,戴着一副金丝眼
镜,看着十分儒雅。大冷的天里,也没戴帽子,留着个分头,在一群穿棉袄的旅客
中间格外显眼。
瞧着浑身上下,还带着一点点矜持。
哼,这么多年了,爱打扮的毛病还是没改啊?
他撇了撇嘴。
可想着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还是上前一步,大声喊着:“三哥!”
章启铭听到了喊声。
见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正朝自己走来。他穿着一身军用棉大衣,手里举着一块
牌子,上面写着“章启铭”三个大字。
他一阵激动,大声喊着:“启康!”
“三哥!”
章启康顾不上客套,就从三哥手里接过了皮箱,带着他去了广场。
那里,启安二哥给安排了一辆小车负责接送。
说自己就不出面了,怕影响不好。
一路上,小汽车飞快地奔驰着。
章启铭坐在车里,不停地扫视着窗外。
对省城,他是陌生的。
对家乡的记忆,仅限于县城、虎头镇和虎头村,还有村子外面那条弯弯的青沙河。
可这一切都分外遥远了。
就像一个青春时代的梦想,一去不复返了。
他的心绪不禁低落下来。
汽车进了粮食局家属院,在一栋单元楼前停了下来。
章启铭提着皮箱,跟着启康上了楼。
他的脚步沉甸甸的。
到了门口,鼓了半天勇气,才跨了进去。
章存林端坐在桌前,看着老三进了屋。
看到他鞠躬行礼,颤着嗓子喊着:“爹!”
眼泪不禁落了下来。
三十多年了,他在心底思念了三十多年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昔日再多的怨言,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孩子回来了。
他这个做爹的,还有啥不能原谅的?
腊梅婶子坐在一旁,看着这个“儿子”。
论五官长相,也是个出挑的。不过,冬娃长得倒不像他,更像翠翠一些。
瞧这穿着打扮很是精神,人也不显老。
只是,这返乡归来咋独自一人?
他不是在外面成家了吗?
这孩子和媳妇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瞅了老伴一眼。
见老伴只顾着激动呢,像未注意到这个问题?
过了好一会儿,章启铭总算平复了心绪。
他和家人一一打着招呼。
启宽大哥一家、启安二哥一家,还有启康和凤芝一家都在。
看着是既熟悉,又陌生。
还有那个从未谋面的启建,也站在一旁,咧着嘴笑着。
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也成了亲,生了娃。
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无论是哥哥们,还是弟弟妹妹们,都是一大家子,把三间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唯有他,是个孤家寡人。
他想,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吧?
*
一番倾诉之后,转眼到了中午。
启康安排一家人进了单位食堂。
由于人多,一下子坐满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