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十年代小日子-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说,这小娃娃来得可真是时候啊。
  *
  转眼过了“元旦”。
  时间进入了一九五四年。
  启安二哥写信说,他和玉梅已随部队回国了。
  等到月中休假,即可返乡,今年就在老家过年了。
  对凤芝找对象这事,玉梅依然很积极。
  说又看中了一位李同志,名叫李学军,年方二十五岁,老家是叶城地区的。他
  是营里的参谋,有文化不说,脾气也好。
  这一回,她和启安把人家的祖宗八代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说李学军家,在临水县李家营,家里是个上中农。
  他父母双全,兄弟仨姐妹四个,他排行老六,俩哥都已娶了媳妇,妹子也早就
  出门子了,基本上没啥负担。
  说是入伍几年了,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
  信里还附着一张李学军的半身照片,他穿着一身志愿军军服,戴着军帽,两眼
  炯炯有神。
  玉梅说,如果家里没意见,打算这次回来时就带着人过来,让凤芝亲眼瞧瞧。
  章存林瞅了瞅照片,还挺满意。
  可因为上次那事,再也不敢粗心大意。
  他把这事,先给腊梅说了。
  又把翠翠喊过来,让她给参谋参谋。
  徐甜甜把信细细看了一遍。
  又拿着照片瞅了瞅。
  这人除了比凤芝大七岁之外,看着倒没啥问题。
  只是这人生大事,马虎不得。
  还是再找人打听打听?
  可启宽在省城,镇上离叶城可不近,派谁去打听呢?
  章存林考虑了一下,打算亲自跑一趟。
  他家在婚事上可是吃过大亏的。
  事关闺女一辈子的幸福,小心一点总没错。
  第二天一早,章存林就出了门。
  到了第三天下午,方返回。
  一进家门,他一脸笑意。
  心说,这一回总算是给凤芝找了个合适的。见了腊梅,就呵呵笑道:“哎呦,
  这一趟过去,四下里一打听,总算是放心了……”
  原来,这个李学军原名叫李文轩,在临水县读得高中。
  在学校里,他跟着先生投身于革命工作,可是积极得很。
  十七岁那年,家里给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他家二嫂的表妹,可谓亲上加亲。
  他不甚满意,认为那是封建包办婚姻,和家里闹了一场。
  高中毕业时,正赶上解放战争,就跟着先生悄悄去了部队上。
  这一跑不当紧,那门亲事也就黄了。
  女方家很不满意,还派人前来把他爹娘骂得狗血淋头,说他家养了个混账东
  西,一辈子都找不着媳妇。
  这事闹得很大,乡里乡亲都当笑话看。
  搞得他爹他娘好一阵子抬不起头来。
  解放后,李学军从部队上回乡探亲。
  可谓衣锦还乡。
  家里又给说了一户人家,姓张。说是大嫂和二嫂都去相看过,那闺女相貌出挑
  不说,家境也不错,品行也好。
  可他执意要求相亲后,才能点头。
  女方家最初不肯,最后实在拗不过了,只好让二人远远地见了一面。那姑娘看
  着的确不错,他就点了头。
  对此,双方家族也算满意。
  于是,李家就去张家下了定礼。
  之后,李学军便匆匆返回了部队上。
  还不到两个月,就开赴了战场。
  可没想到,女方家里见他上了战场,就毁了婚。
  把定礼统统退了回来,说是怕自家闺女守活寡。当时,把他爹娘气得直跳脚,
  发誓要给儿子找个好人家,一定要比那家强十倍百倍才行。
  可合适的人家,一时半会的也不大好找。
  再说,李学军一直强调说,婚事得他自个儿点头才行,包办婚姻更是要不得。
  十里八乡的媒人也都听说了,知道这人难打发,也没人敢再轻易登门。
  于是,这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一来二去,都二十五岁的人了,还未定亲。
  崔腊梅听了,笑着说道:“这倒是稀罕,不会是老天爷专门让这孩子等着,好
  和凤芝结下姻缘吧?”
  章存林呵呵一笑,又把翠翠给喊了过来,跟她也说了说。
  听得徐甜甜抿着嘴直笑。
  心说,这个李学军眼界颇高,如果真与凤芝成了,倒是一桩好事。至少,他知
  道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也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于是,就笑着说道:“爹,这李同志对婚事倒是执着,要不就见见?”
  章存林这才把凤芝叫了过来。
  凤芝看了照片,也挺满意。
  听婶子提到那李学军的轶事,“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本来,她觉得像叶大哥那
  样的就够额外的了,没想到还有更稀罕的?
  这晚,章存林让启康写了封回信。
  一家人就等着启安和玉梅早点返乡呢。


第74章 
  *
  腊月里; 气温骤降。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河边上结了一层薄冰,小船都泊在岸边,只有航道上还跑
  着商船。街上的行人都戴起了耳暖; 冻得不能出手。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
  学校里快放寒假了。
  冬娃和启康都在忙着复习; 准备参加期末考试。
  而徐甜甜和凤芝也打算参加夜校的毕业考试。
  夜校里的“毕业考试”; 是颁发证书的。
  学校按照教学大纲; 统一考试。
  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报名参加。
  这一期; 高小考试一连两晚; 主要是语文和算术。而初中考试一连三晚,除了
  语文和数学之外,还有一门综合常识。
  这天傍晚; 徐甜甜和凤芝一起; 裹得厚厚的,去夜校参加考试。对她直接参加
  初中考试的做法; 家里人除了惊讶之外; 还是惊讶。
  翠翠爱学习; 家里人都知道。
  她每天除了坚持读报之外; 就是看书。只要是能找来的书,无论是课本还是读
  物; 她都感兴趣; 是个名副其实的 “书迷”。
  这种习惯也影响到了冬娃。
  他跟着娘一起看书,对少儿读物特别感兴趣。虽然认得字不多; 可掰着字典连
  蒙带猜的也能看下来,实在不明白的就问娘。
  只是,这初中生可了不得。
  翠翠能顺利考过吗?
  要知道在镇子上,高小毕业生就可以当业余教员了。夜校里,那几位按照“快
  速识字法”给学员们扫盲的,就是高小毕业生。
  对此,凤芝压力颇大。
  看看翠翠从来没去听过课,就敢报考初中?
  而她跟着学了那么久,就连高小还没毕业呢。
  二人分别进了考场。
  对徐甜甜来说,这种考试只是小菜一碟。
  三场考试下来,交卷最早的就是她。她倒是想低调一点,可教室里实在是太冷
  了,考生又少,还是早点交卷回家暖和一下才好。
  考试结束后,她一阵感慨。
  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扫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全民动员——“发动识字的人,去教不识字的人”,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学校教
  员,无论是高小以上的学生还是国家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成了业余教员,使扫
  盲队伍不断壮大。
  而从农闲时节的“识字班”到乡镇以上的“夜校”,都是免费的。
  这项义务教育制度从解放初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下去。
  也因为这项制度的落实,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脱盲”率很高。只要想读书,
  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去夜校免费听课,没有任何条件限制。而教员们白天在学校
  里上课,晚上去夜校代课,更是任劳任怨。
  对五六十年代教育普及的落实,唯有赞叹。
  解放前,读书只是少数人的权利,农村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解放
  后,不过短短几年,农村青年中的“脱盲率”却高达70%。
  尤其是对广大的农村妇女来说,第一次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扫盲”之后,不
  仅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而且还实现了自身的解放。
  这就是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政府却搞了那么多年的义务教育。
  反倒是八。九十年代,在所谓的“教育改革”之后,义务教育却变成了收费教
  育。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失学儿童,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可惜,按照现有的教学条件,镇上的夜校只能办到初中。
  徐甜甜心说,如果能办到高中就好了。
  这样,她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了。
  在五六十年代,高中生可了不得,称得上是“文化人”了。
  这个目标,估计到了省城才能实现吧?
  *
  一个星期之后,徐甜甜和凤芝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一家人惊讶之余,不得不佩服。
  翠翠可真聪明啊。
  凤芝也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拿个初中证书。
  夜校里的评卷老师,对这个徐翠翠印象颇深。
  在颁发了证书之后,就上门动员她去夜校当业余教员。
  徐甜甜哪敢出这个风头?
  她连连摆手。
  心说,这么崇高的事业还是让给其他人来做吧?
  这时,启康和冬娃都放假了。
  启康现在读高一,暑假之后就要转到县中去了。冬娃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忙忙
  乎乎的。听爷爷说二伯和二娘快回来了,正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呢。
  *
  到了大寒那日,一早就下起了小雪。
  街道上,很快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天气不好,店里的生意也很差。
  徐甜甜裹着厚厚的大棉衣,在柜台后面揣着两手,踱着脚。下午,启康带着冬
  娃跑过来陪她。她怕冻着冬娃,就带着他俩在屋里跑圈子,好暖和一下。
  就在这时,看到仨人顶风冒雪进了铺子。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顾客来了。
  可一瞅,来人是三位军人,其中的两位还有些面熟。
  “您是……”未等她开口询问。
  “二哥、二嫂!”就见启康大喊一声,扑了上去。
  原来是启安二哥和玉梅嫂子回来了。
  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志愿军同志。他身材瘦削,穿着一身军服,提着一只军
  绿色的帆布提包,两眼炯炯有神,看着十分精神。
  她赶紧上前,招呼了一声。
  又拿着鬃刷,给三人掸了掸身上的积雪。还拉着冬娃,笑着说道:“冬娃,这
  是你二伯伯,这是二大娘……”
  冬娃糯糯地问了声好。
  随后,便好奇地看着。
  启安和玉梅也记得翠翠和冬娃。
  她和抒文成亲的事,早就从信里知道了。
  惊讶之余,更是刮目相看。
  几个人安坐下来之后。
  启安指着那位志愿军同志,介绍道:“翠翠,这位就是李学军同志……”徐甜甜点
  头打了声招呼,觉得这人还不错。
  凤芝见了,一定会喜欢吧?
  *
  启康冒着雪,去酒坊那边报信去了。
  不一会儿,章存林搀着腊梅赶了回来。
  父子相见,自然十分欢喜。
  腊梅婶子与启安和玉梅还是第一次照面,也是亲热得很。
  几个人聚在堂屋里,围着火盆,说着话。
  到了黄昏时分,雪停了。
  凤芝包着头巾,踩着积雪回来了。
  她见了二哥二嫂,高兴得不得了。
  可对那个李学军,却有些不好意思。她低着头瞟了一眼,就微微红了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