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十年代春莺啭-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这些全给你了,千万收好了,爸爸,等你以后有钱了可得还给我啊。”黄莺拿出一沓子票据,她觉得可以给票据,比钱好用。

    小抠门,老三在心里又给黄莺加了个称号,拿出这些东西来还得让亲爹还给她,可算是长见识了。

    “行,爸爸记下来了,以后十倍还给你,不过布票留起来,过年给你做新衣服。”

    黄炜业把票据翻了一遍,五花八门的,这孩子啥都有,看起来是真的很过日子。

    想想也是,以前家里什么都有,黄炜业还有钱,郎菊南更有钱了,但是架不住坐吃山空。

    这么大房子,孩子也长大了,总得一人一个房间,虽说是老三跟阳子可以继续住在这边。

    但是不方便,再穷也能挤出两间房子来,要住新房子就一起住过去,撇着人家俩孩子算什么。

    花了大半个晚上黄炜业才分出来,票据不是钱,价值你得根据实际情况估算,不然全乱了。

    准备好钱了,就等着人帮忙了,黄炜业找张南山,村长比较有号召力。

    “这是好事啊,虽说不管饭,但是大家也很多愿意的,一些人家都缺这些票据,等着买东西呢。”张南山家里都没有热水壶呢。

    不过有句话还是得说一下,张南山觉得你给的工钱是挺好的,但是应该请人吃饭的。

    不仅仅是大家热闹一下,新房子就得有人气。最重要的是,你不包饭显得很高冷一样。

    中午管一顿,大家拉进一下距离,说说笑笑干活也快不是,这边都是包午饭的。

    “你这边最好还是包午饭,才来不久,正好跟大家认识一下,也显得你人情厚道。”掏心窝子的话了,张南山说的很郑重。

    黄炜业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家里没人帮忙做饭啊,而且没那么多桌椅板凳,还有餐具,得挨家挨户借。

    想想也是麻烦,“不是不想着跟大家亲近,实在是家里面没人张罗这些,我们家情况你也知道,老人家带着一个孩子,办不出酒席来。”

    听到是这个,张南山一下子就笑了,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说来说去还是人手不够。

    “这个好说,你只管准备好东西就行,我找几个媳妇过去,都是精明能干的,保管你放心。也不要什么东西,就是最好剩下的饭菜给人家拿回去。”

    黄炜业一听就答应了,主要是他自己不好出面找人,要是能给一套安排好了,还是人家的当地的知道做什么菜,做多少饭合适。

    “老大老二媳妇,你俩过来一下,给列个单子,看看需要什么菜,让你黄哥提起准备好了就行。”张南山家里现成的俩闲人,俩儿媳妇。

    他招呼着俩人过来,跟黄炜业商量好请多少人过来,得估计一下几个人吃饭。

    然后俩儿媳妇做饭的好手,吃多少米面就能给合计出来,要不说人多力量大,一会就敲定下来了。

    大家分头开始干活,黄炜业拿着单子回家,得准备好饭菜了,张家俩儿媳妇去跟人家桌椅板凳。

    张南山比较厉害了,出去走了一圈,帮忙的人就给找齐了,盖房子的材料全是村里的。

    山上有的就去山上弄,山里没有的就自己弄一下,大家都是这么盖房子的,人家怎么弄,黄炜业照着干就是了。

    郎菊南看着黄炜业回来,听说是明天开始,高兴地不行,问题全给解决了。

    “人情味真是足,咱们以后好好和大家相处,能帮的就一定帮,这次多亏了大家帮忙了,人多力量大,比我们几个在家里的好。”

    郎菊南就一直想着跟大家好好相处,怕大家看自己家里是外地的,不亲近,有些事情上肯定不好,毕竟大家都疏离你。

    看看现在多好,你有事大家一起上,心里很感激大家,连黄莺这种见过大场面的小抠门,也不得不赞叹一句民风淳朴。

    73、做饭

    刘爱冬一大早就跟大嫂来了; 知青大院里面院子很大; 可以摆上好几桌了。

    不多会还有俩妇女一起过来了,都是一起帮忙的; 手脚麻利干活都是一把手。

    黄莺这时候还在家里吃早饭呢,她爸不在家,赶早儿去了镇上; 有些东西家里没有,不得买点菜什么的。

    三儿跟阳子都去了宅基地那边,今天十几个人一起帮忙,他俩也一起过去搭把手; 虽然不会干,但是可以给人家打下手。

    “小宝是吧,才吃饭呢。长得可真好看啊,一看就是个好孩子。”刘爱冬看着黄莺拿着小勺子吃饭; 觉得吃饭很秀气的一个孩子。

    就是这个点了; 这么大的孩子有点晚了,碗里是疙瘩汤; 刘爱冬看着还有鸡蛋,心里想着真的是有钱。

    黄莺笑了笑不说话,想着赶紧吃完,郎菊南早就吃好了,跟着黄炜业一起吃的,就怕今天做饭的来了不好看。

    “都来了,麻烦大家了; 东西都在这里,我给拿出去看看。”郎菊南提溜这几个布袋子,里面是粮食,虽然是粗粮,但是都很细嫩。

    几个人看着,脸上很高兴,光这些粮食就不少了,比大家吃的要好一点,到时候剩下了可以拿着给孩子打牙祭。

    “婶子,可真是不少了,这些做一顿饭是尽够了,家伙什我们都带过来了,您就放心吧。”

    里面刘爱冬是领头的,她是村长的儿媳妇,虽然上面有个大嫂。

    但是她这个大嫂就是很老实本分的那种人,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知道干活的一个人。

    不然家里面不能轮到她说话,大嫂娘家远,条件也不好,所以嫁进来就不是很好过。

    刘爱冬不一样了,她自己娘家特别近便,而且她带过来不少嫁妆,算是丰厚的了,一下子把大嫂比的看不见了。

    家里面能说会道,婆婆很喜欢她,即使大嫂生了儿子,也是比不上刘爱冬,没办法的事情。

    黄莺还在不紧不慢吃饭,昨晚上睡得很晚,非得看看他爸怎么画的图纸盖房子,指手画脚想着出主意。

    黄炜业也不撵她,就让她在那里畅想,你说的能改的我就改了,改不了的我也没办法了。

    所以大体上没法改动,但是细节上还是尽可能满足她了,比如那个旱厕能不能改成手动冲洗的,能不能设立一个专门的小浴室。

    郎菊南也跟着说,尽可能让条件好过一点,她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出的主意要靠谱。

    结果起来到现在,黄莺还没有很清醒,不然胃口很好一会就吃完了。

    黄炜业回来了,看见院子已经热闹起来了,手里面拿着满满的东西,一下子就给放在外面的桌子上了。

    “这是买的肉跟菜,大家看看怎么做合适,不用省着用,干一上午大家怪不容易的。”

    “很好了这些东西就,其实不用这么破费,太客气了你们家。”刘爱冬觉得真的太丰盛了,那猪肉是真的很多,不逢年过节是见不到猪肉的。

    黄炜业笑了笑,就从那桌子上拿出两根大骨头棒子来,上面是真的不见红的,递给郎菊南。

    “小宝不是想着喝骨头汤,这个单独收起来中午给做了,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汤水好。”

    然后拿着刀在那里割肉,他买肉的时候买了一点瘦的,边上一个婆娘看到了,看着上面还有瘦肉。

    “哟,怎么还有这么多瘦肉啊,这肉买的不划算。”她是真觉得不划算,看看那两根骨头上一点肉没有不说,现在这块猪肉上还有瘦肉。

    大家喜欢吃肥肉啊,炼油能吃,还能炖着吃,觉得瘦肉不划算,就是买亏了。

    割下巴掌大的一块瘦的,也给收起来了,拿进屋里去一起给郎菊南。

    刘爱冬算是看出来了,人家啊,是不爱吃肥肉,就爱吃瘦的呢,这孩子真是个祖宗。

    其实要是往后几十年,想吃什么不行啊,都是现成的,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现在物资匮乏,就显得你很特别了,刘爱冬算是开了眼了,孩子还能这么养着。

    几个人一边忙活,郎菊南不在外面,她自己烧水送过去,别人帮忙不能连口水都没有,烧好了一水壶就给拿到宅基地那边。

    刘爱冬几个人肯定不拘束,几个人凑在一起一边忙活一边说话,家长里短的,然后小声嘀咕几句黄家是真的有钱。

    看看请人吃饭给的粮食多也就算了,还有好菜伺候着,真的是厚道,这么大一块猪肉。

    村长家里面俩儿子也来帮忙,说实话,盖房子这件事情,张南山出力不少。

    盖房子的材料全得自己弄,山上有的就去山上弄,全靠人的一双手给弄起来的。

    所以就是盖个土房,也是了不得的事情。不要小瞧土房子,冬暖夏凉,住着比较舒服。

    知青大院里面,一早上就开始忙和。院子里这么热闹,屋子里面的人肯定知道是什么事。

    顾青青坐不住了,跑过去找胡杏儿,胡杏儿屋里面的两个老知青一早上就出去了。

    说是要去供销社买东西,胡杏儿也没有多问,大家虽然一起吃饭,住在一起,但是还是要分派别的。

    人家两个老知青就在一起玩,上海来的知青也是一起的,他们北京来的算是一伙的,就算是李东阳不承认也没办法。

    “杏儿,你说外面给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的黄家要盖房子,我们要不要去帮忙啊。”

    胡杏儿也愣住了,大家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但是也不是特别熟。

    其实这样的事情,去帮忙,厚道人,不去帮忙也在理。毕竟平常不往来,没什么人情关系。

    “我们跟他们不熟悉,去帮忙不太好吧。” 胡杏儿觉得贸然去帮忙,有点儿欠妥当。

    但是架不住顾青青一心想要去帮忙,顾青青来这边这么长时间,好东西都没有吃过。

    把别人可能受得了,毕竟在家里也这样。哦!但是顾青青肯定不行,她在家里面生活条件很好。

    所以就想着去打牙祭,眼前不就是一个好机会吗,难道是去白帮忙的,帮人家不得吃午饭吗?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去帮忙,谁说我们不熟悉啊。在火车上不就认识了,而且我们都是从北京来的呀。”

    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的,胡杏儿觉得也应该去帮忙。

    “而且我们要是不在家的话,不去帮忙还说得过去。要是我们在家,人家在院子里忙得热火朝天,你还在屋子里面不出去,这就很难看了。”

    顾青青这最后一句话,算是彻底说服了胡杏儿。

    胡杏儿这样的人勤快惯了,而且要面子。辛辛苦苦过日子,干活儿干的好好的,不就是为了体体面面的出现在人前嘛。树靠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其实这样的活着,有点儿累。顾青青这样的人活着才轻松,为自己着想的多,为别人着想的少。

    胡杏儿整日里为这个为那个,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很少有人能够念着她。

    有良心的人念她一句好,说是个好人。没良心的人说起她来,就是一个傻子。

    在李东阳的眼中,顾青青就是把胡杏儿当傻子。尤其是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顾青青坐在桌子边上吃饭,觉得胡杏儿肯定被人忽悠了,顾青青就是那个不二人选。

    到底还是被顾青青拉的去帮忙了,帮忙没有问题,你要去帮忙,别人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是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