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知道殿下是为了他们好。”骆寻瑶开口,她之前靠自己的铺子和南疆的珠宝赚了很多钱,如今却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不过即便如此,她也并不觉得心疼,一方面,她并不是贪财的人,而另一方面……如今很多百姓,真的是真心实意地在感激他们。
一开始他们施粥赠药的时候,那些百姓并未当回事,但坚持了好几天以后,即便那些百姓依然觉得没必要这么细致,但对他们的态度却已经跟一开始截然不同了。
“寻瑶,最近天气一直很好,我问过工部专精水利的人了,他说再过七八天水可能就会完全退去了,到时候我们就不用担心瘟疫了吧?”齐文宇有些担忧地问道,如今木台子下面的水已经浅了很多,但有些地方却隐隐能传来臭味……
“当然,殿下,等水退了,瘟疫也就不会发生了,”骆寻瑶开口,又道,“殿下,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我知道,寻瑶,我这样小心,不让别人近身,肯定不会有事的。”齐文宇笑了起来,他最近一直没有回宫住,反而和罗大夫等人住在了骆寻瑶买下的那处宅子里,而那里,如今绝对是整个京城最干净的地方了,现在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药味。
骆寻瑶笑了笑没说话,却已经打定了主意再去交代一下齐文宇身边的人,让他们务必照看好了齐文宇的身体。
齐文宇开始等待积水退去的时候,却不知道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关注他的行为了。
不过是小小的道路积水,齐文宇却花了这么多的银子,还运来了大批粮食药材免费供给那里的百姓,这样的行为原是好意,却让很多人都有些看不惯。
齐朝的官员,大多都支持大皇子,因为大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而他们既然支持了大皇子,自然就看不惯其他皇子在大皇子就要册封太子的时候刻意借着一场水灾收买民心。
而且,在他们看来,齐文宇真的是做的过了一些,京城如今不过是因为路上有积水而造成了出行不便罢了,齐文宇却供这供那,在陛下没有拨款的情况下还弄来这么多的粮食药材……要是他没什么目的,又怎么可能会愿意白白拿出这么多钱来?
御史张秉,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
张秉是当朝御史,也是齐朝最有名的御史,很多官员都不喜欢周寿,觉得周寿太过刚正不好相处,但是,如果把周寿和张秉放在一起,大家肯定会觉得周寿是一个好相处会做人的官员,因为张秉实在是“刚正”到了极点。
张秉的父亲,曾是齐朝建立之初的官员,却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官,他非常懊悔自责,就要求张秉严于律己,却不想有些矫枉过正了。张秉为官以后,其他官员只要稍有差池,就免不了被他参上一本,他甚至还曾经因为他的恩师在断案之后收了别人表达感谢的一只羊而上奏,最后让他的恩师没了官职。
正因为张秉这样的性格,他一度官路坎坷,几次遭到贬斥,按理这样一个人绝不可能再成为有名的御史,但他却偏偏好运地做了一桩大事,然后闻名天下了。
而他做的这桩大事,就是骂了明德帝。
在张秉被一贬再贬以后,他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九品芝麻官,而他的顶头上司,恰恰就是当初那位因为收了一只羊而最终丢了官位的恩师的女婿。
如此一来,张秉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但就算如此,张秉一直不曾放弃,还打算收集那位折腾自己的上司贪污受贿的证据。
张秉的那位上司平日里倒也奉公守法,并未让他抓到把柄,直到出了一桩事情,那就是明德帝驾临。
为了恭迎明德帝,那位官员做了很多准备,即便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也有些铺张浪费了,这让张秉异常看不过眼,便跟那官员争论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明德帝竟然提前驾临了,发现那里有很多百姓围观以后,就让贺喜去查看了一番。
贺喜是明德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自然知道明德帝对张秉这个做的有些过了的官员并不喜爱,因此知道张秉竟然是因为接驾花费的费用太多而跟自己的上司有所冲突以后,立刻就帮张秉的上司说起了话。
结果,张秉暴跳如雷,竟然让人打了贺喜,在明德帝为贺喜出面以后,还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骂了明德帝,自此一骂成名,最后在百姓眼里竟成了不畏强权的青天大老爷。于是明德帝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张秉做了一个御史,自此以后,张秉差不多每隔三五天就要参一个官员,日子过的异常充实。
而明德帝,有时候会对他参了的人重重责罚,有时候却只不痛不痒地说几句,虽然一开始对他很是不满,渐渐地竟也默许了他的做法。
张秉以前参过很多人,满朝文武也已经习惯了他出来参人,却没想到他这次竟然参官员,反而参了一位皇子,而他参齐文宇的理由,便是齐文宇收买人心意图不轨,同时,他又洋洋洒洒写了数十条,将齐文宇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还有他花费的银两全都详细写了出来,甚至表示,骆家这次提供了大批粮食药物,动机可疑。
张秉这次并没有递折子,而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的,他说完以后,满朝哗然。
四皇子不像大皇子和三皇子,在朝堂上已经积攒了人脉,随便有点什么事情都有人帮他们辩解,相反,他刚刚进入朝堂,可以说毫无根基。
当然,站在四皇子这边的人也不是没有,至少武成侯一家,便绝对是会维护四皇子的。不过,武成侯是武将,他的几个儿子亦是武将,在朝堂上,武将又哪里辩的过文臣?
而且,如今朝堂上不乏想要巴结大皇子但一时间并无门路的人,这些人还有不少都觉得四皇子如今的行为是在挑衅大皇子,当下就附和起张秉来,与此同时,一些站在三皇子这边的人,也落井下石起来。
齐文宇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觉得自己是做了好事,可现在呢?这些人竟然全都来指责他?
“父皇,儿臣没有!”齐文宇立刻就急了。
“父皇,四皇弟赤子之心,一心为了百姓着想,请父皇明鉴。”大皇子连忙开口,虽说他的一些手下都已经开始怀疑四皇子了,还觉得骆家如今的做法是想扶持四皇子,因而劝他远离四皇子和骆家,他却完全不信。
先不说他对齐文宇非常了解,知道齐文宇是孩子心性绝无坏心,单说骆家,这次水灾的事情,骆寻瑾就是先找到他的,后来还是他推荐了齐文宇……说起来,骆家错就错在跟齐文宇一样,心肠太好了一些!
“是啊,父皇,四皇弟绝无恶意,他也只是担心京城百姓罢了。”三皇子也道,脸上满是关心。
“京城百姓并无伤亡,又何须四皇子担心?听说四皇子还担心京城出现时疫……时疫乃是老天降罪,莫不是四皇子觉得陛下不仁?”张秉又道,以往出现大规模瘟疫,皇帝可是要下罪己诏的!
虽然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帮齐文宇求情了,但三皇子一系的人,都知道这是假求情,而大皇子一系的人,大部分人却也觉得这不过是大皇子在表现兄弟情深而已。
于是,附和张秉的人反而更多了。
明德帝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还多少有点宠爱,所以齐文宇从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指责,这样被人怀疑的事情更是从未有过,一时间委屈的无以复加。
可是,在这个时候,虽然有人帮他说话,却显然没人安慰他,直到明德帝最终训斥了张秉散了朝,齐文宇才终于可以向和他最为亲近的大皇子诉苦。
“大哥,那个张秉怎么可以这么说,以前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可是,可是……”张秉能把他的事情调查的那么清楚,应该就是去过发生水灾的地方的,那他难道就看不见那些百姓的日子过的有多辛苦吗?要不然,就是他根本没把老百姓当回事?
“四弟,他就是一只疯狗,逮谁咬谁,你别在意。”齐文浩开口。
齐文宇没想到齐文浩竟然会这么张秉,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心情好了一些:“大哥,他真的太坏了,那些老百姓的生活很艰难,要做饭都难,我也是不想让他们乱吃东西。”
“四弟,你大可不必如此,虽说这次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但那些老百姓有手有脚的,总能赚钱买粮食,而且这次的积水是一点点起来的,又冲不走他们的钱财粮食,你大可不必去管他们。”齐文浩开口,他即将进行册封,齐文宇和骆家人却一心扑在那些积水上面,这多少让他有些不快。
“可是大哥,他们这样生活,说不定会得瘟疫……”
“你也不要一直惦记着这个瘟疫,你现在,还是先不要去那里了,跟我回府去吧,我让你嫂子给你做几样好吃的补补身体,你看看你,你现在不仅黑了,还瘦了。”齐文宇开口:“你只要不再掺和进去了,等过几天,那个张秉也就消停了。”
齐文宇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大哥其实跟张秉一样,都不觉得那些受困的百姓生活艰难吧?
“大哥,周大人那边还有事情,我还是不跟你回府了。”齐文宇开口,他觉得,他还是回去比较好,至少那些老百姓都是感激他的。
远远地看着齐文浩和齐文宇在一起说话,然后齐文宇又离开,齐文俊忍不住笑了笑,突然开口:“我让你准备的那些人,你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三殿下,人已经准备好了。”
“张秉这家伙这次做的倒是合我心意,既然这样,那就可以让他们一起得‘时疫’了,你说,我那个四弟一直担心着瘟疫,要是瘟疫出现了会怎么做?”
“四殿下肯定会想办法阻止瘟疫蔓延。”
“那你说,要是我那个四弟为了脱罪让人假装得了时疫,在册封太子的前几天把整个京城弄得人心惶惶,我那大哥和父皇又会怎么想?”三皇子笑了起来。
☆、第84章
明德帝回到书房以后;就处理起各种奏章来。
他的生活从登基那天开始就没怎么变过;每天都有无数事情需要处理,齐朝总共二十五个郡;每个郡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南方有两个郡,因为干旱今年粮食怕会减产三成,北方边疆,则有人跟那些放牧为生的匈奴人起了冲突,最终一个村子被屠戮干净;还有西边的官员送来的剿匪捷报,东边的官员送来的税收……
揉了揉额头;明德帝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大门。
“陛下,四殿下已经出宫去了。”贺喜轻声开口,他对明德帝非常了解,自然知道明德帝这个时候,怕是在等齐文宇。
“这孩子……”明德帝叹了口气。
“四殿下会明白陛下的苦心的。”贺喜开口,齐文宇被养的很好,以至于太过单纯,现在的确就该让他出去历练一下。
“他就是心肠太好,这性子,以后做个贤王还是可以的。”明德帝开口,京城积水的问题他不是不知道,但积水这些日子都已经开始退去了,实在算不上大问题。
齐朝那么大的疆域,每年都有几场大灾,不管哪次都比如今城里的积水来的严重,要是他也像自己的这个儿子一样给每个灾民送吃送喝还送药,即便国库的钱再多十倍都不够挥霍。
而且,若是农人的田地被淹,颗粒无收,那么赈济粮食还能理解,但是在京城……京城的百姓并不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