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10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还阐述了一个观点,新媒介的出现对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这也决定了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冷酷。
  三位主角分别代表了接受不同媒介影响的三代人。沙摩塞是在印刷媒体环境里成长的,他应该出生在二十年代左右,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普及;而米尔斯显然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至于凶手则代表了印刷媒体兴盛、电视媒体崛起的交接一代。这也可以看出三个人的个性差异。
  印刷品是由字符和图像构成的,阅读时需要大脑不断地解码、记忆、呼应、总结,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沙摩塞正是秉承了这种逻辑的、缜密的、深刻的思考方式,善于发现细节,并以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沉着谨慎地展开破案。
  电视是光影和声音的组合物,观看电视时不需要动脑子,人们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电视上的通俗语言和生动画面,这也造就了米尔斯狂躁、冲动、易怒、油腔滑调、满嘴脏话的个性,破案时也就是对着现场图片翻来覆去,即使沙摩塞给了他相关书籍资料,他也毫无耐心。
  凶手则秉承了这两种优点,他沉着冷静,但同时又不缺乏灵活应变;他构思精细,但同时又不缺乏恢弘大局观;他保持了古典主义的经典和复古,但同时又吸收了新生代文化知识的先进和创新。于是,七宗罪的殉道方式就诞生了;于是,凶手就将沙摩塞和米尔斯玩弄于股掌之间。
  正是这种隐约的矛盾和纠缠,也使得电影更加暧昧不清,意义也更加深远。
  在电影之中,米尔斯和沙摩塞才是审判者,而凶手则是满手血腥的被审判者。但事实上,凶手儒雅沉静的外表、稳重从容的话语,却让米尔斯血气方刚、夸张肆意的表现和沙摩塞死气沉沉、犹豫不决的态度显得苍白无比,彷佛凶手才应该是全知全能、平静温和的上帝,而沙摩塞和米尔斯才是愚昧无知、坐井观天的人类。
  观众就好像沙摩塞一般,很难对代表正义的米尔斯表示赞同,也很难对代表邪恶的凶手予以斥责,这种游走在模糊界限的踌躇和犹豫,让审判者和被审判者的角色模糊不清,恍惚之间,彷佛凶手才是羁押者,而沙摩塞和米尔斯才是罪犯,由上帝摆渡人类前往赎罪的彼岸。
  这也是‘七宗罪’带给所有观众的最大疑问和反思!
  电影中的城市,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冷漠匆忙的居民,冰冷刺骨的天气,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整部电影都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必然会遭受到惩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物化,但同时也成为了人们束缚自己的枷锁,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了衡量一切价值的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利益牵扯而变得日益冷漠。而‘娱乐至死’的态度更是将这一切推向了巅峰,于是正义不再正义、道德不再道德、邪恶不再邪恶、凶残不再凶残,只有冷漠还是冷漠。
  故事里以七宗罪串联起来,七名受害者构成了七宗罪,成为了警醒世人的钟声。但在故事之中,却有一个明显的‘败笔’,愤怒的代表在故事的最后还是活了下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凶手的谋划失败了呢?我曾经一度怀疑这是编剧的漏洞和败笔,但等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愤怒的存活这才是电影最发人深省的点睛之笔。
  愤怒,这种情绪本身的存在就是在提醒着因为冷漠而麻木的人们,他们需要对这个社会愤怒,他们需要对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社会愤怒,他们需要对这个已经失去活力失去正义的社会愤怒。所以,最后留下来的是愤怒。
  而愤怒代表的身份更是对整个故事、整个社会最大的嘲讽,当愤怒在故事最后彻底爆发出来时,他用行动证明了凶手信念的正确性,他被自己的情绪推上了祭台,他所有的信念和坚持都被摧毁,所以当愤怒爆发完毕之后,愤怒双目空洞、形似枯槁地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因为他所追求的信念被自己的行动所粉碎,并且同时证明了自己一直抵触的信念,还成就了自己蔑视对象的殉道,于是他的人生意义就此被毁掉了。这就是‘无法了解’和‘无法否认’的含义所在。
  愤怒的存活,这才是因七宗罪而被审判的七个人里,最悲惨最深刻最可怕的瞬间。
  这是一部充满了绝望的作品,从故事的第一秒开始,阴郁而灰暗的色调就奠定了绝望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罪恶和冷漠,但却没有告诉人们怎么避免这种境况的恶化。凶手用最为极端最为残忍最为血腥的方式与社会进行了对抗、完成了殉道,但却留给了所有人一个最大的难题:他们应该怎么做?
  电影没有给出答案,但却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不能束手就擒,他们需要反抗,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反抗。
  可以说,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设定都是有深刻含义的,而每一个角色最终的走势也是有深刻含义的,代表了每一个局外人的沙摩塞最终看着眼前的悲剧一言不发,只是低声呢喃到,‘这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相信后半句。’那深远的反思和回响,在每一名观众、每一个局外人的心底悄然响起。”
  
  第1303章 社会浪潮
  
  “洛杉矶时报”作为西海岸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别报纸,它的影响触角足以动摇北美大陆的一半土地。
  这篇由尼古拉斯撰写的“从雨果…兰开斯特身上阅读‘七宗罪’”,就轻而易举地晃动了这个美国社会的舆论走向。撇开最近一个月来媒体的自我反思和对“国家询问报”的口诛笔伐不说,尼古拉斯对“七宗罪”的探讨视角显然是与众不同的。
  大部分媒体在接触到“七宗罪”这部电影时,就和电影中沙摩塞一般,第一个想法就是联想到宗教,他们更多看到的是隐藏在这部电影背后的宗教问题,是信仰、是罪恶、最赎罪,这部电影隐藏的内核应该是凶手把自己当做上帝对社会进行了审判,对七宗罪进行了惩罚。
  但尼古拉斯却不是如此。
  尼古拉斯几乎对“七宗罪”的宗教意义避而不谈,他认为这部电影和七宗罪只是一个媒介,导演和编剧通过这个媒介折射出了社会问题:社会的冷漠造就了七宗罪的滋生,而面对社会黑暗、社会腐烂、社会问题时,人们选择了明哲保身,用冷漠来武装自己,拒绝对社会的改变奉献力量。
  就好像电影了的三个角色一般,沙摩塞选择逃避,米尔斯选择反抗但力量终究太过薄弱还是被吞噬,而凶手用极端手段威慑了整个社会。可问题就在于,似乎、好像、彷佛、大概、可能、也许……只有凶手成功了。
  于是,“七宗罪”就留下了一个永恒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是病态的是扭曲的,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电影在故事给出了一个问号,那一句画外音“这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相信后半句”,才是真正的发人深省。
  尼古拉斯别出心裁的视角将电影的现实意义挖掘了出来,也将“七宗罪”推上了全新的高度,让这部作品脱离了简单的凶杀悬疑作品,也脱离了简单的宗教信仰作品,成为了一面折射社会现实残酷问题的镜子。
  更为巧合的是,八月份里那惊涛骇浪的雨果事件至今余韵未消,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就连他们最为信任的无冕之王都已经失去了热血、失去了信仰、失去了坚持,他们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折手段,娱乐至死深入骨髓。这才是让所有民众、整个社会都对新闻媒体发起攻击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道歉(Apologize)”这首单曲是来自荣耀至死的嘲讽,那么“七宗罪”就是来自每一个媒体从业者内心的鞭笞和拷问。电影里的沙摩塞其实就代表了媒体从业者,他是执法人员,但他却在逃避自己内心伸张正义的想法,他努力过尝试过奋斗过,现在他放弃了,他知道这个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但他却没有办法做出改变。这就是媒体从业者的现状。
  不得不说,尼古拉斯的切入视角堪称尖锐,这也将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争论推向了一个巅峰,真正意义上地让雨果事件从单纯的好莱坞娱乐产业上升到了社会问题的层面上。
  正如“七宗罪”电影里的凶手试图用七宗罪的作案打造成为一个杰作,用以警醒世人的杰作,尼古拉斯的这篇影评也火速成为了敲响社会警钟的撞击,在整个北美大陆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新线电影公司在发行“七宗罪”时根本没有料想到的局面。
  九月份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新线电影公司本来是想利用雨果的号召力,还有雨果和布拉德对决的焦点,让“七宗罪”异军突起成为九月唯一一部话题之作,继而吸引所有观众走进电影院。
  但是现在整个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洛杉矶时报”的一篇影评将“七宗罪”直接就推上了话题之巅,将过去一个半月以来持续不断的深刻讨论彻底引爆。
  这一期“洛杉矶时报”创下了九十年代以来的全新销售记录,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就卖出四百三十万份,而后续销售依旧没有停止脚步,再两轮加印之后,尼古拉斯的这一篇影评在全美一共卖出了六百一十五万份!
  这不仅仅是“洛杉矶时报”自己的销售记录,同时也是美国九十年代所有报刊杂志的销售记录!自从电视诞生之后,八十年代开始报纸的销量就开始缓慢下滑,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能够取得五百万销量的报纸就已经是屈指可数了,即使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顶尖报纸,平均销量也都只是在四百五十万左右徘徊的,而这个数据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更是以成倍的速度在往下掉,2014年,许多报纸的销量甚至不及九十年代的一半。
  所以,“洛杉矶时报”一举卖出了如此惊人的销量,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整片北美大陆的震动。
  比起当初掀起轩然大波的“辛德勒的名单”来说,“七宗罪”自然无法得到犹太人的支持,宣传攻势和社会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但“七宗罪”这一次掀起的社会舆论狂潮甚至超过了“辛德勒的名单”当初做制造的热浪!
  这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尼古拉斯在文章中所说,从八十年代开始萌芽,到罗德尼…金事件、迈克尔…杰克逊事件,这一次又一次的代表性事件轰动全美,甚至影响全球,从而直接催生了八月五日的反抗行动,让整个社会对无冕之王的权威发起了挑战。
  如果说之前的动荡只是对媒体舆论监督、言论自由、追求真相的职业道德与利益至上的社会价值观模糊界限,娱乐至死开始侵蚀新闻媒体;那么尼古拉斯就借由“七宗罪”这个载体,将整个事件从新闻媒体推到了整个社会的高度:这不仅仅是无冕之王们的问题,那深入骨髓的冷漠和残酷是社会问题!
  这一次,几乎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记者到律师再到医生,从娱乐到体育再到政治,从媒体到大学再到职场,所有讨论就以燎原之势展开之后,在整个北美大陆各个地方引爆火山,促发了骇人的井喷之势。
  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