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不幸,冒顿恰好遇到大将关羽,被一刀斩于马下。

    袁熙、袁尚倒也机灵,趁关羽与冒顿交战之机,溜走了,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度。

    冒顿已死,乌桓骑兵大多投降。

    徐庶、鲁肃商议,决定按照主公事先制定策略,用乌桓骑兵为奴兵,为了防止其不驯服,将乌桓族人尽数收拢到一起,以为人质,交由屯田兵管制。

    这一招特别好用,家人被控制,乌桓骑兵绝不敢有二心,用心充当扬州军队的打手。

    却说袁熙、袁尚引千骑奔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度身体不太好,一般事务交给公孙康处理。

    当日知道袁熙与袁尚来投,遂聚集本部属官商议此事。

    公孙恭说:“袁绍在世时,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与袁尚兵败将亡,无处安身,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骗于城内杀之,献头颅于扬州军,必有利于我方。”

    公孙康说:“怕就怕扬州军来攻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

    公孙恭说:“可使人探听,若扬州军队来攻,则留下二袁。如果扬州兵马不动,则杀掉二袁,送与扬州,以为善意,可也?”

    公孙康听从建议,使人探听消息。

    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扬州军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

    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

    公孙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

    不一日,细作回报:“扬州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

    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

    相见礼毕,命坐。时天气严寒,尚见床榻上无?褥,谓公孙康:“愿铺坐席。”

    这家伙不知死到临头,悟性之差,令人痛苦!

    公孙康瞋目言:“你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

    袁尚、袁熙大惊失色。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

    刀斧手拥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徐庶。

    此时,扬州军在易州按兵不动。

    忽报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喜。

    使者呈上书信。徐庶说:“袁熙、袁尚与袁谭之争,乃袁家私事,何来外人干涉,并杀害之!扬州牧乃袁家近亲,公孙康小儿等着州牧大人的怒火吧!”

    打发走来使,大军启程,直逼公孙康而来。

    算计半天,公孙康白忙活了,听说扬州大军来攻,大怒,提兵数万来战扬州军。

    黑土地上,扬州兵马列阵,军威浩大,遍布旌旗足有十里地,令人胆寒。公孙康仰仗自己有骑兵,号令冲阵。

    扬州兵马岿然不动,设置拒马阻挡骑兵,并使用弓箭射杀骑兵,箭矢如雨,遮天蔽日,射杀无数骑兵。辽东骑兵遭遇打击,一阵混乱。

    恰在此时,扬州军阵两翼响起雷鸣般声响,数万铁骑蜂拥而出,杀向辽东骑兵。

    这正是扬州军所属奴兵,乌桓骑兵,辽东那点骑兵瞬间被淹没。

    公孙康哪里知道扬州军队将乌桓骑兵收拢在手,一看形势不妙,急忙向撤兵。呵呵,到这般时候,哪里来得及啊,骑兵的速度太快,不多时便冲乱了辽东军阵,追着溃逃兵马一阵乱杀。

    扬州军队不慌不忙向前推进,收拾残局。

    辽东一战而下,大军继续东进。

    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高句丽取“山高水丽”之意。在经济上,高句丽族扑生打猎,采集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汉武帝时曾将高句丽族分布地区设高丽县(今新宾县苏子河一带),隶属于玄菟郡。

    到了西汉末年(公元前37年)高句丽始祖朱蒙被册封为高句丽王。随着农业的开发和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高句丽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高句丽以狩猎为生,身居大山之中,山高路险,植被茂密,确实不好征讨。

    但这是秦宜反复交代过的,一定要将野猪皮消灭干净。

    徐庶、鲁肃反复查探地形,掌握一手资料。

    看着茂密的森林,徐庶与鲁肃对望一下,二人都想到了一个计策,火攻。

    不过,这一计策有点残忍,十万大山,一把火也许会烧得干干净净。

    二人摇摇头回去商议,他们真弄不明白主公到底为了什么?为何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有那么大仇恨。

    徐庶说:“一县之地,地域虽广,估计人不会太多。对于狩猎人来说,穿山越岭如走平地,对扬州兵马来说,困难重重。主公让我等斩草除根,恐怕只有一把火烧尽这里的植被,而后大军向前推进,不留死角,方能完成任务。”

    鲁肃也是无可奈何:“看来只有这一方法,先安排人在外围植被中布置助燃物,油脂、酒精尽可能多放一些,而后选择西北风吹起那一日,正式放火。而后大军刮地皮搜索前进,只有如此才会斩尽杀绝。”

    二位谋士议定,只等时机。

    徐庶、鲁肃不清楚小小的高句丽将来会发展壮大,以至于成为祸害,甚至令数个朝代头疼不已,大隋朝都被他拖垮。更可恨的是,从高句丽开始,将半岛割裂出去。

    三国时代曹操击败高句丽,却没有完全消灭掉,反而让高句丽壮大不少。大隋朝更不用说,三征高句丽。着一些徐庶、鲁肃当然不会知道,不理解在所难免。秦宜给徐庶下达命令,务必斩草除根。

    skbshge

第280章 收回东北亚() 
大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五女山位于浑江右岸,相传古有五女屯兵之上,故而得名。五女山主峰海拔804米,突兀雄伟,巍峨险峻。

    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由北扶余逃至此山,修建城郭,建立高句丽国。此山城为高句丽开国都城,而后迁都至国内城。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丸都山城位于向西低矮倾斜的山麓,布局因山形走势而构筑。

    按理说,高句丽归属公孙康管辖,既然公孙康已经灭亡,高句丽已经在扬州兵马控制之下,何必大费周折?

    徐庶不解其意,连鲁肃也是这般心思。

    秦宜说,不要仅看到眼前,要放长远看,今天高句丽是一个小小部族,但他的野望你无法估计,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不断扩张。

    不错,高句丽一个小小部族,竟自称为国,已经暴露出其野心。

    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其后,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

    至此,高句丽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

    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高句丽与曹魏爆发战争发生在(公元244年……公元299年)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

    令曹魏没想到的是,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向外扩张,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

    徐庶与鲁肃商议,若派大军围剿,山路崎岖,树木茂密,想要全部消灭几乎不可能,总有漏网之鱼。想来想去不如放火烧山,将这里夷为平地,而后大军推进,就算有遗漏之人,想躲藏几乎不可能。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等强劲的西北风那一刻。

    深秋季节正是刮西北风的时节,这一日风力正紧,徐庶等决定,行动就在这一天。

    此时,山林中时不时有人窥探,大概是发觉了不正常,高句丽派出人戒备。徐庶得到报告,反倒不急于发动,而是命令少量军队在外围巡视,给高句丽制造压力。

    果然,密林中人越来越多,高句丽开始调兵遣将。

    都出来才好,徐庶这一招果然好使,算是引蛇出洞吧。

    西北风越来越强劲,这个季节风干物燥,最适合放火。徐庶一声令下,火箭齐射,“噗”的一声,树林中火光蹭地蹿了起来,被强劲的西北风吹起而迅速蔓延。

    火燃烧的快,燃烧的猛烈,那是因为外围树木都涂上了油脂,否则,没有油脂而紧靠树木自己燃烧,初始阶段热量低,不足以让迅速蔓延。正是因为油脂的作用,刚一被点燃,外围树木瞬间变成火海,火借风势一发不可收拾。

    留下一部分人监视,徐庶等回去休息,这种大火一时半会儿不会熄灭,至于能烧到哪里,谁也不知道。烧吧,这样省事多了。

    第二天一早,大军启程,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推进,排查一切可疑之处,不留死角。

    不就是一个高句丽嘛,都是血肉之躯,不信他们能钻到地底下去。

    高句丽的身后还有东沃沮、北沃沮,大火蔓延估计他们也跟着遭殃,岂不更省事?

    十万大军对付一个高句丽,实在是小题大做,没办法,州牧大人要求铲草除根,这恐怕是最好的策略。

    大火将地面上一切荡涤一空,还有倒霉的野兽,估计跑的没踪影了。十万大军缓慢向前推进,视野非常敞亮,日夜兼程,一直推进到海边。

    只需十天半月,高句丽、东沃沮、北沃沮消失了。

    徐庶分出五万步兵以及五百乌桓骑兵,南下攻击马韩。

    这个时期半岛南部,居有三个部落联盟,即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辰韩,自称是秦人后代,其祖先为了逃避秦朝时期的苦役,逃难到了半岛定居下来。

    马韩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的部落联盟,其居民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最初,箕子朝鲜、纣王的叔父在公元前一一二二年逃至朝鲜建国,统治约九百二十八年。朝鲜王统治下的北部古朝鲜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

    其后,大批箕子朝鲜人逃至朝鲜南部。

    箕准死后未能延续王位,马韩人复自立为王。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只是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这个夜郎自大的民族,如今除了都城,大概还是部落形式存在。扬州牧要消灭他们,大概只需挥挥手指而已。

    大兵压境,马韩感觉大事不妙,开始向北集结兵力,企图顽抗。

    扬州大军并没有立刻采取军事行动,大军形成威慑,乐见他们集结兵力。倒是乌桓骑兵时不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