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自朱元璋开国以来,到崇祯皇帝这一代时,朝廷官员的腐败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无论是大臣还是宦官,都是一般的贪污受贿成风。

    就看工部掌管的军器局,所制造出的鸟铳和大炮,基本上对于敌方和己方的杀伤力同样巨大,因为他们动不动就会炸膛伤害己方士卒,其实只要质量检查得力,用料十足,炸膛的几率是极其微小的,至少赵无忌在神木的火器工坊生产出来的火枪和火炮就是从来没有炸膛过。

    工部属下军器局造出的火器屡屡炸膛,无非就是因为官员的管理不善以及官员借机中饱私囊,以次充好,为了牟利甚至使用劣质材料,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火器质量良莠不齐,前线的官兵都不愿意使用。

    至于由太监掌管的,崇祯皇帝内府的兵杖局,质量虽然比工部生产出来的要好一些,然而在众太监的雁过拔毛,层层盘剥之下,生产出来的东西,价格统统昂贵的惊人。

    所以赵无忌暂时是打消了给崇祯皇上发明商品用以敛财的心思,就是再发明几个琉璃、香水出来,最终结果估计也是肥了工部,内府那些硕鼠,最终也赚不到多少钱,在这些硕鼠的共同‘努力’下,亏钱也未尝可知。

    赵无忌年纪轻轻,既无人脉,又无资历,想大刀阔斧在户部进行改革,改善大明的财政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京城权贵遍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犬牙交错,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一个都是赵无忌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他若是当真凭着崇祯对他的欣赏和信任,妄图在六部或是崇祯的内府搞什么大动作,只怕不出一月,罢官回乡那都是轻的,稍有个不慎便是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这与赵无忌在葭州的形势完全不同,西北多年兵灾,又逢大旱,有钱有势之人早已跑得差不多了,无形中给赵无忌的执政减少了很多阻力。

    西北远离京城,也算是山高皇帝远,赵无忌作为一县,一州的最高长官,自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又是强兵在手,掌握生杀大权,哪个不长眼的敢与他作对?

    再加上西北战乱频频,民不聊生,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缙绅,都有着强烈的要求改变当前局势的意愿,这也在客观上助力了赵无忌的施政,以上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赵无忌的执政方针才能异常顺利地贯彻实施下去。

    而眼下的京城官场,贪污受贿俨然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流程,人人都在此链条上受益,各方利益分成早有定例,官员们巴不得能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真正想对此改变的只有崇祯一人。

    这种情况下,在羽翼丰满之前,赵无忌是万万不敢触动这些朝廷上官员和宦官的利益的,以免改革不成,反为其所害。

    倭国的金银虽多,却是远水不解近渴,想要解决大明当前的财政困局,还需要另辟蹊径,想到这里,赵无忌也不禁暗自苦笑不止,这崇祯皇帝当真看得起自己,这么大的一个烫手山芋抛过来,任是谁来也承接不住,看来自己也要想个法子敬谢不敏。

    只是完全拒绝崇祯的话也是不妥,如今的大明,实施的是极权的封建君主制度,皇帝为天子,拥有着绝对强大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的受命于天,对整个天下进行统治。

    因此,拥有着绝对权力的皇帝,极为强大,他若是想杀一个人,甚至都不需要理由,也没有谁能拦得住。

    赵无忌不过是想自保,并不想触怒崇祯皇帝,所以这进京的途中,他一路上思索的便是如何能为皇上找到一个全新的财源,多多少少对皇上有所交代。

    赵无忌在路上,为大明帝国的财政而苦恼的时候,却不知道,此时在京城,对待如何安排赵无忌的问题上,崇祯也陷入了苦恼之中。

    崇祯也没想到临到赵无忌离任时,还能搞出这么一个大动静,以四千乡勇,趁夜突袭罗汝才,刘希尧五万流贼联军,竟然大获全胜,罗汝才单骑逃逸,刘希尧当场授首。

    此次胜利,严重地打击了贼军的气焰,也为正在围剿高迎祥,张献忠的两位总督洪承畴,卢象升减轻了一部分压力,毕竟罗汝才也是贼军中有数的悍匪之一。

    当赵无忌大破贼军的消息传到京师,朝堂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之余,一些官员仿佛看到一颗闪闪发亮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于是便纷纷上奏崇祯皇帝,恳请皇上破格提拔赵无忌,让他率领手下精兵,与洪承畴,卢象升两位总督一起,共击流贼。

    接到奏折的崇祯皇帝苦笑不已,赵无忌手下那些乡勇战力固然惊人,却也是个巨大的吞金巨兽,调赵无忌去剿匪,饷从何来?

    再一个,赵无忌立下大功,此番势必要对其再次提拔,若是让其前去剿匪,崇祯担心赵无忌趁机在军中发展势力,崇祯本就对赵无忌拥兵自重心存警惕,若是被赵无忌借着剿匪机会,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成为李成梁那样的人物,那崇祯宁可不让他去。

    起码李成梁没有外援,还是个单纯的军阀,赵无忌可是个会治政收拢人心的,还有察哈尔部为外部强援,若不是此时留着赵无忌作用更大,崇祯还真的有了借进京的机会,除掉赵无忌的想法。

    同为领军的文臣,洪承畴依赖手下的贺人龙,左良玉等大将作战,并无自己的核心部属和士卒,崇祯皇帝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卢象升手下的天雄军虽然也是有名的强军,然而卢象升在大明朝做官已经十三年了,崇祯对他比较了解,他的忠诚毋庸置疑。

    所以三个文臣中,既能打仗,又与崇祯接触的少的赵无忌,成为被猜忌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

    于是这一对各自戒备,各怀心思的君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愿不愿意,彼此都在慢慢地接近,直至见面的那一天。

第三百四十二章再创商行() 
北条家那十五个侍从一夜醒来,便发现着了贼人的道,贵女被不知来自何方的贼人掠走,自己远在异国他乡,大明又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生地不熟,这些外来的倭人一时间两眼一抹黑,没了主意,也不知该如何寻回贵女。

    惊慌之下,有几个侍从甚至打算切腹自尽以赎罪,这十五人中的首领小岛茂正在头疼之际,没想到晌午时分,贵女竟然自己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百多名大明骑兵,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便被这些骑兵“请”了回去。

    此后这伙倭人便加入了赵无忌的进京队伍中,看着这些明军异常豪华精良的装备,严整的军纪,彪悍勇毅的气质,小岛茂本能地觉得贵女终于寻觅到了北条家的机缘,有了这样有力的强援,复兴北条家的希望大增。

    小岛茂是个海商,常年来往大明和倭国,算是对大明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这次北条次才会派他前来,一路上赵无忌与他接触了好几次,自他口中了解到很多倭国的形势和情报。

    在大明,进京的官员,住宿也是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通常都会住在京师中的寺庙之中,而不是各地的会馆和客栈。

    客栈作为迎来迎往之地,居住之人鱼龙混杂,朝廷命官与一些平民,商人居住在一起,难免伤了官员的体面,客栈周围又经常会有酒楼和茶楼,十分喧闹,是以很少有官员肯居住在客栈。

    会馆乃是同乡聚会之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官员结党营私,担心他们拉帮结派,互相勾结,所以官员若是住在会馆,即便内心坦荡,也难免会有瓜田李下之嫌,会被人猜忌,所以进京的官员入住会馆的也非常少。

    而京师这里,寺庙众多,规模庞大,环境优雅,并且寺庙人来人往,住在这里,既十分舒适,又可显得自己胸怀坦荡,并无不可告人之处,不必担心会被人猜忌。

    赵无忌本来是打算寻个寺庙住的,不过徐怡作为魏国公府的郡主,家中在京师产业众多,住所更是有好几处,当下便借了一处府邸给赵无忌暂住,让赵无忌感激不已。

    占地一千多亩的紫禁城,周围俱是高达三丈的坚固城墙,里面共有九千多间房间,对外全封闭,对内也是分成几百个大小院落,赵无忌每次进了紫禁城,都有一种插翅难飞的无力感和恐惧感,毕竟这里有着一言可定人生死,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依旧是那间熟悉的御书房,崇祯的身边也依然是上次见过的那位老太监,到了此地,赵无忌也不得不五体投地行跪拜大礼:“臣赵无忌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急忙走了过来,双手将赵无忌扶起,说道:“赵爱卿辛苦了,此番爱卿安定西北,击破流贼,劳苦功高,说罢,想要朕如何赏你?”

    赵无忌听到崇祯话语中的温和之意,心中这才安定下来,看来崇祯暂时还没有要对付自己的意思,于是便垂首说道:“若不是皇上破格提拔臣于微末之间,臣此时依然不过江南一秀才而已,臣便是有些许功劳,那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而已,不敢居功自傲。”

    崇祯听他说的谦虚,心中也是欢喜,于是又命人赐座,自己也再度转身坐于龙椅之上,徐徐说道:“赵爱卿,你可知道朕为何会调你回来?”

    赵无忌低头说道:“臣不知。”

    “这几年户部收入,年年入不敷出,缺口甚大,不知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赵无忌想了一会,说道:“户部亏空,由来已久,宛若一个久病的病人,只能用养身固原的慢药徐徐医治,慢慢去了病根,若是骤然施以猛药,只怕病情未愈,病人的身体却先受不了了。”

    “臣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亏空问题绝非臣独自一人短时间便可解决,若是能给臣充裕的时间,慢慢地观察发现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再一点一滴的慢慢改进,或许十年之内,形势会有所改观。”

    “可是,爱卿在西北,短短不到两年,神木的税收和秋粮就翻了几倍……”

    “臣不敢欺瞒皇上,神木府县的税收增长,庆记商行出力甚大,臣也是庆记的大股东之一,以庆记商行的财力,令一处府县有所改观并非难事,但若是用在一国之地,则如同杯水车薪,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崇祯听了,面露失望之色,说道:“那财政的问题,短期内赵爱卿也无计可施了吗?”

    赵无忌点了点头,说道:“臣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来太好的办法,只能据实以告皇上。”

    崇祯听了,重重叹了口气,说道:“庆记乃是你一手创建,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规模,足见爱卿商才了得,有关我大明的财政问题,爱卿就当真一点看法也没有吗?”

    赵无忌想了想,开口说道:“皇上若是说要赚钱,臣可以仿照庆记,再度创建一间商行,以皇家为股东,为皇上赚钱,此举最易,见效也最快。”

    崇祯听了心中大喜,庆记商行目前犹如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每月给股东们的分红便有五六万两,让他内心羡慕不已,赵无忌若是能为自己再创一个庆记,一年几十万两的收入,虽然弥补不了户部的亏空,却也是一大笔难得的收入了。

    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既然如此,朕这个股东该出多少钱?”他心中暗忖,按庆记的股份来算,比肩庆记的商行,股份少说也值几百万两银子,自己手中可没那么多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