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资来,此时去投资德国完全没有机会。
德国的投资环境消失了,但是德国的智力资源还在,德国企业中大量的高级工程师,大学里的教授,这些人的工资是贬值了,但是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可不会贬值。
其实都不用李思第做动员,青岛大批的德国人企业家,就开始从德国招聘技术工人了,因为由于经济崩溃,此时德国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接受极低的工资就愿意出过工作,而出过工作,青岛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比美国更受欢迎。
战争期间,美国国内进行了消灭德国文化运动,大量的德国地名被更改,大量的德国移民不敢说自己的德国人,美国对德国的不友好行为,让德国人此时不敢去美国,而且跟美国想必,青岛的德国社区却始终完整,他们到这里可以看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可以喝着德国啤酒,吃着德国烤肉,最重要的是可以毫无顾忌的说着德国话。
青岛本来就有两百万德国人,战争期间大量德国人回国参军后,依然有一百多万德国人。其中有十万德国商人,剩下的则是为数近百万的德国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战争结束后,倒是有一大批德国人离开这里回到德国。毕竟几年没有回国了,战争结束当然向回去了,可是很多人回去后很快就回来了,因为此时的德国确实生活不易。
当然青岛的德国技术人员生活也不容易,战争之中。他们每个人都购买了大量的德国债券,把自己的大半工资都借给了德国政府,可是随着德国的战败,他们的债券成了一张废纸,可以说德国政府通过这场战争,不但耗光了德国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财富,也将所有民众的财富洗劫一空,包括青岛这些爱国的侨民。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留在青岛工作,好在他们在这里还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是随着大量的德国技术人员到来,他们的工作也不那么稳定了。他们此前拿着相当丰厚的工资,已经惹得企业不满意了,现在企业可以用更低廉的工资雇佣不输给他们的技术人员,还会要他们吗?
而且随着战争的结束,青岛的工业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少了战争订单之后,战争中就已经很激烈的民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让大家纷纷压缩成本,工资自然是最先要降低的。
于是这些在中国享受了长达十年高工资的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接受降低工资的结果。否则他们就得失去工作,而将大部分积蓄都支持了政府打仗之后,他们真的没有资格放弃工作了。
李思第传来得消息让杨潮很满意,在德国搜刮人才的阻力很小。不枉费杨潮战争中保护了的那些德国企业家,杨潮最终给德国投资者保留了一成的股权,不允许他们将企业全部变卖,现在这些人持有一成的股份,依然在经营他们建立的企业,战后跟德国恢复联系之后。立刻就给他们的企业开始雇佣更优秀的德国工程师,提高企业技术了。
战前德国人不允许转让的蔡司精密光学技术,化工企业的化工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现在则统统不再限制之列了,很多青岛工业企业将大批德国破产企业直接收购,不但将人雇佣过来,连工厂的设备都采购过来,因为过去他们就跟这些企业有关系,战争中断绝了贸易往来对他们的经营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直接吞并,还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何乐不为。
于是英法在巴黎和会上瓜分德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之外,挖空德国。大家一时倒也相安无事,毕竟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业帝国倒下,足够很多国家吃的饱饱的了。
但是很快杨潮就发现情况超出了他的设想,一开始他提供了一份名单,其中包括精密光学、化工技术等必须引进的高端技术,让李思第找合适的企业收购德国企业和设备引入中国,
至于战争期间德国人发展出来的一些技术,毒气技术等就不用提了,悄悄买过来就是,还有战争期间德国人研发的潜艇技术、飞机生产技术等等都要引进。
这些是战略引进,杨潮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让他们买下工厂直接搬迁,连熟练技术工人都雇佣过来。
可是青岛这些工业企业的雇佣规模似乎太大了,1919年年底,竟然就有将近100万德国人涌入青岛,其中的技术人员数量只有不到20万,显然很多德国人是到中国谋生来了,而这些人并不是中国紧缺的。
“是不是要采取移民限制措施了?”
杨潮开始犹豫起来,他真的有些担心青岛的殖民化了。
虽然很想限制这些德国人此时来中国谋生,但是杨潮还是忍了,不是什么国际主义情怀,不是他心地善良,而是他正密谋跟美国人打官司呢。
所以才有这次顾维钧当面质询美国总统的事情。
美国的排华法案依然存在,始终没有废除,第一是美国人的民族偏见没有改变,白人始终不能平等对待黄种人,第二是担心中国人殖民他们,尤其是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第三则是中国这几年并没有给美国人太大的压力。
杨潮当政的时候,做的最激烈的行为是,鼓励美国华人回国发展,这些人在排华法案之下,在美国过的很不舒服,有的人确实挣到钱了,可是社会地位还比不上爱尔兰的白人liu氓,整天生活胆战心惊,一旦离开美国回家探亲,就要担心回不到美国,自家的产业就等于没有了。
原本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移民美国,更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是大量留学生在美国上学之后留下工作,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中国都很不利,留学生留在美国,等于是一批一批将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白白送给美国,对中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杨潮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与其让唐人街那些华人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死皮赖脸的待在美国,不如让他们回国发展呢,其中还是有不少富翁可以回国投资的,为此杨潮还组建了一个基金会,将平价收购他们的美国资产,让他们可以变现回国。
于是这些年离开美国的华人很多,美国华侨从最多时候的二十万降低到现在的不足十万,他们很多人都回国投资,现在中国数以万计的资本家中,有美国背景的就有上千人。
一战之后,欧洲衰落,美国崛起,尤其是英国的霸权岌岌可危,杨潮可不想看到英国人轻易的将霸权交给美国,所以他必须要遏制美国了。
所以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跟美国交恶,排华法案就是最好的理由,历届政府都就这个问题跟美国人交涉过,但是从来都是喊的大声,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实际行动。
但只要一直在提,这就是一个理由,有价值的一张牌。
于是就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老调重弹,要求美国立刻废除排华法案,并且就此想中国政府道歉,美国一如既往的打哈哈想要绕过去,毕竟这件事是他们不对,这是国际公认的事情,中国国力弱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搭理,历史上一直到21世纪他们才道歉。
而同时期,墨西哥、古巴也曾经学习美国进行过排华,当时还是大清帝国时期,我大清虽然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根钉呢,打不过列强还打不过这些小国。
于是派出了海圻号军舰示威,在古巴转了一圈,古巴立刻道歉,接着转向墨西哥,船还没到墨西哥港口,墨西哥就已经道歉了。当然墨西哥排华很残忍杀害了数百华人,也因为辛亥革命而没有追究。
杨潮当政之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而且很多国家都自己废除了针对华人的法律限制,暴力事件更是没有,以现在的情况,如果那些效果敢在闹相同的事件,杨潮不介意直接出兵。
就只有美国一个国家还在用法律排华,所以中国有理由要求美国道歉。
可美国人敢吗,自诩理想主义者的威尔逊都绝口不提此事,虚伪透顶。
他也不敢,如果他道歉,美国的种族歧视分子就能把他赶下台。
因此这是一个死结,所以这是一张王牌。(。)
第三百七十七节 经济战争()
在这次危机中,各个企业的表现十分不同,富强党的企业,只知一味地求助杨子银行,但是李思第这时候没有给与他们低息贷款,很多企业就只会关门了事。
上海那些从小到大的民族资本,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处寻找资本支持,从家族里借钱,找关系银行借钱,卖房子卖地,他们关系网更复杂,能撑过去的机会也更大。
撑过了危机的企业就要迎来春天了,因为市场淘汰了大量产能之后,他们的生产得到了保证,订单就会回来,利润就会回来,日子会越来越好。
至于那些已经破产的,没有赶上这个机会,他们死在了天亮前。
共和国5年6月开始,中国经济危机到了尾声,虽说繁荣还没到,市场只是在慢慢的自然恢复,只是度过了下降期迎来了平缓期,距离上升期都还有一段距离。
杨潮知道这场危机之后,就是世界大繁荣,繁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技术的应用,而美国将享受到这波繁荣最大的好处,从而奠定他们的霸主级实力,这次繁荣才让美国彻底拥有了毋庸置疑的实力。
杨潮甚至认为这是一场战争,所以他回到国内,他打算打这场战争,用经济战争,把美国拉下水。
一战后美国人之所以繁荣,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重建,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品的生产。
后两者基本上是源自于一个公司,美国福田汽车公司。
一战之前,美国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福特的流水线生产,还有泰罗制生产管理方法。
一战期间,美国资本家没有机会采用新技术,采购新设备,战争中他们不愁没有市场,效率问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反正无论多么落后的产能都能找到市场。
战争结束。发了战争财的美国资本家刚好赶上了这波技术推广潮,又有欧洲的市场,于是经济大繁荣。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国内的市场,福特流水线的诞生彻底让汽车走入普通家庭。美国汽车产能从战前的一百万辆级别,暴增到了五百万辆级别。
汽车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乎想象,后世的汽车业消耗了世界钢材的四成,带动的相关行业多达几十个,显而易见正是美国汽车业的繁荣。将战争时期过剩的产能完全消化。
另外就是美国大发战争财,拥有了八千多黄金储备,成为世界金融霸主,这些也都是重要的因素,各种因素合力推动了美国历史上最疯狂的这一波增长。
只是现在繁荣还没有到,从中国开始,战后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很容易就蔓延到美国,让美国战后经济危机,比原本的历史更严重。原本的历史上他们用了一年半时间才走出来,杨潮可不想让他们太容易就走出危机迎接繁荣,所以他得给美国制造一些困难。
“跟英国人、法国人谈判。互相开放市场。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给与他们重建贷款,而且允许他们用出口商品来抵偿债务。”
杨潮回国后,立刻推动外交部跟英法等国谈判。
这不但是要打开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