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用西班牙人殖民这里三百年时间修筑的大量的城堡要塞为依托,加装各型重火力防御武器,打算严防死守。
中国海军可不是吓唬人,吓唬人的话,三艘巡洋舰就够了,犯不着整个南海舰队出动,于是24小时一过。立刻炮轰了马尼拉城,并且从航母上出动了轰炸机群轰炸,但面对美国人的坚固要塞群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攻陷的,所以海军的正面炮击和轰炸,只是佯攻,海军打算从附近海岸登陆,对付美国不到3万人的守军,海军陆战队就足够了。
只不过此时另一群人行动了,菲律宾的政治势力。
永远不要小瞧一个民族的精英,至少是不能漠视他们。菲律宾的政治精英就是这样,你可以看不上他们,但是却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多少还是有些能量的。
而且如果有的选。菲律宾的政治精英更乐于接受美国的统治,后世他们的后代硬是可以大言不惭的否认美国统治他们是一种殖民统治,就知道他们被美国人忽悠到什么程度的。
之所以能到这种程度,是因为菲律宾的政治势力,基本上是在美国的默认甚至是扶植之下成长起来的。
美国人统治菲律宾,始终宣扬他们是一种新殖民制度。是利他的殖民制度,他们统治菲律宾的目的是帮助菲律宾人,是因为菲律宾人没有统治自己的能力,他们将帮助菲律宾人建立良好的制度,等菲律宾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让菲律宾人du立,至于菲律宾人什么时候能够拥有管理自己的能力了,那就得美国人说了算了。
菲律宾人信不信美国打一场代价高昂,最后还给了西班牙几千万美元获得菲律宾是为了帮助菲律宾而不是来殖民菲律宾没人在乎,反正杨潮是不信。
没错,美国人第一任菲律宾总督塔夫托在菲律宾建立了文官政府,其中甚至没有采取偏向美国商人利益的制度,号称完全是利他主义,是帮助菲律宾,甚至让美国商人对塔夫托十分不满,塔夫托针锋相对的表示,美国殖民菲律宾不是为了小部分腐朽的美国商人的利益。
也许塔夫托本人是理想主义者,他也真的帮助菲律宾建立了不少现代制度,可是他建立政府的时候,美国大兵正在围攻菲律宾人建立的du立政府军队现实,他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无视了。
塔夫托后来还当了美国总统,因此他在菲律宾的影响力持续了十年之久,导致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上万所英语学校,培养了菲律宾三分之一说英语的后代,取美国名字的菲律宾人比西班牙殖民三百年取西班牙名字的菲律宾人还要多。
可以说美国人在文化上同化了相当一部分菲律宾人。
但这能说明美国人是因为菲律宾人自己不能管理自己才来帮助菲律宾的吗,如果中国也如此不堪一击的话,美国人大概也很乐意宣布中国这个自己管理了自己几千年的民族国家,也没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很乐意来中国搞利他主义。
塔夫托之后,美国就很快调整了政策,连利他主义的遮羞布也撕掉了,推行更加彻底的殖民政策,美国和菲律宾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所有商品都免除了关税,也许有人会认为自由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可是美国工业品可以免税进入菲律宾没有任何限制,菲律宾的原材料进入美国也没有限制,但是跟美国有竞争关系的蔗糖、烟草却要被分配限额,这算是自由贸易吗?
美国人大喊利他主义殖民政策,大喊帮助菲律宾人建立一个菲律宾人的菲律宾,掩盖不了他们的殖民事实,甚至可悲的是,恐怕他们自己并不是太在乎这块殖民地,最初从西班牙手里夺取这里的最大目标,恐怕是获得一个靠近中国的基地而已。
这种不在乎的态度,加上想用更少的代价来管理菲律宾,让美国人容许菲律宾政府中存在大量的菲律宾官员,最有名的是菲律宾议会的议长塞西奥·奥斯梅那和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曼努埃尔·奎松,这两人也是后世菲律宾du立时候的政府总统,是菲律宾政治精英人物中的代表。
跟这两人类似的还有大量的高级官员,从最高法院到各个部长,充斥着大量的菲律宾官员,极大的减弱了菲律宾人对殖民的反抗情绪。
但是菲律宾精英依然没有放弃du立可能,只是转变为印度那种西方人认为文明的du立方法,就是通过谈判,通过请愿获取殖民者同情和恩赐的du立方式,可是失去自由是被人用武力胁迫,凭什么争取du立的时候接受恩赐才是文明,武力争取就是不文明呢?还不是西方人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的臭毛病使然。
但是菲律宾人接受这种论调,他们的精英一面享受着美国赏赐的高官厚禄,一面时不时去美国国会请愿一下还获取了国人的推戴,两面受益。
比如奎松就宣称宁愿要一个菲律宾人掌握的地狱,也不要一个美国人统治的天堂。从奎松可以发出这种声音争取菲律宾人的拥戴也可以看出来,其实美国统治菲律宾还是很自由的,起码言论很自由。也因为如此,菲律宾精英一面高喊着要du立,一面却自己就压制了武力的行为。
但是他们这种一面享受高官厚禄,一面唱高调讨好民众的游戏结束了,中国海军的大炮终结了这一切,他们必须接受被美国继续统治,还是换中国来统治,或者开始尝试自己统治自己。
显然菲律宾精英希望的是第三条,于是奎松和奥斯梅那派出使者分别到了中国和美国,他们要在两个列强的争夺中间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
奥斯梅那派到美国去的请愿团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调接待,很显然美国看到如果因为菲律宾而将美国拖入战争是十分不值得的事情,就好像后世他们第一次认为菲律宾人有管理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是日本的军队日益迫近的时候一样。
而奎松派到中国的使者却遭受了冷遇,连潘训的面都见不到,外交部的大门也没有为他们打开,并没有承认他们的外交地位,没有将他们驱逐出去就已经很客气了。
但是奎松的代表还是千方百计的牵上了杨潮的关系,因为奎松的代表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商人,一个华侨商人,一个经营美菲贸易的大商人。
这个商人通过南洋的关系网,跟杨子银行的李思第取得了联系,通过李思第引荐给了杨潮。(。)
第四百八十四节 给华人增添功绩()
“李先生,幸会幸会!”
大石房中,杨潮接见了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他是福建晋江华侨,从他曾祖父那一代就去了菲律宾发展,但是却没有切断跟故国的联系,甚至每一代人都是在老家成长,读书,娶亲。
跟大多数菲律宾华侨一样,往往是老婆孩子留家中,男人一个人在外打拼,李清泉家族也一样,李清泉本人的夫人也是在老家娶得,越是成功的华侨商人,越是坚持中国身份,越是不愿意跟南洋土著民族通婚。
“杨先生,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李清泉双手握住杨潮的手,身子躬着显得极为谦卑。
李清泉的身份杨潮已经打听过了,菲律宾最有名望的华侨之一,曾祖到他四代人经营菲律宾木材业,主要出口美国,是菲律宾木业巨子。而且人品相当不错,十分乐于资助办学,他小时候在家乡上完私塾,去了菲律宾家族产业中学习商业,之后又到香港圣约瑟西文书院读书,虽说学贯中西有些夸张,但是中西文化倒是都很熟悉。
他自己求学很艰辛,于是就对教育比较支持,美国人统治菲律宾,采取的是美式教育,推行的是英语教学,华人往往不太乐于接受,所以才有大量华侨商人将子嗣放在家乡读书的传统。
可是美国人并不禁止办理私立学校,于是马尼拉的华人华侨就自己筹资开办华文学校,光是马尼拉现在就有9所华文学校,收纳了7、8千学生,基本上满足了马尼拉5、6万华侨子弟的小学教育,只是中级和高级教育还很少,只有一所事业学校可供就读,大学则要回国或者去欧美。
“我可是听福建商会的龚照清提到过您啊,听说您对菲律宾华人的教育贡献很大,这可是积德的大善事啊。”
杨潮不关心这些人赚了多少钱,中国富人造福桑梓的传统。虽然略显保守,还带有儒家那种亲自己,然后家人,然后乡人。然后国人的由近及远的思想,可是总好过守财奴不是,因此提一提这种行为,很能拉近有这种思想的华侨商人的距离。
“惭愧,惭愧。若论在菲华侨的教育。在下可比不得陈迎来、施光铭和陈清源三位先生的贡献大。”
陈迎来等三人是菲华教育协会的董事。
由于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商人募捐开办,尽管富商都比较支持,可没有制度保证因此很不稳定。1914年,中国驻菲领事馆牵头,推举了陈迎来等60多位有名望的华侨商人为董事,筹建了菲华教育协会。
菲华教育协会成立后,指导华侨办理正规学校,未解决经费来源,制定了详细的章程。推出了一个附捐制度,要求华商按照营业额来缴纳会费,目前的比例是营业额的4%。
华侨对此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因为公开透明而非常支持,从来就没有拖欠的。由于华侨的经济实力很强,因此菲华教育协会获得的教育经费相当充足,开办的学校越来越多。
同时制度也更加完善,这种资源性质的附捐,协会竟然直接委托给马尼拉税务局来收,依然无人拖欠。这点上还是相当感人的。
“李先生客气了,李先生的募捐额想来都相当可观,自然是有很大贡献的。”
杨潮笑道,按照比例缴纳的话。当然是谁的生意大,谁交的钱就多了,当然还有一些让人不由莞尔的情况出现,就是很多富商为了证明自己实力强,充大头夸大自己的营业额多缴纳钱的,这当然不是出于道德。但总体还是善意的。
“只是菲律宾的大学教育还很不完善,如果李先生有兴趣,我倒是可以从中牵线搭桥,将菲华教育协会的教育体系跟国内的教育体系进行一些对接,菲律宾的华人学生可以通过正式的考试考取国内的大中学校和技术学校,也算是祖国对海外赤子的支持。毕竟你们能在海外坚守,实在是不容易啊。”
杨潮感叹道。
李清泉的目光不由有些闪动,历来的中原王朝对海外华人的态度都极为鄙视,明清时期甚至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当人封建王朝把自家小民也不怎么当人,西班牙、荷兰屠杀华人的时候,明清王朝是不闻不问的。
南洋地区之所以会成为反朝廷的一个基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国中央不重视,不在乎这些人。所以无论是康梁的保皇党,还是炮哥的革命党,在南洋都能找到大量的资助。
“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没有任何意义,天下华人是一家,血浓于水,骨肉相连,化不开的。”
杨潮看到李清泉的样子,就是他要说什么了,因为杨潮见的多了,陈嘉庚那些人都没少这样表示过,在看到杨潮打造的共和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支持后,他们确实有些受宠若惊,现在英荷殖民地上几乎找不到革命党和保皇党的支持者了,反倒是杨潮手下的富强党在那里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