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标准,这不是简单地事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杨潮认为时机成熟了,当然重新编制既困难也没有必要,让工程师们将主要流行的美德标准进行集成,就是新的标准,杨潮很清楚规则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严格与宽松之别,最重要的是执行的力度。
一面通过制定标准,对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进行指导和规范,如果那些中小型企业都能遵守这些标准,那么他们出产的产品就有质量上的保证,但是执行规范的标准,这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让小工厂也能够执行,就必须要靠行政力量来监督。
中国目前的行政制度,当然还有很多不完善,毕竟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连美帝发展了这么多年都还做不到精细管理,中国开始现代化才多久?
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监督却一定要重视,杨潮从很早开始,在山东主政的时候,就让李富安建立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制度,对违规的惩罚极其严酷,甚至始终是零容忍,一旦发现某些官员行为不轨,哪怕只是轻微的违规,无论是如何暴露,是媒体曝光,还是百姓举报,只要证实,那么这个人的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结束了。
时至今日,哪怕潘训是一个崇尚宽松政策的人,可是严格的监管制度依然在发挥作用,检察院是只属于总统的最庞大的机构,往往是副总统什么都不做专管这个机构,专管监察,监察院下辖的公务人员数量,甚至占到整个公务员总数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个政府职员工作,就有一个监察人员时刻盯着,这在全世界都是最高比例。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虽然还称不上高效,但是却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问题,没有**这种行政机器中的锈蚀,行政效率总是有一个基本的保证的,所以共和国政府虽然比之德国、瑞士等等国家政府高效,但是比之美国起码不差了。
现在杨潮要将这一套监察政府的行政机构,推广到监察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五百二十一节 备战备荒()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27年,美国、中国的经济形势始终火热,英法的经济也开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德国,道威斯计划起效第三年,他们的经济成功的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再一次超过了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国家,经济规模欧洲第一。
欧洲人对经济前景也十分乐观,连德国这个战败国都挺了过来,其他国家还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呢。百姓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那么就会花更多钱,就会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欧洲的经济发展会更快。
27年刚过,杨潮却下达了一个违背经济常识的命令,让杨子银行开始收紧银根。
杨子银行这么大的体量,做出的各种举动有时候比央行的影响还大,因此是不可能慢过市场的,可这几年市场发展太盲目了,所有人都好像看不到市场的天花板,工业界认为制造出多少产品都能卖出去,银行认为有多少钱都能放出去,老百姓认为花多少钱都能挣回来,盲目情绪引起的超前消费让市场过热。
所以杨子银行的行为,其实是给他们敲响了一个警钟,经济学界的独立经济人已经做出经济危机的预测了,但没有人听,因为这种预测每年都有,有预测经济要崩溃的,就有预测经济会继续繁荣,会更繁荣的,任何声音都掀不起太大的风浪,在一片疯狂的经济热潮中,所有人都不考虑明天,只考虑今天能挣多少钱。
欧美政客们整天忽悠百姓。告诉他们文明国家已经彻底消灭了贫穷,与他们相比,中国的乐观还差的远呢。
但还是有人响应,杨子银行虽然是一个独立核算的法人。可是相关银行众多,仅仅是杨子银行控股的大钱庄、大银行就有30家,这30家金融企业,这些年都已经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大金融企业,最少的钱庄也在全国各地铺设了营业网络。
杨子银行当初控股这些金融产业。可不是花钱买的,而是用自己的股份换的,因此这些钱庄和银行的主人也是杨子银行的股东,杨子银行收缩银根是不能瞒过自己的股东的,也对他们讲明了缘由,那就是杨潮认为市场有过热的风险,因此要收回现金应对寒冬。
杨潮上次收缩银根还是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那时候谁都没有看出来经济危机的可能,所以当时上海金融业受损失的不少,可当时大家在欧战中发财发的手都软了。杨子银行控股的这些金融企业都没有看到,所以并没有跟随杨子银行的政策,继续大肆放贷,结果战后经济危机中他们损失颇重。
这一次他们就学乖了,大多数都选择跟随杨潮的策略,不过他们没有杨子银行做的那么彻底,他们还是选择保留了风险最小的一些贷款,比如贷给张謇的大生集团的贷款就被认为最安全的业务。
而杨潮则极尽全力要做轻资产,为了防止市场崩溃,还对外界释放了烟雾弹。表示杨子银行收回现金,是为了做一项大业务,比如为杨子实验室的一些研究项目提供资金。
加上全国经济实在是太繁荣了,因此杨子银行收回现金的举动。只造成了极小的波动,很快其他银行就接过了杨子银行让出来的份额。
大繁荣这几年,上海银行业的力量进一步发展,杨子银行控股的31家大金融企业,纷纷突破一亿资本额,最大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更是率先达到了10亿规模。不过陈光甫的嗅觉很灵敏,他选择最大程度的跟随杨潮,也开始做轻资产,开始将到期工业贷款收回不在继续贷出去,将现金变成方便出手的票证,比如国债、铁路债券和公屋债券。
明年就是29年,杨潮此举显然是在应对美国华尔街引起的世界大危机,这次大危机显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经济形势在那里,美国经济已经过热好几年了,全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一旦金融崩溃,就是一场全面的崩溃,而金融不崩溃是不可能的,积累的泡沫越来越大,破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于是推迟,危机就越严重。
美国人如果前年就刺破了这个泡沫,只需要经历一场正常的经济危机,可是这次他们拥有一个美联储,强大的中央银行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让美国的经济泡沫被压制了下去,因此已经完全失衡,一旦破裂美国将经历一次硬着陆。
杨潮收紧银根,就是为了让杨子银行在关键时刻出手,杨潮不相信中国可以避免这次波及世界的超级大危机,但是他希望能将中国经济维持在软着陆上,不至于短期类出现崩溃般的症状。
但是杨子银行的净资产过于庞大,已经超过了50亿两,如果一下子从经济系统中抽出来,那个国家也受不了,因此杨潮才要提前部署,28年一开始就开始收紧现金,用两年时间来慢慢抽走资金的话,对经济的影响能降到最小,同时也给其他银行业一个吞下这个市场的机会。
这时候利津—东营快速列车的试验很成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告诉运行下电网接触的问题,还有铁轨高频震动下,铁路枕木间的砟石,总是在不断的被震碎。
这段电气高速铁路的轨道,采用的是价格高昂的钢枕木,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用钢材做枕木代价也太过昂贵了。不过钢枕木用在这里并不是第一家,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用的就是钢枕,当年德国人可谓不惜工本了。
之所以用钢枕而不用木枕,就是因为钢制枕木比木制枕木的稳定性更高,只是代价确实很高昂。
短短40公里的单线试验轨道,就用掉了2万吨钢材,这几年经济繁荣,建材价格飙升,每吨钢材价格始终没有低于10两银子,这就是20万两银子,加上其他建材、人工和设备,一公里造价5万两银子,比胶济铁路还要贵一倍,这还仅仅是单线试验铁路,如果建设复线和长线的话,还要考虑隧道桥梁等其他工程,造价恐怕要翻番,1公里达到10万两银子,高铁果然费钱。
但杨潮还是向西门子承诺,如果他们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那么杨潮依然愿意投资兴建,费钱不怕,经济危机时期,就是要上这样的大投资项目才能拉动经济,不然杨潮抽调出来那么多资金干什么?
现在备战备荒,不就是为了那时候救急么。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五百二十二节 苏俄代表()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28年世界经济依然一片繁荣。
德国人是彻底走出了经济危机,阿道夫希特勒十分绝望,因为经济繁荣让他的激进思想丧失了生存的土壤,议会选举一败涂地,纳粹党始终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党,上不了台面,他的理想遥遥无期。
美国人继续享受经济繁荣,跟中国对峙的一年多,对他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影响,因为中国海军并没有进攻他们本土,就无法影响他们的工业,也无法影响他们的商品出口,除了组后百花了几亿军费,没有其他影响,而对于美国政府,多花个几亿军费,只是小菜一碟。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柯立芝繁荣这个经济术语永远不会出现了,因为此时当政的是道威斯总统。道威斯搞经济是一把好手,算得上是经济专家,否则也不会主持道威斯计划了,能把德国那种状态稳定过来,没道理让美国经济发展不起来。
一边稳定了美国的经济,一面道威斯还裁减了250万军队,将美国陆军缩减到50万。另外还拨款重建了海军,只是道威斯担心中国趁机军备竞赛,所以宣布他们继续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并不谋求新建超过条约规定的战舰数量。
中国也表态尊重该条约,但是打算废弃几艘陈旧的战舰,用新建军舰替代。美国人对此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他们可是要建立一半新型军舰的。
东北的犹太人成功向萨摩亚移民了两万人。
看一个民族的潜力,就要看他们在绝境之下时候的反应,当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小小的南宋靠着半个国土的力量,开始大力发展商业,竟然将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了比北宋巅峰时期还要强大的程度。
犹太人在大量难民停留东北。无家可归的时候,将这些人严密组织起来,向萨摩亚移民了一大批,很快建立了集体农场。开拓了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贸易,并且开始修建萨摩亚港口,积极开拓南美洲航线,计划将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货物,经过萨摩亚转口到中国去。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就会改变,智利铜矿要绕道南美大陆,最后经过非洲运到中国的航线,而是直接横穿太平洋进入中国,发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