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这始终是杨潮坚持矿产开发的原则,在巴西同样采用的这种模式,米纳斯吉拉斯州享有了大量的利益后。已经有巴西大量地方州主动邀请中国企业去他们哪里开矿了。

    但是巴西是一个民族复杂的国家,虽然也有种族主义但却不成气候,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成气候,因为在一个黑人占据一半人口数量的国家,利用种族主义排斥亚洲移民。无异于异想天开,急不可能得到太多人支持,也不可能得到控制国家的农业寡头的允许。

    可俄罗斯不一样,这是一个看似粗放,实则十分脆弱的民族,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未必不是内心恐慌的逆反行为,后世的文化学者分析过俄罗斯的民族心态,认为俄罗斯人心中始终对外界充满抵触,东西方都曾长期给俄罗斯巨大的压力。让俄罗斯人潜意识中总是不安,因此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解释为对这种不安的应对行为,是防御性的扩张。

    这种理论未必能站得住脚,但后世的俄罗斯人在面对人口庞大,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时候,民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会殖民俄罗斯的声音,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他们提前面对了后世的境遇,俄罗斯帝国统治之下的西伯利亚,俄罗斯民族人口只剩下200来万人,而且人口发展依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在一个民族心中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人,携带资本和技术,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在矿业、农业和商业中,处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这无疑给人一种中国人正在殖民俄罗斯的印象。

    据统计,在俄罗斯贵族和中国农业资本合作的大型农场中,就有20万左右的中国人,他们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大型机械耕种,但是大型机械效率也是有限的,在原本的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机巨头走进刚刚开放的红色中国,向中国提供了62台最先进的农机设备,在黑龙江国营大农场中进行试验,创造了一个“20个人耕种11000亩地,人均产粮10万公斤的奇迹”,显然这个时代中国制造的大型农用机械不可能比50年后的世界最先进农机相比,20个人不可能耕种1万亩耕地,人均不可能达到500亩,即便以中国人的勤劳,平均水平也不过200亩而已,所以20万人,也不过耕种着4000万亩的耕地。

    4000多万亩耕地的产出,足以养活200万俄罗斯人,在矿产和石油都无法完全运出去的情况下,俄罗斯帝国显然不打算通过出口粮食获利,因此这几年农业发展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呈现萎缩状态。

    俄罗斯贵族和中国农业资本的投资意愿不足,劳动力也不好招募,懂得开拖拉机的农业技术工人,有太多的选择,在东北去包种土地,甚至去巴西包种,也比在寒冷的俄罗斯产出要好的多。

    所以这几年农业大幅度萎缩,耕地面积从最高峰的1亿亩,降到了现在的4000万亩,而且呈进一步萎缩迹象。大量农场转而变成了牧场,中国农业技术工人离开了,俄国人找来了被他们从草场上赶走的西伯利亚游牧民帮他们放牧,也跟在蒙古地区开办现代化牧场的牧场主合作。

    显然牧业对人力的需求,比农业要少多了。

    中国在俄罗斯帝国境内的农业人口减少的同时,另一方面商人和资本家却大量涌入,说到底俄罗斯人在经营上,跟已经和平发展了快30年中国资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新兴的俄罗斯民族资本,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还差了一大截,因此俄罗斯经济中,越来越呈现一种被中国人控制的迹象。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被中国资本控制的国家,这种控制引起了俄罗斯民族资本的敌视,排犹之后,报纸上顿时对中国人的警告声音就开始变大,如果没有他们从中推波助澜,才见鬼了。

    杨潮自然不想看到犹太人身上的悲剧,在中国人身上重演,从军事层面上下手是最终的解决方法,杨潮相信,有几十万中国大军驻扎在俄罗斯,而且是俄罗斯政府坚决请求中国派兵驻扎的情况下,政府层面上,是不可能出现排华情况的。

    只有民间才会出现民族主义声音,这些人是盲目的,不负责任的,不顾后果的,杨潮当然可以在事后报复,但是更愿意杜绝惨剧的发生。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矿业上,最开始的时候,来西伯利亚开发矿产的是中国人,他们当然也会雇佣中国矿工,那时候在他们家乡招募穷苦的农民来打工相对容易,但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让挖矿这个工作环境恶劣的职业失去了吸引力。

    所以矿业中的中国劳动力回国的情况,比农业更为严重,从最高峰的10多万人下降到现在的不足3万人,哪怕采用最先进的采掘设备,俄国矿产的产量依然在降低,除了石油之外,其他矿产产量都在下降,铁矿还勉强能维持在最高峰的80%,煤矿却几乎要成为一个历史产业了。

    “这些都可以见报吗。这些数据很有说服力。就这样写,以一个民族宽容分子的观点,来警告一下俄罗斯人。就说中国劳动力的离去,证明俄罗斯经济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如果任由中国劳动力继续流失,俄罗斯经济将在不远就会陷入危机。”

    杨潮将最近俄罗斯政府统计的,大量中国农业和矿业工人离开俄罗斯,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的数据挑出来,用警告的口吻告诉俄罗斯人,其目的不过是在提醒他们,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口数量不是持续增加,而是在持续减少的,借此来化解目前俄罗斯人在民族消亡时候的紧张情绪。

    之所以要拐个弯告诉他们,是因为直接说出来太明显,一看就是公关文章,反而没有说服力了,用侧面的方式,让俄国人自己读出这种意思来,他们才更相信。

    杨潮如此迁就俄罗斯的民族分子,好似对这个民族太好了,是他亲俄吗?当然不是,俄国人落到如今这个惨样,杨潮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为他的出现,俄国至少比原本要多死了3000万人,西伯利亚也不至于只剩下200万人,还持续的减少。

    之所以对俄罗斯民族迁就,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怀柔的考虑,没必要跟他们激烈的民族情绪顶着干,换一种方式,慢慢融合才是正途。针锋相对,俄罗斯出现排华,然后中国开始出兵,那有什么意思,除了满足民族主义的心理需求外,对国家没有意义。

    西伯利亚这块不可能容纳太多人口的地方,杨潮是打算按照美国对待加拿大那样的方式来对待的,说白了就是给他们政治自由,从经济上控制,这里只能是中国的一个经济附属国存在,此外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至于移民,把中国人塞进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作为中国经营分子,能有什么光彩,气候良好的巴西,面积广大的澳大利亚,都比这里合适的多。

    当然必要的人口渗透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一半对一半就很合理,但不是激烈的入侵式移民,而是潜移默化小桥流水的渗透,不是大量涌入农业人口在土地上汗流浃背,不是大量涌入矿工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消耗生命,而是更高层次的,携带者资本来投资的中产阶层,来这里创造自己的事业。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50

第五百二十九节 石油铁路() 
今天继续十更啊!!!大家票票投起来啊。

    ————————————

    即便有100万中国农民在西伯利亚种地,也抵不上10万资本家挥舞着钞票,在这里挥斥方遒来的有影响力。

    所以杨潮对中国农民的持续减少并不太在意,才让张念写一篇以俄罗斯人口吻提醒俄国人警惕中国劳动力离去的负面影响的文章,看似是在提醒俄罗斯人,其实是在安抚他们。

    至于实际的措施,是不需要采取的,十几万农民这两年离开了,却有2、3万商人涌了进来,7、8万矿工离开了,却有2、3万企业家涌了进来,这5、6万人数远少于农民和矿工的资本家,在西伯利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显然远超2、30万农民矿工,也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是强势群体。

    等过个几十年,当土地上劳作的是俄国农民,矿山中挖矿的是俄罗斯矿工,而中国人则挥舞着钞票,开办了一家家商铺,经营着一座座工厂,那才是杨潮更愿意看到的场面。

    28年下半年很快过去,这半年中杨潮通过媒体宣传,软化了俄罗斯民间的民族情绪,并没有出现特别激烈的排华声音,尼古拉大公则持续采取高压措施,先后流放了3万多名俄罗斯青年,社会变得比过去稳定多了。

    在俄罗斯经营的中国商人持续增多,俄国人排挤了犹太人,让出来的巨大空间,大半都被中国商人填补了,俄国民族资本依然不占有优势,甚至劣势越来越明显,毕竟他们经营任何工商业,几乎都是要跟中国做生意的,而跟中国的生意,怎么可能竞争的过直接在俄罗斯投资的中国资本呢?

    结果大量的俄国资本退出工商业。转而迈入更加稳定的农牧业,他们出产的农牧产品,则进入中国人开办的中小型工厂中,加工成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然后出口到中国去。

    中国人喜欢扶帮带,一个人经营某项事业成功了,很容易带动一大批亲朋好友从事这项产业,所以后世的中国人时常将一个原本很赚钱的行业,很快就做成白菜价的产业。往往是一项生意在外国人手里的时候利润丰厚,当中国人掌握了这项技术或者杀入了这个领域后,很快这个行业就会做到头了。

    就是因为中国人有这种盲目经营心态,偏偏还握有庞大的资本,能够短期内打造出供过于求的产业的能力。

    在西伯利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加工农牧业加工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造成的结果是农牧产品原料价格上升,鼓励更多的俄罗斯资本转入这个领域,另一方面是利润越来越低,逼走了更多的俄罗斯资本。但只要在赚钱,中国人就会继续投资。

    唯一制约他们的因素是运输,要从西伯利亚将物资运到中国去,除了铁路之外,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可是铁路运力是有限的,俄罗斯政府只能优先保证石油的运输,其次才会考虑铁矿等资源,最后才是各种农副初级品。

    在限制了俄国内部工业增长的情况下,修建新铁路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修建铁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额的投资,即便是英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要通过市场融资的。单纯政府投资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外界的呼声,和自己的野心支持下,俄罗斯政府下定决心要修建新的铁路,至于钱他们打算通过抵押在上海借债,但是却被杨潮给拒绝了,杨潮不发话很少人能从上海借到钱。哪怕那些不输于杨子银行团的银行,也要考虑一下,杨潮都不做的生意,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的。

    杨潮的态度让尼古拉大公十分费解,亲自跟杨潮谈判,他耐着性子跟杨潮解释,扩大铁路运量,对中俄两国都有好处,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贸易,有助于产业分工云云。

    一听就知道尼古拉这番话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到的,恐怕是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