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侵犯别国专利被人追究的话,将来可是很麻烦的,就好像天chao在改开之后,遇到大量当年被没收了财产的台湾、香港企业的追索一样,裤裆里有屎,迟早都是要被拔出来的,只要你融入这个世界,那就要按照世界的规矩来。
张作霖叹道:“还要给美国鬼子钱啊,犯不着啊。”
张作霖当然不想给钱,他儿子搞汽车,他是不懂,但没办法,既然办了,当然要挣钱,所以他才舍得拉下脸来给儿子拉生意,生意嘛,既要开源,还要节流,这点他还是懂的。
杨潮冷脸道:“必须达成协议,一天不达成协议,我一天就不会买你儿子的车。”
没办法了,张作霖只希望美国佬不要要价太黑。(。)
第六百零七节 持久战()
张作霖做生意目光短浅,但是打仗还是可以的,这个老土匪发了狠,亲自在济马督战,用几千架机枪扫射的效果,制止了溃败,守住了济马最后一道防线,将苏军发起的全面反攻打退了。
很险,杨潮都感觉到了艰险,真的是险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了。
加伦这货果然是早有预谋,他进攻的兵力只用了30万,其中10万人死在了进攻和断后的途中,可是这次反击,他愣是投入了80万人,而且将所有能够调动的坦克全都派了上来,3000辆坦克的冲锋还是很壮观的。
何止壮观,t26这种薄皮坦克防御不行,跑的贼快,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公里,比人跑的快多了,而且性能十分可靠,很少抛锚的,因此撤退中的沙皇骑士团可谓遭遇了一场生死危机,从图伦附近跑回济马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一半人。
只有15万人成功逃回,还扔下了一切装备,很多人两手空空连枪都扔了。
幸好朝鲜人此时卖命,死死顶住了从图伦追过来的苏军坦克集群,接着重组了溃兵,在机枪逼迫下,和生死危机下,这些溃兵爆发了最大的勇气,杨潮又调动了所有能动的飞机、飞艇,高达5000架飞行器的不断轰炸下,才艰险的挡住了苏军的全面反扑。
现在杨潮手下能战的兵力,只剩下20来万了,其中朝鲜人损失最小,还剩6万,中国人其次,还剩下13万,日本人只剩下3万。欧美士兵8000人,俄乌士兵2万,总兵力还不到25万人。
新增的士兵主要是中国籍,杨潮可不忍心将这些士兵随便投入战场,中国士兵是必须接受一个月以上的训练的,最好能有三个月。
所以这次战争杨潮不会派他们上战场送死。为此他都做好了放弃济马的准备,结果还是挡住了,让他庆幸不已。
打败了苏军80万人的攻击,加伦的锋芒也耗尽了,如此蓄谋已久的一次军事计划竟然都没有成功,让他颇感到意外,不是苏军战斗意志不够坚定,不是他们的作战素养不够顽强,而是武器装备劣势太大。摧毁了沙皇军的坦克部队后,苏军坦克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t26攻击济马这种坚固阵地损失太大,不但对方的火炮能给坦克造成毁灭式打击,天上的轰炸机更是大敌,你无法在任何一项军事手段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必须面对在劣势局面战斗,能打到这种程度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方是防御状态,而苏军在进攻。防御总是占便宜。
80万进攻部队损失了30万人后,加伦就知道反攻彻底失败了,在战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跟沙皇军交涉后,双方互相收拢了自己的战士遗体之后,加伦选择了撤军。这一次是真撤军,这一次沙皇军也没敢追击,他们从容退回了泰舍特。
战局又到了之前的局面,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沙皇这边宣称他们消灭了50万苏军。只损失了20万人,因此取得了大胜,苏军则宣布他们杀伤了20多万人,但是自己只损失了10,他们才取得了胜利,双方交换了俘虏,因此无法证明谁对谁错,但大家更倾向于沙皇这边杀伤更大,但是不认同说谁胜谁败,因为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苏军没有攻下济马,沙皇军没有攻占图伦更不用说泰舍特了,只能说是一次不胜不败的战斗罢了。
随着第一批20万中国籍志愿兵训练完成,直接进入第一集团军,将第一集团军打造成了第一大主力后,杨潮才放下心来,这时候已经到了8月,战争不知不觉打了快10个月了,打到了这个份上,其实说速战速决就已经不可能了,谁都无法短期内消灭对手,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该清醒了,该明白这是一场持久战了。
于是杨潮立刻着手为持久战做准备,更多的订单,将坦克熟练增加到了1万辆,更多的飞机,将各型飞机增加到了1万架,更多的武器储备,保证最多可以武装20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军装被服以及粮食储备。
这一切都不难,图哈切夫斯基那时候,苏军最占优势的时候,他们都没敢切断通往中国的铁路线,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敢切断这条路,让中国的资本家没有钱挣了。
所以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就能买到,钱更不是问题,杨潮200亿资金才花了多少,还不到十分之一呢,于是在准备持久战的同时,杨潮已经可以将自己的精力分到别的地方,可以分心去处理一些其他事务了。
会晤了一下朝鲜和日本的特使,告诉他们自己对战胜有绝对的信心。
同时给了两国一点甜头,作为他们出人出力的酬劳,朝鲜引入东营纺织业的计划很成功,在杨潮的暗中推动下,没有遇到东营官方的阻挠,大量中小纺织企业进入朝鲜人在平壤和汉城划出的工业区中,在经济危机期间,助推朝鲜经济达到了10%的增长率,让金九的名望大大的提高,已经在朝鲜国内出现了狂热的偶像崇拜了。
这是以前就定下的,这次杨潮给朝鲜的甜头是,投资兴建一条高规格的从大连通往朝鲜半岛的铁路线,将在渤海隧道修通后,将朝鲜跟山东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让朝鲜拥有了比日本更优越的地理条件,更接近中国这个亚洲经济发动机,获得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
日本人的诉求就不简单了,日本特使是代表裕仁来的,他想杨潮提出,希望允许日本组建一支规模不大的用来保护自己的防御性海军。
日本特使的理由很充分,因为日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日本在巴西的侨民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而向中国政府提出保护的要求,中国政府碍于巴西也有大量中国侨民的现实不好介入。
日本人表示他们需要有保护本国国外公民的基本能力。
杨潮很不悦,心中暗叹一声,日本人还真的是善于抓时机,这是一个不太平的时代,除了西伯利亚,还有好几处地方在发生战争,其中就包括巴西,都有人开始担忧再一次世界大战会爆发了。(。)
第六百零八节 混乱时代()
第610票。今天后台进不去,不知道什么问题。现在才能发。
————————————
巴西爆发的战争不是个什么大事。
起因是总统选举,也就是政治权力斗争。
原因很复杂,得从巴西的政治结构讲起。
巴西国土面积广大,拥有20多个州,可是说了算的一般只有两个州,一个是圣保罗州,一个是米纳斯吉拉斯州,因为这两个州的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巴西的一半,所以不用通过贿选两州也能垄断巴西总统的权位。
就好像跟中国一样,虽然同样模仿的而是美国式的制度,但到最后,依然退回到了地方势力把持中央的情况中。
圣保罗和米纳斯州控制了巴西政府,而两地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都是一个农业寡头控制的地方,因此也就是农业寡头控制了巴西政府。
长期的制度形成两个州之间的默契,这一任总统是圣保罗的,那么下一任就是米纳斯的,双方都很好的支持了这个默契,很少逾越,甚至每次都是圣保罗的总统提名米纳斯的候选人,可是这一次圣保罗人挑战了这个传统。
圣保罗州出身的华盛顿·路易斯没有支持米纳斯州的候选人,而是支持自己的朋友胡里奥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圣保罗州实力强大,米纳斯州这些年都是靠出口矿石维持经济,但是经济危机打击下,他们无力跟圣保罗竞争,结果在竞选中落败,胡里奥成为下一任总统。
这让米纳斯州极为不满,于是他们选择了支持南大河州的候选人瓦加斯。大危机之下,军队对政府也不满,一系列机缘巧合,圣保罗又将自己推到了所有地方势力的对立面,连他们最大的政治盟友米纳斯州都背叛了,于是当军人政变之后。推举当过兵的瓦加斯当总统后,圣保罗竟然找不到一个地方势力支持他们。
巴西在21世纪,他们也拥有着大量的私人武装,私人武装的实力甚至比正规军还要大,大富豪拥有直升机,雇佣兵保护自己,这个时代,巴西的农场主则武装着私人卫队保护他们,因此圣保罗州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是他们的对手太强大了,本来联合米纳斯州的政治势力他们就可以控制全国局势,现在则没有能力了。
支持瓦加斯的中低级军官带兵进入圣保罗后,华盛顿总统制带领军队做了象征性的抵抗后,就选择了投降,于是瓦加斯成为新的总统。
瓦加斯在后世的巴西十分著名,认为是巴西工业化的最大功臣,当做国家英雄来看待。
苏俄模式的国家则把瓦加斯看做是民族资产ji级的代表。但其实他本人什么都不是,他出身农场主家庭。不可能代表什么鬼资产jie级,他不过是一个政客,一个民主精英,李鸿章这种人物搞工业难道是资产jie级?显然这是有民族危机意识的精英的世界观,这种人的最大抱负是强大国家,强国却离不开工业。因此往往这些人是支持工业的,但不能说他们有资产jie级的世界观。
瓦加斯最有名的做法是推动了巴西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将欧美等外国资产国有化,在巴西建立了钢铁、石油和汽车工业,给巴西打造出了一个工业体系。
当然。瓦加斯的世界观是得到工业资本的支持的,因为瓦加斯的观点有利于他们。
而巴西的工业资本已经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巴西出口的咖啡大受打击,可是进口的工业断绝,也给了他们的工业企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欧洲人打了四年多战争,巴西工业高速发展了四年。
等到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巴西已经发展起了轧糖工业,棉纺织工业,造船工业和食品工业,当然这些工业的规模还很小,都是中小型工厂,成本高,利润低,但是却让从事工业的人口首度超过了100万人,工业实力已经不可小觑了。
而且巴西工业主要在圣保罗州、米纳斯州和南大河州等地方,南大河州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因为农业比不上圣保罗和米纳斯,人口更是不急对方。但是这个地方的德国、意大利移民很多。
南大河州的首府南里奥格兰甚至都是德国移民在1823年建立的,后来有大量意大利移民迁移,这个州因此以德、意居民为多,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陷入崩溃状态,每年都有十万左右的德国移民进入这里,形成了庞大的德国文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