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他还得到了一件秘密武器---内应!
起兵之前他派心腹通知母亲武姜,告诉他我那天那天要起兵了,在我攻打都城的时候,您派人打开城门,来个里应外合连锅端,郑国天下就是咱们的了。。。
武姜接到这个消息不胜欢喜,连忙找来心腹约定好开门献城的时间,等待着令她激动的时刻。。。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做了一回土拨鼠。这个先不提。。。
叔段和武姜的计划早就被郑庄公知道了,表面上他没有任何防范的迹象,实际上却早以做好准备。
等到叔段出兵的消息一传来,他马上找来公子吕告诉他,这回时机到了!你给我把叔段的老巢端了吧!他命公子吕率领兵车200乘绕开叔段进兵的方向,直取京城。
200乘就是200辆战车,有人说了,这是不是少点啊。
一点都不少,周代的战车就像今天的坦克,除了战车里的人,在战车周围还跟着一定数量的步兵。具体一乘配备多少兵力呢?我来告诉您,75人!
战车上三个人,一个是指挥官负责驾驶马车称“甲首”,左边是射箭的称“车左”,右边是持戈的称“车右”,战车周围跟随着72个步兵。这么一算,200乘以75等于15000人!
在东周初年,整个周王朝各个诸侯国的人口加起来也就1千万出点头,郑国就算地处中原,比较富庶人口多点,按照10比1的比例全国能够动员兵力应该在6、7万左右。但是只有在打仗时才能动员出这么多兵来,平时的常备部队可没这么多。而庄公能在新郑这个地方短时间内派出1万5千人的部队,说明他早就为叔段准备好了这份大餐!
看来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
但是结果却出乎大家的预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当叛军在接近国都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噩耗,京城的守军开城投降了,政府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叛军的老巢,并且马不停蹄的从背后杀来。。。
叔段惊慌失措,但是他的手下却很镇静,他们从容的放下手中的武器,脱掉铠甲,撒丫子就跑。
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其实他们根本用不着为叛徒负责,大家都是京城的百姓,本来过的好好的,却被叔段强行征来打这场不义之仗。现在老家都被人占了,谁还有心思跟这个没前途的领导混呀,还是回家“卖白薯”吧。
“京城太叔”彻底蒙了,我他妈做了二十多年的准备,如今还没跟敌人过上一招,就土崩瓦解了?彻底完蛋了?这是什么道理呀!
部队散了一大半,再进攻新郑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州吁提醒叔段:“哥们儿,别愣着了,咱跑吧!
往哪跑?京城是回不去了,叔段只能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向东南边的鄢陵逃窜。同时,另一个人也在前往鄢陵的路上。。。。。。
第二十三节 放生
那个人就是郑庄公。他早就算好了,如果公子吕将京城拿下,叔段北上的道路必然被切断,他所占领的北部城邑自然就会返回祖国的怀抱,那么叔段就只能逃向东南边的鄢邑,所以他亲自率军赶往那里围歼叛军。
从地图上看,新郑离鄢邑更近一些,那么郑庄公完全可以在叔段前往鄢邑的半道上截击他,为什么还要和叔段一块往鄢陵奔呢?让敌人的两股部队汇合在一起岂不是对自己很不利?
其实不然,庄公恰恰希望他们汇合在一起,围而歼之一劳永逸;省的各各击破太麻烦!
所以庄公大军看到叔段的部队来到以后并没有突然发起进攻,而是看到叔段进入鄢邑以后,率部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待到公子吕的主力部队赶到,两路大军开始围攻鄢邑。
叛军本已是惊弓之鸟,被合围以后更是毫无斗志,很快政府军破城而入,叔段大势已去,但仍在困兽犹斗,妄图杀出一条血路逃命。。。
敌军已破,却给庄公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怎么处置他这个调皮捣蛋的弟弟。
如果按罪论处,把他扔锅里煮了都不为过(烹杀是那时候的家常便饭),可是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虽然恨之入骨,可要真杀了他还是于心不忍。
不杀吧,又没法跟天下交代。叛变都不是死罪,那以后大家谁不爽就叛变好了,反正失败了也不会被处死。
思来想去,只能假意将他放走。
于是,庄公秘令祭仲,让他放开部队一角,留条路给叔段逃命。
要说叔段逃命的本领确实不小,就这么一个小缝真让他给找着了。他与州吁等死党夺路而出,一路向北逃窜到卫国境内的共邑。
历代搞历史的人都说郑庄公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叔段为什么在兵败以后并没有被杀死。难道他真有那么大本领从鄢邑一路向北400余里逃出郑国国境?最后还度过黄河跑到卫国的共邑,这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吧!如果庄公下令擒杀叔段者重赏的话,恐怕他连40里都逃不出去!
唯一的答案就是,庄公念及手足之情,故意放他走的。这在后面还会的以印证。
话分两头,对于叔段的叛乱庄公是早有心里准备的,可最令她始料不及或者说难以接受的,却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她暗中支持叔段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打开城门接应叛军,这不是要往死了害我吗?难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儿子?!
他越想越生气,回到新郑以后就下令将武姜轰出都城,迁往南边的城颖(河南省临颍县西北)居住,实际上就跟充军发配一样。这都不能让庄公解气,在她母亲临行前对他发了一个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你别指望在回到国都了,想要再见面就到阴曹地府见吧!
这话说的何其伤人,然而伤的不仅是母亲,做儿子的说出这种话难道自己心里不难过吗?谁愿意伤害自己的母亲呢?
不知武姜当时知不知道庄公念及兄弟之情放走了叔段,如果知道的话会不会觉得羞愧难当?也许离开,对这对母子未必事件坏事。。。
果然,没多久庄公就后悔了。即便是母亲对自己做了如此决绝的事情,但做儿子的也不能抛弃母亲,这是做人的根本,也说明庄公并非蛇蝎心肠的人,他之所以运用一系列的计谋除去弟弟的势力,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最后也没有杀害他;虽然对母亲的恶劣行径表示愤慨,但离开母亲以后还是充满了思念。
可是庄公已经对天发誓了,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就是说只有死了以后才能见面。这可把他给难住了,君无戏言,他不敢出尔反尔。
这件事传到民间以后,大家无不为之感动,出主意的人也就来了。
郑国有个叫作颖谷(今河南登封)的边邑,在那里有个管理疆界的官员叫作考,人称颖考叔。他听说这件事以后,准备了点稀罕物献给了庄公。庄公很高兴的召见了他,并留他吃饭。
在宴席上,颖考叔的表演开始了,他吃东西的时候只吃素的,把肉都挑出来放在一边不吃。
那时候佛教还没传入中国,这肯定不是宗教信仰的问题。
庄公很奇怪,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人敢在老子面前挑食呢,你胆子到不小啊。
颖考叔连忙回答说:“我的老母亲,只吃过我做的饭,从来没有吃过君王家的肉羹,请您允许我拿回去送给她。”
这话说到庄公的痛处,他心里一阵酸楚,喟叹道“你还有母亲可以送东西,可是我却没有啊!”
颖考叔明知故问:“请问主公,这是为什么呢?”
庄公便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现在很后悔,可也没有办法。
颖考叔这时说出了想了很久的主意:“主公不必担忧,如果您掘地见水,然后挖个通道在洞中与母相见,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
庄公听罢心中豁然开朗,心说你小子是个人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四节 周郑交质
庄公连忙照办,很快这对冤家母子在地道里见面了。
据记载当时场面热烈、感人至深。母子二人在隧道里热泪盈眶、相见甚欢,隧道外面大臣们在洞口围成好几圈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从此以后,母子和好如初。脸变的够快,但不知心可是真的。。。
没关系,对于庄公来说与母亲和好可以让他心情平静下来。您想啊,谁和老妈吵了架还能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肯定心里老是惴惴不安,耽误正事儿。另外,也可以平复一下囚母这件事在诸侯中的不良影响,毕竟把自己老妈抓起来不是什么光彩事儿。
现在好了,母亲也接了回来,叔段也被驱逐出境,庄公此时应该可以清净清净了。
但是,内乱虽然平定,更大的麻烦却悄然而至。。。
郑武公没死的时候与卫武公同为周室的卿士,两个人共同把持着周王朝的政权。卫武公死后,郑武公独自执掌朝纲,在他死后郑庄公接替了老爸的位子,身兼两职,既是一方诸侯,又是朝廷的执政官。
春秋初年天下够乱的,特别是郑国忙着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后又平定内乱,耗费了庄公大量的精力,相应的在卿士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就少了。
如此便渐渐的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本来平王岁数越来越大,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他也处理不过来,您这位执政官可倒好,说不来上班就不来上班,连个假条都没有,你想把我累死啊,还是想把我气死?
他渐渐的对身边的人流露出,将郑庄公的权利分一部分给西虢公忌父的想法。但仅仅是个想法,并没有付诸实施。原因也很简单,怕庄公不同意,他惹不起人家。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件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郑庄公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气哄哄的来到雒邑质问平王。
平王很害怕,连忙否认(王曰:无之),没有这回事儿。
大王都说了没这回事,那就算了吧。可是庄公是个玩政治的高手,所谓无风不起浪,领导肯定有过这种想法,才会传得满城风雨,所以必须得让他知道有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一次就得折腾得他长记性。
他不依不饶,我爷爷为你们家流过血,我爸爸为你流过汗,我没有功劳但也有苦劳吧,你凭什么要分我权?!不管怎么着你非得给我个说法。
平王憋得满脸通红,群臣束手无策,他们不是忌惮庄公他们一家的功劳,而是害怕掌握着战略要地、气势正盛的郑国军队。
为了安全,平王不得不向庄公低头,并发誓绝对没有削夺您权利的意思,今后更不会有!您要是还不相信,那这么着得了,咱们互相交换人质,我把我儿子押在你郑国,你把你儿子押在朝廷,将来如果我违反誓言您就把人质宰了。
当平王说出这番话时,整个朝廷震惊了!
周王朝开国两百多年,还没出现过天子与诸侯交换人质的事儿!
堂堂天下的共主,一言九鼎的君王,上天的儿子,居然要和他的臣子交换人质以乞求人家的谅解。这在周王朝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是难以想象的。
郑庄公也是吃惊不小,他只想保住自己在周室的权利,顺便借机弹压一下领导,树立自己坚不可摧的高大形象,但没想到领导这么不禁吓唬,还没动真格的就尿了。
我要是真和天子交换了人质,那天下诸侯会怎么想?会不会引起大家的不满?可我要不接受这个条件,天子与我都没有台阶下,你这不是把我将在这了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连天子都要与我交质,还有谁敢不服从我呢!这是立威于诸侯的绝好时机,你既然已经这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