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马芳这老头儿,时不时的派人送宣府那边的特产过来,书信往还不断,马家的两个小子,老大已经是大同副总兵了,结果还是写信来要与惟功义结金兰……这当然是马老头子的意思,马家的老二虽然眼高于顶,不过对惟功也是十分敬服,还有吴惟贤吴惟忠这哥儿俩,没事就写信来,戚继光虽然没有直接与惟功往来,但蓟镇过来的经常就放风,戚帅对张副将的欣赏,那也是没话说!
俞大猷自忖自己一生功业挫折不顺,在朝中毫无根基,凭白收了这么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弟子,不仅对惟功没好处,还招人笑话。
此时此刻,长别在即,那种极尽遗憾的心思,也是浮现了上来。
惟功是何等人!
俞大猷的心思,他一眼便看了出来。以前,他也是顾虑到俞大猷和马芳,戚继光之间会互相吃味,不好专拜哪一个老帅为师,此时此刻,也真的不必避忌什么了!
“小子得俞帅传授平生功夫心法,向来没有名份,今将长别,愿拜俞帅为师,不知道俞帅是否收小子这个不成器的徒弟?”
俞大猷心神激荡,四周的人都发出惊讶的声响。与俞大猷的不得志相比,惟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今日送别就看得出来,除了兵部的几个郎中和车营的副将以下的助手外,其余朝官中文臣无一人前来,武将前来的寥寥无几,官职最高的也不过就是武臣一品二品,没有一个勋贵前来。
与去年张居正离开真空寺时的煊赫风光相比,今日的情形,简直可以用落魄来形容。
惟功的拜师,可能也正因为眼前的情形而发,俞大猷这个老臣名帅,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不应该遭遇这样的冷遇!
这个国家和朝廷内外,士林民间,对武臣的尊敬和重视,实在是做得太不够了!
“这……”
面对惟功的拜师,领军四十年的老帅,一时竟是手足无措起来。
良久之后,俞大猷才道:“惟功,你可是未来的英国公,老夫怕是当不起啊。”
“何出此语?”惟功朗声道:“小子的这个未来的英国公,也是祖宗马上厮杀得来的,与俞帅所为,有何区别?俞帅若在国初或靖难之时,还怕挣不到世袭勋位?”
一番话,说的俞大猷心神激荡,老怀大慰,欣然道:“如此,便是厚厚脸皮,抢先一步吧。纵使马帅和戚帅怪我,我也只当不知道罢了!”
“徒儿叩见恩师。”惟功听闻此语,便是撩起衣袍下摆,郑重其事的拜了下去!
第243章 美人
惟功行完拜师礼后,按两广福建那边的规矩,又是给俞大猷奉茶。
俞大猷心情大好,简直是乐不可支。
只可惜,拜师太晚,若是早上一些时日,他在京师的这种心情不快,郁郁不欢的日子就要好过许多了。
现在虽然已经是正式的师徒,但师徒两人也是要长别了。
以俞大猷的年纪和身体,两人心中有数,这一生恐难再见。
南方暂且无事,以惟功的身份绝不可能到福建任职,俞大猷也不会再数千里长行到北京来做官,此次一别,今生恐难再见。
“惟功,你我私下说两句话。”
听到俞大猷的话,送行诸人知趣散开,给师徒两人留下空间。
“老师有话请直说。”惟功知道俞大猷有要紧的话,但他的脸上还是笑吟吟的,神色没有丝毫改变。这些年,他已经练的八风不动,很难有什么事情叫他动容了。
“我知道你的练兵和恢复京营的想法意志甚坚……”俞大猷沉吟着道:“当年老成国公嘱托你之事,还有张相国也有整顿之心,加上你本人的意志,所以这件事你是必然会做,也必须去做。”
“是的,老师说得不错。”
“但我劝你,暂且不要操切行事,你逼迫太紧,会有反弹。”
“老师,那些家伙的伎俩,我大约也知道……无非就是无事生非,造谣生事,或是处处不合作,给我下绊子之类的……这些招数,对外来的将领,比如您,或是戚帅有用,对我,怕是用处不大。”
“这个我也知道……执掌车营数年,此中况味,老夫深知。”
现在的俞大猷已经深知京营之难,更难于上青天。戚继光也曾经在京营当过副将,对京营之弊端和改革之难,也是心知肚明。
两个雄才大略的老帅不能办到的事情,惟功却是信心十足。
原因也很简单,他和皇帝的关系,与权势者之间的关系,与京营盘根错节各方势力的关系,还有英国公府本身的势力,加上这些年他在京城之中的经营,惟功已经有信心与京城的勋贵和将门集团,斗上一斗。
见他如此,俞大猷欲言又止,无法将话全说出来。
惟功到底是少年,对这些人缺乏深刻的了解。为了在手中的利益,这些人是作奸犯科,除了公然造反不敢之外,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敢做的!
从于谦到现在,多少文官中的才智和雄毅之士意欲重整京营,改制数回,何尝成功过?
戚继光的威望和雄才大略,也不过想练成十万兵,这已经是与俞大猷的想法背道而驰了,就算如此,也是完全的失败。
“此事由得你去做,总之要万事小心。”
俞大猷临行,淳淳嘱咐:“将兵到北疆,坐镇一方,需记兵贵精而不贵多,得百精锐胜过千多庸才,先授技立根本,再论其它。当军吃粮者,无有强技,一切终究是虚妄。为将帅,立功为上,扬名为上,侍上唯谨,不可因出身而傲人,时间久了,自然成名。临行之前,就是这些嘱咐,你要切记。”
“是。”惟功肃容答应下来,并不反驳。
俞大猷的话,正是他一生信念写照,但凡有大成就之辈,一旦形成信念,一生也就绝不会更改,俞大猷如此,戚继光也是如此。
至于惟功自己的道,现在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但如俞大猷和戚继光那样坚定不移,倒也还说不上。
“老夫去矣。”
辞别之时终于到来,惟功长揖到地,待俞大猷上马后,惟功道:“老师且在家休息两年,三五年内,小子会想办法去福建拜会。”
“呵呵,一切以国事为重,吾辈何必效小儿女之态呢?”俞大猷捋须而答,眼神之中,满是笑意。
两年之后,这个一代将星,当世伟人奇男子病逝于福州,他没有看到惟功成为传奇的那一天,还好,他看到了传奇的开始。
……
送走俞大猷之后,惟功也是有些郁郁不欢。
这个可敬的老人走后,惟功的心中也是感觉空了一块,以后在车营之中,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他去的所在了。
俞大猷去位之后,他费数年之功编练的车营当然也就名存实亡了。
车营之设,原本就是朝堂之上争议和妥协的产物,从嘉靖年间就因为京营的武备不振而争吵,一直吵到隆庆年间也没有结果,还是张居正立主将待罪在家的俞大猷请到京师来主持编练一支缓急可用的强兵出来,结果俞大猷在京营中并不得意,虽然大阅得了彩头,但仍然无可改变自己的处境,到如今俞大猷萧然一身出京,车营早在他离开之间就已经四分五裂,五六万人,早就被拆分到各个营中,车营之中,连一万人也没有剩下了。
数年辛苦之功,抵不过数月的胡作非为,人世间事,大抵如此。
“大人,咱们去哪儿?”
“去元辅那里。”
从广宁门入内,一路赶往张居正的府邸,此处地方,相较几年前又有大不同。
巡逻的兵马司官兵明显多了,不能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巡逻的官兵,还有各厢坊的更夫,火兵等等,也是拿着各色器物,在相府四周,来回的巡逻游走着。
相隔数里之外,便是等候传见的官员轿子,只是那些各色的小吃小食摊子,却是一个也见不着了。
这两年,相府的规矩也是越来越大,张居正自夺情之后,威福日擅,在回京途中,仅因一些官员没有沿途吊祭就加以处分,并且严厉处罚因此事上书的言官王用汲,形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但也因此叫天下人都知道,元辅的尊严,绝不可冒犯一星半点。
因此,张居正的威权越来越重,处理起国政来也是更顺利,不过他的这个府邸,寻常人不要说进去被元辅召见说话,便是想远远靠近,也是难了。
不知怎的,惟功倒是很想念当年的相府模样,现在的这里,看似热闹,骨子里却是十分的凄清冷漠。
“见过元辅。”
惟功少国公和副将的身份,城中公侯和一二品的大员,均无叫他下拜的道理,但在张居正的书房之中,也是只能老老实实的下拜行礼。
“起来吧。”
张居正一身蓝色的道袍,头戴唐巾,脚踩乌履,整个人看起来十分闲适舒服。他人斜躺在罗汉床上,手中捧着一本闲书,意态十分消闲。
在此时,书房外有好几个侍郎和京卿之流的大臣,正在候见,但张居正的模样,看起来,一时半会这些官员不会得到传见了。
“老爷,游总管回来了。”
惟功刚刚起身坐下,张府的书房长随走了进来,似乎没注意到惟功在,便是躬身向张居正禀报事情。
“哦,叫他来吧。”
“怕是有不便……”
“无妨,惟功是自己人。”
“是,小的明白了。”
听到张居正的话,惟功心中也不知道是何滋味。他自问对张居正是以师相来尊崇,但若说自己是他的私人,倒是真的说不上。
崇拜其在国政上的能力与决心,并不代表惟功认同张居正的一切啊……
但现在这种时候,就算是惟功也没有办法分说明白呢。
“小的见过老爷。”
“嗯,你回来了。”
游七进来,张居正放下手中的书卷,虽然神色还是懒懒的,到底也坐起身来了。对着惟功,他如对自家子侄,对着游七,倒是有点对着宾客的感觉。
“怎么样?”张居正问道:“事情办的妥当吗?”
“妥当。”游七晒黑了一些,也瘦了些,精神倒是好了不少。他看了惟功一眼,笑嘻嘻地道:“在吴中选了两个,南京选了两个,回头又在扬州选了两个……都是上等又上等的,不论是长相模样,还是脾气,技艺,都是花了十来年的功夫调教出来的,包管老爷满意。”
惟功此时才听了出来,原来张居正派游七出去是挑选美人,遍游江南,终于带了六个合格的美人回来,充实张居正的后宅。
“甚好,这差事你办的不坏。”
当时士大夫经过元明易代,理学又有统治地位,在明初到中期时,社会风气总体趋于保守的压制,到中期之后,纵不及唐宋时那样可以随意狎妓,随意互相赠送爱妾,互通有无的地步,但总体的社会风气也是从保守到开放了,诸红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一类的书籍,就是从中期之后出现。
张居正这样广选美人充实后宅,以他的身份当然也是不能公开叫人知道,不过在信任的人面前暴露此事,也不会叫他觉着有什么不应该或难为情的。
这种心态,后世之人,实难理解。
惟功别扭之余,还不得不站起来,抱拳道:“恭喜元辅又纳新宠……”
“呵呵,老夫公余之暇,也惟有诗酒美人以自娱,但愿游七此次挑的人还足以叫人入眼吧。”
“游总管办事干练,定不会有负元辅所托。”
“惟功,不必如此客气。”张居正摆了摆手,笑道:“等你到了老夫这个年纪,也就明白了!”
第244章 精细
惟功的亲事早就定了下来,现在婚期也是定了,就在万历十年春天,到时候惟功是十九不到,新娘子十六多,两人的年纪,都是大明结婚的标准年龄,十分合适。
一般的勋贵,除非是有特殊的原因,不然的话在婚前虽不能纳妾,但也不可避免的传一些风流韵事也来……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