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成功之道-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他对于每年能获得这么一笔巨款,一定是很快乐吧?因为他同情在贫困中挣扎的同胞们,又眼望着许多同胞们在饥饿中死亡;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小小成就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把所获得的钱全部救济了穷人,并且立志终生为那些贫穷的人们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   
所以甘地,有人尊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   
卡耐基敬仰伟人,不是只崇拜他们身上的光环,而是从对他们的理解中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超人之处。而当卡耐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时,这些伟人们的处理方式就会给他提供榜样,促使他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五、对诘难者的反批驳 
 卡耐基课程的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有许多人站出来否定他、攻击他。当然卡耐基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中的弱点,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完美无缺的。   
对卡耐基的诂难首先来自于一些评论家评论卡耐基的教学方法。而正是这个时候,卡耐基总结了一些其他演讲秘诀,如:勿事先写演讲词,切莫逐字背诵,讨论中应穿插解说及范例、著作,与朋友对话时训练你的演说,不必担心你的演说,不要试着模仿他人,要忠于自己等。   
不少学员遵循卡耐基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正因为此引起了评论家的争议。   
评论家莫卡因认为卡耐基的课程造就了一些社会投机分子,他的毕业生能巧妙地处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学习过卡耐基基本方法的伙伴头上,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卡耐基则反驳说,他的课程是解决一些人处理问题上的方法,而且每个人都有富有的权利,不应该贫穷。社会本来是不平衡的,无须他来制造不平衡。他还邀请许多评论家听听他的教学课程的一节或两节。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参与者解除戒心。在几节课后,有些人可能认为这象一场精神振奋的集会游行,但若对这种课程作出评价,那就是观察者感受到教室内充满诚挚的气氛。   
又有些评论家则批评卡耐基对于有关真诚的问题似乎显得过于天真。例如在《影响力本质》这本书中,他描述约翰·洛克菲勒对于历时两年的流血、痛苦的罢工事件,仍是以善待罢工者的方式取得喜剧收场。卡耐基只提到他的友善使罢工者回到工作岗位,而只字未提罢工所提出的加薪问题。   
这位评论家说卡耐基把问题的事实作简单化的评价。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确对工人发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说,但是,他也提出了实际解决之道游说罢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的一项对新工资、工作生活气质及训练雇员的特别契约。   
对于这种批评,卡耐基承认他对洛克菲勒罢工事件的确存在器重,但这种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说他相信洛克非勒取得优势的原因在于善用人际关系技巧。   
卡耐基认为和平地处理罢工问题就是成功。工人们是否获得提高工资可以不问,因为结果不如方法来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两倍的工资而停止罢工,他认为洛克菲勒仍然是赢家。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耐基又举出了许多实例来驳斥这位评论家的观点。   
在他的早期事业生涯之中,他既对自己的演说经验进行观察,也对许多学生们进行观察,并把这些观察总结为一点:   
很少有人能有足够的技巧去表演虚伪的真诚,因为大多数听众擅长于以直觉来判断真诚还是不真诚。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所以说他对真诚的理解过于天真也似乎过于偏激了。他在教学中没有教导人们试着去欺骗任何人,而是去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别人,使别人来支持你的事业和帮你建设你的目标,使你获得成功。   
另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马丹·史密斯在一这报纸上撰文评论卡耐基。   
马丹·史密斯认为这位密苏里的农村男孩已忘记什么是贫困,他说他从别人的不幸中而获取生计,并且致富。   
卡耐基的内心对此也有一点点认同。随着他的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书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他因此而变得十分的富有。他的确清楚并理解他是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取生计并且富起来的,但他认为他没有理由处于贫困之中。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   
卡耐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有充分理由让人相信,他使那些曾经不幸的人改变了命运,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也因接受自己的课程和教育而在社会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标。   
尽管卡耐基对一些诘难作出了反批驳,但他还是处于深深的困惑之中。   
这种困惑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1938年,他为《矿工》杂志撰写的启发性文稿中,标题非常的简单,叫《拉你的鞋带》。从这篇文章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从而荡涤了他原先的抑郁生活。   
他在这篇文章中以亲身经验证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贫困和精神沮丧,倘若失败了,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失。   
财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经历的贫困使他铭记贫困的苦楚,现在他又似乎忘却了这些。他对矿工的描写便可见这种矛盾。   
面对着别人的贫困,卡耐基确实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对〃这些艰难的时光〃的一些特殊建议。他认为,当你的朋友谈论丧平时,你应该有谈论的勇气。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心里牵挂着你的麻烦,而应该表现出你们不害怕并且保持身体力行。愈是丧气,就愈应该参加到更多的高尔夫球运动中去。   
这种直面困难的勇岂不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础和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是他鼓舞别人的方法。   
有一次,《周末晚报》记者奥古里诺采访卡耐基时,卡耐基认为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并且他同时认为一个成功者应是具有坚毅之心的人,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运用他那种乐观的精神,去与命运拼搏。这种信心和乐观既是家庭的影响,也和他那种乐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学生时代的成功就开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总觉得路还很长。他也未曾停下来分析这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源于他是一名陷于教学习惯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赎传教士?或是为他人传福音的行善者?他是个不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他确实在他的作品中,试着寻找解决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从教学中致了富,同时也把致富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在他的观念里,每一个人都不应贫穷,都有理由富裕起来,关键是你必须掌握致富的决窍和机会。   
由于他的书在整个美国社会大受欢迎,许多出版商纷纷找他约稿,源源不断的稿酬使他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有着更多的机会外出度假,或从事自由旅行。   
基于他的影响力,他被视为众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说家,这又给他带来了许多财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其子不和谐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并没有使他要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游艇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电讯服务社记者知道了,便尾随而来。   
记者先到一等舱去寻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发现几个有着富翁模样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记者终于在二等舱的餐厅里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卡耐基,赶紧抓拍几张快照后,便上去与卡耐基交谈起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他吃的并不算很丰盛,虽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着说道:〃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钱,并不会去浪费,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不会多浪费一分一毫。〃   
这种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时。   
在戴尔·卡耐基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是如此。   
公共演说是人们学习怎样与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将自己展露于教室的安全环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达到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使他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变得更自在、更适应、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学生以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中取得地位。有一个工厂的经理依斯·麦克利逊是一位聪明机灵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时会在公共场合怯场,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卡耐基训练班。   
一开始他在班上对那种安全的环境还是感到害羞和惧怕。通过为期十四节的〃卡耐基课程〃的帮助,他逐渐敢于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个月后,他从学校毕业了,他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拿到一堆订单,这一结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这些订单所要求的时间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这些订单。   
他没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来赶制这批货,他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他又再次运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什么办法完成这订单呢?〃   
〃有没有别的的方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受这些订单呢?〃   
雇员们纷纷提供意见,并坚持他接下这些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这批订单的任务。   
依斯·麦克利逊成功地运用了卡耐基学说,在社会生活及生意场上表现得极为自在,游刃有余。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学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强调,要想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这一点并不困难。   
卡耐基对现代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赢家,在人际关系的定义中赢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赢家是他们自己,赢家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维护表面成功或操纵他人。赢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为讨好或触怒他人而表现。   
这就是创造赢家时需注重的品格。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家。   
卡耐基致富的观点取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取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富兰克林对卡耐基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财富不断增加,但他却没有沉溺于财富之中,他十分的节俭。   
但他和富兰克林相似,愿意将金钱上的回馈推荐给他人并成为他人的目标。他因此开设了卡耐基课程,让学员们通过训练及锻炼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致富的关键字眼便是〃只要你愿意〃五个字,只要自己愿意便可去致富,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众演说教科书中,印上了罗素·康威尔《钻石田亩》一书的启发性观点,启发他们知道钻石就在他们自身他们的个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尔·卡耐基继续受到批评家们抨击。   
当一个人成为公众注目的名人时,紧随于他不仅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挥之不去的抨击和诽谤。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对此显得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