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典常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十条断定吉凶的“颂”辞(03)。这些是现成的辞。但兆象是自然的灼出来的,
有时不能凑合到那一百二十体里去便得另造新辞。筮法里的六十四卦,就相当于
一百二十体的兆象。那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
周易》里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繇辞有
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
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不一样。

从卦、爻辞里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看,我们知道这些是西周初叶的纪录,
纪录里好些是不联贯的,大概是几次筮辞并列在一起的缘故。那时卜筮官将这些
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的,便成了《周易》这部书。“易”是“简
易”的意思,是说筮法比卜法简易的意思。本来呢,卦数既然是一定的,每卦每
爻的辞又是一定的,检查起来,引申推论起来,自然就“简易”了。不过这只在
当时的卜筮官如此。他们熟习当时的背景,卦、爻辞虽“简”,他们却觉得“易”。
到了后世就不然了。筮法久已失传,有些卦、爻辞简直就看不懂了。《周易》原
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

《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有注意这部
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论语》里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
大过矣”;但另一个本子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04);所以这句
话是很可疑的。孔子只教学生读《诗》、《书》和《春秋》,确没有教读《周易
》。《孟子》称引《诗》、《书》,也没说到《周易》。《周易》变成儒家的经
典,是在战国末期。那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大约爱了他们的影响,才研
究起这部书来。那时候道家的学说也盛行,也从另一面影响了儒家。儒家就在这
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
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其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
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的《易传》。

《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是
“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
这个字后来成为解释《周易》的专门名词。但彖辞断定的函义,象辞推演的观念,
其实不是真正的从卦、爻里探究出来的;那些只是作传的人傅会在卦、爻上面的。
这里面包含着多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象辞的话更有许多和《论语》相
近的。但说到“天”的时候,不当作有人格的上帝,而只当作自然的道,却是道
家的色彩了。这两种传似乎是编纂起来的,并非一人所作。此外有《文言》和《
系辞》。《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众,偶然也有分
别解释卦、爻的话。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阙,汇集众说而成。到了汉代,又新发
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
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譬如乾卦象征着天,又象征着父之类。《
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这三
种传据说是河内一个女子在什么地方找着的,后来称为《逸易》;其实也许就是
汉代人作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一”是奇数,
代表天,那断画是偶数,代表地。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阴阳的观念是从男
女来的。有天地,不能没有万物,正和有男女就有子处一样,所以三画才能成一
卦。卦是表示阴阳变化的,《周易》的“易”,也便是变化的意思。为什么要八
个卦呢?这原是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但这时候却想着是万象的分类。乾是
天,是父等;坤是地,是母等;震是雷,是长子等;巽是风,是长女等;坎是水,
是心病等;离是火,是中女等;艮是山,是太监等;兑是泽;是少女等。这样,
八卦便象征着也支配着整个的大自然,整个的人间世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卦
是复合的,卦象也是复合的,作用便是复杂、更具体了。据说伏羲、神农、黄帝、
尧、舜一班圣人看了六十四卦的象,悟出了种种道理,这才制造了器物,建立了
制度,耒耜以及文字等等东西,“日中为市”等等制度,都是他们从六十四卦推
演出来的。

这个观象制器的故事,见于《系辞》。《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
这传里借着八卦和卦、爻辞发挥着的融合儒、道的哲学,和观象制器的故事,都
大大的增加了《周易》的价值,抬高了它的地位。《周易》的地位抬高了,关于
它的传说也就多了。《系辞》里只说伏羲作八卦;后来的传说却将重卦的,作卦、
爻辞的,作《易传》的人,都补出来了。但这些传说都比较晚,所以有些参差,
不尽能像“伏羲画卦说”那样成为定论。重卦的人,有说是伏羲的,有说是神农
的,有说是文王的。卦、爻辞有说全是文王作的,有说爻辞是周公作的;有说全
是孔子作的。《易传》却都说是孔子作的。这些都是圣人。《周易》的经传都出
自于圣人之手,所以和儒家所谓道统,关系特别深切;这成了他们一部传道的书。
所以到了汉代,便已跳到六经之首了(05)。但另一面阴阳八卦与五行结合起来,
三位一体的演变出后来医卜、星相种种迷信,种种花样,支配着一般民众,势力
也非常雄厚。这里面儒家的影响却很少了,大部分还是《周易》原来的卜筮传统
的力量。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注释:(01)二语见《易。系辞》。太极是混沌的元气,两仪是天地,四象
是日月星辰。

(02)《左传》僖公四年。

(03)《周礼。春官。太卜》。

(04)《古论语》作“易”,《鲁论语》作“亦”。

(05)《庄子。天运篇》和《天下篇》所说六经的次序是:《诗》、《书》、
《礼》、《乐》、《易》、《春秋》,到了《汉书。艺文志》,便成了《易》、
《书》、《诗》、《礼》、《乐》、《春秋》了。

「参考资料」顾颉刚《周易爻辞中的故事》(〈古史辩〉第三册上)。李镜
池《易传探原》(同上)。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同上)。

《尚书》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
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
的话写下了,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
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
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
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
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
言”(01),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
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小部分是君臣的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数,那记事的几篇,大
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
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
“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
“谟”(02)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
也许根据新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
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想
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
作。有人说,孔子删《书》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
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
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03);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
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
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
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
帝王的书”(04)。“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至于
《书》称为“经”,始于《荀子》(05);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
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
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06)。
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
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
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
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
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
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
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武帝提倡儒学。
立五经博士;宣帝时每经又都分家数立官,共立了十四博士,每一博士各有弟子
若干人。每家有所谓“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这时候经学已成利
禄的途径,治经学的自然就多起来了。《尚书》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
(夏侯胜、夏侯建)三博士,地都是伏生一派分出来的。当时去伏生已久,传经
的儒者为使人尊信的缘故,竟有硬说《尚书》完整无缺的。他们说,二十九篇是
取法天象的,一座北斗星加上二十八宿,不正是二十九吗(07)!这二十九篇,
东汉经学大师马融、郑玄都给作过注;可是那些注现在差不多亡失干净了。

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
“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
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别体字。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
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叫孔安国的。安国加以整理,发见其中的《书》比通行本
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武帝时,安国将这部书献上去。因为语言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