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传出了在旱区正中央的小青山上,出现了神仙显灵的灵异事件,更给此次大雨蒙上了一层神奇光芒。
借助迅捷的各种媒体网络,雨后第三天,神仙显灵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华夏。毫不意外,众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跳出来指天划地,认为这种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十分的要不得。这股歪风邪气一定要及时打压下去,要不然必然会导致民众盲目附从,让封建残余思想再度抬头云云。
只是,这种为了博取眼球上镜率的说法,根本没什么市场。人们更关注的是岭南百姓们传出来那些谁家言之凿凿的显灵事件。当然,科技倡明的时代,民智开化,大家对这种事情的接受也很自然的有了变化。更多的是把这些事情当成了传奇故事来听,毕竟像这种神奇的事情,没能亲眼目睹,就很自然的会把它当成那些当事人有意附会夸大的结果。
但很不比寻常的是,这一次岭南的百姓们,很出奇的不屑去和那些质疑的人辩论。因为大家都忙着去小青山参观大仙的道观,无论是抱着什么念头来的,只要走进那座道观。感受一下那股浓郁的清新神奇气息。看一看那尊栩栩如生的法身像,再对比一下四周的环境,只是这突兀的出现一座建筑,并且一日之间就刷出一条山道的事情,就足以让人为之倾心了。
因此,三天以来,尽管舆论战媒体说法争吵的唾沫横飞,可李念青这座小小的道观里,香火却是越来越旺了。甚至已经有民众自发的组织起来,负责在道观里轮流当值。
深山中突现一座古朴道观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确认,无数记者争先恐后的涌来进行拍摄报道,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刺激了一把当地消费。也使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惊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机遇,抓住此次机遇,可以适当的开发小青山旅游项目。如此一来,拉动内需,创造鸡地屁一类政绩,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
在政府的刻意引导下,很快的,关于小青山发现古道观的调查报告就新鲜出炉了。专家们经过详细考察论证之后,认定这座道观应该是唐朝时期的建筑,只是因为其后社会变迁。断了传承,致使道观湮没在了尘埃之中被人遗忘。而这次久旱之后,道观外覆盖的那些风尘由于缺乏水份被风化,又被一日一夜的大雨狠狠的冲涮了一回,这才露出了地面,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凑巧的是,这一幕又被当时在山下祈雨的百姓发现了。乡人愚昧,以为神迹,又经过反复传扬,终于演义成了神仙显灵事件。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此事被传出了灵异效果,但从造成的影响来看,他满足了人们在久旱之中对神灵的渴望。成功的让民众的情绪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发泄口,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它是什么来历,其实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要如何将其加以利用,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无论专家们怎么掰掰,政府如何引导。当日亲眼目睹了神仙显灵的那些百姓,却始终不减心中的那点敬意。自发的组织了当值队伍,兢兢业业的维持着道观中的秩序。神奇的是,凡中在道观中当过值的百姓,在观中住上一夜之后,都会觉得浑身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很自然的,大家都把这神奇的功效归功于大仙对信徒的一点点表示。
也正因如此,导致了当地政府数次试图接手管理小青山道观,都被群情激愤的百姓挡了回去。而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另一铁证,很快也浮出了水面。
在连日的炒作宣传之下,小青山道观俨然已纪为了这个信仰缺失时代的一个象征。可让所有记者朋友都纳闷的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用什么样的先进相机,都无法给道观中那尊看起来很年轻的仙人金身拍出照片来。起初,大家认为那是因为光线或者角度问题,可是大伙用上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得到的照片都是一团朦胧之后,不得已,有人打算用画笔来描绘。可更奇怪的事情再度上演,明明看的那么仔细,手里的笔也持的端正,可怎么画,得到的结果还是一团朦胧。
反复折腾了几天之后,这些记者们自己先吓出一身冷汗来。莫非这里真的有显灵的神仙?这件事再度经过媒体渲染,让小青山更加红火了一把。有几位记者觉得事情古怪,于是决定留下来多呆几天,看看还有没有别的灵异事件出现。
在那场大雨之后的第五天,头场雨量虽大,但整个旱区毕竟已经旱了足足两百天了,经过四五天的吸收,如今的环境已经恢复了正常。老人们认为,如果按照以前的习惯,现在的湿度已经有点小了,最好还是再来上一场小雨调节一下的好。于是,那些百姓们自发的组织起来,虔诚的一路拜上山来,他们要再次向大仙求雨。
这些朴实的百姓,其实是想用这种方法,来向世人展示一个那位大仙的灵异。这几天一直呆在附近感悟自己体内变化的李念青,很快就感应到了那种情绪。香火道观,原来真的可以把信徒的意愿传递给自己知道!
放出神识,李念青发现了在那些百姓们上山的途中,无数冷眼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行在他们眼中显得极度愚昧的乡下蠢人,想要看看这些人出丑的行径。当然,也有许多记者,是秉承着忠实记录,详细调查的心态在高度关注。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心怀叵测的投机分子,正在默默的筹划着能不能借这个机会给自己捞点好处。
小青山海拔只有一千两百余米,李念青的香火观还只在半山腰八百余米高度处。那一条上山的路,从山脚下到道观中,总长也就十里左右。坡度又不大,登起来毫不费力。不过李念青在修建上山道的时候,还是在沿途每隔两三里处就弄出一个大平台来供大家休息。
但这些进山的百姓,却一直没有停留,一路虔诚的边走边拜,嘴里念念有词。李念青听的明白,原来这些百姓们这次求雨,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向世人展示大仙的存在。因为在过去的这五天里,他们这些人,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毕竟封建迷信已经被完全打倒过一次,加上如今科学倡明,你偶尔说些神神道道的消息不要紧,可真把神仙当成果然存在的东西来宣传,自然免不了要被公众责难了。甚至就连他们自己的亲人,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了质疑。这让他们觉得很受伤,也很委曲。
李念青甚至还在队伍的尾巴上发现了两个让他很意外的家伙,是钟家明和马腾飞!看看这两个家伙也是一脸虔诚的模样,跟着大部队,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的模样。李念青有点凌乱,心说别人这么虔诚,那是因为当天目睹了自己大显神威,又有大神通显化道观的事情。你二位,又没有亲历那一幕,又是大学生,怎么也跟了来凑热闹?只可惜,他将神识放在这两个家伙身上,观察了老半天,这两个家伙居然真的很虔诚,连一句交谈都没有,这可真让人意外。
两个多钟头之后,浩浩荡荡的求雨队伍到了道观门前广场,两位打头的老人很恭敬的进了门,点上三柱清香,嘴里嘟嘟囔囔的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祈求大仙再显神威,再次降下一点雨来,一来稳定一下田里墒情,二来也向那些翻白眼的家伙展示一下大仙的存在。
想了想,李念青觉得还是搞点震撼效果的好,于是,一个小小的障眼法使出,收了供台上法身,自己显化出金光法身来。
正在磕头祈祷的民众和所有关注着事态发展的人同时觉得眼前一团金光豁然亮起,不由的将目光投向金光中看去。却见那团柔和的金光中,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道士满面慈悲的望着地上众信徒。这一幕直接就将那些半信半疑的家伙给震惊了,一个个不由自主的腿就软了下来,争先恐后的跪了一地。当然,也有一部分并不相信这种事的阴谋论者,认定这事肯定是那帮炮制灵异事件的乡下人搞的什么把戏。两眼就睁的更大了,就等着寻找其中的破绽,然后揭穿这些人的丑陋行径!
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那比常人大了两倍的年轻神仙微笑着开口:“汝等所求之事,吾已知晓,此后小青山方圆五百里内,三五日,必有一场雨,汝等勿忧出。香火之事,心诚则灵,此后切不可如此铺张……”
这声音虽然轻柔慈祥,却传遍了整个小青山,就连远在山脚下十余里外的那些没跟上来的人,也听的清清楚楚!老天,神仙真的显灵了!未完待续。。
s
第454章神仙显灵
众人队伍当中,最为激动的,当属马腾飞和钟家明,因为这两位看的很清楚,这个远远望上去,仙风道骨的年轻神仙,居然和他们的舍友那么相似!
回忆一下当初李念青信誓旦旦向两人做的保证,这两人连沟通都不需要,直接就凌乱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念头登时浮上心头,难道说,是那个家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些吧!
正发着愣呢,却见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间就蒙上了一层乌云,顷刻间,便是瓢泼大雨,而且很神奇的是,大雨下的那么欢实,却恰恰把小青山道观这一块空了出来,甚至站在山道上的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就在身边一尺之外,大雨如注,而自己站的那一块,就好像头顶谁撑了一把大伞,把大雨完全的挡在了外面。
还有谁敢再睁着大眼说这玩意是封建迷信?再不科学,那它也发生了啊!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你再认为是迷信,可对百姓来讲,能解决了问题的法子,那就是好法子。谁管你科学不科学!
瞠目结舌的欣赏着这神奇一幕的人们,并没有留意到,在求雨队伍的人群中,有两个年轻人悄没声息的失了踪。所有经历了今天这一幕的人,再怎么坚定的无神论者,这时候也动摇了。且不管信仰坚定不坚定,起码先去观里烧柱香才是正经。想必神仙也不会计较他们早前口没遮拦的那点冒犯吧。
马腾飞和钟家明只觉得眼前一花,就稀里糊涂的挪了地方,定睛再看时,不知何时,两个人都站到了一片菜地中间,而站在他们对面的,正是舍友李逍遥,而这位,正在很用心的打理着脚下的几株植物。似乎没留意他们的到来。
还要什么狗屁证据?两人对了个眼神,打着小心的观察着这个名义上的舍友,离婚没有故事。说起来,这两位可都是从农村的环境里考入水木大学的。学习成绩那自然是没得说。可面对这种情况,还是觉得言辞无力,似乎说什么都有点干巴巴的。
钟家明身系家乡父老,毕竟自己家族都在这一带。这两场大雨,终结了旱情,也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绝对不是什么人情面子或者金钱所能解决了的事。所以,这开口的事,还得由他来。
深深的呼吸一下。感觉着那清新的泥土芬芳,钟家明正色道:“谢谢你,逍遥!”
李念青为那几株药苗培好土,抬头笑道:“怎么不见刚才那副虔诚的模样了?我还琢磨着你们俩是不是要大礼参拜呢。就这么一句轻飘飘的感谢,太没诚意了吧?”
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李念青这么轻描淡写的承认自己就是神仙的事,还是让这两位同学激动不已。一听他说到这个,两人顿时拘束了起来。是啊。人家来解决这个旱情的事,可是他们俩请来的。现在,人家漏了底细,解决了数万群众的燃眉之急,可他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