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光在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也是如此,燕北的查处很有分寸,什么人现在可以动,什么人暂且不动都是很清楚的。可是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他也不想过分依赖密十三中的眼线和探子,更不想动用隐部来执行。燕北要维护的是大明的礼法,以正确的方法方式去处理问题。不过他却忘了,自己就是通过不正确的方法提拔上来的。

虽然密十三代表的就是权力,但是为了合法化,梦魇替燕北求了个代天子出行的名头,手下掌管的人也多编入御史行列。燕北懂得分寸,可底下的那帮御史可不知道,往年这职位最多上奏弹劾在朝堂上展开犹如骂战一般的争论,或者做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这些前期还是挺有用的,就连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被御史指着鼻子骂过,不能杀言官可是朱元璋定的规矩他自己自然遵守,可是往后的朱元璋的子孙们便开始活动心思了。

御史的权利和地位越来越小,加之朱元璋为了前期权衡之仪,所以御史通常可以上查天子下查百姓权利不可不谓之大,可是品级却很小。后期御史参不动权臣,更加管不住皇上了,而且还要遭受权臣的报复,前脚状告完了后脚就被明升暗降,皇帝默认,然后御史就不是言官了,也就可以杀了。

杀御史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杀人者必定遗臭万年,所以只得先让他不是言官了再杀。这就造成了御史的职责丢失,看见了不敢说,敢怒而不敢言,言官到最后反而成了不说话的官员。在天顺年间,言官御史们曾有两次辉煌的时刻,第一次是徐有贞在的时候,那时候文官紧紧围拢在徐有贞之下,开始大肆抨击贪官污吏等等,当然很多时候也有栽赃陷害的成分。

后来徐有贞倒台了,御史们又偃旗息鼓了,再次开始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了,时间长了又成为了一具具行尸走肉,现在好了燕北上台了,加上燕北手下多是布满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有着一腔热血,把那些老御史的积极性都带动了起来。开始查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彻查大明的所有官吏。

大明的官制这些年有所改善,加之查的一直很严,官员们还收敛了一些,可是毕竟做官就要贪污,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若是不贪连手下人都养不起,给上面不送礼俸禄公帑都不能按时发放,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导致着人人必须得贪,不贪活不下去的一个情况。可是现如今,这么个查法,人人都得被抓起来严审,没一个是屁股干净的官员,于是乎大明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这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行为实在是有些不妥。

政治,不是这么玩的。

第三十二章 同死

大明从一品大员到没品的小吏哪还有心思办公,都在玩了命的填补窟窿,希望在查到自己的时候能有个干净的账面,找不到任何的凭证制裁自己。每个人都恨透了燕北,恨透了这群好似打了鸡血一般的御史。

渐渐地他们竟然有组织的抵抗了起来,比如说互相拆借打掩护,抓住御史的小辫子不放,弄倒一个是一个,甚至御史去领俸禄的时候,户部都对他们冷嘲热讽的说,可把银子点清楚了,否则万一少上一文半文的,我们可要人头落地了。

彻查的范围越来越大,朝中开始混乱了起来,恰朱祁镇自从王振死后伤心过度,也一直不太好,所以更是无人去阻止这场闹剧。御史虽然是负责监察的人,但是他们只能上报朝廷,听从朝廷判决,而且就算到了圣上面前判决下来,执行起来也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至于朱祁镇还好说些,只要御史呈上去的他就交给燕北批示,燕北的权利越来越大,三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先斩后奏,三品以上可以先收监,审问甚至拷打都是可以的,得到口供后再交到朱祁镇那里判决。

众臣经过了惶恐不安之后,也就只怕燕北了,那些御史他们是不怕了,甚至连燕北都不怕。燕北不爱借用密十三的力量,所以一切按规矩办事儿,燕北按规矩办事儿却没按常理规矩做人,这让众大臣很恼火,心说难道让我们人人都成为你这样的苦行僧吗?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燕北总不能天天自己挺着剑杀人吧。

虽然三品以下先斩后奏,但是燕北又不是侩子手,肯定不能提着剑到处乱砍人,先斩后奏也不过是个说法罢了,真办了朝中宿老,或者家世渊博的大臣,后果真不一定是燕北能承受的了得。所以还要考刑部吏部大理寺等等配合工作,既然燕北不通情理的讲规矩,那大臣们就要不讲规矩的耍无赖。

你让抓人,对不起没空,再忙某地灭门惨案等等等,好,燕北自己抓人,抓住了却被告知,对不起牢房满了,没地关人。就这样御史慢慢被孤立了,虽然有圣眷还有职责,可是别的官员众志成城共同抵抗之下,御史也是寸步难行。

事情越闹越大,甚至在大殿之前还发生了群殴的情景,御史为一波,众多文臣为一伙,大家卷起宽衣大袖,提着朝带,拿着木谏开始群殴啊,锦衣卫不敢管,大内侍卫也不敢管,谁不知道燕北是卢韵之的人啊,上去帮燕北的话这些大臣可就算一下子得罪了所有的大明官员,不论文武。若是帮大臣,卢韵之手下的那帮人能饶得了自己,他们只觉得现在卢韵之手下的人行事越来越偏激狠毒,却不知道卢韵之已然不在了,而今的卢韵之实乃梦魇。

两不相帮吧最多是个办事不利罢了,侍卫和锦衣卫们统统低下头装做没看见的样子,做出这样决定的另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认为大殿之前打架的这帮人文官居多,武将偏少,而御史也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根本没什么杀伤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这群文人口中的食其肉寝其皮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是真下死手啊,拳头不要钱般的往人身上猛捶,但百无一用是书生,没啥杀伤力。于是他们上嘴了,用牙开始撕咬起来,一时间大殿前的地上竟然是虚无一片,还散落着不知谁的耳朵。

这场闹剧直到燕北抽出尚方宝剑才结束,尚方宝剑这帮大臣不少人都有,别说这个丹书铁劵免死金牌谁家没几个,可是真到了用的时候就玩了,这些东西可以当做没看见处理掉。而尚方宝剑名字好听,谁也不敢用它真杀人,杀了重要的人依然要偿命,用谁给的尚方宝剑也不行。如果换一个人携剑上殿的话早就被当做刺客抓起来了,可是燕北是御赐的可以带剑上殿,而且这把尚方宝剑上也是真见过血的,已经用它杀了不少贪官了。

尚方宝剑一出立刻局面安静了下来,大家这才看见地上躺着个人,定睛一瞧不禁各个哑口无言浑身乱颤,就连被大臣们气走的皇上听到消息也都又跑了回来,燕北更是一脸煞白。大家都知道今天这事儿如果说不出来个什么,怕是都得陪葬。

那人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职位并不是通天之高,但他却有个通天的女婿,卢韵之。

杨准多聪明啊,一看刚才打起来了撒腿就想跑生怕被误伤了,结果地上也不知道是谁的血,一下子栽倒在地昏死过去。群殴中的大臣没有注意,一番踩踏之后,杨准一命呜呼,聪明了一世,竟然如此糊里糊涂的死了,真不由得说世事无常了。

杨准停止了呼吸回天乏术,所有人都知道卢韵之必定勃然大怒,到时候受到了牵连定是会人头落地,给杨准陪葬。燕北派人去送信了,很快梦魇就来了,看到杨准的尸体后面色铁青,过了许久才冲也呆若木鸡的朱祁镇行了个礼,然后冲这众人说道:“退朝吧。”

众人长舒一口气,死里逃生般的仓皇而去,梦魇带着燕北抱着杨准的尸体走了,杨准被厚葬,此谥号,加官进爵,不过早就为时已晚,人死不能复生,梦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要等着卢秋桐的出关,自然不能给杨准续命,因为梦魇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阳寿,马虎不得。

燕北跪在地上,不停的认错,他不是惧怕,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了,而梦魇则是笑了笑说道:“你先把手头的工作停一下吧,我倦了。”

半月后,梦魇改名卢清天,意在卢韵之,方清泽,曲向天和三为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必定同死。

第三十三章 死在路上

没有人知道卢韵之为什么改名字,只是认为他是为了表达对两位结义兄长的思念,和当年承诺的实现。可其实梦魇之所以改名,就是要让别人误会他是这么想的,他不想再叫卢韵之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卢韵之差的太远了,如果依然叫这个名字那是对卢韵之的侮辱,所以毅然决然的改成了卢清天。

虽然密十三在作为上已经走向了偏差,有种种的不是,即使如此密十三的一番行动还是令大明的风气为之一振。百姓们觉得官僚们不再强征暴敛了,而经济上也比以前好了些,物价下降百姓们丰衣足食,加之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收入颇丰,大家日子富足了没不念朱祁镇和卢清天好的,还有人编了个民谣,大意就是卢清天才是人民的大青天。

再也没有人说朱祁镇是大昏君,更没有人提起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担心锦衣卫的番子和官府的走狗抓走是一点,的确过得好了也是一点。当然现在的国泰民安只是一种假象,大家都乐在其中,感觉十分满足。这种假象就好似豹子脑中的瘤子一样,不痛不痒,平时看不出来什么,也会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可是一旦发病那就是致命的,当然这一切朱祁镇是看了,连卢清天也是看不到的。

朱祁镇的身体每况愈下,司仪监和内务府已经悄悄地采购东西了,防止到时候措手不及。当然燕北被罢官了,朝臣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开始正常办公不再专注于补漏洞和对抗监察。大明又正常的运转起来,不过这次他们学乖了,不再这么暴敛巨贪,唯恐有一天再次肃查又弄个措手不及,所以说这次的肃清还是有些成效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是而已。

其实正如之前卢韵之等人闲聊的时候曾说过的那样,百姓们恨得不是贪官,大多数人考取功名为的就是富贵荣华,当官就是为民做主为民造福,于此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私欲才行,大公无私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太少,就连卢韵之于谦这些为了天下安危付出生命的人,都不敢说没有一点私心。百姓真正恨得是那些吸了民脂民膏,还残害百姓的贪官硕鼠,俗话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些官拿了钱并没有办人事儿,所以才有这么多百姓骂贪官恨贪官。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很多大成分上百姓的谩骂也处于内心的向往和嫉妒,他们认为当官贪是正常的,只是大多数人做不成官,所以眼热而已,这也是民间骂官的一大理由。

这次肃清的前期多是针对于这种“办事不利”的官员,所以也算达到了很大的效果,清理了大部分朝中的毒瘤。公平地说正因为这次肃清前期的正确性,才让大明又飘摇了近二百年。虽然后期跑偏了,但是及时的拨乱反正,也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燕北被罢官了,文臣皆大欢喜,御史也都辞官相迎,其实说得好听什么辞官响应燕北,做最后一次无声的抗议,但实则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无非就是怕燕北走了自己当年整的人死灰复燃,对自己开整到时候才是生不如死呢,不如早早归隐做个寓公算了。

燕北和卢清天长谈一次,卢清天让燕北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大明的态势平稳了再做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