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以战时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舰队航母的平均时间是两年,而建造大型航母的平均时间是三年半。
“长江”号的设计量是大型航母的两倍,建造工程量是大型航母的一点六倍。
在设计阶段,顾祝同总共动员了近三千名工程师,仅手工绘制的图纸,拼接起来就能从北京铺到广州。
建造阶段,总共有一万八千余名造船工人参与。
为了确保建造工程顺利进行,顾祝同还动用军队为造船厂运送设备与材料,确保运输工作畅通无阻。
当然。顾祝同也制订了激励机制。
这就是。设计与建造工作都分阶段进行,只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才能拿到奖金,提前完成则能获得额外奖励,而进度落后则会受到处罚。在设计与建造阶段,发放的奖金高达八千万华元。
当然,这笔钱花得很有价值。“长江”号的建造工期至少缩短了一年半,这相当于减少了一点五亿华元的建造经费。要知道,即便不算别的,仅占用船台,一年就要向造船厂支付数千万华元。
可以说。在设计建造“长江”号的时候,顾祝同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工程管理能力。
显然,让他来负责载人登月项目确实是最佳选择。
虽然并非没有能够与他同样厉害的管理者,但是在管理政府工程上。顾祝同绝对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载人登月项目启动之后,顾祝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管理框架。
按照他的要求,载人登月项目被拆分成了五个子项目,即运月球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地、工程制造与后勤运输。这五个子项目都有各自的总工程师与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处理技术问题,而项目总经理则负责项目运作。顾祝同并不过问项目的具体情况,只给总工程师与总经理安排任务,并且要求总工程师与总经理签下军令状,然后就是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的。
显然,在顾祝同手下做事肯定很辛苦。但是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肯定能尝到甜头。
比如,钱仲三出色的完成了其工作之后,不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双料院士,还在中国航天集团公司担任总工程师,获得的奖金更是难以计数。
当然,像钱仲三这样的科学家,把钱看得很淡,他们要的是名。以及科研成就。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总共有十二人担任过总工程师、十四人担任过总经理,而这二十六人中,后来有七人成为了部长级官员,九人获得了院士身份。八人在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担任高管。
这些,都与顾祝同有关。
这就是。只要出色的完成了工作,顾祝同就会给他们一封亲笔推荐信,而这封心就是获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可以说,在管理方面,顾祝同确实很有才华。
此外,顾祝同还非常重视技术。虽然顾祝同并不懂技术,在他拥有的众多头衔中,绝对没有“技术专家”这个头衔,而且即便与海军有关的技术,顾祝同的了解都不多,但是这并不表示顾祝同不重视技术。
事实上,顾祝同是中国第一批技术型将领中的领军人物。
在担任海军参谋长期间,顾祝同就格外重视技术。事实上,在大战期间,顾祝同就极为重视技术兵器。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技术装备都与顾祝同有关。
仍然拿“长江”号来说,这不但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级航母,也是第一艘大量采用了在大战期间、以及大战之后出现的新技术的航母。比如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光学助降设备、雷达导航系统、导弹防空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技术能够在“长江”号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顾祝同的功劳。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像“长江”号这么大的航母,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喷气式舰载机的经验,加上工程进度进展得十分迅速,所以要保守一些,避免采用过多的新技术,以确保“长江”号的建造工程能顺利完成,而且能够及时交付给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即便需要在航母上采用新式技术装备,也可以等到建造完成之后,通过改装来实现。
只是,顾祝同否决了一切妨碍技术进步的建议与意见。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长江”号不但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建造工作,还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战舰。
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核动力,“长江”号用上了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
也正是如此,“长江”号在兼程二十年之后,才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改进,并且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四十七年。
要知道,“长江”号的涉及服役寿命只有三十年。
也就是说,其实际服役寿命比设计服役寿命多出了百分之六十。
“长江”号的服役时间记录保持了十多年,要到二十一世纪初,才会被另外一艘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打破。
在载人登月工程上,顾祝同更加重视技术。
说白了,载人登月工程本来就是一项技术工程,工业贡献相对较小,主要考验的就是国家的科技实力。
为此,顾祝同专门成立了一个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来审定载人登月工程所涉及的各种先进技术,特别是那些以前没有应用过的技术,以确保这些先进技术不会对整个工程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项目外的委员会。
也就是说,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全部与载人登月项目无关,都没有参与到项目中去,因此与项目本身并无利害关系。
此外,顾祝同还要求委员会的技术专家直接向他负责。
说白了,技术专家在审定载人登月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时候,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给出不含水分的评审结果。
当然,顾祝同也为这些技术专家制订了惩奖制度。
技术专家在受雇之后,都能领到不菲的咨询费,而且每次技术评审都有额外奖励,但是这些都直接与评审结果挂钩,并且每次评审都由两组专家分别以闭门方式进行,只有两份评审报告一致才能得到采纳。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或者是因评审失误导致项目受损,那么参与评审的专家都要受到惩罚。虽然在顾祝同制订的奖惩制度中,对参与评审的技术专家的惩罚并不严厉,毕竟他们是项目外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专家敢掉以轻心,因为顾祝同只需要说句话、打个电话或者是写封信,就能毁掉任何一名技术专家的前程,让他成为过街老鼠。
要知道,有资格进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都是知名科学家与工程师。
这些人,绝对不缺钱,以他们的才干,可以在国内任何一家大企业、或者是任何一所科研机构里获得高薪职位。
他们在乎的是名声,以及自己毕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显然,顾祝同能够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也能够毁掉他们毕生奋斗的事业。
这两套制度,贯穿了载人登月工程,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载人登月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从这个角度看,顾祝同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工程管理者。
在参与载人登月工程的数十万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与航天人员中,顾祝同恐怕是对载人登月工程最不了解的一个,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程师、更不是航天员、也没有能力从事技术劳动,但是他却是整个工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员,而且是整个工程中的核心成员。
说白了,顾祝同就是载人登月工程的大脑,其他人只是受大脑控制的肢体。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不管给予多高的评价,对顾祝同来说都受之无愧。没有他,就不会有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也不会有接下来的接二连三的奇迹,甚至不会有人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的足迹。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顾祝同用他的方式书写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只是,在一九七零年,相信顾祝同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是参与到载人登月工程中的人员,也没有几个人相信,能够在五年之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且带着月球岩石标本返回地球。……)
s
第一百九十三章 时代奇迹
在一九七零年,载人登月工程的重点就是运载火箭。
虽然钱仲三提出的捆绑方案解决了运载火箭第一级的问题,而且yj4e型火箭发动机也在两年之后研制成功,台架试车时的推力达到了五百二十吨,比预期需要的五百吨还高出了百分之四,但是月球火箭至少需要三级,因此第二级与第三级所面对的技术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显然,在第二级与第三级上,必须采用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当时,钱仲三估计,即便第二级也才用捆绑方式来提高运载能力,也需要花上好几年才能研制出推力足够大的液氢液氧运载火箭。
为此,钱仲三提出了一个变相解决方案。
这就是,首先把月球飞船分舱段发射到近地轨道上,然后组装成月球火箭,再通过轨道转移火箭使其进入月球轨道。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主要就是,这大幅度降低了对火箭运载能力的要求。
分舱发射的话,运载火箭只需要五十吨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即轨道转移火箭发动机的质量在五十吨左右。
只是,钱仲三提出的方案,在进行技术审批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当时,两个专家小组都认为,这套方案的总耗时未必比整体发射方案少,而且中国还没有建造轨道空间站的经验,在轨道对接领域是一片空白。也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来掌握轨道对接技术。
最大的问题在轨道转移火箭技术上。
虽然钱仲三提出,轨道转移火箭发动机的重量能控制在五十吨以内,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预先发射的舱段需要进入对接轨道,而这同样需要在运载火箭上采用第三级,只是降低了第三级的质量而已。
说白了,这就是把直接发射方案的第三级拆分成了两部分。其中用于飞往月球的轨道火箭部分被分割了出来。
显然,这没有从根本上避开运载火箭上遇到的难题。
按照技术专家评估得出的结论,运载火箭的第三级总质量依然高达数十吨。而且在发射轨道转移火箭时接近一百吨,因此第二级仍然需要采用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也就必须研制大推力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既然无法避开技术难题。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分段发射方案呢?
结果就是,钱仲三提出的方案被技术专家委员会给否决了。
这样一来,就会到了整体发射方案上,即一次性把月球飞船发射出去,其中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将承担两个任务,也就需要进行两次点火。
事实上,分段发射与整体发射方案的最大差别,就是火箭的第三级的点火次数。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较易解决的技术问题。
说白了,如果能够研制出大推力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那么研制两次点火机构的难度就不会太大。
这下,重点落到了大推力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上。
可以说,这也是载人登月工程需要翻越的第一座技术高峰。
根据钱仲三的估算,即便第二级依然采用捆绑方式,而且由四台发动机并联。每台发动机的推力也需要达到一百一十吨,总共产生四百四十吨的推力,才能确保在第二级脱离的时候,飞行速度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