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那些你心存疑虑的人,最佳也是最为保险的防范措施就是安排妥当,使他们想害你的时候无能为力。把安全寄托在别人的好心和明事理之上,丝毫不值得称道。人性没有那么美好和忠诚。
马基雅维利主义无可厚非。这个思想与《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著名的“十六字教”,有相近之处。“十六字教”,是传统中国最为接近政治现实品格的政治智慧。它承认人性之恶,恶不可测;但符合天道的解决方案又很深奥微妙;如何能够寻找精准的唯一之道?这就需要叩其两端而问之,以求达到“中”而不是“过”与“不及”的境界。中道,也即中庸之道,是传统中国之大智慧。我不可能在这里展开讲述中庸之道,但可以说明的是,中庸,不是中间,而是平衡,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平衡态。在政治领域,尤其需要平衡态。
考察下来,权力受到威胁之际,存在四种解决模式。
第一种是民主票决模式,由此而完成权力的重新分配。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和中华民国经常出现的模式。
第二种是传统禅代模式,无论是否可以诉诸武力,都放弃武力,而以和平禅代的方式来重新分配权力。这是尧舜禹汤及逊周、逊清看到的模式。
第三种是暴力解决模式。大国间,以暴力打天下;内部,以肃反清洗为手段。楚汉倒秦以至于后来的改朝换代,都是这种模式。内部剿灭可能的叛乱更是屡见不鲜,如汉高祖、明太祖诛杀功臣之类。
第四种是推位让国模式。主动放弃权力,如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之类。如孙文出让大总统之类。
赵匡胤在得天下时采用了禅代模式;在解决内部权力分配时,遇到了瓶颈。他可以诛杀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一干开国功臣——但这不是宅心仁厚的老赵愿意做的事,他宁肯相信他们。在这一个优柔时刻,老赵有一种“政治庸人”的习气。是这位世事洞明的赵普给了老赵一个棒喝,让老赵从“政治庸人”的颟顸中倏然觉醒。他知道此际需要更大的政治智慧。“人心惟危”是一个事实,“道心惟微”也是一个事实。如何在恪守“道心”仁政之际,达致政治治理的平衡?老赵想到了赎买。他在内部管理中,率先寻求到了一次性解决兵权过重问题的方法。他不需要杀戮功臣;也不需要在不可预知的某个时日,拱手让出君权。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大权问题,就在赵普的棒喝中,推上了解决日程。史称“上悟”。
杯酒释兵权
老赵在赵普的催动和点化下,有了与昔日众弟兄、今日诸将军的一次酒宴。
酒酣之际,老赵屏去左右,对石守信等人说道:“我没有你们几个的力量,得不到今天;平常念你们的大德,没有穷尽之时。但是你们不知道啊,做个‘天子’也太艰难,真是不如做个节度使更快乐。我真是一天到晚,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不解,忙问:“陛下,这是何故?”
老赵说:“这也不难知道啊!你们想想,我这个位子,谁不想得到啊?”
石守信等人虽然是武夫粗人,但对历史上那些“兔死狗烹”的故事还是知道不少的。老赵这一番话出来,他们有了恐惧。于是,石守信等人都避席顿首道:“陛下何为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啊!”
老赵不慌不忙:“不然。你们想想啊!你们是没有这个‘异心’啦,但是怎么能知道你们的部下,那些梦想富贵的将校士卒,一旦有一天,要把黄袍给你们披上,你们就是不想干,还有可能吗?”
石守信等人闻言大惧,他们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最后的晚宴。史称“皆顿首涕泣”。石守信说:“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老赵这时不失时机地说出了一番道理:“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就是多积些金钱,好好的自己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你们,何不释去中央兵权,出守大的藩镇,选些好的田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如果这样,我愿意与你们互相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众人皆拜谢道:“陛下照顾臣等如此周到,真是让我们白骨生肉,死而复生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上表请罢禁军之职。
老赵很高兴,给了他们很多赏赐。
然后,免去石守信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出为天平节度使;免去高怀德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出为归德节度使;免去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改为忠正节度使;免去张令铎侍卫都虞候、镇安节度使,改为镇宁节度使;等等。这些人的中央禁军之职,一时全部罢免。
在这一轮收取兵权中,有四个要点值得注意。
一、“杯酒释兵权”只收回了将军们的中央军权,并没有收回藩镇兵权。此前,从收回慕容延钊之殿前都点检这个武装部队最高司令职权开始,诸将之中央兵权再一次被收回。五代以来,中央禁军就是王朝的野战军。典禁军,即意味着掌管了全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而一旦掌握了这支精锐武装,就有了“黄袍加身”的可能性。远的不说,郭威当年就是以中央军权职务职称“枢密使”身份,率领这支禁军“班师回朝”,有了后周天下的;老赵当年就是以中央军权职务职称“殿前都点检”身份,率领这支禁军“班师回朝”,有了大宋天下的。所以,老赵“收兵权”,首自中央禁军之兵权开始。从此,中央禁军已经不再由藩镇大员兼任。至于诸将作为藩镇,其兵权之收回,要在以后的文官派遣,也即“知州”制度中慢慢解决。老赵后面还有安排。可见,“收兵权”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活儿。这里不过是一个开始。
二、各藩镇节度使,得到一次“移镇”。这就相当于大军区司令的调防,为后来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做出了制度性安排。这个安排,也在事实上限制了藩镇的“坐大地方”的可能性。
三、诸将在遭遇“收兵权”和“移镇”这两大布置时,无人反抗,甚至无人有反抗的念头。应该说,“移镇”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举动,汉、唐、五代以来,“移镇”凶多吉少。但老赵“移镇”顺利得有如神话。除了老赵赫赫武功的威慑力和人格力量之强大气场震慑之外,他的推诚布公也感动了诸位藩帅。老赵没有权谋意识,他做事襟怀坦荡,出口就见诚意。
四、老赵答应与诸将“约为婚姻”,有“政治联姻”的意图,在大宋初造之际,将这些勋臣纳入“帝室”也确实不失为一种策略组合。据《宋会要辑稿·帝系》,老赵的三个女儿,两个嫁给了武将之子,一个嫁给了文臣之子。太祖开宝三年六月五日,以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审琦之子,内殿供奉官都知王承衍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昭庆公主。开宝五年闰二月四日,以故镇安军节度使、中书令石守信之子,郓州牙内指挥使石保吉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延庆公主,赐袭衣、玉带、涂金鞍勒马。从此以后,凡是尚公主者有所赐给,就按这个规格对待。后又加赐绒毛暖座。另外,尚书右仆射魏仁浦之子,东头供奉官、右卫将军魏咸信也做了驸马都尉,选尚承庆公主。
消祸乱于未萌
王审琦,是赵匡胤老友,“义社十兄弟”之一。
他为人纯谨,有方略,善骑射。跟柴荣征淮南时,舒州(今安徽潜山)坚壁难下,诏郭令图领刺史,王审琦等以精骑攻其城,史称“一夕拔之”,擒舒州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郭令图入城,王审琦等去救黄州,没几天,郭令图被舒州人逐逃。王审琦又选轻骑衔枚夜进,一晚至城下,大败舒州叛军,郭令图得以回到治所。攻伐楚州时,王审琦为南面巡检。楚州城将陷,王审琦估计楚州守军一定会从南门逃遁,于是以逸待劳,设伏等楚人入套。果然,城中兵凿南门而溃,王审琦伏兵四起,斩获近万人。
进入大宋后,王审琦出为忠正军节度。史称“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有一件事可以知道他的“宽简”。辖区有县令,县令属下有录事(秘书)小吏,犯法,县令将其罢黜。有幕僚向王审琦告密说:“这个县令太专断,罢免下级竟然不先来州府报告,请办县令专断之罪。”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得专管县事,事无巨细,都要藩镇做主。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节度,而部下县宰能主动斥去黠吏,实在值得嘉勉,何罪之有?”王审琦这一段话很重要。他是最早懂得结束五代乱世军政习气的武夫。所以,他这一番议论,史称“闻者叹服”。他在镇守寿春时,根据每年所得的赋税租课,量入为出,从来不过多诛求。王审琦之“宽简”如是。
“宽简”是传统优秀地方官的基本品质,王审琦当得。
据说王审琦不能饮酒,但有一天与老赵等人宴会,酒酣之际,老赵装神弄鬼开玩笑,举酒仰望苍天,祝祷说:“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大宋方兴,正要与老朋友共享富贵,天为何这么吝啬不让我这老朋友饮用美酒啊!”
祝祷完毕,看着王审琦说:“老天爷肯定会赐你酒量,你试着饮饮看,不要怕!”王审琦受诏,居然连饮十杯,没事。从此后,与老赵在一起就能畅饮,但回家还是不能饮,强饮就生病。此事《宋史·王审琦传》载之甚详,事有不可解者如是。
乾隆《御批纲鉴》对“杯酒释兵权”事评论道:“艺祖平时常言帝王自有天命,且笑周世宗杀方面大耳之非,居然豁达大度者,乃芥蒂未忘,疑黄袍之复加,恐巨镇之难制。且不以正道消祸于未然,徒以杯酒诡辞释兵权,罢藩镇,岂笃于信天而明于为政者邪?”
乾隆不理解这正是老赵的人情味所在。人情与法度并行不悖的完美境界,老赵达到了。乾隆似乎还没有资格来批评老赵。就圣贤气象言,乾隆距离老赵太远,隔膜太深。
船山《读通鉴论》说到汉高帝刘邦时,提及宋太祖赵匡胤,认为刘邦在刚刚大败项羽之后,立即到韩信军中夺其兵权,与老赵收诸将兵权类似而不同。说韩信,不是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可以比拟的;韩信割地而王,据屡胜之兵,又不同于陈桥拥戴之主。船山认为:“宋祖惩羹吹齑而自弱,汉高拔本塞源以已乱”,二人行迹相似,但关键之处不同。“拔本塞源”,是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夺韩信兵权,“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刘邦此举,确实当得此境。“惩羹吹齑”,是说因为羹汤烫嘴,所以遇到冷菜也要吹一吹。移来说老赵,就是:五代藩镇很危险,所以对石守信等将军也要提防。刘邦是“已乱”,终止祸乱;老赵是“自弱”,自我卑弱。
船山很多意见都很精彩,只有这个意见,对老赵不免看矮。
刘邦之后,封了很多王,但他死后不久,就有吴楚之乱,仍然是藩镇起事,如此“已乱”并不彻底。老赵之后,三百年间,大宋王朝无一例藩镇起事,应该说是中国自西汉以来,解决地方藩镇问题最漂亮最优异的王朝。就这个案例言,刘邦远远不如老赵。老赵的“自弱”,是因为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