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就不难意识到:正是对男孩情感表达方方面面的限制,和文化对他与伙伴们相互影响着的性侵犯意识的默许,导致了性犯罪,至少也会导致他们暗暗地受折磨。男孩们受着同样的教化,因此他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男孩和女孩的生理需求
我认为大多数男孩和社会方面的困惑源自于男孩的生理需求不同于女孩这个错误的假设。然而事实正相反:男孩和女孩的生理需求是非常相似的,尽管男孩和女孩的荷尔蒙、肌肉群以及骨骼结构不尽相同。虽然男孩和女孩接受到的德智体教育有所区别,但是我认为他们有着完全同样的“基本生理需求”。
这些需求包括:对安全感的需求、自我认识和感知的需求、必要时表达想法和感受的需求、爱和被爱的需求、自主抑制愤怒的需求、对自豪感的需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需求、信任和被信任的需求等等……而且还远不止这些。男性的生理需求其实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女性同样也具备。
男孩也有着和女孩一样的情感,不是吗?但是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把男孩当作另类一样地看待和抚养着。扪心自问:“如果男孩不能哭(或不能本性化地表达自己),他们会怎么办?”这让我想起发生在1970年的一件事,当时我临时照顾一个6岁的男孩,他叫理查德,他很喜欢项链。当然,他的父亲则不以为然(这位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不希望他儿子被别的小朋友冷落。)有一天,看到我带着一副串珠项链,理查德以他6岁的聪明,摸着我的项链说了一句令我永远难忘的话:“我能和你喜欢同样的东西真是太好了。” 当时我也仅仅只有12岁,但是我明白他话语里的意思。现在我明白得更多了,因为我有了“性别放大镜”,透过它我可以看到那些老一套的观念是怎样束缚我们的。理查德需要从中证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需要别人了解他并使他意识到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映照出男孩真实的自我
映照一词意味着反省自己的想法、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映照帮助男孩看清自己,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形式。这个词曾经被玛丽·安施渥斯(1973、1978)和约翰·波尔拜(1969)在研究中使用过。在平时,映照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出的。当父母看到婴儿咧开小嘴时,他们会这样映照:“哦,看把你高兴的”。和大孩子在一起会这样映照:“我知道你不高兴,但是也不能冲我撒气呀。”或者说“托米太对不起你了,我相信你的内心一定受到了伤害”。男孩可以有无数的机会得到外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映照,当然也可能得不到。
为什么说映照很重要
如果男孩没能准确地获得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映照,他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并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当成年人不断地告诉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又与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相抵触时,他们的真实身份可能被扭曲。
明显地,映照是让男孩认清自己的有效途径,它帮助男孩形成自己的风格(记住,情感的重要性就在于风格。)在复杂的心理现象中,映照也是一种心灵互通的模块。男孩必须先学会鉴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鉴别是通过观察父母或监护人的“映照”完成的。2到4岁是教会男孩感受自己和他人的重要阶段,遗憾的是,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男孩往往被教会去做一个“了不起的男孩”(即让他们忽视恐惧感、疼痛感)。仔细想想,会发现这仿佛是一种滑稽的军事训练。
许多男孩的心理需求并没有接受过外界的映照。以卢卡斯为例,他的一些心理需求就没有被映照。(否则,他就会对珍妮有更多的理解。)最坏的情形是男孩仅凭没有被映照过的内心感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男孩学会了让情感“蒸发”,但它并不是真的蒸发了,而是变成了错误行为的思想动机。
映照包括对思想、行为和情感的回应。当理查德表示为“和你喜欢同样的东西”而感到高兴的时候,能够影响其内心世界的映照应该是:“你对项链之类的漂亮东西很有眼光呀”;他的情感的映照应该是:“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确实挺遗憾的”;对他的这种行为的映照应该是:“你渴望拥有美好的东西”,相反,理查德的父亲却是这样说的:“别傻了……项链是女孩子用的东西……你怎么会喜欢那个呢?”
简言之,映照意味着一个人被别人真实地看见并听到,它是保障心智健全、个性发展和交往能力的基础。
男孩的个性
在第一章曾经说过,孩子们和环境是互相影响的,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会伴随着一生的发展过程。本书着重进行了对个性的讨论,因为个性与成长过程特别是情感的发展具有密切的交互作用。
男孩面临的社会条件(9)
个性影响着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体会和行为习惯及模式,人的许多个性化的东西都是取决于个性的。有的男孩天生就比别人奔放些(外向),也有的就很文静和收敛些(内向)。相应的个性特点还包括随和、好奇心、心眼儿较重、敏感和急脾气。与其他个性特征相比较,以上这些在学术上叫做“五大个性”。
要正视个性的重要性
由于男孩的个性会引起身边的成年人做出相应的回应,所以家长以及其他成年人很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各种类型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会带来不同的回应,进而影响到男孩整个的社会实践。举个例子,有的男孩特别爱哭,有的男孩即使受了伤也会表现得静如止水,他们各自家长对他们做出的反应就会是截然不同的。害羞的男孩和爱哭的男孩情况大体差不多。一个7岁的男孩可能刚刚了解一点滑雪常识就想从山坡上滑下来试试,而同岁的其他男孩或许正在拥挤的比萨饼店游乐角被爸爸抱着打滑梯呢,父母对他们的回应也是绝对不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男孩的情感又怎样映照回他自身从而造成深远的影响。
有的男孩轻易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给别人,而让有的男孩说出自己的感受比拔牙还难开口。成年人往往会根据男孩确认和表达情感的难易程度做出不同的反应,然而生物是有“多样性”的,无论男孩本来的个性如何,他都可以学会适当地“延伸”,从而使情感的感受及其表达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状态。
男孩的个性会受到环境的映照和“同流规则”的影响。如果一个男孩具有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个性,包括父母在内的成年人就会认为他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或他的看法不那么重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情感表达非常活跃的男孩又会让成年人们觉得“别理睬他才能锻炼他的韧性”。
不论男孩的个性如何,他们都有各自的情感,而且大人们对他们的情感尊重并做出反应是天经地义的事。尊重男孩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内心感受并设法让他们健康地表达情感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这一切都要在和“同流规则”的斗争中完成。
决定男孩情感的社会影响
各类关系和社会境遇是左右男孩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在社会交往中,从狭隘的男子汉角色意识(诸如“同流规则”)中挣脱出来的努力,也对男孩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说到和谁的关系,诸如男孩、女孩、家长、兄弟姐妹、老师、朋友等等,交往关系的核心都是情感表达。对男孩来说,似乎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掩盖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例如,有的男孩“人缘不太好”就往往被人视作是品行不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猜测他会不会在家里或学校里为某些事无理取闹。
与此类似地,一个颇受同伴和大人们好评的男孩就被称作是“乖孩子”,虽然人们很少由此联想到心理健康,或把他看作是一个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很好地控制并运用情感的男孩,但是他对自己情感的认识和控制显然比其他人好,不过他在社会中的情感发展却往往会被忽视。
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男孩从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反馈信息要么让他学会健康的情感表达,要么使他的情感掩藏起来。基于反馈带来的暗示,男孩学会了社会交往技巧,或者懂得了在社会环境中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是不能说不能做的。在与社会的互动中,男孩总是会得到些意味深长的暗示,却很少意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
有些男孩缺乏社会情感技巧是毫不奇怪的,例如,一个动不动就哭喊的男孩其情感所获得的社会回应大多数是负面的:会被人不理睬、孤立、不尊重,并不断被告诫别总是叽叽歪歪的。但是在没有解决哭喊的原因(恐惧、悲伤、愤怒)之前,他不会平静下来。也许表面上会平静下来,但是却没有把内心表达出来。教会这类男孩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之不再“悲悲切切”,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办不到的事,而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应该让这类男孩懂得怎样把稍显过分的情感表现和自己的真实想法一致起来,承担这种社会情感技巧教育责任的应该是家长、教师或辅导员。
通常,当男孩强烈的内心感受没有表达出来或是被注意到时,就需要通过哭喊来宣泄一下。“骄纵情感”往往会导致漫无目标的敌对行为(见第四章),而不会让男孩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哭喊就是一种骄纵情感,其他的还会体现为:好斗、自夸和欺负人,这些表现都是根植于情感的。这些行为决定了男孩的社会关系形象,并进而交替影响着男孩的情感发展。
好斗性 这是一种在学校和运动场上引发了社会问题的骄纵情感。10岁的孩子会在输掉比赛走回场边时把盛饮水的瓶子踢开,将愤怒(恐惧?)表达为傲慢。制怒是一种不太困难的社交技巧,像这样的男孩应该学会更好地控制情绪。如果他的同伴对他的发作不予理睬,并且有成年人及时地“开导”他,对他的行为和情感控制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如果仅仅是没人理睬但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那他就不容易学会控制愤怒情绪。
自夸 如果一个男孩总是夸耀自己的篮球技术及以往的比赛成绩,他的队友和同伴就很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自己稍加留意或是被成年人点拨一下,他就会幡然醒悟并停止“吹牛”。正视自己并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情感技巧,情感能力对处理人际关系大有裨益,男孩应该充分认识并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男孩必须学会运用情感而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男孩面临的社会条件(10)
欺负人 欺负人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表达,一般是由于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显示实力、报复或者是自卑心理在作祟。我认为欺负人的男孩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想让心里痛快些,但是他表达情感需求的方式却伤害了其他人。近来频繁发生的学校暴力事件促使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严密的预防措施。诚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包括家长在内的成年人没有从男孩的情感需求这个根本去解决问题,效果不会太好。我们首先必须尽力帮助男孩表达情感需求。
必须要认清欺负人的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被欺负的人也应该宣泄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免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诸如产生“我真没用”之类的想法)。越是年轻,就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导致欺负人事件发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