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来宜太妃演这么一出,就是为了给雍正一个可以制作住德妃的方法。
这样德妃一时之间有了顾虑,也不敢太猖狂了!而且她又比历史上少了一个太后的头衔,想来日后虽然会蹦跶,但是也不会蹦跶太厉害的。
这样下来,雍正的目光自然不会在五阿哥和九阿哥那里逗留多久,毕竟虽然两人不怎么跟他混,但是也没给他下多少绊子。
湘柔想明白后,直接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不愧是宫斗特级班出来的,不是她这种宅斗高级班可以比的。(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五十七章 合家欢
“爷,今天可威风了一把!”湘柔笑盈盈的伺候着九阿哥换衣服。
九阿哥笑着转过身来一把抱住湘柔“怎么了,是不是突然觉得爷厉害起来了!”
湘柔小脸微红“爷,什么时候不厉害了!”
九阿哥抱住湘柔做到了一边的圆凳上“爷要是一直都厉害,也混不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了!”说着眼神暗了暗。
湘柔知道九阿哥心里有事,小心翼翼的问道:“爷,可是担心八哥?”
九阿哥点了点头。
八阿哥和四阿哥的关系一向不好,虽然还达不到十四那样的程度,但是十四毕竟和四阿哥是亲兄弟。九阿哥真的很为八阿哥担忧。
“唉!朝廷上的事,本不该妾身多嘴的。不过,妾身到有一句话要说,爷不过是当局者迷了!其实这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看八哥能不能放得下了,皇上再怎么样,也会爱惜自己的名声的,再说了让他头疼的人大有人在了!”湘柔略有所指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让八哥交权?”九阿哥皱眉。
湘柔好笑的看了九阿哥一眼“爷考我来着,皇上虽然封八哥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但是理藩院是什么地方,爷又是不知道。就这么一点权力了!还不如交出去讨个好。爷,恕妾身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上登基都已经成为定局了,八哥这时候闹有什么意义,识时务者为俊杰,八哥他可不止有他一个人。他身后还有八嫂和弘旺了!”
“唉!”九阿哥也叹了一口气,虽然当年湘柔被害的时候,他恨不得立刻马上找那些人算账,但是这么些年下来。随着良妃逝世,八哥的处境越发的艰难,他也有些心软了!毕竟是从小玩到大兄弟。
“弘晸和弘暲了?”九阿哥明显的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又换了一个。
湘柔也聪明没有继续说下去。笑道:“弘晸被弘曜叫去了,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弘暲在家里看着三胞胎了!”
“弘暲这小子都是有些做兄长的风范。”九阿哥笑了起来,对于弘晸和弘曜亲近一事,他也不好做太多的干涉,毕竟两人从小就感情好,要是因为四大爷上位一事淡了下来,反而有些不好。
“爷。你可不要夸他,那小子野的很了!对了爷,刚刚内务府的人过来了,说是给咱们另外安排了一个住处,您看?”四阿哥现在当了皇帝。湘柔她们就不能还在以前的地方住下去了,于是内务府给九阿哥指了一个新府邸,这个府邸比现在的可真是大多了也豪华多了,只是湘柔并没有什么欢喜的感觉反而是对着那个自己住了好久的地方充满着不舍。但是皇帝是不需要邻居的,湘柔也只好认了搬家的事情。
这事九阿哥自然也是知道的“你先让她们把东西都收拾起来,怎么说这事也到等到皇阿玛百天过后再说,等着到了时候,我让钦天监算好日子咱们在搬家。”
湘柔点了点头应下来了!九阿哥的主意和她的主意差不多,这事是要行动起来。已表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但是康熙的灵柩还在乾清宫放着的,九阿哥可能不能再自己老子没有入土之前大兴土木的,也只有这个折中的办法了!
康熙的丧礼除了德太妃和十四贝子的忽然大闹也算是顺利完成了。
竟陵的以前额都是预备好的,下葬之后康熙朝算是真正的完结了。九阿哥的生活还算是安稳,但是朝廷上却开始了真正的动荡。
不管历史上雍正的评价如何。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非常的勤劳,喜欢做实事的官员。
于是雍正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那些欠了国库银子的官员还银子。这事雍正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干过,不过那个时候雍正毕竟是皇子,威信权利可能不能跟着现在比的,这不一上台就是铁血政策,不还钱的就抄家。
当然了除了这些以外,九阿哥的瓒亲王爵位下来了!让湘柔有些意外的是弘晸竟然被雍正封为瓒亲王世子了!虽然弘晸成为瓒亲王世子,这个大家都不意外,毕竟弘晸是九阿哥的嫡长子,只是弘晸现在二十岁都没有满呀!
雍正这么急,将弘晸封为世子,难道是对九阿哥示好,还是什么的?湘柔表示不知道,不过她还是将五个孩子叫到了身前,好好的说了一些兄弟恭亲的话。
她是不怎么在意那个世子位了!但是弘晸弘暲他们可是从小在皇权最集中的地方长大,自然知道权利的好处,湘柔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弄出什么兄弟相残的事出来。
不过说到兄弟,不得不说雍正和十四这对亲兄弟。
雍正为了自己的美名,也为了缓和一下政治上的气氛,因此将十四封为了恂郡王。
可是十四阿哥不顾雍正的脸面,大闹康熙灵堂,将雍正给惹恼怒了,于是将十四的爵位降成了固山贝子。还将十四软禁起来了!
德妃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加的闹的天翻地覆的,坚决的住在永和宫不肯搬到慈宁宫去。
但是皇帝和生母德太妃不合的事情还是传出来了,雍正也没办法叫全天下的人闭嘴。
现在的皇宫很奇怪,康熙的嫔妃如宜妃惠妃等人都已经到了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可是偏偏德太妃还住在东六宫里面,雍正的妃子只好全挤在西六宫里面了!好在雍正的后宫人数很少也不显得拥挤。
湘柔一直惦记着把宜妃接出来的事情,因为宜妃这段时间身子不太好在寿康宫住着肯定没有以前住着舒服,再加上就是宜妃出宫了,也不会在九阿哥这里住的。虽然宜妃喜欢九阿哥和湘柔一些,但是毕竟还有五阿哥在前面了!
宜妃也就最多偶尔过来小住一会儿,湘柔也乐得卖乖。
而且现在德妃那个样子,叫宜妃完全是在看笑话了,估计雍正的脸面也不好看。
于是让九阿哥看准时机联合着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跟着雍正说:‘现在可以拿着整修慈宁宫的事情搪塞一下,只是说等着宫殿修正好了才请德太妃搬进来,可是太妃们都住进去了,难免是请安的人进进出出的谁也不能防备讲出闲话来。不如养育皇子的太妃和太嫔叫皇子们接出去,这样后宫的消息就不会没遮拦的传出去了。‘
雍正看着九阿哥,想想也是,街面上传出来不少的风言风语吗,雍正仔细查了,竟然不少是德妃叫人悄悄地散出去的。方法就是趁着自己这些兄弟媳妇们带着人进宫请安的时候,德妃叫自己身边的太监宫女和带着进来的人说闲话传出去的。
雍正知道别看九阿哥一副不着调的样子,但是对着家人对着宜太妃都是很好的,现在难免是动了接了宜妃出去的念头。而三阿哥和七阿哥平时也都是孝顺的人,这宫里也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也知道现在自己额娘的居住条件不比以前,肯定也是动了心的。
现成的人情摆在这里,雍正还是很大方的‘也好,朕现在忙糊涂了,竟然没想周全,叫众位母妃出宫跟着自己的的儿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叫弟弟们能够尽孝也是好的。这个事情叫上书房拟出来一个法子,立刻就办吧!‘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和九阿哥忙跪在地上大呼皇上圣明。
就是这样九阿哥上书把宜妃全都接出来了。
虽然宜妃不会再自己的府里住,但是作为媳妇,湘柔还是很自觉的收拾了一些东西去恒亲王府,帮着五福晋收拾宜妃的院子。
五福晋显然早就是准备好了!那是一个精致的院子,修建的小巧精致,处处都是舒服的,房间里面装上木地板铺上厚厚的毯子。
然后湘柔又马不停蹄的跟着九阿哥,去宫里将宜妃接出宫,接到恒亲王府。
这段时间宜妃算是吃了不小苦,她不幸的在康熙没死前得了感冒,哭灵什么的都是拖着得病的身体去的,不过还好,因为五阿哥和九阿哥的原因,宫里面的人倒是没有怠慢宜妃。
可是宜妃的年纪毕竟不小了,等着湘柔她们将她接出宫的时候,人整整的瘦了一圈。
等着湘柔领着丫鬟进去请安的时候,发现宜妃的眼神里面带着一种自己从没见过的轻松。
见着湘柔进来了,宜妃笑着招手对着湘柔笑着说:‘这个院子刚才你五嫂带着额娘看了,里面的卧室是你的主意,还是你心思细腻这些事情也只有你能想出来。‘
湘柔笑着说:‘额娘看着好就是媳妇的孝心了。要是有什么不是合适的还请额娘直接说出来我们这些做小辈的,最大的愿望就是额娘能够身体好。另外要是额娘住厌了,还可以去媳妇那里小住几日了,媳妇那里是新府,额娘还没有见过了!‘
宜妃微微一笑,她这辈子也算是终生有靠了!两个儿子和媳妇都对着她非常有孝心。(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五十八章 诡异的后宫格局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雍正皇帝是大清朝最勤勉的一个皇帝,在位十三年都泡在了案牍上,连一次巡游都没有。没想到,他每日的工作量堪比拿破仑啊!人家拿破仑虽说也是一天睡四个小时,可据说是每次睡半个小时,累计下来算的,有一定的科学养身的理论在里面。
哪像四大爷,历史上对四大爷的死因,传说众多,就湘柔看来,他根本就是和十三一样,累死的!先累死一个十三,然后工作没人分摊,只有累死自己。
好吧!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等着稍微稳定了一下朝廷后,雍正就开始大封后宫了!
封嫡福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入住长春宫。
长春宫,似乎是只做了雍正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及乾隆的皇后富察氏住的……难道长春宫是专门给皇后居住的?
呃,湘柔表示,反正不是住坤宁宫就好,这证明,脑残在这里不是主流。
封侧福晋李氏为齐妃,入住永寿宫;封侧福晋喜塔腊氏为安妃,入住延禧宫;格格宋氏为懋嫔,入住永和宫;格格钮钴禄氏为定嫔,入住景阳宫;格格耿氏为裕嫔,入住承乾宫;格格武氏为宁嫔,入住景仁宫;年氏为敦嫔,入住翊坤宫;剩下了完颜氏等侍妾皆为贵人。
另外启祥宫让几个年纪还小不能出宫自己开府的小阿哥入住。
可是入住哪里是小事,关键是同样是侍妾同样育有子嗣,为什么年氏可以封嫔。难道凭她有好的家世,朝中有得力臂助?她可是无子呀!
即便完颜氏心有不争之意,但面对这样的差别也不禁有些不平……
不过,她很快定了定心。耿氏与钮祜禄氏都是生下儿子的,又是格格,位份能抢在众人前头是可以想见的。李氏虽然失宠。可有侧福晋的位份在,名下还有两个阿哥,封妃也正常。喜塔腊氏同为侧福晋,名下同有阿哥,又是满洲旗的,封妃合情合理。
宋氏和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