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伯逝世前交给自己一道圣旨,是先帝赐予他的,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证明林家的钱财都是先帝赐予的,也算是给林家在最危险的时候一线生机。这道圣旨天下间只有三个人知道,先帝,林如海,还有林致远。所以,林致远大可以不必担心黄宗兴的诡计,但是他要营造出一种他们林家兄妹害怕的假象,匆忙上京就是个引子。
林致远忽然感觉自己还太弱小,他没有实权,不能进入朝堂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就没有保护林家的资格。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京。
。。。。。。
当林家决定五月上京的消息一传出,苏州城里和林家交好的人家纷纷前来打探,知道致远黛玉兄妹俩是为了早进京迎接春闱,就猜测必是最近一段时日去登门拜访的学子太多,林致远不能安心备考。
一时间受过致远恩惠的学子们都感到羞臊不已,当时只想了怎么能考出好成绩,根本没顾得了林家少爷还要参加科考的事情,现如今害得人家都要躲到京城去温书了,于是众人纷纷送上礼物,或是笔墨,或是纸砚,聊表心意。当然也有那心肠发黑的,受了致远的指导,见人家去了京城,还一个劲儿的说林家小气,不愿意帮助同窗,算什么江南才子,徒具虚名。当然,这种天杀的下作东西只占了少数而已,众人若是听了他的牢骚也会呸的唾一口。
致远有些忘年之交,又有一些年岁相当的好友,这些人来邀约他自是推卸不了,好在众人知道致远的老师沈先生最是严格,每日都叫致远去交作业,大家也不敢多留他。即便是这样,那饭局、宴请也是从三月排到了四月。致远对自己的功课心中有谱,也不愿拒绝这些朋友,他明白,自己能在苏州立足,和这些人脉关系密不可分。
林家的族长早年有恩于致远母子,老人见致远是个知道感恩的,也不多难为他,只希望将来林致远飞黄腾达的时候多多的提携一下林家的后人,让林家的宗族里多出几位举人老爷就好,也算不坠林家百年清誉。
黛玉在苏州的朋友只有东平侯府家的几位小姐还有那位死活要和自己拜干姐妹的杜婉。
四月末的时候,苏州城里百花盛开,真是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沈嫣然几个自是舍不得黛玉去京,只是她们从母亲那里知晓了一二缘由。趁着四月天好,蔷薇盛开,沈家三姐妹就想请了黛玉来赏花,也算是践行。说来,自那日寒山寺一别,竟是月余不见。
黛玉接了东平侯府的帖子是左右为难,既不愿意拂了沈家姐妹的心意,有顾忌身上的孝期。
致远知道了,只叫她去,就当是做晚辈的拜别长者,公主殿下还没见过黛玉,但是没少关照林家兄妹,所以黛玉是有必要见见公主的,借此机会去赏花,也不算是违背了礼教。
二十一这日,天公作美,竟是个大晴天。黛玉命紫鹃再三的检查送给公主的礼品,又请香萱来访梅阁帮着碧蝶照顾荣泽姐弟,忙活了好半天,还是致远来催了才能上轿。
黛玉坐在轿中,仔细的回响严嬷嬷教导自己的礼仪,见了公主行什么礼,怎么落座,怎么喝茶,一一回顾,黛玉心中暗暗告诫自己,千万不能丢了林家的脸面。。。。。。
PS:请大家收藏俺~~~~~俺会努力写滴~~~~~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东平侯府共赏蔷薇
东平侯沈家是开国元勋,世代沿袭的爵位,第一任东平侯在建国之后就自请回苏州老家,过着看似悠闲的生活,但是沈家和皇室的关系千丝万缕。
历代沈家出过三位娘娘,七位王妃、世子妃,尚过两位公主,这个数字在哪朝哪代说出来都是异常惊人的。沈家看似远离朝堂,实则不然。
这一代的东平侯共有两子三女,最小的儿子才仅仅四岁。侯爷不曾纳妾,和七公主的感情极好,这段姻缘也因此为江南的文人雅士所艳羡。
人心的确是个奇怪的东西,这件事情若是换在别人身上,大抵要被说成是怕老婆,但这位贤淑的女子若是公主的话,就会为人夸赞。女人想要嫁得好,婚姻幸福,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浪漫的爱情,冲动的激情最终也会转瞬即逝,留下的怕也只有两两生厌。
七公主长得并不能让人惊艳,这是黛玉对这位公主殿下的最初印象,但是她仪态端庄,气度不凡,没有想象中的插金带银,而是穿着家常的月牙白的藕丝琵琶衿上裳,绣着三两只桃红色的蔷薇,下身是件紫绡翠纹裙,梳的是流云髻,只在后面插了支初绽放的蔷薇,其它并无半点装饰。
公主殿下拉着黛玉的手好生瞧了半晌,笑道:“你哥哥和我们家是最熟的,和我也亲,你既是他妹妹,就该把我们也当做是一家人。早就想接你来家中坐坐,却又怕贸然的失了礼数。”
黛玉只觉得公主的手温温的,润润的,有种母亲的感觉。眼眶里就不自觉的有些发酸,低声道:“是黛玉早就该来拜访公主殿下,只是尚在孝起,怕冲撞了公主。如今哥哥和我即将进京,所以特来拜别。”
“以后也不要叫什么公主,和你哥哥一起叫我姨妈就好,在咱们这儿,只有东平侯夫人,可没什么公主,你这样叫我可就外道了。严嬷嬷教导你还好?”
黛玉忙道:“公主。。。。。。姨妈,严嬷嬷对黛玉很好,每日都尽心教导黛玉。黛玉还要多谢姨妈。”
“傻孩子,既叫我当姨妈,就更应该是一家人。本想着等你们家稳定了点,就接你来和我们家的这几个丫头住些日子,没想到你们竟是这么快就要上京了。”公主爱怜的伸手捋顺了黛玉鬓角的碎发,又让身边的嬷嬷拿出了一只大大的紫檀匣子,“这里面是我叫人配的雪参玉蟾丸,每月服一颗,用上一年你的身子就大好了。你哥哥说你以前在贾府的时候常吃些人参养荣丸,到底没这个好,我问过给你看病的大夫了,你吃这个最合适。”
黛玉忙接了匣子,里面的雪参玉蟾丸一个个龙眼大小,光泽金黄,淡淡的药香扑鼻,共有十二枚,正好是一年的剂量。
嫣然笑着上来挽住公主的手,“母亲只顾着和妹妹说话,倒是忘记了我们。我们可是为了今日妹妹来准备了好久呢!”
公主看似埋怨的瞧了长女一眼,哀怨的说道:“好好好,我知道我是个老婆子了,你们这群小丫头不待见我,也不愿意和我说话,去吧去吧,今日只管玩你们的,一会儿做出了诗也给我瞧瞧!”
公主殿下的话逗乐了一屋子人,东平侯府年仅四岁的二少爷笑颠颠的跑到母亲的身边,扬起了大大的笑脸:“母亲,儿子陪着您,儿子喜欢您,儿子不嫌弃您老!”
二公子年纪和荣泽几乎相仿,但是命运却天差地别。
。。。。。。
东平侯家的园子极大,汇集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亭台楼阁水榭,曲径通幽,游廊小路蜿蜒其间。侯府园中有一晚香亭,是赏花看水的好去处,嫣然早命人将其收拾干净,又让人摆上了鲜花、百果,亭子前就是座湖泊,荷花尚未露头,但是叶子却长得茂茂盛盛。
黛玉随众人来到晚香亭,看那乌梨木雕花桌上摆着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面供养着各色折枝蔷薇。
嫣然上前挑了只“白玉堂”插在了黛玉的发髻上,显得端庄素雅,又自选了一只“七姊妹”戴于头顶。
婧琪拉着黛玉的手坐到桌前,将笔递给黛玉,笑道:“我们这些人可是听致远哥哥说了,他说黛玉姐姐你最是善于写诗,今日若做不出好诗来,我们可不放你回去!”
黛玉自是谦虚的不肯承认,“哥哥胡乱说的,我哪里会做什么诗,不过是平日里闲打发时间罢了。”黛玉有心一展才华,但是想到哥哥和严嬷嬷的教导,这点心思就渐渐熄灭了。江南人杰地灵,侯府家的几个女儿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到时让人看了笑话,也有损哥哥的颜面。况且现在杜家的姐姐还未到,若是她来了,见众人没等她必是心中不好受,莫不如再等等,做个顺水人情。于是黛玉说道:“我今日来的早,杜婉姐姐还未到,不如我们等她来了再议如何?”
嫣然几个欣然点头应允。亭子中的花到底是折枝的,摆在翡翠的盘子里虽美,却失去了盎然生机,和那些长在枝上,含苞待放的蔷薇是无法相提并美的。黛玉的屋中也常摆着花花草草,原本她是不大在意这个的,常年泡在药罐子里,黛玉也不愿意让那些花草受罪,没得熏坏了,不过致远哥哥见了,就差人送了水仙腊梅等应季的花卉,说是人常看到花,心情也会好,花香总比那些药香、熏香要好的多。
大家也不愿意干坐着等待杜婉,就携手去晚香亭后面的花圃看花。
伺候花草的婆子知道几位姑娘今日要来赏花,特地修剪了一番,一朵朵,一簇簇,煞是娇俏可人。
婧琪说道:“平日里我怎么没发现咱们家的花这样的美?莫不是林姐姐来了,这些蔷薇也要使出力气来开个过瘾?”
黛玉几个被这丫头逗得直笑,就连素嘉也打趣道:“可不是像婧琪说的那样嘛!我们都是些粗笨的,这些漂亮的花花草草也不待见我们,现如今咱们家来了个仙女似的妹妹,可不是要使出吃奶的劲儿去开花?”
“好啊,你们就会拿我来打趣,真是坏死了。”黛玉被说的满脸通红。初到贾府的时候,宝玉也说过家里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自己还当好话听着,现在想想,这些话都要不得,尤其是从男子的口中说出。黛玉知道素嘉姐姐是和自己开玩笑,但是自得了严嬷嬷的教导,有些事情黛玉已经开始上心了。
嫣然见黛玉心中不好意思,忙上前来解围,“你们一个个就知道欺负林妹妹,我可是不依的。要我说,咱们几个应该想想杜婉来了怎么罚她!这妮子说好了今天来,都什么时辰了,还不到,你们说不罚她罚谁?”
黛玉心中感激嫣然姐姐的帮忙,她现在虽然有了哥哥,弟弟和妹妹,但是人总是贪心的,黛玉有些话还不能和这些人讲,若是将来有了嫂子能像是嫣然姐姐这样爱护自己就好了。
这个念头一产生,就像是墨点被水晕染了一般,扩散的越来越大。哥哥,嫂嫂,嫣然姐姐。。。。。。
黛玉知道嫣然姐姐已经十五了,却尚未婚配,她又想到刚刚公主对自己的好,对他们林家的热切态度,或许,两家结为姻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则,为什么嫣然姐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并没有传出消息?
哥哥明年就要参加春闱,到时候金榜题名,再上门求取侯爷和公主的嫡长女,这是多么好的一门亲事。。。。。。
黛玉想到这些,又不动声色的看了嫣然姐姐两眼。
沈嫣然和公主殿下并不是很像,公主殿下姿色中上,但是贵气逼人。相反,嫣然姐姐和素嘉、婧琪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而嫣然姐姐更是三人中的魁首。若真是能和东平侯府结亲,黛玉想想就开心。不知不觉间,话语中便多了三分的活泼,更是对嫣然多了分亲密。
只是,沈家的这位大小姐可不知道黛玉的小心思,照例是大姐姐一样的看顾着几个妹妹。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辰,外院的婆子来回禀:“启禀几位姑娘,这是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