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会历史-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y of the church); 他认为大公教会在真理上已经失陷;第三篇是《论基督徒的自由》(The Freedomof a christian),当中有一句名言:「基督徒有完全的自由,在众人之上;基督徒也因为信仰缘故,完全失去自由,在众人之下,为众人的奴仆'。
  路德在面对最後一次国会的公开聆讯时,德国皇帝查理五世要求路德推翻自己的著作。经过一晚的考虑,路德公开宣称,除非他所言的被圣经或理性证明为误,否则不会改变其良知所定的立场。
  路德说了一句千古传颂的名言:「这是我的立场!我没有其他选择。( Here I stand,I can be no other.”)这句话代表路德与大公教会全面而彻底的决裂。
  2.三惟独。
  路德在瓦特堡,开始将新约圣经翻译为德文,而全本圣经的翻译则在1534年完成。他也编写了一本诗歌集,而更重要的是,路德著手为宗教改革制定路向。在1521年底,他确定了宗教改革的信仰大纲:惟独信心、惟独恩典、惟独圣经(Sola Fide, Sola Gratia,Sola Scripura)。
  路德指出基督徒不能藉任何道德或宗教行为讨上帝喜悦,更不能靠自己改变其属灵地位;他唯一能讨上帝喜悦的方法,就是信心。信心并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而是信赖上帝会展开其工作。
  可惜的是,今天不少更正教徒竟将信心沦落为行为的一种,某些灵恩派的主张即是一例。他们认为凭著信心,便可以驱动上帝施展作为;譬如透过祷告,上帝便得按照人的心意,用神迹满足人的各样要求。这可不是'惟独信心' 的原来意思。'惟独信心' 是人晓得自己完全无能,而非用'信心' 来使自己变得无所不能。不要将信仰行为化,否则使偏离了路德论及信心的原意;路德与加尔文强调,信心也是上帝所赐予的呢!。
  要是人没有任何外在、内在的条件讨上帝喜悦,那上帝在人身上的所有作为,便都是人所不配有的;人所不配有的,便是恩典了。上帝之所以悦纳人,纯粹是因为'惟独恩典' 而已。
  '惟独圣经'是路德与天主教划分界线的基础。路德认为信仰最终极的权威,是上帝的话语一圣经。路德不是要推翻一切传统,乃是主张所有传统都必须在圣经的审判之下。圣经是信仰最後的权威、最後的基础。
  三个'惟独',构成更正教信仰的核心。
  C.路德主持下的宗教改革。
  由於宗教改革主要是由民众从下而上的自发推行,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动机,有纯粹宗教性的(认定大公教会已偏离了基督教信仰的原来精神,必须予以纠正),也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民族主义者、人文主义者、社会革命者),故情况异常混乱,'过激' 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在不少天主教堂及修院被群众破坏时,总会发生暴力打斗、抢掠等罪案。为著恢复社会的秩序,也为着把宗教改革运动重新导人政府所容许的轨道,路德在 1522年被邀请返回威登堡,主持宗教改革。
  1.内部分裂——农民革命。
  在他主政後不久,1524年6月,便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最初在德国西南边境史图今根(Stuhlingen)发生,1525年蔓延至瑞士、德国等地,约有三十万人参加;这是一个自发的、夹杂著政治与宗教理想的社会运动,也可以说是与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相连的社会革命。革命领袖有强烈的反教权主义的倾向,要求废弃种种压迫农民的政治与宗教势力。他们提出一份《十二条》(Twelve of the Peasantry)的主张,包括由会众选举牧职人员、废除十一奉献和农奴制度、禁止贵族吞并公共土地、限制封建赋税、改革法律制度等。他们其中一位精神领袖多马闵次尔(Thomas Mumzer,约1488-1525),从前是一位教士,他要教会交出所控制的土地。在他的影响下,这场农民战争染上浓厚的宗教气氛。
  路德是个保守的人,他到处演讲,反对暴力,反对农民运动,大力反对任何破坏社会秩序的行动。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反杀人行劫的农民暴徒》(Agains the Muderous and Thieving Hordesof Peasants),要求各诸侯镇压暴徒。1525年5月,在各地诸侯的合作下,阅次尔等在法兰根蒙逊(Frankenhausen)被打败,农民暴动终於被敉平了。
  路德虽非促使农民运动失败的主因,但他之反对农民运动,却对宗教改革的推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路德从此失去部分民众的支持,农民对他的反对尤其激烈。德国南部某些地方,从此回到天主教的阵营中。另外,由於路德容许贵族控制社会,造成更正教会中贵族的势力大增。天主教声称农民运动是上帝对宗教改革的刑罚;诸侯贵族因著惧怕宗教改革会带来连锁性的社会动荡,不敢再贸然参与,如此也削弱了更正教阵营的力量。
  2.与伊拉斯姆决裂。
  路德的保守性,亦反映在他与人文主义者的决裂之上。如前所说,投入宗教改革阵营者,各怀著不同的动机;其中不少人文主义者只为了不想受教皇或任何教会权威的操纵,而参与改革运动。他们鼓吹个人自由的思想,与路德的信念可说是南辕北辙。路德是在经验到人的彻底无能以後,才确认因信称义的道理的,又怎会相信人的理性与自由呢?他与人文主义者的分裂,是早可预期的。
  伊拉斯姆原为奥古斯丁修会会士,是一位出色的希腊文学者,他在1516年所编订的希腊文圣经,为多世纪以来的标准版本。他起初支持路德,但後来却发现他太固执,且过分强调教义和上帝的无限权威,忽视和否定人的主动性,遂於1524年,写了一篇《论自由意志》(On Free Will)来批评之。路德使以一篇《论意志之束缚》(The Enslaved Will)作回应,否认人有不受罪性辖制的自由。两人从此亦分道扬镳。
  D.路德宗教改革的後期发展。
  纵然改革运动遇上不少困难,教会的改革仍如火如荼地进行著。修院被毁,所有图像被打碎;教廷财产被没收,用以支持更正教及慈善工作:平信徒有机会读圣经;德文圣经出版;教士获准结婚;崇拜仪式简化,并用德文进行,一切圣经没教导的东西都被除去。
  1530年,路德的忠心追随者墨兰顿,向奥斯堡议会(Diet OfAugsburg)提交一份《奥斯堡信条》Augusburg Confession),这成为路德宗的基本教义文件。
  1532年,路德正式批准一个简化了的崇拜礼仪。天主教会原有的七项圣礼(包括: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神品、终传及婚配),被路德削减为三项:水礼、圣餐礼,及告解礼,後来更缩减为只有水礼及圣餐礼。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否认圣礼的酒和饼为基督的真身体之理论,但却强调人只要凭著信心,基督确实同在於圣餐内(RealPresence)。
  1542年,威登堡成立了一个教会议会( Consistory),由君王委派律师及教士参加,专职负责教会的纪律惩处。虽然路德提倡「平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of the Laity),但他却不认为平信徒在教会事务上有发言权。路德宗不是公理宗教会。在教会组织上,许多教会的社会功能由政府接收,故诸侯的权力乃甚至扩展至教会事务之上。如此看来,路德宗带有相当程度的政教合一的意味。
  1525年,路德结婚。路德原为奥古斯丁修会修土,一直严守独身;後虽摆脱修道主义,因长期习惯了独身生活,起初不愿结婚。
  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民拆毁修院,强令修士还俗;在当时,女修院解散後,修女由於没有谋生的能力,唯一出路便是出嫁,等待修院为她们安排婚配。路德四十岁那年,由於有一间女修院的一位修女未能安排出嫁,他基於道义因素的考虑,也在各方压力之下,决定与她结婚。但路德的婚姻不大愉快,他的妻子喜欢说长道短,喋喋不休,常令他困扰。不过,在原则上, 路德反对独身制度,他认为独身既无需要,又不神圣。(加尔文的看法则比较温和,他认为独身是一个特殊恩赐,非人人可守。)他坚决要拆毁教士与平信徒之间的藩篱,反对教士阶层要过特别的生活、要恪守特殊的信仰及道德标准;而迫令教士结婚正是将他们平民化的一项重要手段。
  路德的追随者努力传扬宗教改革的思想,他的著作广泛流播;1525年,路德宗扩展至普鲁士(Prussia)、丹麦、匈牙利及其他德语区,以至挪威及北欧(Scandinavia)等地。贵族基於各种政治理由,投入更正教的阵营。
  1524年以後,德国分裂为天主教和更正教两个阵营。1531年,更正教诸侯组成一政治上的联盟:「司马加丰同盟。(Schmakaldic League)。以反抗皇帝及天主教势力。此时德皇杳理五世同时为西班牙皇帝,且正与法国交战。法国不欲有统一的德国,放变相支持更正教的扩张。教皇革利免七世(Pope ClementVII) 为法国的支持者,他处在两个主要的天主教势力的对峙局面中,左右为难,根本无暇对抗更正教联盟。这为更正教的发展与巩固,提供了宝贵的时空。
  VII.宗教改革的意义。
  最後,我们返回这一课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为甚麽要进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意义何在?更正教与天主教的分别在甚麽地方?我为甚麽仍然是个更正教徒?。
  宗教改革的最大改革,不是使教会由腐败罪恶变成圣洁无瑕,而是使基督教信仰变得单纯、直接,除去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造成的各种隔阂。
  中世纪的大公教会,在人与上帝之间布置了许多宗教性的隔阂。圣人与马利亚的崇拜,最其中之一。圣徒在当时不但成了一般民众的敬拜对象,甚至被视为人与基督之间的桥梁:罪人不仅不能与上帝面对面说话,甚至连与人神中保的耶稣基督说话,还是不够资格,於是乎只能藉著中保的中保——圣人,代人向基督陈情,沟通的管道迂回曲折。社会上到处都是圣图和圣像,圣人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座建筑物、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有所属的主保圣人,以为他们的保护。
  在芸芸众圣人敬拜中,对马利亚的敬拜自然是凌驾一切之上了;因为马利亚除了有'上帝之母' 的特殊地位外,她的慈母形象也深入民心,对一般人产生很大的安慰作用。教会将马利亚塑造成无玷原罪的圣女,并且是永远守童贞的(他们相信性是污秽的,原罪藉性行为传递)。敬拜马利亚的一个形式是念玫瑰经。当时有许多自发的玫瑰经修会(Confratcrnities of the Rosary)的建立;参与者许诺每星期念诵三次玫瑰经,为教会与众人代求。爱屋及乌,从敬拜马利亚,逐渐扩展到对她的母亲圣安娜(此名字圣经没有记载,纯粹是後人杜撰的)的敬拜。在撒松尼,敬拜圣安娜的风气非常盛行,她是矿工的守护圣人,今天撤松尼的一个矿场城镇,便叫安娜堡(Annabcrg)。路德决志献身做修土,也是向圣安娜许愿的。
  因著对圣人的敬拜,教会也开始了崇拜圣人遗物的风气。他们相信,这些由圣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具有特殊的属灵力量,任何人只要向它们敬拜,或触摸它们,便可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