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仆肌鄙希ü攀棺使谰富硬文辈坎文背ぁR酝猓傩行问铺致刍幔惺卑碓诖蟊居狪 号宿营地举行。除了约德尔照例参加外,还增加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一名军官。国防处长的另一项例行任务是,每天晚上听取战时日志记录员对当天最重要事件的报告,还常常就有关企图和展望坦率地交换意见。
国防处陆军组经国防处长赞成,在每日早晨的报告里,附加了一份对形势所谓“短评”这是当时国防处的创新。这种短评有双重目的。第一,想在每日中午约德尔和希特勒举行形势讨论会之前,将陆军的观点和企图向约德尔作进一步解释;第二,想最终在自己的国防处里与约德尔达成一种类似于参谋部那样的合作关系。然而,这一尝试由于两个原因而失利。几周后,约德尔对瓦利蒙特说,他可以不要对形势的判断,但是他最关心的是,“态势图”不要出现任何差错。这种不亚干侮辱的谦虚再次揭示了仅以希特勒和约德尔为代表的“最高指挥”,在广阔的东方的战场上的权欲。结果,在参谋部内国防处长常常接连几天没有机会向约德尔作口头汇报,连他的面都见不到,更谈不到与他有勤务之外的聚会。长时间以来,第Ⅱ号宿营地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几乎从未涉足的“禁猎区”。
国防处份外的、主要由留守柏林的工作组所担负的工作,诸如组织、国防军后备人员问题、装备问题、与政府最高当局的协作问题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与日俱增。每天中午有一架飞机,每天夜里有一列快车来往于拉斯膝堡和帝国首都之间,负责函件的传递。国防军统帅部主要局、处——如负责谍报、装备、宣传的局处——的联络官们,也利用同样途径,与国内机构保持联系。当这些局长、处长们没有机会亲临“狼穴”时,常派代表到国防处,以便使其行动能同最高统帅的观点相吻合。由于约德尔对此类事情不感任问兴趣,因此这一长时间发展而成的特殊勤务,则由国防处直接转交给统帅部参谋长承担。除了这些日常事务外,其他一切事情,均由希特勒亲自过问和作出决断。
国防处除担负每天与各军事指挥部门进行情报联络等繁重任务外,还要满足与大本营有联系的党、政当局和斩间部门的需要。这再次使当时的目击者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德国最高指挥机构的战地大本营能否避免产生如此多的弊端?据当时观察,柏林和拉斯膝堡之间的来往信使络绎不绝,愈来愈多的军官、党政人员来往奔波,使大本营的职能,随着俄国战局的延续,日益偏离其正轨,对这个问题唯一能作出回答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当主要战线激战正酣、德国许多城市陷入空袭的火海之中时,希特勒却置身于东普鲁士这个风平浪静的避风港内。
回过头来看,几乎可以肯定他说,“战地大本营”在这种状况下,不仅已失去它个身的意义,而且还会起到有害的、延长战争进程的作用。一心想把德国政治、军事永远握在自己手中,并已占领欧洲大部分领十的希特勒,本应最迟在1941 年12 月冬季危机到来之前,效仿其他参战国,将其大本营安置在首都或芮都近郊,按理说,希特勒应将每一个师的兵力都投入东方前线,以扭转整个形势。如果他和他的高参们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还为时不晚。然而,希特勒却在3 年的时间里不断建造他的“狼穴”,延伸铁丝网,加宽布雷区,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象旧式的战列巡洋舰一样矗立在地面,使整个地区成了一个“要塞”。在此期间,希特勒或长或短短留的“山间别墅”,再次进行扩建,延长了地下通道,扩展了地下房间。在乌克兰的文尼察、在法国的苏瓦松,在劳海姆一吉森地域的齐根贝格庄园周围,以及在布雷斯劳,希特勒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了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大本营。除文尼察一处外,其他地区的大本营只使用了极短时间,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启用。1945 年1 月,希特勒终于将柏林作为他的固定办公处,然而实施真正的、理智的指挥的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了。
局势变化时期的领率机构
自从希特勒宣布利用“征服”苏俄这种迂回手段迫使英国媾和的设想之后,德国大本营在东普鲁士开设已1 年之久。希特勒在1940 年7 月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英国寄予俄国的希望破灭,美国也将失去作用。”出自这一考虑制定了“巴巴罗萨的准备工作”文件,并成了德国领率机构1941 年夏
季全部政治和战略工作内容。德国大本营及其军事班子所担负这些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任务,也只能逐个去完成。东方战局每大的进程成了希特勒以及他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良的头等大事。然而,希特勒和约德尔并不满足于以战略指导思想监督战事的进程以及必要时以新的方针施加影响,而是在东方战局仅开始数周,就习惯地涉足于陆军的职责范围。史有甚者,不久,他还提出了在俄国实施“寸上必争”的战略思想,把大本营的指挥活动带人罪恶的深渊。
走入这一歧途的最重要原因,在对俄战局中暴露得比以前更加明显,这就是希特勒的满腹狐疑,对权威的无限欲望,缺乏后大的统帅气质,特别是他不具备将他内政治、经济、权威混合而成的思想愿望服从于军事基础理论的能力。住在I 号宿营地里的他的亲信们,以及对他的行动的正确和预见性的信赖,更使他变本加厉地以装腔作势的军事行家的姿态专横跋扈,独断令行。因为在挪威和芬兰北部的指挥中,是在没有陆军总司令部的情况下,完全按他个人的意愿,由他一手实施的。在“国防军统帅部的战场”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任务愈来愈繁重,但由于其体制的原因,单靠它自己已无力承担,而且日益脱离其国防军主管机构的职能。本应由陆军总司令部解决的问题,却堆积如山地摆在一无所知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面前。既使这些干扰也未能阻止希特勒继续走他自己的路。
——第一阶段
1941 年德国东方战局的第一阶段、可以算到7 月上旬为止,约二三周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国防军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这两大指挥机构,很少有过协调一致的时候。在边界地区取得的巨大胜利,以及迅速夺占大片领土——至少在中部和北部——甚至使那些顽固的怀疑者,产生了与陆军总参谋长相同的思想和希望。哈尔德在1941 年7 月3日日记里写道:
“综观全局,现在可以说击溃道格瓦河和第聂伯河前方俄军主力的任务已经完成,我认为一个被俘的俄国军长的供词是正确的。他说,我们在道格瓦河,第聂伯河以东仅投入部分乓力,仅以乓力而论我们无力阻止德国的进攻。不需要多说,我认为,对俄找局在14 天内便可赢得,当然还不会结束。占领辽阔的地域,以及对付敌人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的顽抗还要占用我们许多周的时间。
回过头来看,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这则日记,或许会引起人们的惊愕。1941 年6 月25 日,温斯顿·丘吉尔在下院的秘密会议上也发表了同样观点的讲话:“仅仅数月之内,或许更早一些,我们就会看到这场可怕的入侵结束,到时候全世界都会看到这一点。”这就是说,英国政府首脑不仅认为德国在东方的武装力量会迅速取胜,而且同希特勒一样,认为,德国对俄国的进攻是为了给英国“致命一刀”而采取的间接措施。
1941 年7 月4 日希特勒甚至对他的亲信说:“实际上,俄国人已失却了这场战争。”接着,他自诩道:一开始我们就击毁了俄国的坦克和飞机。他们无法得到补充”。在希特勒与陆军总司令部在对形势判断上取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希特勒在最初的几周里,只是将其对东线的指挥放在陆军总司令部急迫的提出迅速、全面达成儿个大规模“合围”的要求之上,但不久,他又完全象在西线一样,对先头装甲部队的翼侧表示起“担心”。同时,他对空军的行动也采取了同样抑制的态度。而此时正是空军完成了袭击俄国机场和纵深的其他口标的“战役”任务之后,已与陆军总司令部和集团军群司令部协商一致,准备在“战术”任务方面大显身手之时。
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及其参谋部对迅速、顺利进展的东方战局,几乎已没有实施指挥的余地;而希特勒却象在西线一样,准备将匆忙得出的一些结论付诸于行动。在他与陆军总司令谈话之后,便于7 月上旬,向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下达了关于未来“人员和装备”、特别是陆军“坦克计划”的详细方针。简而言之,他在此后下达的两个命令中要求,除装甲师外,陆军要从数量上作“重大”减员。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要在1942 年5月1 日之前,分别增加到36 个和18 个,这两种师都包括党卫队部队;海军只需抓装备措施,以便能“直接对英作战,进而对付美国”;而空军却要“大力加强”。
希特勒对俄国战局进程的坚定信念,也同样在补充命令中表现出来。其基本观点是,东线必须继续保证充裕的装甲兵力,除留驻在本上的2 个装甲师外,每一辆坦克的补给都要经希特勒的批准;
“正在立即开始的”陆军新型武器、弹药、装备的生产,应与未来人员的削减相适应;此外,工业的任务也应减少,但这不包括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以及为。个装甲师生产的装备:
在陆军需要削减的同时,必须按照空军(炸弹和高炮)的需要安排“火药和炸药生产计划”。
不久即将证明,这些命令从战略角度看,已远远超出了事情的现状,另一方面,它也严重地妨碍了东方战局的进程 。
——第二阶段
正当国防处与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的有关部门就希特勒关于在继续对英作战中的装备方针,进行口头和书面意见交流,以决定最后落实方式时,在1 号宿营地的每日形势讨论会上,已经就东方战局的第二阶段展开议论。每次会上的主要发言者是希特勒和约德尔,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去年12 月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问题,即是按希特勒一直所希望的,“快速部队大部转向北进”,首先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扫清波罗的沿海岸国家的障碍;还是按照陆军的计划,集中国防军的全部兵力夺取俄国抵抗力量中心——莫斯科。正如“巴巴罗萨”指令所指出的那样“两个目标同时夺取”的可能性“只有当俄国。。抵抗迅速崩溃。时”才可考虑;会上尽管对形势作了过高估计,但同时夺取两个目标的问题再未提起。相反,却提出了一种过去曾在小范围内讨论过的选择方案,即推进位于普里皮亚特沼泽南部地区已远远落后的战线,同时中部兵力转尔南下。
在这种情况下,约德尔将军既另出一谋,也不考虑利用他的参谋部,尽管他早在7 月4 日就认为,当前的“决定。。也许是这次战争小的最重大的决策。。”。当他了解到陆军总司令部完全持另一种意见时,这次他不想再承担希特勒唯一高参的责任,因此,他一反常态,力求与陆军总司令部取得及时和广泛的联系。在7 月5 日的一篇有关评论中谈到,“必须定下下一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