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内容。

1963 年12 月,周恩来访问地中海沿岸国家。1964 年元旦,他是在阿尔
巴尼亚度过的。访问中,”汽车几小时几小时地穿行在油橄榄林绿荫掩蔽的
大道上,那四季常绿、青翠欲滴的橄榄枝给了周恩来深刻印象。他了解到,
由于盛产橄榄油,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的居民,每人每年平均食用做榄油
分别高达10 至20 公斤;当地的油橄榄出油率很高,对解决人民食用油很有
好处。他想,我国许多省份山地多,山区种植油橄榄树,发展木本油料,既
可以不减少粮食耕种面积,又可以增加人民的食用油。于是,周恩来表示要
引种油橄榄材。阿尔巴尼亚方面当即赠送给我国一万株油橄榄树菌,并派专
家专程护送到我国,进行技术指导。

周恩来结束其他国家的访问,回国到达昆明时,得知昆明海口林场正准
备栽种油嫩榄树,第二天便不辞疲劳赶到海口林场栽下了第一株油橄榄。他
指示大家一定要像抚养小孩一样细心照管,使油橄榄在我国过好成活、生长、
开花结实、丰产丰收、传种接代五道关。

周恩来要求有关部门,就油械榄树在我国的生长情况,每过半年向他专
门汇报一次。1974 年底的棉油糖烟麻会议上,周恩来再次强调,南方山区多,
木本油料不与粮食争地,可以多发展,并询问了油橄榄树的试种和发展情况。
直到病危,他还向云南省问起油橄榄树。

如今我国已有油橄榄500 多万株,油做榄鲜果年产量已达30 多万斤。周
恩来种下的那第一株油橄榄,后来连年结果,至今枝繁叶茂。


临渊羡鱼进而结网——炼油厂比较与引进柑桔优良品种

1963 年12 月,周恩来在陈毅陪同下访问了地处北非地中海和大两洋沿
岸的美丽国家——摩洛哥王国。

一天,在王国首相陪同下,周恩来和陈毅参观了一座由意大利帮助兴建
的炼油厂。周恩来非常重视国内石油工业建设。1962 年6 月21 日、1963 年
6 月19 日,他曾两次视察大庆油田。他希望这次参观,能发现一些对我国石
油工业建设有益的东西,以便借鉴。因此,他人致很高,询间得很详细。他
给这个厂的题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很好的现代化的炼油厂,建设得很快,
管理得很好,并且锻炼出不少技术人员,值得我们学习。”他很赞赏这座炼
油厂一的现代化设备和现代管理。

返回住所后,周恩来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苏联帮我们在兰州建了一座与
此厂生产能力相等的炼油厂,职工多达6000 人,而这个厂包括技训班在内,
总共才300 人。相比之下,我们的人力浪费何惊人!他叮嘱道:记住,回国
后一定要石油部派技术专家来看看座炼油厂。

回国后,周恩来很快指示石油部派了一位总工程师来摩洛哥考察。据这
位总工程师说,这个厂不但人员节省,而且由于管道局合理,占地面积也节
省很多。他在那里取得了很重要的炼油厂建设的经验。

1966 年5 月3 日,周恩来第三次视察大庆。他在大庆炼油厂询问了每个
车间多少人,全厂多少人,设备仪表是哪里制造的等等。在了解技术和管理
情况时,他再次提到摩洛哥的那家炼油厂。他说:“我们的炼油技术也有进
步,这个炼油厂的人员在国内比不算多,但比国外就多了,我在非洲看过的
炼油厂,他们的人很少,当然那也是别国搞的。”在看到本国炼油厂的技术
与管理进步的时,周恩来没有忽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实际上是再次强
调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周恩来访问摩洛哥财,还作出了引进摩洛哥柑桔优良品种的决定。

一次,周恩来同陪访人员与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工作人员共进晚餐后吃
水果,大家盛赞摩洛哥蜜柑个人、皮薄、汁多、香甜口。周恩来则深有所思
他说:全世界柑桔的老祖宗在中国,可是近几十年我们的柑桔退化了,原因
是缺少科学技术人员对改良品种进行专门研究,而两方同家则有科技专家来
研究,不断培育出优品种。这时,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杨玖良对周恩来说:“据
摩洛哥朋友说,世界上有两位最著名的柑桔专家,其中一位是法籍教授,就
在序洛哥帧物研究所工作。此人对我同很友好,使馆和他有交往,能否考虑
清他大中国讲学。”闹恩来说,我们先从国内派几位专家来看看,有些人不
亲眼看看是不会相信的,然后再邀请这位专家去中国讲学。可能的话,你们
先搞些优良品种的树苗运回国内。

周恩来回国后不久,就派了广州和西双版纳两个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来摩
考察,并在法籍专家的协助下,挑选了已嫁接好的30 来种优良品种的树苗
300 株,于1965 年初空运到广州。后来,这位法籍柑桔专家也应邀访问了中
国,作了几次有价值的学术报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到他国的长
处,光是羡慕人家是没有用处的。应该去学习、拿过来,使其在中国的土地
上生根、开花、结果。周恩来对摩洛哥炼油厂、摩洛哥柑桔的做法,正是今
天对外开放中需要发扬光大的。


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以高于国际市场价进口锡兰橡胶

中国古代轻重论认为:粮食作为商品依照市场法则流通,总是要从价格
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本国粮价低于他
国的情况下,如果任其肉然,本国粮食就会流入他同,就有火国的危险;如
果“天下高市高,天下下亦下”,使本国粮价不低于他国,则可以做到本国
粮食不外泄;只有“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使本国的粮价高于他国,
他国的粮食才会“如原水之就下”,波吸引到本国。必须指出,轻重论者所
说的“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不是针对一切商品,而是针对当时历史条
件下的粮食这种“民之司命”的特殊商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后,美国政府顽固地对中国实
行孤立、封锁与禁运的政策,其制订的对中国禁运的项目竟达500 余种之多。

当时,橡胶是我国急需的物资,也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

1952 年秋,周恩来指导贸易部同锡兰(现斯里兰卡)进行贸易谈判,拟
用我国的大米换锡兰的橡胶。周恩来指示贸易部:卖给锡兰的大米以国际市
场价格售出;从锡兰进口橡胶则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百分之五至十买入。这
样做,打破了美国政府对我国实行的封锁、禁运,使我国得到了急需的橡胶,
同时也帮助锡兰政府以优惠价格得以解决国内急需的大米。中锡两国以大米
换橡胶的贸易,不仅对建立中锡两国良好的贸易关系,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
非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时,贸易部有些同志对从锡兰高价买橡胶的做法不太理解,后来从工
作实践中才感到周恩来对橡胶的“天下下我高”的决策有着深远的意义,它
不仅把我国急需的橡胶吸引了进来,也把美国阻拦下的外商吸引了进来。


自己动手填补缺门——发展我国自己的橡胶业

橡胶既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国计民生部
少不了橡胶。为了打破封锁、解决国内急需,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橡胶,
是明智之举。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全国每人穿一双胶鞋就需要很大数量的
橡胶。仅仅依靠8 斤大米换1 斤橡胶的办法是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也不是
长远可行的办法。为此。毛泽东、周恩来决定发展我国自己的橡胶业。

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祖国南方边疆,具有生产橡胶的条件。50 年代,周
恩来就开始具体筹划在这些地方发展我国自己的像胶业。

60 年代初,周恩来到海南岛和西双版纳视察,亲自到这些地方的橡胶园
调查研究我国橡胶生产情况并解决具体问题。

1960 年2 月9 日,周恩来到海南岛西联农场橡胶园视察。他向工人详细
地询问了橡胶品种、生产情况、产胶能力,以至一个工人一天能产多少胶等
等情况。他亲切地对工人们说:“橡胶树,我自己有了,我们要多产胶,产
好胶!我们国家很需要橡胶呀。”他还挥笔写下了“西联宝岛,南国珍珠”
的题词。在参观橡胶加工厂时,周恩来得知包装浓缩胶乳的铁桶不够用,影
响了生产。他当即与随行的省、区负责人商量,设法予以解决。一个星期后,
大量的铁桶就陆续运到了,解决了积压几十吨的浓缩胶乳的包装问题。

1961 年4 月,周恩来在两双版纳颊短的3 天时间里,曾两次到热带作物
研究所和景洪农场视察橡胶园。他走遍了五片胶林,详细询问和察看了橡胶
树生长情况,看到一座蚂蚁包或一根断树桩都要问一问对橡胶生长是否有影
响。他深情地对人家说:“我们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
年轻的橡胶事业。我国能种橡胶的地方不多,两双版纳这个地方土质好,同
志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大。”“一定要管好、割好,为祖国生产橡胶”。当他
听到与地群众因为不习惯圈牛,牛群经常窜进胶林吃胶苗、啃橡胶树片造成
损失时,指出,要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种植橡胶,这样既可使少数民族群
众增加收益,同时让他们在种械实践中认识牛害问题。让群众从自己的切身
利益上关心橡胶业的发展、解决牛害问题,这体现了周恩来解决经济问题的
一贯的思路。此后,按照周恩来的思路,不仅俩双版纳的同有橡胶业有了人
发展,而且村寨少数民族的橡胶种植业也发展了起来。


本固邦强根在经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国伊始,经济工作就一直是记载在周恩来工作台历上的一个中心内
容。但在建国头三年,为了医治战争创伤,为了使今后的建设能有一个稳固
的基础,在恢复生产与发展生产、经济恢复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周恩来把
重心放在恢复生产,恢复经济上。1952 年是经济恢复的最后一年,也是为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作准备的一年。8 月,周恩来主持起草了关于三年
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8 月下旬,以周恩来
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与苏联政府商
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问题。9 月中旬,斯大林会见周恩来、
陈云、李富春,就援助中国“一五”计划问题谈了几点意见。9 月底,周恩
来回国。此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是他思考的中心问题。

1953 年初,他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是压倒一切
的中心任务的思想。他说:1953 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动员工人阶
级和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克服困难,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 年度的建设计
划而奋斗,是我们贯穿全年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1954 年,他在全国人大
一届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执行,“经济建
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何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其外延来说,相对于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以及党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